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地塞米松的应用

    作者:陈绍红;王敏;张青梅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加用地塞米松对减少造影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两组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的比较,A组200例,造影时未加用地塞米松;B组200例,造影时加用地塞米松.结果:A组有100例发生造影反应,B组仅有40例有反应.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加用地塞米松,可减少对比剂引起的造影反应.

  • 13例创伤性膈疝的X线诊断

    作者:阚宏;程磊

    材料与方法我院13例创伤性膈疝均经手术或典型病史及影像学表现证实,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5~74岁,平均28.9岁,均有外伤史.闭合性创伤10例,开放性创伤3例,病程长者达25年.临床表现:胸痛、胸闷不适7例,呕吐、腹胀6例,呼吸困难3例,无症状3例.胸部可闻及肠鸣音7例.全组均摄取正侧位胸片,有6例行间隔重复摄片,11例行胃肠钡餐造影,2例行钡灌造影,4例行B超检查,4例行CT扫描.手术6例.

  •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作者:苑任;韩萍;史河水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复习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左肾8例,右肾3例;肿瘤与肾脏构成"8”字形7例;单囊9例,多囊2例;囊壁厚薄不均8例,伴壁结节7例;囊内见片状物6例;11例肿瘤实性成份均有中度以上强化,肿块超出钙化之外4例.结论: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较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 脾结核的CT诊断

    作者:侯民羊;李润根;吴晓红;高德宏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中成像方法的选择

    作者:梁宗辉;冯晓源;蒋胜洪;黎元;龚美玲

    目的:研究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时,应用胃肠道阴性对比剂(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后,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方法:50例受检者口服12% V/V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后进行MRCP检查;采用GE*!1.5T MRI扫描机,常规薄层MIP成像及厚层单次激发成像(Single-Shot)、薄层单次激发MIP成像.结果:随着TE时间的延长,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对胃肠道液体信号的抑制作用增强,使MRCP时胆胰管显影更加清晰,尤其在单次激发成像时;结合MIP与厚层单次激发图像可以得到更多信息.结论: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后行MRCP检查,能够抑制胃肠道内液体信号,使胆胰管显影更加清晰,特别是在单次激发成像时.

  • 用显示子检查不同胃型胃排空时间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秀建;李顺宗;李智岗;韩捧银;赵俊京;杨光;王其彰;王玉云

    目的:不同胃型胃排空的对比研究.方法:1*!200例不同胃型健康志愿者,口服实验餐并连续观察显示子由胃排出的数目.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瀑布型胃的胃排空与其它胃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瀑布型胃属于一种潜病理(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胃型 胃排空 显示子
  • 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价值

    作者:陈在中;冯飞;刘汉桥;杜端明;方玲;黄嵘;赵艳;刘鹏程

    目的: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对7例髂静脉阻塞病变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狭窄、阻塞.7例均清晰显示侧支循环,显示左侧髂静脉全程闭塞4例,部分阻塞2例,狭窄1例.结论:直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髂静脉阻塞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

    作者:胡东劲;严建春;张卫东

    目的:进一步认识病毒性脑炎的CT特征,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13例,EB病毒(EBV)脑炎6例.均行CT平扫,1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3例HSV脑炎均累及颞叶和脑岛,单侧受累者11例,双侧2例.6例EBV脑炎均累及双侧基底节核团,其中4例累及双侧壳核,随访病变消失.另2例累及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随访仅见尾状核病变消失.结论:HSV脑炎及EBV脑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判断EBV脑炎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附200例分析)

    作者:董宇均;李海丰;陈伦刚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CT表现.方法:选择经腰穿或CT复查证实为SAH的病例200例,结合部位及其它检查分析其病因及CT表现.结果:外伤性98例,其中单纯性20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8例.自发性80例,血管畸形所致20例,由动脉瘤所致15例,其它4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2例.CT表现为纵裂池出血80例(表现为纵裂高密度影增宽75例,纵裂高密度影延长32例,侧脑室体部上10mm层面内出现条状高密度影15例,天幕切迹变厚、天幕区密度增高30例);其它脑池偏密征102例;脑沟密度增高85例.结论:脑池及脑沟密度增高为SAH的CT表现.CT检查对SAH的诊断快捷、准确,且无痛苦、无危险.

  •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丽;李茂进;陈喜兰;韩艺东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4例主动脉夹层的MRI影像分析,并与CT对照.结果:MRI在破口位置、内膜片及附壁血栓的显示皆优于CT,而在真假腔显示上两者相近.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 MRI伪影探讨与分析(一)

    作者:胡丽丽;夏黎明;曾仁端;王承缘

    MRI作为一项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由于它的多功能,多序列,多参数,多平面成像以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辩力,而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但由于其多平面,多参数的成像特点,成像过程复杂,易产生伪影.各种伪影的存在,阻碍了MRI潜力的发挥.MRI伪影(Artifact)是指磁共振仪在扫描或图像重建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像失真,它包括解剖结构和信号强度的失真以及出现一些人体本身并不存在的致使图像质量下降甚至影响诊断的影像.初步判断,伪影的产生大致来自于成像者自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外界的各种屏蔽干扰等.由于可能出现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原因,伪影的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只有正确认识各种伪影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充分地利用这项技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伪影,提高图像质量.笔者主要就MRI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伪影作一简要探讨和分析.

  • 胃癌的MRI研究

    作者:黄锐;孔祥泉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胃肠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MRI已成为胃癌影像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就胃癌的MRI研究做一综述.

  • 软组织肿瘤MRI诊断探讨

    作者:邹月芬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例,恶性6例.结果:MRI定性诊断正确率68.7%,良恶性区分正确率为93.7%,良性诊断正确率为90%,恶性诊断正确率为33.3%.结论:MRI对良恶性区分诊断,对良性肿瘤的生物组织学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对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存在局限性,对恶性肿瘤生物组织学诊断价值较低.#

  • 胸骨转移性肿瘤的CT及临床分析

    作者:田培林;朱红洲;江明强

    目的:分析胸骨转移性肿瘤的CT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原发肿瘤经病理(30例)和临床(2例)证实的32例胸骨转移性肿瘤.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分别用纵隔窗和肺宽窗和/或骨窗显示.结果:胸骨转移性肿瘤的CT征象分成骨型(5例)、溶骨型(13例)和混合型(14例),多数伴有软组织肿块(24例)和骨膨胀性改变(20例).CT检查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乳腺癌(15/32)、肺癌(7/32)和其它胸部恶性肿瘤易转移至胸骨.结论:CT检查是胸骨转移性肿瘤可靠的、常用的方法.

  • 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胃癌

    作者:高国波;王成霞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动脉内化疗检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晚期胃癌患者经腹腔动脉造影后,超选择性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并用明胶颗粒或/和超液态碘油栓塞,伴肝内转移者,同时对转移灶化疗栓塞.结果:17例临床症状有缓解.原发病灶10例明显缩小,7例缩小不明显,1例有所增大;肿瘤明显缩小者,血管造影肿瘤血管丰富,碘油沉积良好,其中8例为肿块性.14例肝转移灶,6例明显缩小,4例缩小不明显,4例病灶无缩小.12例随访≥12个月,8例生存;6例随访4~11个月,4例生存.结论:动脉内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肿块型较其它型碘油沉积好,肿块缩小明显.

  • 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培军;左长京;崔恒武;田建明;吕桃珍;杨继金;王敏杰;邵成伟;李树平;张火俊;陈炜;郝强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93例晚期癌症患者,均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块状.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采用过麻醉类止痛药治疗,34例还接受过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酒精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100%、97.9%、96.6%、92.5%.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结论: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成块,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患者,用传统的膈脚前阻滞疗法止痛效果有限,应采用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及使肿大淋巴结缩小的双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曾引华;朱芳;邹明丽;王承缘;夏黎明;漆剑频

    目的:通过压力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28例血管病变患者常规增强扫描及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成像,使用Medrad Spectris MR injector注射器经上肢大静脉进行快速大剂量对比剂团注.造影前根据病变或血管的大小,首先预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对选定某一病变区域用动脉程序行短时扫描或延迟扫描.作为对照,另12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采用手推方式注射,并对脑灌注曲线做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脑肿瘤中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6例外院手术,6例本院活检穿刺.28例血管病变经IADSA证实.所有检查均获成功.脑血流灌注曲线压力注射器组优于手推组.28例血管病变血管造影像及5例心肌灌注图像均达诊断标准.结论:压力注射器可保持稳定速度,确保对比剂浓度以完成准确灌注,并可根据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成像程序调节速度和时间,更为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查.

  • X线照片上出现的缺陷分析

    作者:程相晨;梁开运;王玉锦

    在正常的投照条件和正常的显影条件下,所获得的照片的特点是影像的密度适中,清晰度良好,对比度满意,以及骨骼和软组织的结构层次分明等等.但是,往往由于投照条件的因素,使照片没有得到上述应有的效果,并常出现下述缺陷.

  • 单激发厚层投射技术在MR水成像的应用

    作者:贾庆;明兵;金光波

    目的:探讨单激发厚层投射技术在MR水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低场磁共振采用T2WI单激发TSE序列,厚层投射直接成像技术做MRU检查40例,MRCP检查20例.结果:40例MRU检查中15例未见异常,其余病例及20例MRCP检查均较满意地显示了梗阻部位和尿路或胆管扩张的形态.结论:本方法成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 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

    作者:邓建国;杜万华;丁晚珍;魏文洲;王晓玲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区肿块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18例作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直接增强扫描,层距、层厚为2~5mm.结果:良性21例,CT主要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圆形、类圆形肿块,增强后呈均匀强化.恶性5例,CT主要表现为病灶局限向外增大,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欠清晰.CT对腮腺区肿块能100%定位,对腮腺区肿块能80.6%定性.结论:CT对良、恶性腮腺肿瘤术前定性基本正确,但不能做出具体组织学分类.

  • 鼻息肉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作者:谢纯平;吴华;刘永斌;张在沛

    目的:总结分析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24例,冠状位73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97例中双侧发病72例,单侧发病25例.鼻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在CT断面上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鼻息肉在CT断面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诊断明确,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楚显示鼻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对指导纤维内窥镜手术进路及防止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的投照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夏东彬;牛志清;姚士林

    要了解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解剖形态或其病理改变,常规采用口内根尖片投照方法,以显示第三磨牙在颌骨中的位置、形态.但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照片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作者介绍一种上、下颌磨牙的口外投照方法.

  • 静脉造影的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王全军;刘金成;段连正

    静脉造影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静脉系统的扩张性和阻塞性疾病、血管瘤、逆流性疾病等的诊断.它既能明确诊断,还能根据造影情况设计治疗方案,是诊断静脉系统疾病的“金标准”.静脉造影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并发症成为了广大医务人员研究的课题.

  • 介入疗法治疗阴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小红

    介入治疗为阴道大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介绍24例阴道大出血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 MRI图像信噪比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康立丽;余晓锷

    信噪比是描述MRI设备质量的重要参数.MRI图像信噪比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关系错综复杂,磁场的强度、RF线圈的质量、屏蔽效果、线圈调节、成像参数的选择等因素均会影响信噪比.本文针对成像参数对信噪比的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扫描方法和技巧

    作者:张永顺;杜昱平;苏勤;王晓玲

    CT引导经皮肺穿刺在临床上常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穿刺结果的准确性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T扫描的方法和技巧.现将我们的一些作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

    作者:钱骏;冯敢生;Truebenbach J;Pereira PL;Huppert PE;Graepler F;Eul T;Claussen CD

    目的:在肝细胞癌动物模型上观察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PLcG)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在雄性ACI大鼠(15例)肝包膜下植入Morris Hepatoma 3924A肝癌小瘤块(1mm3),移植术后13天时行磁共振检查.再经正中腹切开术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进行以下介入治疗:治疗组A(40mg PLcG+0.05mg丝裂霉素,4例)、对照组B(0.05mg丝裂霉素+0.04mg碘化油+肝动脉结扎,4例)和对照组C(1.5ml生理盐水,7例).插管术后13天再次行磁共振术观察肝肿瘤体积变化.结果:在C组,肿瘤体积在实验期间增长27.12倍,在B组,肿瘤体积增长3.76倍,而在A组,肿瘤体积仅增长2.87倍.A组与C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在t检验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将PLcG微球运用于TACE可明显抑制肝肿瘤生长.

  • LAC-HSA-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测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乙凯;张嘉宁;刘岘;吴元魁;刘杏元

    目的:探讨利用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受体)介导的LAC-HSA-SPIO对比剂检测肝癌的可能性.方法:建立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8例),获平扫及注射LAC-HSA-SPIO(1.2mgFe/100g 体重)后大鼠肝脏双回波SE像(2*!000/30~80),测定肝实质强化率(PCE)和肝癌灶信号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①注药后在T2WI肝实质PCE为71.8%±16.3%,癌结节为10.2%±4.8%(P<0.01);②增强后PD-WI上瘤结节CNR由平扫时1.6±0.3上升至8.2±4.6(P<0.01),T2WI癌结节CNR由4.7±3.1上升至8.9±4.0(0.01<P<0.05).结论:LAC-HSA-SPIO增强MRI对发现小肝癌灶有重要价值.

  • MRI诊断克雅病的价值

    作者:王承缘;关键

    目的:确定MRI诊断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价值.方法:在三年内对14例疑有CJD的患者进行研究.结合MRI表现与WHO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试验).结果:12例患者为CJD.回顾性发现各有1例患者为桥本氏脑炎和ALS痴呆综合征.12例CJD患者中有9人分别表现为纹状体(n=8)、丘脑枕(n=5)和/或小脑及大脑皮质信号强度增加.用FLAIR序列时,信号强度明显,6例患者行弥散加权MRI检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部位弥散减弱.2例无CJD的患者未显示上述的信号改变(敏感性7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对疑有CJD的患者行FLAIR和弥散加权序列检查,能可靠的证实或排除此病.典型的MRI表现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应列入WHO的诊断标准.

  • 用MRI分析小灶性肝脏病变的发病率和重要性

    作者:关键;王承缘

    目的:分析在有或无恶性病史时,由MRI检出的小灶性肝脏病变(≤2cm)的发病率和重要性.方法:评价1994年~1996年间所行的628例肝脏MRI检查.纳入研究的标准是检出的局灶性肝脏病变≤2cm.分析局灶性肝脏病变的发病率、大小、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注意患者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 应用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动脉双期扫描检出富血供的肝细胞癌

    作者:张淑倩;刘连祥

    目的:评价应用多排探测器螺旋CT的动脉双期扫描技术能否提高对富血供肝细胞癌(HCC)的检出率.方法:作者对共有96个HCC病灶的51例患者进行全肝的对比剂增强动脉双期成像.以5ml/s的流量静脉内注射对比剂约2ml/kg体重.

  • 主动脉溃疡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自然病程

    作者:张淑倩;刘连祥

    目的:了解CT扫描所示的主动脉溃疡样病变的自然病程,同时明确CT征象对预测病变的转归有无帮助.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1999年,4年间所有CT及CT增强扫描显示有主动脉溃疡样病变的病例,评价病变的特点包括主动脉腔大小和内膜血肿情况.对初的CT表现、临床表现和随后的CT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在38例中有56个主动脉溃疡样病变,其中33个病灶行CT扫描随访(平均18.4个月).研究21个病灶及其邻近主动脉的稳定性,2个病灶无变化,尽管伴发的壁内血肿1~2个月后回缩.10个病灶显示主动脉直径轻或中度增加(平均随访时间为19.8个月),伴或不伴有病灶增大,或病灶构成了主动脉壁轮廓.在所有56个病灶中,37个病灶临床表现稳定,2个病灶伴有反复发作的胸痛和/或背痛,8个病灶接受了手术切除或放置支架,2个病灶所在的病人死亡.7个病灶所在的病人失随访.初的CT特征并不能预测其后的CT结果,尽管缺乏与临床稳定性相关的胸膜渗出.结论:大多数主动脉溃疡样病变是无症状的,且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大约1/3的病变继续演变,通常导致主动脉内径的轻度扩大.

  • 小肠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夏春华

    图1 站立位. 图2 俯卧位.两图均示近端空肠呈环形包绕状,肠管略变细,粘膜有拉直及撑开的改变(),但无确切粘膜破坏及僵直改变. 小肠原发性肿瘤发病率低,占胃肠道肿瘤的3%~6%[1],恶性多见.良性以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及血管瘤多见;恶性以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为主.而小肠恶性神经鞘瘤则罕见,笔者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

  • 石骨症二例

    作者:王晓鹏;谭光喜

    病例资料病例1,男,8岁.因呼吸道不适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身体发育较差,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见肋骨及胸椎密度明显增高,胸腰椎椎体上下缘密度高,中间稍低,呈“夹心饼干”样改变,四肢长骨骨髓腔变窄、消失,干骺端可见高低密度交替出现之横带状影,骨盆密度高,髂骨见典型“同心圆”征,边缘呈放射状(图1~5).病例2,男,4个月.因发现肢体无力而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见骨盆、腰椎及股骨、胫腓骨密度明显增高,髂骨可见“同心圆”征,边缘尚光整,股骨及胫腓骨两端呈杵状改变,骨髓腔完全消失(图6).

  • 膀胱阴囊滑行疝伴睾丸鞘膜积液一例

    作者:侯明伟;邹文远

    头低足高前后位:头侧膀胱(→)约8.5cm×5cm×6cm,足侧膀胱()约7cm×11cm,呈哑铃状. 病例资料男,60岁.28年前曾两次因右腹股沟斜疝在外院行手术修补治疗.现又以右侧阴囊肿大3年就诊.临床诊断:右腹股沟斜疝.手术中见部分回肠、盲肠经右腹股沟管进入右侧阴囊,行还纳修补术后,阴囊变小,排尿通畅.于术后第3天出现明显腹胀,右侧阴囊渐渐肿大,疼痛难忍,不能排尿,上导尿管后症状缓解.

  • 皮肤骨膜肥厚症一例

    作者:邹清旭;孟凯

    皮肤骨膜肥厚症是一种少见的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0岁.面部皮肤皱纹样隆起,手指粗大,小腿远端变粗进行性加重3年就诊.3年前患者因“胃穿孔”在当地医院做“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此后注意到面部皮肤皱纹样隆起.

  • 多发异位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霍保全;李涛;周卫华;李欣

    患者,男,43岁.头痛、心悸、体重下降、血压升高1年.高血压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高达33.3/20*!kPa.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三例分析

    作者:李强;郑莉萍;潘芝梅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临床少见,笔者报告我院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若干问题的商榷

    作者:胡道予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11万患者死于该病.国内学者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若干观念、技术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借此文提出如下观点与同道商榷..

  • 图片读解

    作者:郭友;胡道予

    患者,男,55岁.因排尿不适10天,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痛、尿不适感7天.发热1天.

  • 经导管注入内放疗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中护理

    作者:黄艳荣;张玉琴;漆剑频

    经导管注入内放疗源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局部内放疗源的聚集能直接作用于癌肿病灶,在短期内对癌肿组织连续辐照射,达到直接杀死癌肿细胞的作用.此外,同时经导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注入栓塞剂填塞肿瘤瘤床和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可达到控制癌肿发展的协同作用.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经导管注入内放疗源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而其介入手术期间的护理则是介入治疗整体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为此,我们将经导管注入内放疗源90钇玻璃微球(90Y-GTMS)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手术护理的点滴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 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陈惠明陈锦陈刚

    作者: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陈惠明;陈锦;陈刚

    目的: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误诊或漏诊的44例肝细胞肝癌(HCC)病例的CT表现,探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所有病例采用GE Hispeed Advantage螺旋CT机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25~30s行动脉期扫描,70s行门脉期扫描,而3~4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强化方式.结果:漏诊的8个病灶均<1cm,其中3个病灶在多期扫描中均未能发现,其余5个病灶因观察分析不仔细而漏诊.9个病灶误诊为肝外病变,如肾上腺肿瘤、胃平滑肌瘤、胆囊癌和副脾.但这9个病灶均有典型的HCC的强化方式.22个病灶因强化方式不典型误诊为其他肝脏病变,其强化方式有: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病灶始终无强化.另有3例含大量脂肪成分误诊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HCC的特殊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是造成其在多期扫描中强化方式不典型而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特殊的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仔细分析和阅片可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但在微小肝癌的检出和肝硬化结节与少血供HCC的鉴别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 肝细胞癌的双期增强螺旋CT诊断

    作者:刘宏良;龚健;陆召阳;牛磊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5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152例共发现20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并可见肿瘤血管影,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本组共有74%(153/206)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HCC常规的检查方法.

  • 吡柔比星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癌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贺斌;谭隆旺;成友华;黄启云

    目的:观察用吡柔比星碘油乳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使用以吡柔比星碘油乳剂动脉栓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结果:近期有效率60%(24/40),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较治疗前白细胞明显降低,1例治疗后发生心绞痛.结论:吡柔比星碘油乳剂栓塞为主的介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较少,是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可选的、理想而安全的方案.

    关键词: 碘油 肝癌 栓塞
  • 肝癌伴肝动静脉短路的DSA成像技术

    作者:余建明;冯敢生;曾军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静脉分流的DSA成像技术.方法:收集1997年~2000年240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32例肝癌伴肝动静脉短路分流,进行DSA成像技术研究.在充分展示肝动静脉分流通道后进行封堵,再行肝癌的栓塞治疗.结果:32例肝癌伴肝动静脉瘘,其中12例见明显的瘘道,17例见分流通道纤细,3例无确切的分流通道.结论:合理注射参数、恰当体位、超选择性造影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肝动静脉分流通道的显示率.

  • 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杜端明;陈在中;刘鹏程;江锦赵;杨伟洪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原发性肝癌病人4例,年龄36~65岁.所有病人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HEA)检查.结果:4例病人均有心前区不适感,T波轻度改变,心型肌酸激酶(CK-MB)升高,提示有心肌受损现象.经治疗后,3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病人一般能康复.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介入医学

    作者:李家开;张金山

    目前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肝癌的癌基因谱已逐渐明朗.肝癌的基因治疗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介入医学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展望.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