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重塑的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作者:蔡国锋;冯宇飞;王春英;韩雪;闫成海;胡海;赵惠;班维固;李丹妮

    目的:观察“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患者咳嗽反射重塑及肺感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咳嗽反射障碍并肺感染的脑梗死气切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3组均给予相同的抗炎、化痰、改善供血等基础治疗.“交叉电项针”组采用双侧风池穴-翳风穴、地仓透颊车、廉泉,电极左右交叉相连;针刺组采用双侧风池穴、翳风穴、地仓透颊车、廉泉(不接电极);对照组进行单纯西药基础治疗,不给于针灸治疗.根据对GFC咳嗽反射分级量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指标进行观察,4周后统计3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疗前3组GFC评分及CP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后3组比较,交叉电项针组GFC评分及CPIS评分好转明显优于针刺组,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交叉电项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患者咳嗽反射的重塑及肺感染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作者:齐凤军;李丹;阮祯;王超

    穴位埋线疗法是采用特制套管针将羊肠线埋植于人体腧穴,通过线在体内产生的持续性理化刺激来防治疾病[1],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适应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笔者自2003年开展穴位埋线疗法以来,治疗6千多例,效果可观.然而,由于药线刺激及个人体质原因,部分患者出现一些排斥反应或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瘀青,发热,硬结或红肿,严重者甚至出现穴位化脓、溃破而形成瘘管[2].10年来,接受外来埋线不良反应患者和本门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鼻炎十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王胜;杨晨;韩建坤;田欢;关艳君;薛宏;邵宏儒

    目的:比较针刺“鼻炎十针”与单纯局部取穴、单纯远端取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0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鼻炎十针”组)、对照Ⅰ组(局部取穴组)、对照Ⅱ组(远端取穴组)各35例,治疗组针刺“鼻炎十针”治疗,对照Ⅰ组针刺印堂、迎香(双)、下关(双),对照Ⅱ组针刺百会、合谷(双)、足三里(双).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Ⅰ组总有效率80%,对照Ⅱ组总有效率51.4%,总有效率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证实了针刺“鼻炎十针”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经济、安全,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倩;孙兴华;武文鹏;李虹霖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针刺配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予以脑梗死规范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药联合治疗,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管志敏;李彦瑶;李国石;傅马;赵大尉;丁优;王娟;张龙;卢国清

    目的:探讨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牵引组和西药组各60例,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均行本院神经内科中心的颈部血管B超观察颈部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内径、内膜等变化以评定其疗效.西药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牵引组在西药组基础用枕颌套方式进行牵引,针刺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针刺,选用颈项部风池、供血(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翳明、脑空,均双侧取穴,还有太阳、列缺等穴位.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其效果.结果:经治疗2疗程后,3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的内径、内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以针刺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牵引组、西药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针刺组的治疗均优于牵引组和西药组(P<0.01).牵引组的治疗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显著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4例

    作者:廖威;戴嵩;贾建平;李俊;霍鲁莉

    目的:观察传统西药结合针灸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与针灸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药治疗与针灸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听力,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听力改善较西药组与针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可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

  • 常规针刺与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周嘉仪;黄泳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40例)及经筋疗法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针刺及经筋疗法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eGill量表、身体损害指数评定量表,并观察疗效.结果:简化McGill量表评分表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经筋疗法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身体损害指数评定量表(PII)评分表明,常规针刺组腰后伸、仰卧起坐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好转(P<0.05);经筋疗法组腰前屈、腰后伸、脊柱触痛、仰卧起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比较,在腰前屈、脊柱触痛及总分测试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疗效评定表明,经筋疗法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常规针刺组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与经筋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筋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 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时国臣;韩增鑫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耳石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对耳石症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对耳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通督静脑”针刺法治疗儿童多动症51例

    作者:周光涛;杨翊

    目的:探讨“通督静脑”针刺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采用“通督静脑”针刺法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1例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治愈26例,占50.98%;好转23例,占45.10%;无效2例,占3.92%;总有效率96.08%.比较治疗前后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督静脑”针刺法治疗儿童多动症能调督静脑,镇静安神,以静制动,安神定志,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耳穴贴压法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远征;郝楠楠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耳穴贴压结合电针法和单纯电针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PSQI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贴压法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 针刺手法补泻有无及研究现状

    作者:陈英英;沈燕;王舒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医理论颇受争议,时至今日,关于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仍然有学者用现代的物理化学观点来否认.笔者通过对临床和基础实验的多方面总结分析,证实了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并从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针刺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现在针刺手法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以进行全国各重点实验室分工,按病种和疾病的病程阶段,将不同针刺方法进行规范化,然后汇总形成统一的操作标准.

  • 针刺曲池、合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林;李世兵;周晓英;钟艳;李红碑;林星辉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合谷对于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5例)、药物组(15例)和针刺合药物组(15例).针刺组针刺曲池、合谷,药物组服用银翘解毒颗粒,针刺合药物组采取针刺的同时并服用银翘解毒颗粒,观察72 h的即时退热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退热效应上,治疗72 h后各组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长短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痊愈时间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总体症候疗效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针药组(92.86%)高于药物组(73.33%)和针刺组(69.23%);痊愈率上针药组痊愈率(50.00%)高于针刺组(23.08%)和药物组(26.67%).结论:针刺曲池、合谷退热效果较好,配合药物共用临床症候疗效较好.

  • 热敏灸任督脉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君华;陈鹏典;王玲;于海波;皮敏;贝剑宏;杨卓欣

    目的:观察热敏灸任督脉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任督脉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灌肠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月经期间暂停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督脉热敏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灌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辅助麻醉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琉;樊飞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麻醉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5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中药对照组45名患者给予全身麻醉,术后辅助中草药进行治疗.针刺对照组45名患者术前采取持续电极片电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术后给予针刺阵痛.观察组45名患者采取持续电极片电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术后给予针刺阵痛辅助中草药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针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稳定指数、心率稳定指数、睁眼时间以及术后阵痛优秀率均要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稳定指数、心率稳定指数、睁眼时间以及术后阵痛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自主排气时间均要明显长于观察组,且针刺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自主排气时间要明显长于中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31.1%,针刺对照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7.8%,观察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2.2%.结论:针刺辅助麻醉配合术后中药治疗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颅脑外伤后遗症的发生,同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蕴;吴羽楠;李钻芳;林如辉;陶静;陈立典

    目的:观察采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各30只,另配置假手术组30只,电针组、模型组给予电针针刺“神庭”、“百会”干预治疗,疗程7天.采用TrC观察脑组织梗塞面积,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TTC结果显示电针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航行实验显示电针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电针组游泳路程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显示电针组遭受电针次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有效地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GAP-43、Nogo-A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强;朱路文;邢艳丽;王艳;崔乃松;孔妍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皮质GAP-43、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按3天、7天、14天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制备永久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针康组进行针康法干预;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网屏试验评价各实验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缺血区皮层GAP-43、Nogo-A的表达.结果:术后7天和14天,与康复组、针刺组比较,针康组网屏实验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14天,针康组缺血区皮层GAP-43阳性细胞表达高于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P<0.05);术后14天,针康组缺血区皮层Nogo-A阳性细胞表达降低,与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能促进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降低Nogo-A的表达有关.

  • 麦粒灸对Lewis荷瘤小鼠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铃;万茜;徐天舒

    目的:通过对施以麦粒灸治疗后的Lewis荷瘤小鼠Treg细胞表达的观察说明麦粒灸可以使Treg细胞的表达下调,从而证明麦粒灸有调节肿瘤相关免疫的作用.方法:将30只B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肿瘤细胞,1周后治疗组予以麦粒灸治疗10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全部小鼠取脾脏制得脾脏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荷瘤小鼠Treg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高,治疗组Treg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麦粒灸治疗可以使荷瘤小鼠的Treg细胞的表达下调.

  • 针刺百会透悬厘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雪岩;黄亮;刘刚;尹洪娜;孙忠人

    目的:分析透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造模完成后6h开始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透悬厘.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处死大鼠,取标本做指标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结果:针刺和西药治疗均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检测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两者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悬厘”针刺法能明显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能明显降低IL-6在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保护在急性期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 针刺左侧液门穴对健康青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艾瑛煊;程为平

    目的:探讨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观察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液门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变化的影响,为应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15例,针刺左侧液门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进针后即刻)、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疗效.结果:针刺左侧液门穴,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左侧MCA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与针刺前相比减慢,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与针刺前相比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液门穴,在出针时、出针后10 min使左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均降低.

  • 温经通络隔姜灸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易蕾;孟凤云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隔姜灸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临床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以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隔姜灸,共治疗10天.分别对治疗前、施灸前、施灸第10天、停治4周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评分、McGill疼痛问卷、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在中医症状及局部体征量化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及停治4周后均有明显差异,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McGill疼痛问卷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经通络隔姜灸疗法可明显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其近期复发率.

  • 天灸疗法治疗非急性期虚证哮喘临床观察

    作者:偶鹰飞;李艳慧

    目的:评价天灸疗法治疗非急性期虚证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辨证取穴及常规取穴的疗效优劣,探讨天灸疗法辨证取穴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辨证取穴组(试验组)与常规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按辨证取穴,对照组按附院天灸常规取穴.两组患者均在初伏、中伏、末伏各治疗1次.采用哮喘病人生存质量评定表(AQLQ)、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及哮喘症状积分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完成3次三伏天灸治疗)及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提高,哮喘症状积分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有所下降,哮喘症状积分有所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仍然提高,哮喘症状积分仍然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提高,哮喘症状积分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下降,哮喘症状积分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虽有提高,哮喘症状积分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QLQ积分、ACT积分、哮喘症状积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均能提高哮喘病人生存质量,控制哮喘发作,缓解哮喘症状,但辨证取穴效果更优,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 缓慢捻进针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子维;陈洁洁;范郁山

    目的:研究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愈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JOA和VAS积分比较优于对照组.结论:缓慢捻进针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肩周炎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显著.

  • 探析麦粒灸防治哮喘缓解期的作用机理

    作者:王旋旋;王玲玲;张建斌;唐林海

    大量有关灸法对哮喘的文献研究中各种灸法在刺激方式、效应特点等方面存有不同,单纯麦粒灸对哮喘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从讨论麦粒灸的特点及哮喘的发病机理入手,认为缓解期肺、脾、肾三脏虚衰、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是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而“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法”,麦粒灸疗法作为灸法中的一只奇葩,效应独特,且在哮喘缓解期的防治研究中有满意疗效,能突显出自己的优势.本研究结合两者特点并通过已有的临床、实验研究初步探析麦粒灸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

  • “孔雀开屏”针灸组方临床应用阐释

    作者:张阔;陈波;郭义

    “孔雀开屏”是郭义教授总结出的一组针灸组方,因针刺后形似孔雀开屏时的情景得名,临床善于治疗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效果显著.该组方简约精炼,配合得当,采用局部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重视针刺手法和操作顺序,可为临床治疗颈椎病、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 浅谈“泻必用圆”与“泻必用方”

    作者:朱之云

    本研究对《素问·八正神明论》和《灵枢·官能》中的“泻必有圆,补必用方”及“泻必用方,补必用圆”的内涵作了具体的分析,从补泻的规律以及补泻的手法作了说明.

  • 针灸选穴与疾病归经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王丛军;徐平;管竞环;马威;董晓俊;鲁周同

    目的:探讨疾病归经理论与针灸治疗中选取穴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统计《针灸治疗学》中内科疾病所涉及到的主穴的归经,疾病按《中医内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治疗肝胆病证归肝、胆经的占30.65%,心系疾病归心、小肠经的占13.16%,脾胃病归脾、胃经的占39.47%,肺系病证归肺、大肠经的占46.67%,肾系病证归肾、膀胱经的占31.82%.结论:针灸治疗内科疾病时,选取的主穴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可以指导针灸治疗的辨证施治.

    关键词: 针灸 主穴 疾病归经
  • 读针灸处方论针灸之科学性

    作者:宋书昌;卢智;王润云

    针灸处方学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针灸组方理论与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历代针灸学专著记载的针灸处方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处方是针灸理论的结晶,临床治疗的基础,是贯穿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针灸处方是针灸理、法、方、穴、术的综合体现.1 针灸治则的体现针灸组方是在治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指导下严谨合理的配伍.

  • 足临泣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古代文献分析

    作者:申伟;李敬华;汤继芹;张永臣;贾红玲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代以前足临泣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足临泣”、“临泣”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足临泣单穴及配伍后的主治病证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足临泣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36条,主治病证共有317条.单穴主治病证53种,单穴优势病证18种;配伍主治病证63种,优势病证21种;常用的配伍腧穴为合谷、足三里、中渚、阳辅、精明.常用针刺深度为三分,针刺时间为八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结论:足临泣治疗病证广泛,涉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尤善治疗内科及五官科病证;常与阳经腧穴相配伍治疗疾病,普通针刺和艾炷灸为常用的刺灸方法.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