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学杂志
Beijing Medical Journal 북경의학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713
- 国内刊号: 11-227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的超声评价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例行TIPSS并GCVE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及腹水情况的跟踪观察.结果13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14.0±1.5)个月,13例首次置管全部成功,1例7个月后因分流道狭窄、上消化道出血再次入院,分流道通畅率92.31%(12/13).结论TIPSS并GCVE联合运用能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
-
肾细胞癌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108例,单纯肾切除术37例,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2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7例,各种原因未手术者11例;病理结果:手术切除的171例中透明细胞癌119例(69.6%),颗粒细胞癌32例(18.7%),混合细胞型癌16例(9.4%),梭形细胞癌4例(2.3%);本组182例中135例(74.2%)获得随访,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53/62)、61.9%(13/2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肾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早期行肾癌根治术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3D-CRT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51例,3D-CRT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给定吸收剂量,总剂量为60~70Gy/8~12次,放疗结束后2周实施化疗,使用诺维本(NVB)30mg/m2,第1、8日,顺铂(DDP)20mg/m21~5d,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院内死亡.治疗后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CR14例,PR 28例,有效率(CR+PR)为82.4%,不同直径的肿瘤近期疗效不同(χ2=9.73,P<0.05).随访4~16个月,1年生存率为78.4%(40/51).不良反应:Ⅰ~Ⅱ级食管炎11例(21.6%),Ⅲ度白细胞减少6例(11.8%),Ⅲ~Ⅳ度外周神经炎2例(4%).结论3D-CRT治疗肺癌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联合NVB+DDP化疗可提高Ⅲ期NSCLC的治疗效果,而不增加放化疗的并发症.
-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局限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化疗或化疗+放疗.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早期易发生转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神经精神表现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神经精神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所并发的神经精神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依次为记忆力减退(47.9%)、癫痫发作(33.3%)、情感障碍(25%)和智能障碍(25%);较少见的有锥体外系症状(10.4%)、行为异常(4.2%)、四肢无力(4.2%)、痴呆(2.1%)和谵妄(2.1%)等.经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对症治疗,症状大部分可缓解.结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神经精神症状广泛,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低血钙有关,疗效较好.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栓塞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例急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T1、T2、FLAI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比较栓塞源性卒中的特点.结果有心源性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30例(14.9%),DWI证实单发梗死12例(5.9%),多发梗死18例(8.9%);无明确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经DWI证实有71(35.1%)例患者存在多发的、时间上关系密切的急性栓塞性梗死灶;全部栓塞性脑梗死患者中,小血管腔隙性梗死的患者有46例(22.8%).结论DWI能区分急、慢性脑缺血,协助鉴别责任病灶,有助于进一步筛查卒中的病因及二级预防的开展;MRA、颈动脉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卒中病因学调查中起重要作用.
-
左侧心外膜旁道射频消融治疗(附32例报告)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左侧心外膜旁道的方法学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左侧旁道患者经心内膜途径标测和消融失败者,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到旁道电位或A-V(V-A)近、融合处,应用能量或温控消融电极,分别在冠状窦内或穿刺房间隔在二尖瓣环左房侧射频消融.结果32例中29例成功,成功率为90.6%,其中2例经穿刺房间隔在左心房侧消融成功;3例失败.结论左侧心外膜旁道多数可经冠状静脉窦和左心房有效消融.
-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因胸痛入院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及针对抑郁情绪进行心理/药物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伴有抑郁情绪者随规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药物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44例冠心病患者中伴有抑郁情绪者68例,占47.2%.在SCL-90调查中显示躯体化、抑郁、焦虑、总分、阳性均分(高于常模)、恐怖、偏执(低于常模)等项因子与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P<0.01),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出院后因症状复发再次就诊次数(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药物抗抑郁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血栓形成组(43例)及腔隙性梗死组(47例)于发病后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增高.脑血栓形成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增高仍有显著性差异.两患者组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未见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脑血栓形成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
中药复方861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861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未治疗组(M组)、中药复方861合剂治疗组(T组)及假手术组(S组).术后第14日及第56日时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左室重量/体重比(LVW/BW)及心肌胶原含量.各组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T组在术后第14日HW、LVW、HW/BW、LVW/BW均明显低于M组及S组,术后第56日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M组但高于S组.T组术后14d及56d的胶原含量均显著低于M组,但仍高于S组.结论中药复方861合剂有明显的抑制和减轻大鼠AMI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其发生.
-
苯酚化学烧伤并多器官中毒临床分析
1999年9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共收治苯酚烧伤患者48例,经治疗均痊愈,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46例,女2例;年龄18~47岁;均为工作中因苯酚泄漏或喷溅致伤,苯酚浓度为99.99%,温度60~120℃.
-
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采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5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5例,男55例,女50例;年龄2~18个月;病程≤2d;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且未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止喘药物.105例随机分为三组:甲泼尼龙单剂量组(A组)36例;甲泼尼龙脉冲治疗组(B组)34例;对照组(C组)35例.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肾癌的超声诊断及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为了评价二维灰阶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和能量多普勒(PDI)成像技术在肾癌(RCC)定性诊断、分期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我们分析了51例资料完整的RCC病例,报告如下.
-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为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生态制剂[1].根据其菌种特性、宿主类型、所含成分、作用部位、物理外观或生理功能等分为三类:①益生菌(probiotics),主要指活的有益菌制剂,通常是一种或几种高含量活菌的主体;②益生元(prebiotics),主要指寡糖等,为双歧杆菌的生长因子;③合生剂(synbiotics),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合剂.
-
睡眠习惯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为探讨睡眠习惯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1年收治的2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286例,男107例,女179例;平均年龄(59.3±9.3)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对照组247例,男147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3.7±10.4)岁;来自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无脑血管病史体检人群.两组均为汉族自然人群.
-
微波热凝治疗高反应性鼻病(附32例报告)
我科门诊于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采用微波热凝治疗高反应性鼻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例;年龄21~64岁,平均44.3岁.临床表现有鼻痒、连续喷嚏、清水样涕、鼻塞.病史2~7年.检查:鼻黏膜湿润,粉白或苍白样肿胀.20种皮内过敏原测试反应均为阴性,特异性IgE检测为阴性.诊断评分标准[1]:喷嚏个数/次:无,0分;2~5个,1分;≥6个,2分;≥11个,3分.擤鼻次数/d:无,0分;3~5次,1分;≥6次,2分;如水自流,3分.鼻塞:无或偶有,0分;交替性或间歇性,1分;药物维持,2分;持续性,3分.≥4分者可诊断为高反应性鼻病.本组4~5分者21例,6~7分者9例,8~9分者2例.
-
斑点酶免疫渗滤法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评估
脑脊液(CSF)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我们将CSF涂片找抗酸杆菌、PCR扩增结核杆菌DNA和金标抗体试剂盒检测IgG设为对照,评价用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作抗原所建立的斑点酶免疫渗滤法(DIEFA)快速检测CSF抗体的价值,报告如下.
-
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个月,加重7d,于2003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1月出现发热,体温40℃,伴于咳,活动后气促,于外院治疗后热退,仍有干咳、气促.12月20日再度发热,咳嗽加重,伴大量黄黏痰.查体:双肺底可闻及较多湿哕音及痰鸣音.X线胸部检查示双肺纹理增重,呈磨玻璃样改变,两肺均可见小斑点状模糊阴影.血常规:WBC 12.8×109/L,中性0.84.诊断为双侧肺炎(细菌性).先后给予头孢呋新、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头孢他啶.2004年1月11日支气管镜单套刷培养为口腔链球菌(血链球菌Ⅱ型),对去甲万古霉素、头孢三嗪敏感.换用万古霉素500mg静脉滴注,2次/d、头孢曲松钠2.0g静脉滴注,2次/d.患者热退,咳喘减轻,肺内哕音减少,血WBC 5.0×109/L,中性0.62,X线胸部检查示双肺炎症明显吸收好转.1月18日停用头孢曲松钠.1月21日患者再度发热,体温40℃,无其他不适,听诊:肺内少许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示感染病灶进一步吸收.1月23日血常规WBC 1.7×109/L,中性0.33,停用万古霉素,改左旋氧氟沙星,并予升白安口服.1月24日患者体温正常.1月27日查WBC为4.8×109/L.
-
左下肺叶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胃扭转一例报告
患者男,50岁;因左下肺癌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后6个月,在进行化疗时突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呕吐,于2004年2月14日入院.查体:胸部为左下肺叶切除术后改变,胸、腹部均未见肿瘤转移.上腹部稍膨隆,有压痛,轻微反跳痛,肝浊音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钡剂X线造影检查见胃呈器官轴型扭转,胃窦和胃体升高,胃大弯在上,小弯在下.正位片见一凸面向上的典型"虾形"影像,侧位片见胃大弯翻转向上,胃窦位于前方,胃底位于后方.入院第2天行胃复位固定术,术中探查除胃呈器官轴型扭转外,腹部未见肿物及粘连,7d复查钡剂X线造影,见胃的位置、形态正常.11d治愈出院.
-
甲亢术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报告
患者女,20岁,因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间断抽搐1个月,于2000年3月30日入院.2000年2月因甲亢在当地医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手足抽搐,发作时手呈"鹰爪样",双腿伸直,头后仰,持续20min~1h,长一次达4h,并出现昏迷,二便失禁.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可缓解,但肢体无力,反应迟钝.既往无慢性肝病、肾病史,无胰腺炎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T37℃,心率100次,呼吸20次,BP135/90mmHg,发育正常,意识恍惚,表情淡漠,毛发分布无异常,双眼睑水肿,面神经叩击征(+),束臂加压试验(-),口唇微绀,颈前可见16cm横向手术瘢痕,甲状腺未触及.无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两侧扩大,听诊第一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亢术后.
-
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临床意义
输血前检查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我们回顾了北京天坛医院和宣武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3810例输血患者于术前检查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果,报告如下.
-
抗-e抗体引起的配血困难一例报告
患者女,80岁,因直肠癌术后贫血要求输血,在本院出现配血不合,后转到我中心血型室做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经血型血清学检查患者血清中抗体为抗-e抗体.
-
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的分析
北京血液中心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机采血小板51 067袋,采血失败727例,其中因冲红所致的采血失败347例,占采血失败总数的47.7%.机采成分血是一项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的技术工作[1~3].为提高工作质量,减少经济损失,我们对冲红所致的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肺炎支原体引起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初探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我们通过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儿童的脑脊液(CSF)进行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Ⅰ、Ⅱ(HSV Ⅰ、Ⅱ)、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肺炎支原体(MP)-DNA的测定,并对确诊为支原体脑炎的7例患儿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支原体脑炎的认识,报告如下.
-
蛋白芯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体内存在多种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对抗原抗体及其反应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本类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而且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21世纪,基因序列数据及蛋白序列数据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怎样研究和利用这些信息推进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已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问题.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