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体外反搏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肌电图分析

    作者:李威;王玲;杨雄;刘美;向海深;李子渊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基础治疗结合康复训练),B组41例(A组基础上配合常规针刺及常规理疗),C组41例(A组基础上配合体外反搏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下肢的运动功能,并运用表面肌电图系统记录治疗前后主动肌及拮抗肌肌电活动差异.结果:①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主动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无显著性差异(P>0.05);拮抗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IEMG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治疗后比较C组拮抗肌治疗后IEMG的改变具有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患侧肢体膝屈曲、踝背屈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O)均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C组降幅更加明显(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且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电生理活动及临床痉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新型安慰针产生“安慰针感”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闫鏐;孙娇;徐敏;管素梅;马丽虹

    目的:初步探索由新型针刺安慰针引发“安慰针感”的现象及对针感的再思考.方法:利用笔者设计的针刺双盲安慰针装置对64位健康志愿者进行真/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针刺穴位为右侧合谷、右侧天枢和右侧三阴交,并让受试者于试验过程中报告是否产生针感.结果:新型安慰针可使受试者产生“安慰针感”,有针刺史者产生率与无针刺史者产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2.60 95% CI [1.21,5.58],P =0.004).结论:新型安慰针也可产生针感,且有针刺史者更易产生“安慰针感”.

  • 针灸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茜;彭新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以及焦虑量表SAS评分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63.41%)(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以及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量表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患者焦虑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老十针结合TD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

    作者:安俊丽;王京;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贾小红

    目的:探讨“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明仁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积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N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愈显率8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可靠,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

  • 针灸与醒神通络方联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

    作者:王奕

    目的:研究针灸与醒神通络方联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醒神通络方治疗,观察组在醒神通络方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1、NO水平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NO水平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行能力、下肢肌力、手肌力、上肢肌力、言语、水平凝视、面瘫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醒神通络方联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十分有效,中药方可以全面调理,改善患者生理状态,配合针灸刺激穴位,活血化瘀,修复缺损的神经功能,激发残留的功能,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线治疗方式.

  • 针刺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治疗梗塞后肌痉挛的疗效及fMRI究

    作者:涂永梅;刘光奇;马燕红;毛甫刚;胡再吉;胡卡明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针刺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肌痉挛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脑区激活变化情况,并比较联合治疗与单纯的牵伸康复训练两种任务状态下患者的肌张力恢复差异.方法:选取30例梗塞后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4例.试验组采用针刺配合牵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牵伸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OLD-fMRI技术对患者的中枢激活脑区进行扫描,并于治疗4周后应用改良Ashworth评价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痉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区激活体素和激活强度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牵伸康复较单一的牵伸康复具有更好的降低肌张力作用,并且可引起患者相应脑功能激活产生变化,而这些特异性激活区可能与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有关.

  • 针刺导气法配合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

    作者:洪秋阳;王世产;杨怡;周小平;姚金;刘裔荣

    目的:观察针刺导气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导气法针刺结合放血组和常规针刺组,导气法针刺结合放血组40例,采用导气法针刺四关穴、风市、安眠等,放血取耳尖穴;常规针刺组40例,选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Epworth思睡量表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失眠患者PSQI总分和Epworth总分均下降,治疗2周、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针刺放血组治疗2周及4周后PSQI总分和Epworth总分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放血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常规针刺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导气法配合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优势.

  •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孙奎;鲍学梅;宋阳春;吴三兵;张芬;胡谷丰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针刀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失7例,针刀组36例用针刀治疗,针灸组37例用针灸治疗.采用WOMAC问卷、VAS、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问卷、VAS、关节功能评分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针灸组比较,针刀组优于针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3月后关节功能评分与针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针刀组综合疗效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针刀疗法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综合疗效理想.

  • 电针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及对IL-6和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光辉;薛爱国;梁逸仙;赵青;廖仲波;林春明;周锐均;汪天波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LI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组(B组),每组各5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患者血液中IL-6和IL-8的含量;分析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之间变化.结果: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中IL-6和IL-8含量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血液中IL-6和IL-8含量下降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COX-2抑制剂能显著改善LIDH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IL-6和IL-8含量变化与LIDH患者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

  • 针灸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的现状研究

    作者:邓杰;费兰波;黄伟;陈霞;成晓玲;陈璐

    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中,胃肠实热型是常见且数量多的,为了了解胃肠实热型肥胖的针灸治疗现状,特查阅了2005-2015年这10年间的相关文献,罗列出针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等针灸疗法,为临床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提供较好的治疗建议.

  • 电针透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永菊;张江;吕世伟;洛佳;关雪峰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疗法配合补正续骨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透穴和外用扶他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口服补正续骨丸治疗,均连续治疗15天,即1个疗程.判定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病例脱落,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两组一般资料、病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运动和静息时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基线NRS评分比较,试验组评分减少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透穴疗法配合补正续骨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膝关节疼痛症状.

  • 开玄充络罐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陆鹏;刘敏;刘小毅;李源;李勤;胡幼平;呼永河;温权

    目的:以普通常规针刺作为对照组,观察采用以“开玄充络”为理论,火罐与针刺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开玄充络罐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的方法,上述两组所选取的穴位相同.治疗结束后,对上述患者进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JOA)以及简化McGill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及简化McGill量表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在短期疼痛程度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外周血miRNA-126和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徐虹;张亚敏;孙华;陈素辉;王富明;杨杨

    目的: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清中血管再生相关信号的表达为切入点,观察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miRNA-12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组大鼠根据再灌注后时间随机分为1天、3天、5天和7天4个时间点.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TC法验证模型成功与否.针刺组为造模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针刺百会和左足三里穴;药物组为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腹主动脉采血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NA-126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miRNA-126和VEGF表达升高,3天时间点达高峰,高于同时间点的针刺组和药物组;除1天时间点外,针刺组miRNA-126和VEGF表达高于同时间点的药物组.结论:针刺大鼠百会、足三里穴可能通过下调miRNA-126及VEGF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再生.

  •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BDNF及CREB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东岩;孙艳;董旭;李影;李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前三里穴”和“外关穴”,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造性脑梗死模型.分别在1、3、7、14、21天用网屏实验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各组大鼠在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大鼠缺血区的阳性表达.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网评实验评分为0,术后1天评分高,术后21天评分低,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天,电针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1天,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脑内BDN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后BDNF表达上升.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脑内CRE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后CREB表达上升.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并上调BDNF、CREB的表达.电针干预对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缺血区周围BDNF、CREB阳性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BDNF CREB
  • 电针对兔易损粥样斑块内PDGF-BB及其受体PDGF-AB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洪侠;姜希娟;郭茂娟;张敏

    目的: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及其受体PDGFR-AB的影响,探讨电针稳定斑块的机制.方法:随机将24只实验兔分为两组:假手组(8只)、实验组(16只).造模方法采用腹主动脉内皮球囊拉伤配合高脂饮食以及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的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不稳定斑块模型,8周末再次将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历经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斑块病理形态学及新生血管的结构情况;采用免疫组学法检测腹主动脉斑块内内皮细胞标志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AB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多数以易损斑块为主,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单层内皮细胞为主,而电针组干预后斑块相对稳定,新生血管周围的周细胞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电针可提高斑块内PDGF-BB、PDGFR-AB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斑块内PDGF-BB、PDGFR-AB表达、募集更多周细胞有关.

  • 慢性疲劳综合征群体中腧穴热敏化现象的研究

    作者:赵迪;曾婷;陈志杰;钟正;黄泳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为试验组,55例非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对照组.通过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关元、命门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关元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81.03%)高.试验组百会穴透热感、关元穴扩热感、命门穴扩热感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处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状态下的人体更易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且不同腧穴出现的热敏灸感有所差异.

  •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声学经络共振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洁;张波;郭雁冰;李玉华;刘宁;王雪茜;许继宗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27%,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下肢体表温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

  • 翳风穴刺血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左甲;杨改琴;张莉君;盛刚;秦彩娟;康岁岁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血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面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9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每组6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和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刺血组给予翳风穴刺血治疗,刺血配合西药组在口服西药的同时配以翳风穴刺血治疗.结果:西药组愈显率83.01%,刺血组92.98%,刺血配合西药组9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0、30天,刺血组中医症状积分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配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0天,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H-B分级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翳风穴刺血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确切,早期介入可以迅速改善急性期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 透刺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敏燕;丁德光

    目的:探讨针灸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透刺组采用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愈率为87.1%;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愈率为54.84%;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浅谈“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的针刺手法

    作者:于学平;孔令超

    始载于《灵枢》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的操作手法,对后世针刺操作尤其是左手(押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古代中医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从针刺过程、针刺补泻及男内女外之法3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押手”具有固定穴位、把握针刺时机、减轻疼痛、激发经气、补虚泻实、控制针感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押手 刺手 针刺操作
  • 热敏灸治疗面瘫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新宇;吴治谚;张世鹰;危致芊;蔡虎志;陈青扬;王笑莹;季也

    目的:对热敏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登录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有关热敏灸治疗面瘫的文献进行检索,将得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排除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对筛选后得到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疗法相比,热敏灸显效率更高[OR =3.09,95% CI(2.34,4.09),P<0.0001],总有效率更高[OR=3.45,95%CI(2.22,5.35),P<0.0001],面神经功能症状积分改善更明显[MD =7.21,95% CI(5.85,8.57),P<0.0001],Portmann评分改善更明显[MD =3.06,95%CI(-0.05,6.18),P=0.05].结论:热敏灸在治疗面瘫时,不论对于常规中医疗法还是常规西医疗法,其有效率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均更优,对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ENoG、患侧与健侧BR潜伏期之差的改善及治疗后患侧口轮匝肌EMG异常率均与常规疗法相当.

  • 针灸治疗呕吐的用穴规律分析

    作者:龚建强;韩琦;李洪海;梁永林

    目的:查阅古今针灸治疗呕吐文献,寻找临床治疗呕吐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搜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针灸治疗呕吐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呕吐选穴规律.结果:本次共纳入82首处方,出现频次高的前10位腧穴是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气海、太冲、脾俞、膻中、上脘、膈俞;在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多的成对穴配伍有中脘→足三里,足三里→内关,中脘→内关,中脘-→胃俞,中脘→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胃俞,足三里→气海等;三穴配伍的腧穴有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胃俞,中脘-→足三里→气海,中脘→足三里→脾俞,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结论:针灸治疗呕吐以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气海、太冲、脾俞、膻中、上脘等为主要穴位.

  •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作者:张赛男;王煦喆;陈果;欧阳里知;向娟;李铁浪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全面搜索维普、万方、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2005至2015年已发表的和近10年间PubMed中已发表的关于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手工查阅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图书、杂志,运用Cochorane系统评价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3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单纯中西药物治疗、单纯针刺治疗、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4.03,95% CI(2.57,6.32),经Z检验,Z=6.07,P=0.000 01 <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子单纯中西药物治疗、单纯针刺治疗和单纯穴位注射疗法,但仍需更较多大样本RCT进行验证支持,同时穴位埋线临床科研设计水平还有待不断提高完善.

  •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勇;傅立新;王锋;陈贵全;李海峰;杜元会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研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及手工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78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总有效率、痊愈率、Fugl-Meyer评分、Ashworth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有一定的疗效优势,但所纳入研究文献质量不高,缺乏复发率、不良反应等重要结局指标,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