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PCR检定eNOS基因VNTR多态性
目的:建立eNOS基因VNTR多态性的PCR分析方法.方法:按eNOS基因VNTR位点侧翼序列设计引物,自健康献血者基因组DNA扩增VNTR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片段的长度和数目,鉴定VNTR基因型.结果与结论:在208名健康献血者中鉴定出6/5杂合、5/5纯合、5/4杂合和4/4纯合4种VNTR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日本人相似,但与美国黑人存在显著差异.
-
放射复合伤口及单纯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为研究放射复合伤口难愈合的机制,观察单纯伤口及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25Gy(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 d愈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肌成纤维细胞出现晚、高峰期数量少.结论:辐射引起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时相延迟,从而影响伤口收缩,可能是辐射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
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获得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ScFv)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的ScFv.方法:以从分泌抗人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中提取细胞的总RNA为模板,利用扩增鼠源性抗体可变区基因的通用引物,通过RT-PCR分别获得轻链(VL)、重链(VH)可变区基因,并通过1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Gly4Ser)3按VL-接头-VH的顺序连接起来,组建成ScFv基因.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获得的单链抗体基因VH基因属于小鼠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家族的V(A)组,VL基因属于小鼠抗体κ轻链可变区基因家族的IV组.与pGEX-5X-3表达载体上的GST融合蛋白表达后,在相对分子质量54?000处有一明显的空载体对照没有的蛋白带(ScFv 28000, GST26000).间接免疫荧光证明该表达产物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抗人红细胞ScFv基因和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人红细胞ScFv,为建立患者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奠定了基础.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构象异构体生物学性质研究
目的:探索构象的不均一性对原核基因工程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模型,对分离出的异构体单一组分分别测定生物学活性、单克隆抗体反应性和圆二色谱,并探索复性条件对不同构象异构体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异构体A活性很高,接近进口标准品,异构体B和C活性较低.各异构体的单克隆抗体反应性和圆二色性也存在微小差别.稀释复性可产生3种异构体,异构体A占40%,透析复性仅产生两种异构体,异构体A占80%.结论:构象异构体的存在影响原核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构象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
电磁脉冲对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电磁脉冲(EMP)辐照大鼠后其海马C-FOS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EMP致海马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源(所产生的脉冲上升时间为20ns,脉宽为30 μs),在2 min内辐照大鼠5次,并设对照组,辐照后于1,6,12,24和48 h活杀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显示C-FOS的表达并在光镜10×40倍视野下,应用CMIAS-Ⅱ图像分析仪对阳性细胞的图像学参数-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后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被辐照组大鼠在6~12 h时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C-FOS均呈高表达,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值在12 h时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EMP可引起C-FOS在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的高表达,且C-FOS可能在EMP致大鼠的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实验诊断
目的:对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广谱药物分析系统(REMEDi HS)分析了234例疑为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患者的血液、尿液或胃液等;另外,还利用REMEDi HS对苯二氮类药物快速金标检测板的检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在被检测的234例患者中,实验确诊173例为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检测结果与临床完全吻合,确诊率达100%. 检测出的药物按频率高低排序,依次为艾司唑仑、地西泮、去甲西泮、阿普唑仑、氯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和氟硝西泮;用金标检测板定性检测本类药物,结果有假阳性(1/9)或假阴性(3/45).结论:REMEDi HS能较好地对苯二氮类药物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适合于本类药物中毒的诊断.苯二氮类药物金标检测板的检测结果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W)辐照后Wistar大鼠血清中睾酮(Testo)、雌二醇(E2)、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T4(FT4)、皮质醇(Cort)、醛固酮(Ald)及生长激素(HGH)的动态观察,以探讨HPPMW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其余6组为辐照组.用高功率脉冲微波源,以功率密度为3?050?W/cm2脉冲微波(频率为5.4?GHz,脉宽为26?ns)辐照辐照组动物.于辐照后1?h,6?h,24?h,7?d,14?d及28?d分别采血,用放射免疫法在FT630放免测定仪上进行统一测定.所有数据经SPSS8.0统计处理.结果:大鼠被辐照后,其血清E2在早期变化不明显,但在14?d时明显升高(P<0.01); Testo辐照后1?h和14?d明显下降(P<0.05);TSH于辐照后逐渐升高,14?d到28?d时明显增高(P<0.05);FT4辐照后1?h明显升高(P<0.05)后逐渐降低,在28?d下降到低点(P<0.01);Cort辐照后1h即升高,14?d达到峰值(P<0.05);Ald于照后6?h~14?d略低于对照组,28?d恢复;HGH辐照后明显低于照前水平,在28?d下降到低点(P<0.05).结论:HPPMW可引起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HPPMW可能直接引起大鼠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及分析鉴定
目的:实现重组人白蛋白(rHS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高效表达.方法:将本室构建的rHSA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与Western印迹检测并鉴定表达产物;采用生化法、电泳扫描及Brodford法、竞争ELISA 3种方法测定摇瓶培养条件下rHSA的表达量.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转移至膜上的酵母表达产物能与抗人血清白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与人血白蛋白一致,证明在酵母中成功地表达了rHSA.在甲醇诱导下摇瓶培养,rHSA表达量随诱导表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天产量约为3.5g/L.结论:人血清白蛋白表达载体与毕赤酵母基因组整合,获得酵母表达株.摇瓶培养,该株表达量为3.5g/L.
-
1999年新分离的登革病毒福建株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结构特征
目的:测定和分析我国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FJ-11)基因组非编码区(NCR)序列,为探讨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从登革2型病毒感染的C6/36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ACE法扩增病毒基因组5′和3′端片段,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利用RNAdraw软件对非编码区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与结论:我国登革2型病毒FJ-11株基因组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6?nt和454?nt,具有黄病毒共有的保守序列和二级结构.与登革2型病毒美洲基因型比较显示,5′NCR第69位核苷酸的改变对其二级结构有影响;3′NCR端约70?nt能形成相同的保守结构,而前380?nt呈现多处核苷酸的差异而导致两者预测的二级结构差别较大,它们可能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起重要作用.
-
内皮素肽类拮抗剂--八肽的合成及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膜的舒张作用
目的:内皮素(endothelin,ET)是重要的缩血管因子.与其受体(ETA,ETB,ETC)作用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截取内皮素肽链的有效片段,或根据天然肽类提取物,利用D-型天然或特殊氨基酸,进行结构改造,寻找新型内皮素肽类拮抗剂.方法:基于内皮素肽类拮抗剂线性三肽与线性六肽的综合结构因素,设计并利用王(Wang)树脂固相法合成线性八肽,经HPLC纯化,BQ-485为对照物,作用于经ET-1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膜-ETA受体,用相关仪器观察此膜的舒张反应.结果与结论:18个化学合成的八肽中,8个化合物与BQ-485活性相当,6个化合物在10-6~10-8?mol/L浓度范围内,呈正性反应.合成的八肽可作为与内皮素有关的心血管药理学研究靶向作用的有效底物.
-
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与急型克山病死亡病因比较
目的:为急型克山病患者的暴死病因提供一个科学假设. 方法:将文献中报道急型克山病患者发病过程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与动物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两者的异同点.结果:动物镰刀菌毒素(T -2毒素为代表)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小肠粘膜上皮隐窝细胞分裂相减少或消失,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计数下降,部分绒毛缺上皮细胞覆盖而裸露,小肠内含水量增加,血容量减少, 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压下降,实验动物当天即可死亡,而输液抗休克治疗有效.猴中毒实验中亦可见有明显呕吐、稀便、血压下降、周围血管塌陷等表现.结论:急型克山病患者与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者临床表现相似点很多.作者提出一个假设,即: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原因很可能是摄入霉变粮食中污染的镰刀菌毒素,导致小肠粘膜表皮损伤,从而不断引发了呕吐及大量血浆通过小肠内壁渗漏丢失,继发低血容性内休克,重症患者可暴死 .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的靶器官可能是小肠而不是心脏.
-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中反应条件优化方案的探讨
目的:筛选出反应体系的佳优化方案及佳扩增条件,用于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应用单因素设计和反应曲面设计进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同时比较不同的退火温度、延伸温度及热循环仪类型对RAPD指纹图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设计明显受到多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从而使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多样性;反应曲面设计得出相对稳定的优化反应体系(关键成分浓度)为:Mg2+2.0?mmol/L、引物0.5?μmol/L和模板0.5?ng/μl.退火温度以38~43℃、延伸温度以62~72℃为佳.结论:反应曲面设计是优化RAPD反应体系的佳方案.扩增条件中退火和延伸温度分别以38~43℃和62~72℃为佳.
-
我国登革1型病毒广州株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目的:对引起1980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登革1型病毒(GZ/80)株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为进一步了解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分子水平探讨登革病毒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广州登革热流行期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GZ/80株病毒感染乳鼠,取鼠脑制备病毒RNA.对基因组编码区分段进行RT-PCR扩增,非编码区采用RACE法进行cDNA扩增.然后将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果:GZ/80株基因组全长10?735?nt,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5?nt;基因组单一的读码框架长度为10?176?nt,编码3?392个氨基酸.与登革1型病毒16007株、WestPac74株、新加坡S275/90株和FGA/89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3%,95%和91%;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97.9%,97.9%和97.1%.结论:GZ/80株基因组大小及结构与已知的登革1型病毒其他地区分离株一致.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GZ/80株属于第Ⅱ基因型,与台湾87株、88株和泰国80株为同一基因型.提示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可能来自我国.
-
SO3——一种新型具镇痛活性的芋螺多肽
目的:通过对中国南海线纹芋螺毒素的基因克隆、多肽的化学合成及大量筛选,获得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芋螺多肽SO3.该肽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CKAAGKPCSRIATNCCTGSCRSGKC-NH2,三对二硫键,其作用靶位为N型钙通道.方法:小鼠采用侧脑室给药,每只20?μl.小鼠镇痛活性采用热板法、光热辐射法及扭体法测定.大鼠采用脊髓鞘内套管给药,每只10?μl,大鼠镇痛活性采用烫尾法及尾部压痛法.结果: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肽对小鼠的镇痛活性ED50为0.75?μg/k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13.5?mg/kg.LD50比ED50大18?000倍,具有很高的用药安全性.结论:与国外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实验的ω-芋螺毒素MVIIA进行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两者活性相当,SO3毒副作用更低,而且作用靶位与MVIIA类似,无成瘾性.SO3具有诱人的药物发展前景.
-
TGF-β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分泌型多肽信号分子,有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粘附、移行及凋亡的作用.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具有趋化作用,可促进瘢痕形成,改变伤口愈合进度,并控制纤维化.
-
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CD81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能结合E2和HCV,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吸附受体,但介导感染的能力弱.关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可结合HCV并介导病毒穿入的机制尚不明了,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HCV的吸附感染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的DNA环节,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在深入阐明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发展新型病毒载体,尤其在研制筛选候选疫苗株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正链及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及技术应用进行了综述.
-
缺氧对大鼠海马RNA转录的影响
脑缺氧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在已经建立了多种缺氧动物模型.通过研究观察到海马在缺氧过程中变化为明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脑缺氧的研究从组织形态学转移到细胞内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但是现有的报道大都集中于缺氧情况下,海马中早期原癌基因c-fos,c-jun水平变化.我们的实验则是检测整个海马的基因的水平变化.在实验中,我们建立了Wistar大鼠的缺氧模型,这种模型的设计是通过将Wistar大鼠放到3?350?ml的密闭容器中,在Wistar大鼠自身的呼吸作用下,容器内的氧分压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大鼠的呼吸频率由70次/min上升到180次/min后又开始降低至60次/min,再取出恢复15?min.实验中
-
大鼠、人血浆及肺脏中羧酸酯酶与梭曼结合特点比较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E)是一组能催化水解羧酸酯生成羧酸和乙醇的同工酶.CaE含量存在种属差异,在同一种属体内分布亦存在组织差异[1,2].目前,有人认为动物对梭曼的解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血液、肺脏中CaE活性高低密切相关[1].然而,CaE能否充分发挥其内在的解毒效能,除与CaE自身活性高低有关外,还取决于CaE与梭曼结合速率的快慢.Sterri等[3]曾研究过啮齿类动物血液、肝脏中不同等电点的CaE与梭曼及CaE抑制剂2-4-硝基磷酸苯酯(bis-4-nitrophenyl phosphate,BPNP)的结合特点.至于人血液及肺脏中CaE与梭曼的结合特点,至今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了梭曼对大鼠、人血浆及肺脏中CaE抑制的量-效关系.1 材料和方法
-
非诺贝特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我院门诊于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对在体检时检查出的高脂血症患者用非诺贝特和吉非贝齐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
明串珠菌所致菌血症一例报告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spp)原来一直被认为是生产奶制品、发酵、酿酒和制糖工业中所需要的细菌,而不是致病菌.1984年,Shlaes等[1]首次报道了明串珠菌造成的感染,自此以后国外有6人陆续报道了有关明串珠菌造成的人体感染.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在国内还没有明串珠菌感染人体的报道.我们于近期在一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培养出明串珠菌,现报道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汉族 ,已婚.于2000年5月19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腹胀、纳差.4个月前查血象WBC 304×109/L,幼稚细胞占3%,Hb近100?g/L.查体脾大、肋下15?cm,胸骨压痛阳性,骨髓增生活跃,原粒+早幼粒细胞占4.5%,后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用COA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和泼尼松)治疗后用羟基尿和干扰素治疗.近来,患者持续发热,体温一直保持在37.5~39.2℃,脉搏80~100/min,血压18.6/10.6?kPa(140/80?mmHg).使用抗白血病药物后,WBC 降至2.4×109/L,PLT 18×109/L.患者曾有腹泻,大便显微镜检查WBC: 0~3/HP,RBC: 8~12/HP.血清ALT 59?U/L,总蛋白35.8?g/L,白蛋白24.6?g/L,球蛋白11.2?g/L;血清总胆红素134.5?μmol/L,直接胆红素85.5?μmol/L.患者有胸水,胸水总蛋白为13.5?g/L.使用去甲万古霉素(0.8?g/d)治疗7?d不能控制体温.
-
软骨细胞在微载体中的培养和快速扩增技术方法
目的:探索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成活率高、分化良好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新生新西兰兔关节软骨处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将获得的软骨细胞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内应用Cytodex-3微载体进行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软骨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对收获的软骨细胞进行Ⅰ、Ⅱ型胶原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分析.结果:关节软骨细胞可快速贴附于Cytodex-3 微载体表面,细胞伸展后生长加速,到培养后期,细胞密度可达初接种的20倍.在微载体上收获的软骨细胞Ⅰ型胶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阴性,Ⅱ型胶原染色则呈强阳性.结论: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体外细胞扩增方法,可为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提供大量软骨细胞.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