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胍丁胺减轻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张呈祥;侯明;鲍海咏;吴海涛;宋玉

    低压低氧可诱导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疾病.低氧可刺激肺小血管平滑肌增殖,致肺小血管官腔变窄.胍丁胺是L-精氨酸在精氨酸脱羧酶作用下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可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胍丁胺对对低压低氧环境所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产生的影响.

  • 可乐定能阻断胍丁胺的中枢心血管效应

    作者:程军胜;柴琛;曹农;王伟忠;刘文庆;豆兴成;鲁彦

    背景 咪唑啉受体是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作用位点,以往的研究认为胍丁胺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但胍丁胺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不清楚.目的 通过侧脑室注射的方法观察胍丁胺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并探讨胍丁胺是否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腹腔注射氨基甲酸乙酯1.0 g/kg实施麻醉、气管插管、右侧股动、静脉插管,固定于立体定位仪.其中29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胍丁胺组(5、10、20μmol)和可乐定组(1.0 μmol),以人工脑脊液为对照,给药后观察大鼠血压和心率变化.其余41只大鼠随机分为:①咪唑克生(咪唑啉受体阻断剂)+胍丁胺组;②MK-801[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胍丁胺组;③可乐定+胍丁胺组;④人工脑脊液+胍丁胺组;⑤咪唑克生+可乐定组;⑥MK-801+可乐定组;⑦人工脑脊液+可乐定组.先分别侧脑室注射咪唑克生等阻断剂,10 min后待血压平稳再分别侧脑室注射胍丁胺或可乐定,观察给药后大鼠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侧脑室注射胍丁胺5μmol[平均动脉压(MBP):给药前(113±5)比给药后(105±13)mmHg],10/μmol[MBP:给药前(103±7)比给药后(72±9)mmHg](均P<0.05),胍丁胺均可显著降低麻醉大鼠血压,并减慢心率;侧脑室注射1.0μmol可乐定具有相似的心血管效应[MBP:给药前(92±8)比给药后(78±19)mmHg,P<0.05].侧脑室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对麻醉大鼠的血压和心率不产生显著性作用.预先给予咪唑克生(1.0 μmol)、NMDA受体拮抗剂MK-801(O.5μmol)或可乐定(1.0μmol)单独给药能显著减弱侧脑室注射胍丁胺的心血管效应;同时预先给予咪唑克生(1.0μmol)、NMDA受体拮抗剂MK-801(0.5μmol)也能有效减弱侧脑室注射可乐定产生的心血管效应.结论 侧脑室注射胍丁胺产生的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可能是作用于咪唑啉受体产生,并且由NMDA受体介导的;可乐定能阻断胍丁胺的中枢心血管效应.

  • 咪唑啉受体及其配体胍丁胺与吗啡依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伟霞;朱永平

    阿片类药物依赖主要的特征是渴求行为、戒断综合征,以及复发性、耐受性和敏感性.吗啡成瘾的躯体依赖主要表现为耐受和戒断反应,而精神依赖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觅药行为.药物戒断治疗可减轻吸毒者的戒断反应,逐步克服对毒品的生理(躯体)依赖;但是心理(精神)依赖仍很顽固,因此复吸率极高.已经证明,胍丁胺作为咪唑啉受体(imidazoline receptor,IR)的内源性配体,对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所致的耐受和身体依赖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此,我们就咪唑啉受体及其配体胍丁胺对吗啡依赖、耐受及戒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展望其在防治吗啡精神依赖方面的前景.

  • 胍丁胺-I1咪唑啉受体对μ-阿片受体脱敏和下调的影响

    作者:高燕;吴宁;李斐;王勃;徐波;苏瑞斌;李锦

    目的:观察胍丁胺通过激活I1咪唑啉受体对阿片预处理引起的μ-阿片受体脱敏和下调的影响.方法:以CHO-μ和CHO-μ/IRAS (imidazoline receptor antisera-selected protein,咪唑啉受体抗血清选择性蛋白)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35S]GTPγS和3H-二丙诺啡(diprenorphine)结合实验方法,确定胍丁胺-I1咪唑啉受体作用系统对μ-阿片受体脱敏和下调的影响.结果:在正常CHO-μ和CHO-μ/IRAS细胞中,μ-阿片受体的表达量和对配体的亲和力无显著差异;两细胞中μ-阿片受体对激动剂刺激的反应一致.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D-Ala2,N-Me-Phe4,Gly5-ol)-脑啡肽(enkephalin),10 μmol/L]处理CHO-μ/IRAS细胞30 min μ-阿片受体出现脱敏,而胍丁胺(10 nmol/L~100 μmol/L)不影响μ-阿片受体脱敏过程.DAMGO(1 μmol/L)处理两细胞12 h后可出现μ-阿片受体的下调,胍丁胺(1~100 n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O-μ/IRAS细胞中μ-阿片受体的下调,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在CHO-μ细胞中无此作用.胍丁胺这一作用能被I1咪唑啉受体阻断剂依法克生(efaroxan,Efa)所阻断.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I1咪唑啉受体可抑制DAMGO长期处理所致的μ-阿片受体下调,此作用可能与胍丁胺抑制阿片依赖有关.

  • 胍丁胺对吗啡诱导大鼠自身给药行为形成及复吸的影响

    作者:苏瑞斌;王卫平;路新强;吴宁;刘志民;李锦

    目的:研究胍丁胺的精神依赖潜能及其对吗啡诱导大鼠自身给药模型形成和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身给药模型.结果:胍丁胺(80 mg/kg/INJ)不能替代吗啡(0.5 mg/kg/INJ)诱导的自身给药行为.胍丁胺(40, 80 mg/kg, i.g.)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大鼠自身给药行为的形成,表现为自身给药模型建立潜伏期延长,触鼻次数和每日用药总量明显降低.熄灭期胍丁胺(40, 80 mg/kg, i.g.)治疗能显著抑制吗啡自身给药模型重建,表现为重建潜伏期明显延长,触鼻次数和每日用药总量明显降低.结论:胍丁胺自身无吗啡样致依赖潜能,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奖赏效应,具有抗吗啡精神依赖和防复吸作用.

  • 胍丁胺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作者:苏瑞斌;秦伯益

    胍丁胺作为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能调节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有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如降糖、利尿、对抗阿片类药物所致耐受和依赖、抗炎等,因此胍丁胺很可能是又一个新的神经递质或调质.

    关键词: 胍丁胺 咪唑啉受体
  • 胍丁胺对啮齿类动物创伤后应激障碍样行为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召弟;宋大可;曹丹旎;吴宁;李锦

    目的 研究胍丁胺对啮齿类动物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时间依赖敏化(TDS)和小鼠短暂电击2种PTSD动物模型研究胍丁胺抗PTSD样行为的作用.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舍曲林组及胍丁胺各剂量组,造模后,连续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胍丁胺或舍曲林采用开场实验中的水平跨格数和站立次数,情景恐惧实验中的僵住时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问百分比等行为学测试评价胍丁胺的抗PTSD作用.结果 在大鼠TDS模型研究中发现,与盐水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动物在白发活动无显著改变的情况下,情景恐惧实验中的僵住时间显著延长(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显著缩短(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不影响自发活动的前提下,连续灌胃给予胍丁胺(5、40 mg/kg,2次/日)能显著减少情景恐惧实验中的僵住时间(P<0.01),显著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5).在小鼠短暂电击模型中研究发现,与盐水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动物在自发活动无显著性改变的情况下,情景恐惧实验中的僵住时间显著延长(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在不影响白发活动的前提下,连续灌胃给予胍丁胺(40 mg/kg,1次/日)能显著减少情景恐惧实验中的僵住时间(P<0.05),显著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探臂时间百分比(P<0.01).结论 在大鼠TDS和小鼠短暂电击两种PTSD模型中,胍丁胺具有抗PTSD样作用.

  • 胍丁胺联合育亨宾对吗啡诱发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

    作者:姜蕾;赵太云;吴宁;宋睿;李锦

    目的:研究胍丁胺单独给药及联合α2-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育亨宾用药对吗啡致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1.观察药物处理对小鼠基础活动性的影响。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胍丁胺(1、10、20、40和80 mg/kg)组、育亨宾(0.3、1、2和8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组,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后测试小鼠60 min的水平移动距离;2.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育亨宾(2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以及两药联合使用后给予吗啡(sc),测试药物处理后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3.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行为敏化精神依赖行为的影响。采用连续间断给药方式建立敏化模型,在预适应分组后分别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给予吗啡(10 mg/kg),同时检测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实验设计中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联合育亨宾(ip)用药后给予吗啡(sc),并在给药当天测试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比较给药组与吗啡模型组的差异。结果1.单独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0.3~2 mg/kg)的系列剂量后,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无明显差异;2.急性吗啡诱发高活性实验中,伴随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2 mg/kg)后,与吗啡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均无明显差异,而胍丁胺(80 mg/kg)与育亨宾(2 mg/kg)联合用药后小鼠的移动距离为(22581.6±11694.0)cm,显著低于吗啡组(37577.9±9657.4)cm (P<0.05);3.在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模型中,伴随给予胍丁胺(1~80 mg/kg),其测试当天的移动距离与吗啡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当胍丁胺(80 mg/kg)与育亨宾(2 mg/kg)联合用药后小鼠在敏化实验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移动距离分别为(21112.7±5586.7)cm、(37672.7±10518.8)cm和(47681.0±15845.3)cm,均显著低于吗啡组(31156.4±8010.5)cm(P<0.01)、(51724.9±11364.51)cm(P<0.05)和(63572.2±12151.2)cm(P<0.05),提示胍丁胺和育亨宾联合用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结论在C57BL/6J小鼠中,胍丁胺与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联合应用具有抗吗啡行为敏化的作用,为吗啡精神依赖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新策略。

  • 胍丁胺代谢产物腐胺对吗啡镇痛、耐受和依赖的影响

    作者:王志媛;苏县辉;苏瑞斌;胡刚;李锦

    目的 观察腐胺对吗啡镇痛、耐受及依赖的影响,探讨腐胺治疗阿片耐受性和依赖性的潜力.方法 小鼠醋酸扭体模型和55℃热板法测痛阈;吗啡恒定剂量给药制备耐受模型,55℃热板法测痛阈;吗啡递增剂量给药制备依赖模型,纳洛酮催促观察戒断症状,以胍丁胺(40 mg·kg-1,ig)为阳性对照药,腐胺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10,20,40,80 mg·kg-1.结果 在小鼠醋酸扭体模型中腐胺具有镇痛作用;而在小鼠55℃热板实验中,腐胺本身无镇痛作用,能较弱地增强吗啡镇痛;腐胺能够减弱吗啡耐受的形成,对已形成的吗啡耐受也有治疗作用;腐胺能够减弱吗啡躯体依赖的形成和表达.结论 腐胺和胍丁胺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具有治疗阿片耐受和依赖的潜力.

  • 胍丁胺原料药及其有关物质的高效薄层色谱法检查

    作者:娄艳红;魏君;张淑珍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胍丁胺原料药及有关物质的高效薄层色谱( TLC)检查新方法.方法 详细考察了薄层硅胶板的材质、展开剂的种类及配比、显色方法及大上样量等因素对胍丁胺及3种相关物质分离的影响.终选择甲醇:正己烷:冰醋酸:氨水(1.0∶1.0∶0.2∶1.0)为展开剂,碘熏显色.结果 3种有关物质的检出限量分别为丁二胺0.075%,S-甲基异硫脲0.9%,丁二胍0.075%.结论 采用TLC可以将3种有关物质的检出限量控制在1.0%以内,本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硫酸胍丁胺原料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 脊髓或脑室注射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

    作者:路新强;苏瑞斌;刘茵;胡刚;李锦

    目的分析胍丁胺调节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方法在小鼠醋酸扭体、热辐射甩尾、物质依赖戒断等模型上,采用脑室和脊髓给药的方法,分析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结果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胍丁胺对小鼠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D50值为10.1mg*kg-1.咪唑啉受体拮抗剂咪唑克生,每只小鼠2.0μg脑室注射,完全对抗胍丁胺的上述镇痛作用,而等剂量的咪唑克生脊髓给药仅使胍丁胺的镇痛作用呈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别(P>0.05,n=10).在小鼠热辐射甩尾模型上,脑室或脊髓注射胍丁胺虽均能显著增强吗啡镇痛作用,但强度不同,胍丁胺脊髓注射能使吗啡镇痛ED50值减小93.2%,而胍丁胺脑室注射仅使吗啡镇痛ED50值减小75.0%.在小鼠耐受和物质依赖模型上,胍丁胺脑室或脊髓注射也均能对抗吗啡耐受和依赖,以脑室给药作用为强.结论胍丁胺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和物质依赖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高位中枢,而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

  • 胍丁胺对谷氨酸和高钾诱发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

    作者:秦晓辉;苏瑞斌;吴宁;张宏;李锦

    目的 观察胍丁胺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其对谷氨酸和高钾诱发[Ca2+]I升高的影响,探讨胍丁胺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在细胞外液中加入1、10、100、1 000μmol·L-1胍丁胺,再用300μmol·L-1谷氨酸诱发NMDA受体通道的开放,或用50mmol·L-1 KCl诱发VDCC的开放,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动态观察胍丁胺对[Ca2+]I的影响.结果 1~1 000μmol·L-1胍丁胺对细胞内基础钙荧光强度无影响,1、10、100、1 000μmol·L-1胍丁胺使谷氨酸引起的[Ca2+]I升高大变化率由对照组的372%分别降至349%、327%、297%、233%.其中100、1 000μmol·L-1胍丁胺对谷氨酸引起的[Ca2+]I升高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仅1 000μmol·L-1胍丁胺能抑制KCl诱发的[Ca2+]I升高(P<0.01),低剂量组对KCl诱发的[Ca2+]I的变化无影响.结论 胍丁胺可以阻断NMDA受体耦联钙离子通道而抑制钙离子的内流,高浓度时也抑制VDCC.

  • 胍丁胺在几种焦虑动物模型上的药效学评价

    作者:龚正华;赵楠;杨红菊;苏瑞斌;罗质璞;李锦

    目的用行为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胍丁胺(Agmatine,AG)的抗焦虑作用.方法在小鼠明暗穿箱、高架十字迷宫,大鼠Vogle饮水冲突及群居接触等焦虑模型上观察AG的抗焦虑作用.结果在小鼠明暗穿箱模型上,首次发现单次sc给予AG 80mg·kg-1,多次sc或ig给予AG 20mg·kg-1(qd,共3d),均能显著增加小鼠明暗穿箱次数;在大鼠Vogle饮水冲突模型上,多次(tid)sc或ig AG 20mg·kg-1,均能显著增加大鼠饮水冲突行为;在大鼠群居接触模型上,ig给予AG 10~40mg·kg-1可增加应激条件下大鼠群居主动接触时间,不影响非应激条件下的主动接触时间;显示出明显抗焦虑作用.但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上,单次或多次sc给予AG 20~120mg·kg-1均未发现抗焦虑作用.结论 AG对小、大鼠3个焦虑模型均显示有抗焦虑作用.

  • 胍丁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作者:龚正华;李云峰;赵楠;曹江北;王恒林;罗质璞;李锦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胍丁胺(agmatine,AG)的抗抑郁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与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首次发现灌胃给予AG40,80mg·kg-1或皮下注射20mg·kg-1可以显著缩短悬尾或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同样,AG 10mg·kg-1灌胃或皮下注射1.25~5mg·kg-1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MTT比色法及LDH法的研究表明,AG1~100μmol·L-1,去甲丙米嗪(DIM)及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均可以对抗NMDA 300μmol·L-1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同时运用fura-2/AM荧光标记法发现,AG 1,10μmol·L-1或DIM 1,5μmol·L-1均减轻NMDA 200μmol·L-1诱导的PC12细胞内Ca2+超载.结论AG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抑制NMDA诱导的细胞损伤并减弱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理之一.

  • 胍丁胺对吗啡依赖大鼠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刘莹;李云峰;李锦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大鼠神经元再生水平的改变及胍丁胺对抗吗啡依赖的可能机理.方法连续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依赖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再生;应用放射免疫结合方法测定大鼠海马中cAMP水平;Westernblot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rkB水平的变化.结果连续递增给药12d造成吗啡依赖模型,吗啡抑制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胍丁胺(10mg·kg-1)抑制吗啡依赖的同时可以逆转吗啡对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吗啡依赖大鼠BrdU阳性细胞数目下降(28±3)%;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MP含量下降,BDNF、TrkB水平呈现明显的下调,胍丁胺可逆转该变化.结论成年大鼠吗啡慢性处理导致依赖后,神经元再生的水平下降,胍丁胺可以减轻吗啡依赖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而吗啡对神经元再生的抑制作用与cAMP以及其介导的BDN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 胍丁胺在药物诱发抑郁模型上的药效评价

    作者:龚正华;李云峰;罗质璞;李锦

    目的在药物诱发抑郁模型上观察胍丁胺(Agmatine,AG)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5-羟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增强实验,小鼠育亨宾(yohimbine,YOH)毒性增强实验,小鼠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体温下降和利血平(reserpine,RES)诱导体温下降实验探讨AG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环节.用VIDEOMEX-V型图像运动解析仪检测小鼠自发活动行为.结果在小鼠5-HTP增强实验模型上,单次ig给予AG 10~20mg*kg-1剂量,或多次ig给予AG 10~80mg*kg-1(qd,连续3d),对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行为均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在小鼠YOH毒性增强实验模型上,多次ig给予AG 10~160mg*kg-1(qd,连续3d),均未见增强YOH毒性作用.在小鼠APO诱导体温下降实验模型上,ig给予AG 10~80mg*kg-1(qd,连续7d),对APO 16mg*kg-1诱导的降温和AUC0~30均未见显著性的拮抗作用.在小鼠RES诱导体温下降实验模型上,ig给予AG 10~80mg*kg-1(qd,连续7d),对RES 1mg*kg-1诱导的降温和AUC0~6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小鼠ig给予AG 10~80mg*kg-1(qd,连续3d)对自发活动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AG在药理学抑郁模型有显著的抗抑郁活性.并且其抗抑郁活性与增强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功能有关,而与去甲肾上腺素能(NE)神经功能无关.AG在抗抑郁有效剂量范围内无中枢兴奋或抑制性作用.

  • 在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上评价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红霞;张有志;袁莉;李锦;李云峰

    目的 在小鼠慢性应激抑郁动物模型上评价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检测胍丁胺的抗抑郁活性,以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h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结果 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探究行为和自发活动减少,表现为测定时间内的活动总路程和活动时间明显减少,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延长,伴随给予胍丁胺(10、20mg·kg-1,灌胃)和阳性对照药丙咪嗪(10mg·kg-1,灌胃)均能够逆转这种改变.同时慢性应激导致海马BDNF、pERK、pCREB表达下调,伴随给予胍丁胺或丙咪嗪可逆转之.结论 胍丁胺在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上具有抗抑郁作用,此作用与上调海马BDNF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相关激酶,即神经营养通路密切相关.

  • 幼年注射氟西汀诱导的成年昆明种小鼠抑郁模型和胍丁胺抗抑郁活性

    作者:蒋先仲;刘艳芹;张有志;张黎明;李锦;李云峰

    幼年雄性昆明种小鼠(出生后第4天到第21天)连续给予氟西汀(10 mg.kg-1,ip,qd),给药结束后将其正常饲养至成年(出生后约10周).研究其行为学改变,以及慢性给予胍丁胺抗抑郁效应及其对海马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年注射氟两汀的小鼠成年后在开场实验中活动显著减少,而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进食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小鼠悬尾实验中显著延长小鼠不动时间,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改变.胍丁胺连续给药(10 mg·kg-1,ig,bid)3周后显著增加幼年注射氟西汀成年小鼠的开场活动次数,并缩短其摄食潜伏期.单次给予胍丁胺(40 mg·kg-1,ig)在小鼠悬尾实验中能显著缩短模型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而在放射免疫实验中显著增强海马AC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幼年小鼠长期给予氟两汀能致小鼠成年后"抑郁样"行为改变,胍丁胺在该模型动物上则表现出抗抑郁活性,并且可能与增强海马AC活性有关.

  • 脑5-HT1A/1B、α2受体及腺苷酸环化酶参与了胍丁胺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蒋先仲;李云峰;张有志;陈红霞;李锦;王乃平

    为了在单胺受体及受体后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水平探讨胍丁胺(agmatine,AGM)抗抑郁作用的精细机制,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AGM抗抑郁行为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前额皮层突触膜蛋白AC活性.结果表明,AGM(5~40 mg·kg-1,ig)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追游泳实验模型上均有显著抗抑郁活性.同时伍用β受体/5-HT1A/1B受体阻断剂吲哚洛尔(pindolol,PIN,20 mg·kg-1,ip)、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imbine,YOH,5~10 mg·kg-1,ip)或咪唑克生(idazoxan,IDA,4 mg·kg-1,ip)对AGM(40mg·kg-1,ig)的抗抑郁活性具有显著拮抗效应;而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5~20 mg·kg-1,ip)或5-HT3受体拮抗剂曲匹西隆(tropisetron,TRO,5~40 mg·kg-1,ip)对AGM(40 mg·kg-1,ig)的抗抑郁活性无显著影响.AGM(0.1-6.4 p.μmol·L-1)与大鼠前额皮层提取的突触膜共孵可剂量依赖地激活AC活性,而PIN(1μmol·L-1)或YOH(0.25~1 μmol·L-1)均显著拮抗AGM(6.4 μmol·L-1)对AC的激活作用;慢性给予大鼠AGM(10 mg·kg-1,ig,bid)或氟西汀(fluoxetine,FLU,10 mg·kg-1,ig,bid)2 w也显著增强大鼠前额皮层基础及Gpp(NH)P预激活的AC活性.本研究表明,调节脑内5-HT1A/1B和α2等受体功能,并激活前额皮层AC可能是AGM抗抑郁活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 胍丁胺干预对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大津;郑荣远;邱伟文;吴绍长

    目的 观察胍丁胺(神经递质,抗炎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GPSCH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于免疫当日,开始分别予25,50,100 mg·kg~(-1)胍丁胺,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14 d.比较各组行为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和脊髓组织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腩和脊髓组织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胍丁胺给药14 d可明显降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发病率,改善其临床症状;脑和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高(P<0.05),γ-干扰素水平降低和白介素-10水平升高(P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