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杂志

Anhui Medical Journal 안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0399
  • 国内刊号: 34-10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安徽医学》编辑委员会;《安徽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高开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作者:张永军;陈宁

    目的 探讨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经钬激光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47例的临床资料.47例均伴有患侧肾盂积水,其中8例合并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27例合并有息肉或肉芽组织包裹,12例为ESWL治疗失败后.结果 远段结石36例均一次完全粉碎,2周内碎石排尽,成功率100%.近段结石11例,9例一次粉碎,2周内碎石排尽,成功率82%.无严重并发症.30例随访3~8个月,肾积水明显减轻,未发现输尿管再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杨芳讯

    目的 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官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方法 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5638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996年为16.2%,2005年为60.2%;(2)1995~2001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官内窘迫为第一位,而近两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 利托君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峰;孙红梅;杨静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利托君(安宝)用于前置胎盘期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孕28~36周未足月前置胎盘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托君及硫酸镁治疗,至孕36周停药.结果 利托君组显效时间4.83±1.47小时,延长孕期天数18.55±8.31天,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59±0.31分,新生儿体重2.781±0.342 kg,与硫酸镁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分别<0.01、0.05).结论 前置胎盘期待治疗首选利托君抑制宫缩.

  •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齐晓玲;徐礼五;王郭伟;余洋;段成;袁玲;王江宁;刘智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冈素.方法 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 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 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血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鼍先后入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I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 全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黄开泉;刘漪;张淑芳;沈熔

    目的 探讨影响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的因素.方法 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T、PT-INR结果显示成绩不稳定,波动性大,2002年度较差,ISI值以1.10-1.40区问失分率较高,2003~2004年度较好;APTT结果显示使用Sysmex仪器和Dade Behring试剂,成绩较好;Fbg结果显示Clauss法显著优于PT演算法和手工法.结论 PT、PT-INR和APTT测定,选择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使用较好,Fbg测定则选择国内外推荐的Clauss法,同时在更换试剂批号时应输入新的ISI值,对标准曲线进行重新标定,坚持室内质量控制的监测、分析和人员素质及操作规程的强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 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附17例分析)

    作者:柯立;徐美清;范军;马冬春;魏大中;朱晓枫;郭明发;戎保林

    目的 探讨巨大的纵隔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经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纵隔肿瘤切除.其中9例行单纯肿瘤摘除,2例行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3例行无名静脉右心房转流,3例姑息性切除.结果 全组病例近期均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2~3年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年因纵隔感染死于大咯血.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入路选择及术中处理埘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术前应尽量明确肿块的主要接触面,手术切口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

  • 转移包皮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作者:乙从亮;杨登伦;任春凯

    目的 探讨横裁转移带蒂包皮皮瓣治疗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即Duekett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8例采用横裁转移带蒂包皮皮瓣治疗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成功,成功率87.5%;尿瘘4例(8.3%),行尿瘘修补术;尿道外口狭窄2例(4.2%),经尿道外口扩张后治愈.38例随访4个月~10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 横裁转移带蒂包皮皮瓣治疗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外形良好,取材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6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晓枫

    我区以往是出血热高发地区,近几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卫生运动的开展,以及CDC对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我区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现将我科自2005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7例出血热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作一分析.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临床分析

    作者:郑奇传;黄金国;丁方成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TVP)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排尿困难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TVP术后排尿困难的病例中,膀胱结石与前尿道狭窄各2例;前列腺癌、膀胱颈挛缩、腺体残留和出血各1例;13例TURP病例中腺体残留6例,尿道狭窄、出血和膀胱颈水肿各2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1例,均经治疗恢复.结论 TVP与TURP术后排尿困难原因较多,腺体残留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与术后处理是预防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嵇宇;刘雪

    目的 通过对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34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均采用纵梭彤切口,将手术要求范围内的组织整块切除后,用1根硅胶管剪多个侧孔放置于腋下胸壁侧方,引流腋窝处.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尽皮瓣下积气,再用大量棉垫填压腋窝、锁骨下及前胸壁,使皮瓣与胸壁贴近,胸带加压包扎.手术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切口处沙袋加压.一般当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小于10 ml时拔管,平均天数为6~9天.若出现皮下积液,根据皮下积液的范围大小及有无拔管等情况,采取调整引流管位置、冲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畅、无菌注射器吸出积液、皮肤重新戳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等措施,并配合积液部位加压包扎处理.结果 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为27%.对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5~10天后治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 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术前严密设计皮瓣,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皮下积液的充分引流,才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 抗人轮状病毒牛血丙球蛋白的研制

    作者:周晓琳;盛晓蓉;何素冰;吴亦伦;付先翠;彭卫琴;周晓荣;蒋长苗;丁建平;刘旭光

    目的 通过牛源抗人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的研究,并经胃肠道给药观察其对人工感染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人轮状病毒(HRV"Wa"株)为抗原免疫接种健康育肥黄牛,制备成牛血丙球蛋白口服液.结果 丙球蛋白含量达52mg/ml,纯度达80%,中和抗体效达1∶16384,初步研究表明对人工感染HRV"Wa"毒株发生腹泻的仔猪治疗有效率达92.3%.结论 牛源抗人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可能成为新型治疗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有效新药.

  • 亮菌甲素对慢性乙肝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照如;朱立雨;陈红

    目的 应用亮菌甲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甘草酸二铵及一般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亮菌甲素,疗程为15~30天.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黄疸开始下降及黄疸消退的天数均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亮菌甲素可以缩短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及黄疸持续的时问,使肝功能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双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根信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5月我院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42例.结果 42例患者全部保肛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复发1例.结论 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经成熟,总体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安徽地区RHD(一)个体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作者:吕蓉

    目的 分析安徽地区RHD(-)个体的D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用PCR-SSP技术,对50例经血清学试验证实的真实RHD(-)个体3例弱D表现型个体15例DEL型个体进行外显子检测.结果 发现本地区RHD(-)个体D基因外显子存在明显的多态性:15例DEL型个体D基因外显子均全部完整存在;3例弱D型个体中有2例存在完整的D基因,1例为缺失大部分外显子的DⅥⅢ型;50例真实RHD(-)个体中,90%为外显子完全缺失,4%为外显子完整存在,但不表达D抗原;4%为缺失大部分外显子(存在第1、10外显子),不表达D抗原;另有2%为缺失两边外显子(存在第3、4、5外显子),不表达D抗原.结论 PCR-SSP技术可用于RHD基因的研究,在本地区血清学鉴定的RHD阴性个体中存在较高比例的DEL型个体,同时,常规血清学RHD(-)个体D基因存在多态性.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8例次诱因分析

    作者:涂修龙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患者各种诱因发生率.结果 38例中感染为诱因24(63.2%)例,其中无症状隐性感染9例,占总感染例次37.5%,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高,11例(45.8%),其次是呼吸道感染7例(29.2%)、胆道感染6例(25%).结论 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诱因,其中无症状隐性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接诊患者时注意查找无症状隐性感染,以免误诊误治.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36例分析

    作者:朱劲松;戴宇红;陈志洁;鲍彤;杨凯;吴骁翔;周睿;汪群峰;疏翀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疗效及复发原因.方法 36例肾囊肿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例术中改开放手术.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40~100)min,术中出血10(5~20)ml,住院时间为3~5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2例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肾囊肿 腹腔镜
  • 血糖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咏梅;吴琪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中毒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m检测血糖和C-反应蛋白.结果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中、重度中毒患者显著高于轻度中毒患者(P<0.01).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中毒程度相关.

  • 高压氧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左治强;俞燕生;曹爱佳;王遵海;姜红田;任毅;任陆五

    目的 评价高压氧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4年经高压氧综合治疗的5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并将同期常规治疗的同类型患者51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治疗颅腩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曹永胜;陶小虎;王贵春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我科经手术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作一总结.结果 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13例、Ⅴ级1例.死亡11例.结论 及时、合理的外科手术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 子宫超声检查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克;周永海

    目的 探讨子宫超声检查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PP26例与非中枢性性早熟28例进行子宫超声检查.结果 CPP组与非中枢性性早熟组的盆腔B超子宫体/宫颈比、子宫容积二者差异有显著性,而卵巢容积及直径大于4mm卵泡数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具有诊断意义.

  • 88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荣光生;高忻;刘思文;黄学勤

    目的 探讨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致病状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88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504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6.8%.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x2检验,P<0.01);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x2检验,P<0.005);呼吸道过敏病(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过敏性皮炎(x2检验,P<0.005);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x2检验,P<0.005).结论 过敏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致病,吸入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呼吸道过敏病更容易由吸人性过敏原致病.

  •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中砥;林峥;李兴旺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40~280 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组)、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组),每组10只.除C组外,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SMA血流量70%左右,缺血60 min,然后开放SMA,再灌注120 min,E组于开放SMA同时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3 mg/kg,在试验过程中均以生理盐水10 mL/kg/h持续输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损伤情况,测定血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JR组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血和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IR组比较,E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血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和NO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NO的释放有关.

  • 电子胃镜和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诊断比较的研究

    作者:陈浩;林李淼;夏宣平;王文星;薛战雄

    目的 比较电子胃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162例先后进行EGD和EUS检查的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病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EGD和EUS诊断符合率分别是:食管静脉瘤100%,壁外压迫94.40%,异位胰腺92.90%,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症90.90%,粘膜下良性肿瘤88.90%,怀疑恶性病变66.70%.结论 掌握一定的EUS知识可以提高EGD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作者:王庆祝;王青银;郑金书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同时伴有颈动脉斑块.结果 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发生脑梗死高,其次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较少.斑块引起同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侧脑梗死,软斑块和溃疡斑块易于脱落形成脑梗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

    作者:张艳斌;林政;陈军;熊朝晖;胡志旭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06年3月接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2例马蹄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在2例患者中,1例为马蹄肾左肾结石,另1例为双侧马蹄肾结石并左侧输尿管结石.2例患者均为中盏单通道取石.平均件院17.5d,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没有患者需要输血,没有大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 67例膀胱浅表性肿瘤术后化疗分析

    作者:邹建安;徐久平;陈久发

    目的 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A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 mg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再序联用BCG 150 mg加IL-21.0×105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 150 mg加IL-2 1.0×105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每月1次,共2年.B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 40 mg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改为每月灌注1次,共2年.结果 随访24~30个月,A组平均27个月,有效率93.3%B组平均28个月,有效率43.2%.结论 MMC序联BCG加IL-2膀胱内灌注较单用MMC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不同剂量分割临床研究

    作者:詹必红;陶雄飞;李继林;孙伟;张雷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彤放疗(3DCRT)不同剂量分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41例Ⅱ~Ⅲb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3DCRT,A组22例,剂量分割为2.0~2.4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66~72 Gy.B组19例,剂量分割为4.0~4.4 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44~48 Gy.结果 A组和B组即期有效率分别为81.8%和94.7%,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7.9%,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6%和26.3%,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7.4%.骨髓抑制A组13.6%,B组15.8%.两组疗效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2.0~2.4 Gy/次和4.0~4.4 Gy/次的剂量分割近期疗效相似,副作用均较轻,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 5-氟脲嘧啶腹腔化疗对鼠胃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晋方;于庆生;卢业才

    目的 通过对种植性胃肿瘤鼠腹腔注射5-氟脲嘧啶(5-Fu)化疗,探讨5-Fu腹腔化疗对鼠胃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将40只Wister雄性胃肿瘤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5-Fu组.接种后七天,对照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5-Fu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 20 mg/kg,两组均连用5天,于化疗结束后第七天每组处死10只.观察:肿瘤体积(肿瘤体积抑制率),Tdt介导的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IMS细胞图象分析系统自动测量凋亡细胞面积及光密度,余下10只观察生存时问,并计算生存时问延长率.结果 生理盐水组动物于接种后2周出现食量明显减少,活动少,倦怠状,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逐渐消瘦,甚至腹水形成,而5-Fu组接种后4周才出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5-Fu组鼠胃肿瘤生长明显缓慢,肿瘤体积明显减少(P<0.05),肿瘤抑制率为36.57%(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为23.7%(P<0.05).肿瘤细胞凋亡面积增大,光密度明显升高.结论 5-Fu有明显的诱导胃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作用.

  • 2例H5N1型人禽流感救治经验探讨

    作者:程文;章隆辉;吴叶生;章龙成

    目的 探讨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变化、影像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1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2例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1例治愈,1例死亡的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 2例患者以高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发病第6~7天,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呼吸窘迫.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心肌酶、肝酶明显增高并随病情而变化.胸部X线呈多肺叶病变,短期进展迅速.发病后第7~11天是疾病的高峰期,例1因ARDS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发病后第13天死亡.例2经有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综合治疗,于发病后第27天治愈.2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例1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例2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和血清抗体均阳性,而确诊为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结论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早认识、早就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时尽早呼吸支持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要脏器功能保护,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肺部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44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芳勤

    目的 探讨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 对44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有结核病接触史者36例,15例儿童患者中5例未种卡介苗者.临床上呈肺炎型16例,脑膜炎型19例,不定型9例;发热待查入院者13例,误诊23例;采用标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11.7%.其原因主要与粟粒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时间过长以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脊柱结核及AIDS等有关.结论 提高埘本病的警惕和认识,及早做出诊治.

    关键词: 急性 肺结核病
  • 铁缺乏症早期微量元素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

    作者:曹美珍;谢燕

    目的 探讨儿童铁缺乏症早期微量元素铁、锌含量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全血微量元素的检测,血常规测定用sysmex kx-21 血球仪.结果 铁缺乏症早期组较对照组全血中铁、锌含量减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铁缺乏症早期,HGB正常,但体内有隐性缺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情况.

  • 网状切开硬脑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意义

    作者:金传兵;方经宏;朱光宇

    目的 探讨硬脑膜网状切开方法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患者行外伤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者施行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星网状切开,多点、分散减压,预防和避免急性脑膨出.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术后根据GOS恢复标准:存活28例(71.8%),死亡11例(28.2%).存活者中恢复良好7例(17.9%),中残13例(33.3%),重残6例(15.4%),植物生存2例(5.1%).结论 硬脑膜星网状切开术能使患者颅内高压达到既均匀、多点、分散减压,又避免了术中、术后发生急性脑膨出带来的继发性脑损害.

  • ANCA与ANCA相关性肾损害

    作者:王成付

    ANCA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 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多的一种,胞浆中有些特殊颗粒及嗜天青颗粒,颗粒中具有杀菌作用的酶,它们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当受到炎症刺激时可以在细胞表面表达,诱导免疫反应产生ANCA[1].ANCA的本质足免疫球蛋白G(即IgG).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

    作者:李彬;王训;杨任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病,据2005年张振馨等[1]统计,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PD患病率达1.07%.除运动症状(motor dysfunction)外,近年来还注意到,几乎所有PD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非运动性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甚,主要包括[2]:(1)神经精神症状;(2)睡眠障碍;(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感觉障碍;(5)其他症状:疲乏、皮脂溢、视物模糊等.

  • 提高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探讨

    作者:魏薇

    免疫学是一门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同时,免疫学也是一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学科.医学免疫学的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理论课内容加以验证,以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红荣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90%在肾上腺髓质发生,亦可在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发生,一般为良性肿瘤,它主要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心血管系统病变和代谢变化.

  • 危重失血性休克病人纠正低体温措施对比

    作者:刘珺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体温,纠正体温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B组40例,以A组作为对照组,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保暖措施和抗休克抢救,以B组作为实验组,对B组患者除进行常规保暖和抢救外,给予促进体温升高的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体温进行调查.结果 A组患者来诊后30min以内的体温呈进行性下降的变化.B组患者来诊后30min以内的体温无明显变化.A、B两组之间比较,来诊时体温差异无显著性,而来诊后10、20、30min的体温差异却存在显著性.A、B两组患者抢救所需时间、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纠正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低体温状态,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急性脑卒中488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建;张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乙醇-伊红稀释液,手工计数方法对4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作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作分类计数.同时,对33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和其中5例死亡病例跟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进行分类计数.并对25名健康人进行昼夜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作分类计数,观察健康人群Ⅱ耆酸粒细胞昼夜变化规律,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嗜酸粒细胞变化机制.结果 急性脑卒中,初期嗜酸粒计数基本正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22×106/L或为零),随嗜酸粒细胞回升(≥44×106/L)而稳定或趋向恢复;脑卒中死亡病例嗜酸粒细胞计数持续为零.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66×106/L,分类计数≥0.02,预后良好;≤22×106/L或嗜酸粒细胞消失持续为零,病情加重或预后极差;跟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对其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 美洛昔康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肖华;叶寿山;王萍

    目的 观察美洛昔康在抗炎和镇痛作用的活性.方法 采用动物炎症和镇痛模型.结果 美洛昔康能抑制大鼠角叉荣胶性足爪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大鼠光电刺激甩尾和小鼠足跖电刺激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结论 美洛昔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 煤工尘肺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作者:祁立芳;祝言金

    煤工尘肺是煤矿职工常见的职业病,是以肺广泛的慢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常见的合并症是肺结核高达20~50%,尸检较生前发病率更高达36~80%,随尘肺病变进展而增加,三期尘肺达50~90%,以上[1].

  • 头皮巨大肿瘤的外科修复与重建

    作者:王明刚;汪洪源;水庆付;褚燕军;赵李平;汪凯

    目的 探索外科修复治疗头皮巨大肿瘤的理想方法.方法 根据头皮肿瘤的病理性质选择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结果 26例头皮巨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变,采用头皮扩张皮瓣、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6年,23例痊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1例死亡.结论 根据头皮肿瘤病理性质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提高治疗头皮巨大肿瘤效果的关键.

  • 皮瓣在足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许瑾;李勇;杨蔚;袁振奋;章祥洲;武朱明;赵凤娟;王飞

    目的 探讨多种皮瓣在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游离足背皮瓣3例,岛状足背皮瓣11例,足底内侧岛状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7例,局部随意皮瓣2例,修复21位患者足部的缺损.结果 除2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1例足背游离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 针对伤情,合理选择供区,才能获得满意的皮瓣修复效果.

    关键词: 修复 外科皮瓣
  • 腹部带蒂的薄皮瓣修复上肢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安军;唐世木;王凌东;葛礼正;焦洋;郭利刚

    目的 探索修复上肢关节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 本组12例病人,烧伤和外伤后,手部及肘关节严重的瘢痕挛缩,切除瘢痕,彻底松解后,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应用腹部带蒂薄皮瓣移植修复后固定,二次断蒂.结果 术后21天后断蒂,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后,配合功能锻炼,关节活动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肘关节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上肢关节处烧伤和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应用腹部带蒂薄皮瓣修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值得推广.

  • 手指环形Ⅲ度烧伤的不同早期处理方法的初步评价

    作者:唐益忠;刘晟;蔡晨;孙业祥;徐庆连

    目的 评价目前临床上常用干预措施对手指环形Ⅲ度烧伤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病例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焦痂切开减压+切痂植皮组(A组);切痂植皮组(B组);焦痂切开减压+肉芽植皮组(C组);肉芽植皮组(D组),比较各组手指长度保存率(保留长度/原手指长度)以及早期功能恢复程度(伤后30天).结果 各组手指长度保存率差异无显著性;而A组、B组的手指早期功能恢复程度要优于C组、D组;但A组、B组间以及C组、D组问的手指早期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从本组资料来看,在目前临床上常用干预措施中,焦痂切开减压无论对保留手指长度还是手指早期功能恢复均未见明显帮助;而早期切痂植皮对手指的早期功能恢复是有好处的.

  • 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在修复足趾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孙业祥;唐益中;蔡晨;徐庆连

    目的 探讨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由我科采用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4例.其中皮瓣修复大趾创面2例,修复小趾创面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存活情况.结果 4例患者中均有轻度的皮瓣肿胀,其中,1例皮瓣远端少量水泡,1例皮瓣远侧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伤口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1~3个月随访,创面修复,外形满意.结论 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创面,具有手术简便,不损害主干动脉以及成活率高等优点.

  • 局部邻近皮瓣手深度烧伤创面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庆连;蔡晨;唐益忠;方林森;胡德林;孙业祥;余又新

    目的 探讨局部邻近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总结我科1990年1月到2007年12月手深度烧伤病人70例,其中34例采用邻近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治疗组);36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对照组).出院时测量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和记录住院时间,分析这两种方法对病人手功能恢复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2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8.95±5.22d,较腹部带蒂皮瓣住院时间29.45±6.78d缩短10天左右(P<0.05);治疗组术后手的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其TAM为189.55°±33.67°,对照组为123.47°±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部邻近皮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创面愈合早,有利于手各关节早期锻炼和功能恢复.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腋臭腺体剥脱术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杜晓扬;褚燕军;水庆付;赵李平

    目的 探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腺体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改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352例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腺体剥脱术恢复情况,并对其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52例中无异味腋下皮片存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314例;腋下散在表皮坏死26例;皮片部分坏死3例;术后血肿7例;血清肿6例;异味轻度残留7例;局部感染0例.上肢功能障碍0例.结论 通过对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腺体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优拓在烧伤植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宇;沈贤友

    烧伤植皮手术中传统使用抗生素网眼纱作为内敷料,其缺点是纱布与创面粘连损伤皮片、易出血、渗出多、疼痛剧烈等不利于恢复.笔者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烧伤植皮手术中植皮区应用优拓作为内敷料与网眼纱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具有更换无痛、出血少、加快愈合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 带蒂胸脐皮瓣修复肢体各种软组织缺损

    作者:柴勇;钱尼文;方云德

    目的 探讨胸脐皮瓣在各种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脐旁穿支为营养血管,沿脐与同侧肩胛下角连线方向设计腹部及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腹部、上肢、会阴及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必要时可将皮瓣携带的感觉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以利皮瓣感觉的恢复.也可同时切取双侧皮瓣,提高了皮瓣的修复效果.结果 临床应用16例,1例皮瓣出现远端1/2坏死,2例边缘起泡、表皮坏死,其余全部成活.吻合神经皮瓣3个月后感觉建立.结论 胸脐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用途广泛,可用于各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足、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国宝;何光远;卜新春;赵士俊;张玲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及足、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科2003~2007年收治的前臂、足部、膝关节等各类烧伤、创伤病例中的23例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结果 23例病人的不同创面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瓣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疗效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感觉神经皮瓣,用来修复前臂及足、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高的皮瓣成活率和良好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S"形切口超薄皮瓣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渊;朱唯力;汪雁;吴鑫;潘勇

    目的 设计应用"S"形切口进行腋窝毛囊、大汗腺、皮下脂肪去除的超薄皮瓣方法,希望探索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腋臭治疗手术.方法 对62例18~42岁腋臭患者,采用"S"形切口形成超薄皮瓣治疗.术中设计切口对位缝合点,修剪皮下毛囊、汗腺形成超薄皮瓣,术后打包加压,术后10天拆线.结果 术后经1~4年随访,所有患者手术区皮肤无坏死、感染;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腋臭症状消失.结论 超薄皮瓣法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正确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腋臭 超薄皮瓣 治疗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改进

    作者:李小静;宁金龙;左宗宝;张林;朱飞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改进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其皮瓣系列改进没计:(1)皮瓣回流静脉干高压时予以结扎小隐静脉干,或与受区静脉吻合;(2)对供瓣区超过小腿中上1/3部位时,行皮瓣延迟8~14天;(3)行腓肠神经干、支与受区神经支吻接,重建皮瓣感觉;(4)设计低位旋转点(约外踝尖上3 cm)皮神经皮瓣;(5)切取携带部分薄层腓肠肌肉的皮瓣.几种方法常同时应用.结果 自2000年9月~2007年12月,本组临床应用42例,除极少数例皮瓣远端约有1~2 cm宽的不同程度坏死外,余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2年,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改进后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可较好地修复大多数小腿难治性组织缺损.

  • 安徽医学编辑委员会换届改选

    作者:

安徽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