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作者:赵国宏;黄科峰;薛宝山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以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为主诉入院.

  • 肺母细胞瘤二例

    作者:王晓东;白建军;黄铨儒

    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是一种罕见的胚胎性肿瘤.现将本院发现的2例报道如下.

  • 左膝关节外伤致关节腔积气一例

    作者:王培勇;顾文权;唐韩成;谭仰明

    病例资料男,19岁,在运动时跌倒,左膝伤后仍坚持行走半小时,致左膝肿痛加重.

  • 横结肠脂肪瘤并急性溃疡一例

    作者:武子朝;张银菊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下腹部疼痛伴不适2年,加重1个月来我院就诊.体检: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血、尿常规正常.

  • 胼胝体脂肪瘤一例

    作者:田锦林;陈为军

    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以间断抽搐就诊.既往无头痛病史,反应良好、智力正常.

  • 马德隆畸形一例

    作者:李建国

    马德隆(Madelung)畸形较为少见,笔者曾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 食管重复畸形二例

    作者:吴涛

    病例1 患者,男,37岁.以咽喉及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伴发热4d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黄嵘;刘鹏程;方玲;杜端明;陈在中;赵艳;刘汉桥;冯飞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阻塞性和扩张性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72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和MRCP成像,其中病变组22例进行Gd-DTPA动态增强.分析图像,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和超声、CT等其它影像检查结果对照.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的结构,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检出率和定位率为94.3%,定性率为85.7%.MRI图像能帮助定性诊断.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与MRI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胆管阻塞性和扩张性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胃肠道藏毒的影像学诊断初探

    作者:殷圣虹;张菊珍;蒋践华

    目的:探讨胃肠道藏毒的影像学征象.方法:搜集1997年~2001年间影像学检查有阳性表现并经法医学检验证实为胃肠道藏毒的病案52例.对其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腹部平片首检阳性发现30例,阳性率58%(30/52).腹平片阴性,行胃、结肠充气造影共检出5例.腹部B超11例,阳性率65%(11/17).以上3种检查均阴性的6例CT检查全部为阳性.结论:①胃肠道藏毒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均有特征性表现;②诊断标准可归纳为:特殊病史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道造影表现

    作者:赵锡立;霍守义;王志学;周青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的X线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6例,男1例,女5例.治疗前全部行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3例治疗后复查.结果:6例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小肠均受累,表现为空、回肠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粗或呈结节状,可见指压痕征,肠壁边缘呈锯齿状,部分肠管痉挛,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其中2例累及胃、十二指肠,表现为胃粘膜皱襞粗乱,胃窦部胃小区不规则,部分胃壁欠规则,胃内有潴留液,排空延迟;十二指肠球部不规则、变形,十二指肠升、降部粘膜皱襞增粗,边呈锯齿状.用激素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3例造影复查,胃、十二指肠及空、回肠粘膜皱襞恢复正常.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的患者,在钡剂造影检查时可见到一些有价值的X线征象.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随访.

  • 磁共振相位对比方法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

    作者:刘晓林;罗志刚;宋历;廖玉珍

    目的:探讨0.5T MR扫描系统测量导水管脑脊液(CSF)流量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精确性.方法:对健康志愿者8例、正常受检者22例行导水管MR相位对比电影(PC cine)序列扫描,用流动分析软件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结果:正常人导水管CSF的峰速度(PV)为(7.987±2.957)cm/s,平均速度(ASV)为(0.303±0.246)cm/s;导水管CSF搏动性流动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正弦波形.结论: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方法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有助于对疾病状态下导水管CSF流量变化的分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

    作者:孙殿敬;薛海波;秦东京;赵明东;王培源;孙荣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SLEE)的CT表现.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2月~2001年5月经临床证实的SLEE 12例,均为女性,年龄16~35岁,平均26.4岁;采用Siemens Somatom ARC 型CT机行颅脑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主要CT表现:①大片状脑梗死(3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②腔隙性脑梗死(9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③轻度脑萎缩(5例),局部性或弥漫性.结论:SLEE的CT检查有较高敏感性,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 乳腺癌的不典型X线表现

    作者:马捷;赵弘;彭东红;王国红;孙国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典型的X线征象及诊断.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道及数据系统的标准,总结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不典型X线征象.结果:27例中,乳腺结构变形10例,肿块11例,钙化6例.结论:乳腺癌在X线征象上不具特征性,可表现为乳腺结构扭曲、局限致密、毛刺肿块、钙化.仔细阅片,全面分析,必要时行B超、CT、MRI、SCNB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纵隔类癌的CT表现(附6例报道)

    作者:韩丹;丁莹莹;张明标

    目的:分析纵隔类癌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对1994年~2001年经4所医院病理证实的纵隔类癌6例进行临床、病理、CT对照分析.结果:①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极少出现类癌综合征;②CT表现为中上纵隔肿块,位于胸腺区或向其内生长,与心底部大血管及心包关系密切,并有沿血管间隙生长的特点,造影后有轻、中度强化,可发生胸内外转移;③CT表现与病理、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纵隔类癌较罕见,可能来源于胸腺.CT发现以上特点可提示诊断,还可观察肿块大小、位置、范围、内部及与血管心包的关系,帮助确定手术方案及推测预后,但确诊需依靠病理.

  • 儿童主动脉梗阻性病变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朱铭;钟玉敏

    目的:报道93例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并评价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主要采用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 MRA)诊断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结果:93例中,主动脉缩窄67例,主动脉弓离断16例,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大动脉炎8例.男62例,女31例.82例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磁共振诊断正确率为97.5%.结论: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是很好的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诊断手段.

  • 左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10例X线平片分析

    作者:蔡和;程沛;汤永强;暨长春;庄海斌;陈志华

    本文搜集了近几年来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左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

    作者:刘明;冯赟;虞崚崴;金彪;朱锦勇;薛建平

    目的:分析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6例CT平扫均为多房状、薄壁、水样密度肿块,沿疏松间隙弥漫性生长,其中3例密度均匀,3例伴较高密度区,其中1例有分层液面;增强后囊壁均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于部分囊壁之间见斑点状强化影.3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累及上纵隔;1例位于腋窝;2例前胸壁及前上纵隔同时受累,其中1例病灶大部位于纵隔内.结论:CT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内部特征等,因而对其定位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宏建;韩萍;冯敢生

    由于老龄化或激素应用引起的骨质疏松、脊椎的转移性肿瘤、骨髓瘤和侵袭性血管瘤、骨巨细胞瘤,都是造成骨质丢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剧痛、脊髓麻痹、神经功能障碍,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等.但持续卧床会导致骨质丢失加重、肌肉僵硬加重及局部疼痛,原发疾病的治疗过程缓慢,不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1].

  •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作者:邓燕贤;漆剑频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女性多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安全、快捷、有效地治疗血管瘤是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肝血管瘤较小时多无症状,不需要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除;巨大血管瘤由于血供丰富、瘤体大,或解剖变位的关系,加上瘤体本身容易出血,从而增加了手术切除难度,且有可能引起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多发血管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更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危险性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首选介入治疗[2,3].

  •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进展

    作者:孙鹏飞;杜富会;周怀琪;郭顺林;王文辉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不同量的纤维组成,曾称纤维样瘤(fibroid)或纤维肌瘤,一般简称子宫肌瘤(myoma).患病年龄30~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有资料[1]统计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约20%,在50岁之后仍有月经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未产妇中发病率更高;不同人种发病率亦有差异,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女性的发病率是白人的3~9倍[2].其病因尚未确定,目前研究认为雌激素(E)、孕激素(P)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因素,并且发现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且子宫肌瘤的生长在月经周期中不是等速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通过细胞因子(EGF、FGF、IGF、PDGF、VEGF)调节子宫肌瘤中的mRNA,从而影响肌瘤中蛋白质的合成,终控制肌瘤的生长[3,4].子宫肌瘤多发生在子宫体部(95%),子宫颈部较少(5%).根据发生部位分为粘膜下肌瘤、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及痛经,另外可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引起不孕症及晚期流产[5,6].

  • 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丁庆国;胡春洪;郭亮;谢道海;丁乙

    目的:评价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肌骨系统肿块36例(良性18例,恶性18例),常规SE序列T1WI、T2WI平扫,然后静注对比剂Gd-DTPA作T1WI静态增强,将其强化方式分为不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三型,后者又分为环状强化、间隔结节样强化,由三位资深影像科医师盲法阅片,记录肿块强化方式,分析良恶性两组肿块的强化方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均匀强化与不均匀强化之间以及不均匀强化内部环状强化与间隔结节样强化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25).结论:MRI常规静态增强方式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 CT、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艳;范国平;刘明;薛建平;朱礼华;朱锦勇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儿童软组织血管瘤的CT和/或MRI影像.结果:肿块分界较清伴中等度或明显强化,约40%见不规则钙化或圆形静脉石影.在MRI上以T2W和STIR显示病灶更清晰.结论:血管瘤的CT、MRI 及其强化方式有助于本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疗效,了解有无复发等.

  • 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费军;张朝利;金真;王宗晔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侧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脊柱侧凸患者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平片可观察侧弯角度(cobb测量法)和主弯部位.CT可清楚显示椎体横断面的结构,如椎体的深度、椎弓根宽度和椎管内有无纵行骨嵴.MRI可清楚显示脊髓的解剖和病理改变,如脊髓纵裂和脊髓肿瘤.结论:综合影像检查可清楚显示脊柱的解剖结构,为术前准备和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信息,效果优于单一检查手段.

  • 枕骨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庄明;何银;周胜利

    目的:探讨枕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枕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平片表现呈境界清楚的类圆形骨质破坏,无硬化边缘或者见轻度硬化边缘;切线位呈囊样、膨胀性改变,突破外板可见软组织肿块及不完整骨包壳.CT平扫囊肿多位于板障,内、外板膨胀,密度不均匀,CT值较低,增强可见环形强化.MRI由于囊肿内容物成分不同,信号表现不同,多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枕骨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MRI对囊肿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更有帮助.

  • 丝线加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咯血

    作者:李付良;王黎影

    应用丝线加明胶海绵分段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咯血,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996年11月~2001年11月对10例非癌性咯血进行了本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CT引导胸穿肺活检对纤支镜阴性的肺部肿块诊断价值

    作者:裘敏剑;高航翔;郑伟良;章士正;胡红杰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胸穿肺活检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肺部肿块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90例肺部肿块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胸穿肺活检,其中43例患者曾接受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检查结果为阴性,回顾性分析了该43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肿块大小和穿刺并发症情况.结果:发现恶性26例(腺癌11例、鳞癌8例、支气管肺泡癌3例、未分化癌和腺鳞癌各2例);良性4例(结核2例、结节病1例、炎性假瘤1例);仍有13例未能明确结果,该 13例中有6例因诊断或治疗的原因行手术治疗,发现5例为恶性(鳞癌2例、未分化癌1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1例),1例为良性病变(结核).结论:CT引导下经胸穿肺活检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肺部肿块患者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它的明确诊断率与部位关系不大,而与肿块的大小正相关.

  • 电子束CT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敏文;左健;孙立军;葛雅丽;赵宏亮;白桂琴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例胸主动脉B型夹层,术前术后均经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采用连续容积增强扫描模式.术前测量内膜片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瘤体近端正常主动脉弓大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和瘤体大直径;术后测量真腔及腹主动脉直径、观察假腔内血肿情况,并与术前对照.三维重建方法主要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建法(CPR)及容积再现法(VRT).结果:根据测量数据选定的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可见支架均放置于真腔内,真腔扩大;假腔缩小,并有血栓形成.结论:电子束CT增强扫描图像可获得精确的术前评估参数及进行无创的术后随访,较其它影像学方法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良生;杨厚林;陈明;林秋萍

    目的:评价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DSA检查证实的19例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患者经导管施行血管内栓塞术,选择性靶血管和/或患侧颈外动脉主干栓塞.结果:外伤性鼻出血2例、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3例经栓塞后痊愈,另14例先施行血管内栓塞术,再择期外科手术切除,栓塞后手术野清晰,术中出血减少,实体瘤更易于辩认、切除.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在颌面外科及耳鼻喉部的血管性病变中,其效果与外科动脉结扎术相近,且具有少创、快速准确、成功率高、康复快、可重复治疗的优点.在栓堵实体瘤病变中,可有效控制肿瘤增长及术中出血,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何旭;顾建平;范春瑛;陈亮;楼文胜;苏浩波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28例,腔内血管成形29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2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1cm,下肢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 肾段及亚段疾病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震;胡道予;郭友;张玉琴;黄艳蓉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对肾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例肾肿瘤患者,经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行化疗栓塞术.8例肾动静脉畸形均经DSA证实,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肾段及肾亚段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圈、无水酒精、PVA或IBCA.结果:4例肾肿瘤患者节段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治疗后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良好,CT复查肿瘤平均6个月无复发,相邻的肾段无梗死征象.8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1例术后6个月血尿复发,再次栓塞后血尿症状消失,其余未见复发.结论:肾段及肾亚段栓塞是治疗无手术适应证的肾脏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且能够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肾脏,并发症少.

  • 经导管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冯耀良;钱祝银;刘训良;施海彬

    目的: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SAP患者,区域灌注组27例,全身给药组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大或胰背动脉,用微泵持续24h连续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时间为5 ~10d.后一组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区域灌注组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全身给药组,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 X线照片冲洗及质量控制

    作者:程相晨;王玉锦;梁开运

    目的:探讨X线照片的冲洗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对本院20年来30万例(份)X线片的冲洗方法及保存质量进行跟踪观察,对照片粘连、发黄、退色等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万份照片发黄1500份,退色850份,粘连620份,呈网花状纹样改变250份.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胶片发生时间相对集中.经分析主要原因有:①胶片冲洗不充分;②定影液疲劳;③没能延长冲洗时间;④照片保存条件不良;⑤使用高温显影液,显、定影液与冲洗用水之间温差过大,引起胶片脱胶.结论:照片冲洗质量影响照片保存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控制影响水洗速率的各种因素.必要时采取措施加快水洗速率.经常性的水洗效果检测可保证水洗效果的质量.

  • 胸部体层摄影层面的选择技术

    作者:尹玉梁

    体层摄影是应用特殊的X线设备和采用某种特殊的摄影技术,将体内某层面的组织结构或病变从重叠的影像中清晰地显示出来.所谓层面是指欲观察的组织结构或病变的某一相对剖面.准确选好层面能减少曝光次数,并获得佳诊断效果的照片.

  • 支气管动脉DSA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莉媛;赵卫;姜永能

    目的:总结138例肺癌的186次支气管动脉DSA及化疗药物灌注.就对比剂的选择及注射量、流量的应用、减影方式、帧频、密度补偿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流率与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Seldinger导管法,导管插至支气管动脉开口处行DSA检查.遮挡双侧肺野,注射对比剂流率0.5~1.0ml/s,总量5~7ml,延时0.5~1.0s减影至10s.使用离子型对比剂119次;非离子型对比剂67次.脉冲方式减影182次,帧频6~10F/S;连续方式4次;6F/S和30F/S各1次;10F/S 2次;常规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结果:图像质量优秀的57例,造成图像质量差主要是呼吸性伪影有137次,其中使用离子型对比剂108次,非离子型对比剂29次;心脏搏动性伪影22次,10F/S脉冲方式11次;6F/S脉冲方式和连续方式出现11次,强透过出现8次,注射流率超过0.5ml/s者有17例返流.结论:①支气管动脉DS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图像优质率明显高于使用离子型对比剂,特别是能有效抑制呼吸性移动伪影,在支气管动脉造影中应首选;②支气管动脉造影不宜使用连续方式,应选择曝光脉宽较窄的脉冲方式,采集频率不能少于10F/S,这样有利于降低心脏搏动性伪影的出现;③正确遮挡肺野,低流率造影,也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手段.

  • CT机操作不当导致故障二例

    作者:陈晓武;寿元苗;陈朝新

    故障一故障现象:正常扫描患者,进行分格照像排版(exposure interactive)时,执行(Go)键,人机对话窗提示:job suspended(工作延缓).计算机无法与激光照相机进行数据传输.查询工作控制(job controller)程序,再选择该患者后,点击继续(continue)键,提示:continue is already requested wait for response from expo job controller(继续键已准备就绪,等待响应工作操作员的指令).

  • 3D-CE-MRPA诊断周围性肺栓塞的研究

    作者:郭佑民;王建国;杨健;吴晓明;雷晓燕;朱力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肺血管造影(3D-CE-MRPA)对周围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复制为周围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然后进行3D-CE-MRPA检查,观察栓塞肺动脉的CE MRPA显示情况及表现形式,分析CE MR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结果:在DSA显示的26支肺段及其以下水平栓塞肺动脉中,CE MRPA显示了21支,敏感性为80.77%,特异性为100%.栓塞肺动脉主要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截断,远侧肺野可见低灌注区存在.多平面重建协助诊断了4支原始图像上显示不清的栓塞肺动脉.结论:3D-CE-MRPA对周围性肺栓塞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是诊断周围性肺栓塞的理想方法.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诊断原始图像上显示不清的栓塞肺动脉.

  • 腰部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磁共振成像和CT关节造影

    作者:关键;王承缘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包颜明;张龙江;沈进;宋光义

    传统的血管造影虽然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且有1.5%~2.0%的合并症或死亡的危险[1].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应用给传统的血管造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螺旋CTA在全身动脉系统疾病中显示了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1998年问世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具有更长的解剖覆盖、更薄的层厚、多种后处理能力、更简单方便等优势.笔者自2001年5月应用MSCT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来,获得了初步经验,现结合文献予以讨论.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制作

    作者:邱建峰;李月卿;刘永超;阮春

    《X线摄影学》[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2]是目前国内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教材,笔者按照软件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开发出供医学影像学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将该多媒体教学系统运用到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工作中,使用效果良好.今将此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