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和关节液IL-17的影响

    作者:许鸿雁;吕志艳;孙学娟;刘海燕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和关节液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膝关节疼痛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和上/下楼梯、下蹲屈膝及行不平坦地面等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推拿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7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效果显著优于推拿单独治疗.

  • 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祝鹏宇;武丹;李岩;范程欣;刘彦麟;聂文婷;秦海

    目的:通过对单纯手法复位与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对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比较,探索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来自本附属医院,共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晕听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主穴取晕听区、百会穴配合对症选穴;手法复位采用Gufoni法(向健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前DH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D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间情绪评分、功能评分及DHI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听区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天枢穴结合头部足运感区埋线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血清SP、 VIP含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艳秋;王丽芹;郭闯;姜元辉;孙晓伟;东雪;邸之悦;李洪涛

    目的:观察双侧天枢穴、双侧头部足运感区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SP、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埋线组、针刺组和番泻叶组3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埋线组采用双侧天枢、双侧足运感区穴位埋线治疗,每7天埋线1次,共埋2次;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天枢、双侧头部足运感区治疗,每日针刺1次,治疗2周;番泻叶组每日服用1次番泻叶,间断或连续服用2周.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性状评分量表、临床评分量表(CC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定和测定血清中SP、VIP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性状、CCS和PAC-QOL评分均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疗后3组间大便性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CS、PAC-QOL评分比较埋线组、针刺组均较番泻叶组明显降低(P<0.05),且埋线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针刺组与其他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番泻叶组(P<0.05);埋线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与疗前相比3组患者疗后血清SP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埋线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枢穴结合头部足运感区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症状,其发挥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中SP、VIP的含量、促进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加快蠕动、重塑排便反射有关.

  • 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晶晶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治疗组予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Gill量表和踝-后足评分系统测评,统计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总复发率为2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总复发率为56.25%.两组患者简化McGill量表和踝-后足评分系统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简化McGill量表测评在PRI感觉分、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方面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踝-后足评分系统测评在疼痛、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和反常步态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火针烙刺治疗足跟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足功能,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关键词: 电针 火针 烙刺 足跟痛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田洪昭;孙忠人;王明振;向栋国;李诺;张文钊;曹丽娟

    通过检索近5年国内关于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从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5个方面整理并归纳,以探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促进脑肠肽的分泌并引起边缘系统-大脑的协同响应,对胃电节律、分子代谢物、基因表达也有调节作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而调节脑肠轴的功能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及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超然;刘德柱;杨燕;王德龙;郭静;石天宇;屈媛媛;杨添淞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现代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对于CFS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证实针灸能够防治CFS,同时也能调节肠道菌群,对于由CFS导致的菌群紊乱可发挥调控与保护作用.本研究拟从针灸对CFS与肠道菌群的影响入手,就三者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防治CFS提供新思路.

  • 针刺治疗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代巧妹;尚艳琦;梁慧;颜培宇;王美峤;王垚;蔡文辉;刘澜澜;于晓红;曲苗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可通过针刺的作用调节发生相应的改变.为探讨针灸对免疫作用的机理,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分别从T细胞亚群的来源、分类与作用;针刺与免疫的关系以及针刺疗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出针灸治疗可以调节Th1/Th2平衡以及Th 17/Treg平衡.证实针灸治疗对免疫功能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具有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

  • 原络针刺法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家峰;陈巍

    目的:观察原络针刺法配合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220例失眠病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研究中脱落15例,脱落率为6.82%,终完成205例,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给予原络配穴针刺配合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配合常规针刺,两组均1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一疗程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症候、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悸易惊、神疲倦怠、咽干少津、烦躁易怒、头痛眩晕方面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悸易惊、神疲倦怠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5-HT、5-HIAA、β-EP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5-HT、β-EP高于对照组(P<0.05),在5-HIAA表达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76/80),对照组为87.5%(7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4,P=0.048).结论:原络针刺法配合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可有效缓解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可能的机制与提高血清5-HT、β-EP表达水平、降低血清5-HIAA表达相关.

  • 针刺改善抑郁症患者停药撤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洋;卢伟;魏青;周德安;张捷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抑郁症患者停药撤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以提升抑郁症患者治疗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症药物盐酸氟西汀片(百忧解)治疗,同时予以抑郁症相关认知宣教,治疗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针刺穴位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停药,时间12个月,期间治疗组视情况给患者继续予以针灸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简单自测抑郁量表(PHQ-9)、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PHQ-9变化;用药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停药期间发生的撤药反应率;12个月停药时间内的停药成功率、治愈率、患者治疗期间服药依从性,观察两组患者1.5年后抑郁症复发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MD评分、PHQ-9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12个月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逐渐减量停药期间,治疗组撤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停药期后,治疗组患者3例停药不成功,对照组患者中8例停药不成功,治疗组患者停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完成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5年后,治疗组复发6人,明显低于对照组11人(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提升患者服药依从率、降低撤药反应率及复发率,是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侯建强

    目的:探究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剌郄穴治疗,1次/天,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腰椎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流变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较对照组的70%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JOA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观察组全血高/低切黏度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血流变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针刺郄穴可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症状,并可显著调节患者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常规针刺治疗.

  • 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怡川;李娜;袁道玉;陈小虎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实行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例数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UT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人数减少、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 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小英;安军明

    目的:探究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火针疗法组、温阳通络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3例.火针疗法组采用火针针刺治疗,温阳通络组采用服用温阳通络汤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3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状况、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痉挛程度改善状况,火针疗法组的总有效率为65.2%,温阳通络组的总有效率为60.9%,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能够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温针百会穴联合调气活血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TNF-α、 ET、 NSE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益兵;白玉;赵祯;陈振明;文培培

    目的:观察温针百会穴联合调气活血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调气活血法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温针百会穴联合调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X线指标、血流动力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体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以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流速(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体水平位移、椎体角度位移以及血清TNF-α、E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百会穴联合调气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 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海龙;尹洪娜;刘畅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用口服药物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双侧取穴:曲池、风池、合谷、膻中、天枢、太冲、血海和足三里进行针刺,再施以隔热姜灸治疗.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进行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患者的瘙痒程度、荨麻疹团块的数量、大小以及皮肤划痕症状等,进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总IgE、趋化因子CCL26、CCL27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总IgE、趋化因子CCL26、CCL27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风寒型荨麻疹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结论:针刺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疗程短、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对于风寒型荨麻疹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黑伊凡;王丽平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证候自评量表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QS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以及主症、次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以及主症、次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90.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与常规体针比较在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疗效突出,为今后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电针预处理对换笼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

    作者:谢晨;李璐;高晓林;赵娜;杨文佳;陈云飞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换笼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干预换笼失眠大鼠睡眠觉醒的机制.方法: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换笼后0 min、30 min、2h、6h4个亚组和睡眠监测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观察4组大鼠电针干预前后睡眠觉醒的变化、换笼后各时点血清激素变化及换茏后24 h HPA轴多巴胺受体变化情况.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换笼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表现为日间wake时间延长(P<0.05,P<0.01)、NREM睡眠减少(P<0.05);电针组睡眠觉醒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激素水平比较,模型组、假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笼后24h模型组大鼠HPA轴的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胶D2受体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电针组HPA轴的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电针预处理能够干预换笼失眠大鼠睡眠觉醒,可能通过干预HPA轴多巴胺受体发挥作用.

  • 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加磊;杨正明;姚文平

    目的:观察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与加巴喷丁胶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分别治疗作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IS)及总体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A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蛇头穴刺络放血结合天应穴浮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口服加巴喷丁胶囊.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循证医学研究

    作者:石琳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以“针刺”“康复训练”和“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raining”“Dysphagia after stroke”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期限为2005年-2017年,收集关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RCT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S.2进行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偏低.治疗组527例,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485例,采用康复训练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有效率分析采用Fixed Effect模型,Odds Ratio=3.80,Z=6.77(P <0.000 01),95% CI(2.58,5.60),菱形图位于右侧,说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文献均匀的分布在虚线两侧,小部分文献呈倾斜状态,表明存在发表性偏倚.洼田饮水试验分析采用Random Effects模型,Mean Difference=-0.98,Z=5.02(P <0.000 01),95%CI(-1.14,-0.50),菱形图位于左侧,说明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率显著升高,降低吞咽困难程度,但由于本次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导致结果的可信度有所商榷,临床需谨慎使用,需要更高质量RCT文献来证实.

  • 庄礼兴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

    作者:张宾;王澍欣;朱欢欢;贺君;徐展琼;庄礼兴

    挑针疗法是通过使用特制针具在人体皮肤局部反应点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本研究介绍名中医庄礼兴教授分别选用其经验穴“肩颈痛穴”及第3腰椎横突旁阿是穴为主穴,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并分享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 《灵枢·官针》刺法探究

    作者:祝秋梅;陈泽林;徐枝芳;齐婧蕾;蒙秀东;房钰鑫

    《灵枢》在针灸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官针》篇共分三大类26种刺法,分别是五刺、九刺和十二刺.该篇26种刺法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为了更好的理解及应用这些刺法,为以后的学习或临床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现根据其特色,对其进行追踪溯源,并进行归类总结,归纳为刺五体层次类、取穴配穴类、局部多针刺法类以及特殊操作类四大方面,在总结的同时与现代类似刺法作比较,探讨分析各类规律,以窥其精义所在.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