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针刺及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艾霞;张淑珍

    目的:观察针刺及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的患者分为语言康复训练组(Ⅰ组)、语言康复训练加针刺组(Ⅱ组)和语言康复训练加针刺配合心理疏导组(Ⅲ组),每组30例。康复训练由专门语言训练师进行;针刺取穴以头部语言功能区、金津、玉液为基本穴位;心理疏导由本院精神科医生执行,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3组治疗21天后,Ⅰ组总有效率为70.0%,Ⅱ组76.7%,Ⅲ组86.7%。在提高患者口语表达、听语理解、阅读及书写能力方面,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结论:针刺及心理干预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有明显治疗优势。

  • 头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岩;冯垚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对照组应用传统体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5.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小苗;杨立星;宋雄;邹林霞;陈维华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被动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王丽芬;黄丽萍;罗琼;王栩;陈坤

    目的:观察太阳穴透刺为主配合齐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太阳穴透刺为主,配合扳机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太阳穴透刺为主配合齐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满意,优于西药对照。

  • 综合疗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义泉;方明霞

    目的:寻找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的佳方法。方法:将160例臀中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以痛为腧”针刺疗法为主,辅以TDP局部照射及中频电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 P<0.01)。结论:“以痛为腧”为主,辅以TDP局部照射及中频电治疗臀中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体会

    作者:赵臣来;郑慧敏;冉明山;李亚东;宋嘉欣;孟宏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常呈周期性发作,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疾病。偏头痛人群发生率约10%,是全球前二十位慢性致残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偏头痛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长。目前,西医临床多采用止痛药物治疗,虽然镇痛即刻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并不满意,且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后,患者容易产生镇痛药物耐药性、成瘾性、肝肾功能损伤等毒副作用。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热敏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黄屏;曾静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3.75%,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临床治愈为30%,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 针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19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微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海泉、肺俞、肾俞、脾俞、三焦俞、三阴交、太溪、中脘、关元、气海、血海等穴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临床有显著疗效。

  • 头体针疗法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向琼;李庄;游龙武;陈剑雄;刘颜

    目的:探讨头体针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7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头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血清VEGF含量都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P<0.05),其中第7天血清VEGF含量达到较高水平,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VEGF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头体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与其维持血清VEGF含量相对较高的水平有关。

  • 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作者:廖威;戴嵩;王振海;李俊;葛书翰;霍鲁莉

    目的:观察深刺耳门、听会、完骨、头针晕听区对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针法及传统针刺法治疗,每组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听力,通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针法与传统针法治疗的患者听力改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针刺法可明显提高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疗效。

  • 针刺结合刺络疗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泽;刘承薇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疗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刺络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疗法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 针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囊内压和骨内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瞿群威;陈四海;王胜成;曹可政

    目的:研究针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患者的疗效以及对髋关节囊内压和骨内压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运用针刀进行髋关节腔减压、骨髓腔减压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的整体松解治疗,对照1组只进行髋关节腔减压和骨髓腔减压治疗,对照2组单纯进行骨髓腔减压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测量治疗前后患侧髋关节囊内压和骨内压。结果:除X线评分外,观察组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和对照1组患者囊内压和骨内压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2组骨内压也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囊内压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囊内压和骨内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两个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治疗可以明显降低ANFH患者囊内压和骨内压,降压效果和临床疗效均优于针刀单纯骨髓腔减压或骨髓腔和髋关节腔联合减压。

  • 针刺退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林;钟艳;贺香嫦;李红碑

    介绍近10年针刺退热的临床研究进展,寻求佳治疗方案。发现针刺退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目前针刺退热在取穴配伍规律、疗效评价、单穴退热效应及机理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总结、提高。

    关键词: 退热 针刺疗法 综述
  •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近况

    作者:郭爱松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简便,医者易掌握,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穴位埋线的针具及技术操作、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三方面对穴位埋线近5年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胡莎莎;王茵萍

    查阅国内外近十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统计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频次,同时对相关经络、穴位进行简要统计,分析归纳每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及优势,总结目前发现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为临床研究和针灸选用提供参考。

  • 电针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大鼠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作者:于隽;孟庆玲;张玉翠;李江山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内关穴对于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的影响及其孤束核( NTS)中c-fos阳性细胞表达,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应用动态检测心电图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的影响作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孤束核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的影响。结果:①电针内关穴能双向调节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即使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减缓,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升高。②造成大鼠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后,均能诱导其NTS内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空白模型组比均有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内关穴后均能使心律失常模型大鼠NTS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数减少,与心律失常模型组比,其NTS内c-fos阳性细胞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①针刺内关穴能双向调节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②NTS可能是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的双向调节作用的整合中枢之一。

  • 艾灸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海马5-HT1 A受体 mRNA表达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毛翔;孙兴华;张蕴

    目的:观察艾灸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果,并从对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机理。方法:通过联合捆绑束缚、昼夜颠倒、疲劳游泳、空瓶刺激等方式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艾灸组每日予艾灸治疗,其余两组只作常规抓取捆绑,治疗28天。分别采用行为学指标检测大鼠慢性疲劳指征,并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1A亚型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艾灸组在行为学各项指标观察成绩都明显好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羟色胺含量以其受体mRNA的表达都比模型组有明显地提高(P<0.05)。结论:艾灸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大鼠慢性疲劳症状,并且很可能是通过提高海马中5-羟色胺含量的途径来达到治疗效果。

  • 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婷婷;金弘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术后6h、1d、2d、3d、5d对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指标观察,评估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变化及头穴丛刺法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头穴丛刺法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损伤侧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能够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神经功能,并能够减少MMP-9的表达,减轻由于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从而减轻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起到挽救和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

  • 太溪穴临床应用概述

    作者:王国清;欧阳怀亮;黄泳;区颖仪;唐纯志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足跟痛、腰腿痛等病症。近年来人们对太溪穴的临床运用集中在治疗与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妇科有关的一些病症,疗效显著,此外还可以用于小儿高热惊厥,高血压和老年性便秘。

  • 根结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刻疗效观察

    作者:李彦龙;逯俭

    目的:观察针刺根结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直腿抬高的即刻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常规针刺结合根结穴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改善率70%,对照组改善率5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根结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直腿抬高的即刻改善优于常规针刺法。

  • 大椎穴合谷刺配合“三重法”临证新用

    作者:曹文忠

    在临床对大椎穴广泛运用和穴性心悟中总结出,大椎穴有祛风散寒、扶阳化湿的功效,治疗与风邪、湿邪、风湿合邪等致病因素有关的病证,有快速升发阳气、顾护卫阳、强壮机体的功效,治疗阳虚寒侵、卫阳不固及虚损虚劳的病证,如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等,表明大椎既可泻实又可补虚。“三重法”乃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简称,其中有严格操作要领,该法有温经化瘀、通络止痛、助阳散寒、升清降浊的功效,大椎穴的特异性和“三重法”的特殊治疗作用有效组合具有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脑中风复发、防治过敏性鼻炎、调治亚健康、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治未病”的作用。

  • 头穴丛刺结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戚秀杰;蔡玉颖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颈夹脊穴与常规分型针刺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对照组,丛刺组采用头穴百会、风池丛刺结合颈夹脊穴并加电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夹脊穴针刺进行操作;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对比,并且比较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丛刺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7.4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 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丛刺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结合颈夹脊穴疗法对椎动脉型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颈夹脊穴疗法。

  • 隔物温和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裳;李建武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对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关节功能、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并且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我院40例就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来氟米特片配合隔物温和灸,对照组采用口服来氟米特片,对症状指标、实验室指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总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隔附子饼温和灸配合来氟米特组对疾病疗效优于来氟米特组。结论:隔物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 罐疗适宜病症详探

    作者:余楠楠;武虹波;刘佩东;陈泽林;郭义

    目的:总结罐疗的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该疗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中国知网(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 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个数据库的罐疗临床研究文献,统计罐疗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并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3987篇,共计病例409679例,共涉及20大类系统,456个病种。结论:罐疗的适宜病症广,值得推广,特别是对第三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双侧膝骨性关节炎、腰痛、神经根性颈椎病、面神经麻痹、感冒、支气管哮喘、带状疱疹、痤疮、咳嗽、落枕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 腘窝络脉放血的临床运用

    作者:王新玲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灵枢·经脉》云:“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按经络所属分区为足太阳皮部。因皮部为皮肤、络脉、经脉、脏腑各层次的外部位,体内的疾病,通过经络反应到皮部,外部的病邪或治疗方法,则可从皮部影响经络及脏腑。临床上皮部诊疗运用广泛。笔者在辨病、辨经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腘窝络脉放血治疗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腘窝 络脉 放血疗法
  • 齐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孙钰

    目的:观察针灸齐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齐刺针法组)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每组各35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积分(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VAS积分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1.5±2.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7.0±2.5)天,P<0.01。结论:针灸齐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取穴少等优点。

  • 阻力针法加隔物灸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丽

    目的:比较阻力针法加隔物灸及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阻力针法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以7天为治疗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情况。结果:阻力针法加隔物灸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总有效率为9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阻力针法加隔物灸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

  •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防治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体现

    作者:夏圆元;樊小农

    石学敏院士“醒脑调神”针法能够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 VD),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和生活能力,并且对针刺治疗VD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探寻引发VD的高危因素,未病先防,防治并进。本文从治则处方的提出到临床疗效验证及针刺作用机理的揭示,探讨其科学研究思路,以启示后学。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策略

    作者:姜桂美;林谋德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本文从经典论述及现代研究两方面论证了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并且从取穴方法及针刺、艾灸、点刺放血法、火针与中药热熨等筛选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提供取穴及操作方法的依据。

  • 刺络放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及其机理探微

    作者:邢航;鲍丹艳;周红

    介绍一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治疗方法-刺络放血,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通过刺络放血治疗,对出现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过1年随访,患者的冻结步态均明显改善,部分症状消失,肌强直等帕金森病症状亦改善明显。表明刺络放血疗法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

  • 太冲穴古代文献应用分析

    作者:王文琴;张永臣;贾红玲

    目的:通过对太冲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太冲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中医古籍1000部为检索范围,对太冲的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太冲应用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52条,治疗病症共有689条,涉及87部古籍。太冲配伍的使用频次共有1433次,与太冲穴配伍的经穴为167个。结论:太冲单穴适应于临床各科,尤善于治疗中医内科病症,前7位的内科病症为咳嗽、黄疸、痫病、呕吐、痹症、厥症、淋证;配伍后主治前10位的病症为痹症、胸痹、腹痛、血证、虚劳、黄疸、痉证、水肿、腰痛、中风;太冲的腧穴配伍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行间、昆仑、照海、悬钟、中封、大敦、百会等经穴频数为较多,常用的配伍“穴对”为太冲与行间、太冲与合谷、太冲与三阴交;常用的刺灸法为灸法,针刺深度为针三分,针刺时间为十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

  • 针灸治疗胃下垂的取穴规律与经验分析

    作者:侯云霞;陈少宗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胃下垂的取穴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胃下垂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2年5月。对这些文献的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及归经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32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胃下垂涉及13条经脉的72个穴位,其中只有足三里、中脘、气海等14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了10%。结论:目前针灸治疗胃下垂在取穴方面较为纷繁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葛宝和教授针刺治疗白癜风经验举隅

    作者:刘凯;梁振镇;葛宝和

    葛宝和教授认为白癜风的发病主要与精神情志及体质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血虚生风,皮毛腠理失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病变机制也不同,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气滞血瘀型。针刺治疗从肝肾入手,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和血祛风为主,并配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处方选穴以背俞穴、辨证取穴为主,结合病变局部围刺,针刺操作注重治神与守神。

  • 基于 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生活质量研究

    作者:王军;尹航;潘军英;谭增德;高利权;于世亭

    目的:研究推拿手法治疗及药物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两者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改善程度,探索用生活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的途径及方法。方法:以SF-36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为测评工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概率抽样法之一)抽取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推拿组与药物组,调查资料数据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研究表明,推拿组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和药物疗法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两组相比较而言,推拿组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组。结论: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总体的生活质量测评得分及自我评分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状态,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可根据不同年龄层段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方案,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间隙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健;马玉琴

    目的:观察间隙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间隙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持续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临床治愈率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临床治愈率43.33%,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间隙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胃下垂治案一则

    作者:郭勤;孙忠人

    患者,女,40岁。主诉:胃脘部胀满隐痛10余年,近2月加重。病史:多年胃脘部不适感,伴嗳气,纳差,食后腹胀下坠感,胸背痛,气短神疲,大便时干时稀。曾四处寻医诊治,未愈,于近期症状加重,时有恶心呕吐。查体:形偏瘦,腹平软,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辅助检查:2月前胃肠钡餐造影示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6 cm。

    关键词: 胃下垂 针刺 夹脊穴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