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침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779
  • 国内刊号: 23-1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1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申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局部和远道取穴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闫明;张贝贝;赵望森;任璐璐;贾红玲

    目的:观察局部和远道取穴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项七针加后溪组26例、项七针加昆仑组24例、项七针加后溪和昆仑组25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项七针加后溪和昆仑组总有效率90%,项七针加后溪组总有效率80.7%,项七针加昆仑组总有效率79.2%,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项七针加后溪和昆仑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另两组;3组在治疗后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5),以项七针加后溪和昆仑组评分高。结论:项七针加后溪和昆仑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远征;宋文安;丁宁

    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对照Ⅰ组用原络配穴针法治疗,对照Ⅱ组用口服西药希德治疗。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Ⅰ组30例,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Ⅱ组30例,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针灸组比西药组副作用少。结论: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卒中后焦虑理想的方法之一。

  • 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淼;刘华生;高丽娟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法治疗阳虚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阳虚型便秘患者90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温针灸治疗、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和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畏寒肢冷等方面均优于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针药结合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佟欣;赵法政;佟子林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单用纳曲酮(对照组)和纳曲酮联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取穴百会、神庭、本神、风池、大椎、肝俞、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平均饮酒量比较及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于治疗后2、4、6周进行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应用纳曲酮联合针刺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颈部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型构音障碍30例

    作者:金泽;曹晓婷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观察廉泉、天突配合双侧人迎穴电针对中风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抽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每组30例。在言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廉泉、天突及人迎(双侧)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两次,6日为1个疗程,治疗10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日。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两组发音情况。结果:电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MBI、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1),但电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者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常规针刺、言语康复训练及廉泉、天突配合双侧人迎穴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型构音障碍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针刺手足六经原穴(膀胱经原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机理研究

    作者:李崖雪;刘潇;王丰;张帆;周晓;金弘;李晓陵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手足六经原穴(膀胱经原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机理。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药物组与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的改变,并进行疗后组间比较。结果:针刺组可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药物组比较P<0.05。针刺组可显著降低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与药物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手足六经原穴治疗DPN可通过加快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降低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恢复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及血管结构的损伤。

  •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周磊;牟艳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00例,按照就诊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液体的方式治疗,并采用Lequesne疗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铭;马晖;富晓旭;谢春光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伴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二者联合治疗,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效果,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3组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均下降;总有效率分别为84.33%、80%和96.67%,联合组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有效安全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治疗脊髓损伤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霖;周宾宾;金昕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 SCI)有着确切而较为理想的疗效。本研究从不同取穴角度出发,对近5年来电针刺激督脉、阿是穴治疗SCI对损伤局部微环境、凋亡及神经修复影响的国内实验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投稿须知

    作者:

    《针灸临床杂志》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自创刊以来,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在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工作会议上,本刊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现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该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临床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刺灸聚英、实验研究、医家针萃、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关键词:
  • 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法及选穴规律浅析

    作者:雷丽萍;零佩东;梁芮瑾;刘春强

    慢传输型便秘( STC)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类型,是慢性便秘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临床治疗STC疗效确切。本研究从毫针刺法、电针疗法、艾灸疗法、埋线疗法、耳穴疗法、腹针、灵龟八法等方面阐述针灸对STC的治疗情况,综述15年来STC的针灸治疗方法,提出治疗STC的主要针灸手段及临床上常用穴位的使用频次,探讨针灸临床治疗STC的合理化研究方案,使针灸治疗便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淑华;冯姣姣;刘涛;杨红玲;甘露;郑健刚

    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痴呆等,随着针刺在有效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领域的发展,关于此方面的实验也层出不穷。本研究以相关实验的研究对照方法为出发点,对近6年的相关实验进行分组总结以进一步认识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实验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近6年的实验研究多以针刺不同方式的对照、针刺与西药的对照及针药结合与西药的对照研究方式为主。认真分析与研究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对于该类实验及针刺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裴飞;亢连茹;陈国平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符合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 A组为头穴丛刺组20例,B组为神经松动术组21例,C组为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20例,基础治疗为药物、常规电体针与康复治疗,A组加头穴丛刺,B组加神经松动术,C组加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根据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神经电生理、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定,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疗法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上分别与头穴丛刺组和神经松动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神经松动术以及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均能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且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

  • 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斜方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许明珠;崔韶阳;赖新生;唐纯志;王曙辉;郑盛惠;张丽雯;郭元琦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斜方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 MPQ)及表面电极肌电图( sEMG)为评价指标,将6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针加口服颈舒颗粒组(治疗组)32例和腹部安慰针刺加口服颈舒颗粒组(对照组)30例,观察第1次即刻针刺后及针刺一疗程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一疗程结束后缓解疼痛及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即刻治疗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并可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

  • 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作者:冉传生;胡万生;孙建兵;李福兰;冯佳;徐敏;程蓉;余星桥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缩短疗程、减少有创治疗给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带来的依从性差问题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病例经日本面神经麻痹程度评价分析表评分为(27.95±5.65)分,优于对照组(24.17±7.68)分(P<0.01)。两组病例达到痊愈所需时间治疗组为(33.10±9.73)天,短于对照组(36.01±8.41)天(P<0.01)。两组病例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治疗组为(90.97±4.18)分,高于对照组(87.32±5.62)分(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

  • 针药联合促排卵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卓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针刺促排卵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治疗,同时口服中药及克罗米芬;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中药及克罗米芬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如果期间妊娠试验阳性,则停止针刺与药物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FIN)、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等。并观察月经、体重指数( BMI)、基础体温( BBT)及妊娠等情况,以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治愈率45%,对照组总有效率55%,治愈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BMI、胰岛素抵抗,并能使患者性激素水平趋于正常,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针药协同治疗,患者的BMI及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激素指标趋于正常,排卵情况改善,妊娠率提高,针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阿片受体影响的研究

    作者:齐丹丹;张梅;郭孟玮;刘珍珍;章庆庆;任晓暄;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目的:观察针刺动物不同“得气”状态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动物得气的不同调节机制。方法: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诱导动物“得气”状态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偏于避免“得气”的干预方式即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留针20 min后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大鼠中脑及脊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κ、μ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中脑κ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表达显著减弱( P<0.05);②中脑内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 P<0.05或P<0.01);③脊髓内κ受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刺激量A组及刺激量B组κ、μ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强, 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κ、μ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不同“得气”状态下镇痛机制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脑及脊髓内阿片受体表达起到镇痛效应,且整体较刺激量B组增强更为显著。

  • 艾灸预处理大椎穴对发热大鼠血清IL-6的影响

    作者:贾坤平;孙忠人;尹洪娜;勇入琳;张建奇;侯二雷;吴磊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预处理大椎穴对酵母菌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揭示艾灸的退热机制及艾灸预处理的作用。方法:从40只Wistar大鼠中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出8只作为空白组,再随机抽出8只大鼠进行艾灸预处理并做好标记,为艾灸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结束后将除空白组以外的32只大鼠分别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剩余的符合条件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安痛定组,每组8只。艾灸组及艾灸预处理组分别予以艾灸大椎穴治疗15 min,安痛定组予以腹腔注射安痛定治疗,分别测量造模前、造模后8h及治疗后1h、2h、3h、4h各时间点体温并于实验结束后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结果:艾灸组、安痛定组、艾灸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组与安痛定组、艾灸预处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安痛定组与艾灸预处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艾灸预处理具有降低热势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血清IL-6生成或对抗其作用,进而减少内生致热源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幅度减低或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降低热势及退热的作用。

  •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研究

    作者:李雪岩;师帅;李德韬;包瑞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2 h、24 h、3天、7天),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模型成功6 h后给予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于12 h、24 h、3天、7天时间取材;然后测定脑含水量及评定AQP-4表达。结果:针刺有降低脑含水量作用,对AQP-4表达有抑制作用,针刺组优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百会透刺悬厘治疗能降低脑含水量,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出血恢复;抑制AQP-4表达,进而保护脑受损的神经元。

  • 原发性痛经针刺十七椎穴不同留针时间对 SF-MPQ量表的影响

    作者:柳春梅;马玉侠;郭之平;公春荣

    目的: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针刺十七椎穴留针时间的长短对疼痛性质的改变及疼痛程度的减轻与否有无相关性,为临床确定佳留针时间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留针20 min组、留针30 min组及空白等待组,每组各30例。应用SF-MPQ( McGill简化量表)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改善患者疼痛的强度及疼痛的性质上,针刺组均能明显改善SF-MPQ中各项指标的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不同性质的疼痛及其程度,且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 实验大鼠42穴位治疗失眠的经穴选择

    作者:谢涛;岳增辉;李朵朵;杨俊;胡岗珠;李萍;琪琦;王艳

    根据《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1]一文,大鼠穴位共42个,每个穴位的名称、位置、功效都有详细的记载。大鼠为高级哺乳动物,它在组织结构、形态、生理功能等方面与人类是很相似的,因而不少大鼠穴位的功效也与人体穴位相似。

    关键词: 大鼠 失眠 经穴
  • 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2例

    作者:吴文刚;孙丽华;吴北峰;曾楚鹏

    目的:通过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CIDH),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和入院治疗的CI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与针灸组。治疗组采取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推拿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手法,针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方法,后将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各组临床疗效以及数字疼痛评价量表比较,治疗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对CIDH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 推拿按揉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梁晶;陈军;王俊杰;洪海平

    目的:评价推拿按揉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推拿按揉法治疗3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和2周后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比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总有效率81.25%。结论:按揉印堂、太阳、神门、三阴交、风池、安眠、百会、内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一定疗效。

针灸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