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后纵隔神经束膜瘤一例

    作者:刘尼军;李朋;张华文

    患者女,55岁.4年前在外院行右肺下叶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神经鞘瘤.1个月前感胸闷、气短,胸背部疼痛,进食哽噎,无咳嗽、咳痰.体检:右胸壁见斜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肺呼吸音略减低,未闻及干湿哕音,无胸膜摩擦音.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下段受压左移,并见弧形压迹,相应管腔狭窄,管壁黏膜光滑、连续.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下叶支气管各段开口处管腔扭曲、变形,黏膜光滑,基底支远端闭塞;支气管抽吸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ECT骨扫描及肿瘤学指标未见异常.

    关键词:
  • 类鼻疽二例CT表现

    作者:陈瑾;张少华;蒋盛平;闫红卫;宋英儒

    病例1男,45岁,农民.右上肢肿痛伴发热1月余,咳嗽咳痰10余天就诊.以“重症肺炎;脓毒血症;2型糖尿病”收入院.既往史:2型糖尿病2年,吸烟、饮酒30余年.体检:体温37.5℃,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中水泡音.右上肢红肿明显,皮温高.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为0.79,血糖16.49 mmol/L.右肘关节X线平片示右侧肱骨干骺端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骨皮质变薄,局部见骨膜反应(图1A);右前臂MRI平扫示右侧肱骨干骺端髓腔呈“蜂窝”状改变,T1WI以低信号为主,T2 WI以高信号为主,周围软组织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右侧前臂软组织内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大小约3.2 cm×4.8 cm×5.9 cm,边界尚清楚,关节腔内积液(图1B~D).MRI诊断:右侧肱骨干骺端骨髓炎并皮下脓肿形成.胸部CT平扫示两肺各叶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界清楚,病灶大部分可见空洞,空洞内壁光滑,伴较深液气平面,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E、F).CT诊断:两肺弥漫性病变(真菌感染?结核?肺泡癌?).血培养及药敏实验报告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生长,对复方新诺明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奥硝唑抗感染,监控血压血糖,右肘部切口换药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体温正常,血糖控制佳,好转出院.

    关键词:
  • CT术前诊断Amyand疝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弋春燕;黄丙仓;李欢欢;许晓岚;周东晓

    患者 男,75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年,可复性肿块1个月”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经抗炎保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以后类似症状反复发作,近1个月发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回纳,无明显疼痛.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3 cm×2 cm肿块,质软,坠入阴囊,可回纳入腹腔,表面皮肤无红肿渗出.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关键词:
  • 无临床症状的肾脏子宫内膜异位症CT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荣胜;马程

    患者女,53岁.右上腹肿块3个月.患者缘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块,无明显腹痛、腹泻,无腰酸、腰痛,无肉眼血尿、泡沫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无畏寒、发热,无午后低热及盗汗现象,发现肿块逐渐增大,遂来本院就诊,入院体检: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肋下3cm可扪及囊性肿块,质中,轻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

    关键词:
  • 空肠腺性息肉并发肠套叠一例

    作者:张海宽;孙胜;李浩;胡生宝

    患者 男,20岁.下腹部绞痛3h人院.患者缘于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疼痛不能忍受,无放射痛,无反酸、嗳气.体检:脐周及右下腹部压痛明显,以脐右侧为著,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听诊肠鸣音8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高亢肠鸣音.急诊腹部X线片: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部B超:下腹部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肠道可能大.

    关键词:
  • 黏液型脂肪肉瘤二例

    作者:陈芳;赖家佳;杨海涛;王昌盛;邓茗中;刘函

    黏液型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常无脂肪成分存在.在CT和MRI表现上没有典型的脂肪密度或信号,易与其他囊性病变混淆,误诊为其他囊性肿瘤,术前常不能正确诊断.笔者收集2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黏液型脂肪肉瘤,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免疫正常者肺隐球菌感染一例

    作者:龚波;徐强;高永炳;郑建刚;巢云鹏

    患者女,58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块.既往体健,无咳嗽、发热;否认鸽子等鸟、禽接触史.查体正常.血常规、生化全项正常;HIV、梅毒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CA199、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242检查正常;免疫球蛋白G、A、M、E正常;痰涂片无抗酸杆菌,PPD试验阴性.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阴性;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CT检查:右肺上叶后段圆形肿块,直径1.9 cm,密度均匀,CT值36 HU,边缘光整,与胸膜宽基底相连,周围稍高密度影围绕呈“晕轮征”(图1~3).

    关键词:
  • 320排CT诊断左心室巨大憩室一例

    作者:蒋严;李骞;陈艳;张珍;韩萍

    患者男,60岁.以“间断胸闷4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伴有喘息、活动耐量明显减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检:颈静脉充盈,心脏听诊心率不齐,可闻及早搏,余无明显异常.患者行全主动脉CTA检查(检查方法:Toshiba 320排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7 mAs,层厚0.5mm,层间距0.3 mm),提示: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前壁一凸向心外的巨大囊性结构,囊颈部内径约2 cm,囊腔大小约l0.0cm×8.6 cm×7.0 cm,壁伴钙化,右房受压,增强扫描与左室强化一致,升主动脉轻度增宽,影像诊断考虑为左室流出道憩室(图1~3).

    关键词:
  • 脊髓外硬膜内血管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志锋;刘庆余;蔡金辉;吴晓枫;吴共发

    患者男,3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痹,右下肢疼痛,呈持续性,夜晚加重.体检:双侧腰部叩痛,脐平面以下感觉明显减退.胸椎MRI:T10-11椎体平面椎管右侧髓外硬膜内可见一大小约22 mm×10 mm×8mm椭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脊髓受压向左推移,T1WI呈等信号(图1),T2 WI抑脂序列上呈均匀高信号(图2),Gd-DTPA增强肿瘤明显强化,尾部有稍增粗迂曲强化血管影相连(图3~5).颅脑MR平扫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副心支气管一例

    作者:刘艳芳;王学进

    患者 男,8岁.因咳嗽3天,呼吸困难半天就诊.CT平扫: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侧壁见一细小支气管开口,呈圆锥形,其走行向心脏方向,开口直径约5 mm,长度约2.3 cm,显示有通气肺小叶相连,通气肺小叶平均大直径32 mm.CT诊断:副心支气管(图1~3).讨论 副心支气管又称心支气管、肺底心段副支气管等,较为罕见.1946年Brock先描述这一解剖变异,1956年Huzly将其命名为副心支.它是从右支气管中间段内侧壁发出的向心脏方向走行的额外支气管,有时也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其发生率在欧美为0.07%~0.65%.它的壁有软骨和正常的支气管黏膜衬贴,大部分副心支气管呈盲端或影像发现其远端周围有未发育的肺组织[1].支气管造影上有短憩室型、副叶型、长憩室型3种表现.

    关键词:
  •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表现

    作者:周永;阿里甫;余莹莹;文智;张忠双

    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中,7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1例呈多房囊性,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明显强化,余7例实性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其中5例< 30岁,5例睾酮水平持续升高,2例泌乳素水平升高,3例AFP升高,2例CA125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nhibin-α(100%)、Vimentin(75%)、CD56(50%).结论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在CT上多呈单侧附件区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性部分多强化明显,且呈进行性强化,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激素水平异常,尤其是血清睾酮水平提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应用ROC曲线研究表观扩散系数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长春;高小东;袁子龙;陈宪;刘玉林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宫颈鳞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宫颈鳞癌和22例正常子宫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并测量比较ADC值.两组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选取诊断宫颈鳞癌的ADC阈值,计算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的22处病灶平均ADC值为(0.880 ±0.216)×10-3mm2/s,对照组平均ADC值为(1.265±0.198)×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890(P <0.01).以ADC值<1.000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准,44例病灶诊断正确,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诊断准确性为9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90.9%. 结论 测量ADC值可有效地鉴别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灶,常规MRI与DWI相结合对宫颈鳞癌的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同病理分级肾透明细胞癌与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金坤;叶兆祥;陈旭升;潘毅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 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肿块CT增强均匀性,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肿瘤的肾窦或肾周侵犯情况,是否存在静脉瘤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上述CT表现与病理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CCRCC肿块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与低级别CCRC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6、20.95和26.51,P<0.01).结论 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的CT表现多发生于高级别CCRCC;与之相反,低级别CCRCC则较少发生上述CT表现.

  •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全昌斌;袁小东;时文伟;董莘;敖国昆;李红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肾上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有明确的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或结核病史.35例均行CT平扫,26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35病例中,双侧受累28例(80%),单侧受累7例(20%).病变形态呈普大型17例,结节型4例,肿块型14例.病灶直径5 ~ 86 mm不等.病灶边缘模糊者25例(71.4%),边缘清晰者10例(28.6%).病灶中有钙化密度者21例(60%),无钙化密度者14例(40%).35例中2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环形强化14例(53.8%),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19.2%),无强化7例(26.9%).CT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肾上腺腺瘤3例,误诊为肾上腺增生2例,误诊为转移瘤1例.35例CT扫描图像所及范围有20例同时显示合并有其他部位结核.10例在抗结核治疗后行CT扫描复查:6例病灶有好转缩小,其中有2例新出现钙化灶;3例无变化;1例病灶增多增大.结论 肾上腺结核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临床病程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闫亮亮;孟庆成;杨慧远;刘予东;陈学军

    目的 探讨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n)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GNBn的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0例中9例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肾上腺,2例位于腹膜后,另3例分别位于纵隔、颈部、盆腔.10例中5例可见淋巴结转移,分别转移至腹膜后(2例)、主动脉旁(1例)、肝门部(1例)、两侧颈动脉鞘区(1例).CT平扫肿瘤多为单个巨大分叶状低密度肿块,有完整的包膜或假包膜,内密度不均,可见散在或聚集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瘤体实性成分强化明显,静脉期实性成分持续强化,部分病例瘤周或瘤体内可见呈簇状或线状排列的血管影.10例GNBn的共同组织病理特点为以出血性/坏死性神经母细胞瘤结节为特征,同时可看到周围施万基质组织中的少量混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或节细胞神经瘤成分.免疫表型:S-100蛋白、CgA、Syn、NSE阳性,CD99阴性.结论 GNBn是一种神经嵴来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特异.CT平扫多密度不均,伴特征性钙化灶,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确诊有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型更有利于鉴别诊断.

  • 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分析

    作者:夏加宝;姚东伟;孙志先;张毅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前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CT值,并观察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肿瘤形态学特征.结果 22例均为单侧发病,8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伴有钙化,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中央星形瘢痕,4例病灶内出现小片状坏死.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轻到中度强化,5例见重度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2例未见明显强化,9例均匀强化,11例欠均匀强化.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分别为(80.3 ±24.7)HU、(69.5±10.4) HU、(57.6±16.7)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平扫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圆形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部分肿块伴有钙化、囊变及小片状坏死,典型中央星形瘢痕较为少见.尽管其有均匀强化倾向,但由于CT征象变化较大,与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仍有重叠.

  • 256层CT容积扫描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春荣;温琳峰;陈思争;郑吟诗;黄文起;李玉舟;李依明

    目的 探讨256层CT容积扫描在不典型肾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肾癌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 12例中,10例为单发(囊性肾癌9例,含脂肪肾癌1例),2例为浸润性肾癌.不典型肾癌有其特征性CT表现.结论 256层CT容积扫描可全面显示病变特征,在不典型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扩散张量成像早期诊断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

    作者:张超;穆学涛;马巧稚;钟心;董悦;张雨;王宏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实验组分为A1、A2两组,A1组常规MR-T2 WI显示颈髓内无异常信号者20例,A2组常规MR-T2 WI显示受压部位颈髓出现高信号者20例.选取A1组中非狭窄节段(颈2平面)脊髓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A1、A2及对照组FA值与ADC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1组FA值明显降低,ADC值有所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患者相比,A2组FA值进一步明显降低,ADC值显著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颈髓异常.

  • DWI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兵;李春花;石洋洋;李斌;陈志强

    目的 探讨DWI对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SPNET的完整MRI资料,并绘制ADC图,测量瘤体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发生15例,3例发生于儿童,病灶体积大,边界清,瘤周水肿轻或无,囊变多见,可伴出血;MRI上瘤体多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等高或高信号,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0.662 ±0.131)×10-3mm2/s]较正常脑实质[(0.844 ±0.094)×10-3mm2/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7,P<0.05).结论 DWI及ADC值与瘤体内部病理变化相关,是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 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的微观结构变化

    作者:胡涛;方学文;郑晓林;刘琼;张安;黎见明;胡炎兴;周国华

    目的 探讨应用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和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可能性.方法 纳入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30例及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DTI序列行全脑扫描,分析豆状核、尾状核头、黑质区域的ADC值、FA值,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左右两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和黑质ADC和FA值的差异在PD组、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PD组尾状核头ADC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PD组黑质F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部位ADC和FA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和FA值对于检测早期PD患者纹状体、黑质微观变化有一定的价值,可为早期PD的病理改变提供客观证据.

  • 脊索样型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冯奇星;戴建平;陈绪珠;闵祥德

    目的 探讨脊索样型脑膜瘤(CM)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并行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CT平扫.回顾性分析其发病部位、CT与MRI表现.结果 25例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16%);大脑镰旁4例(16%);第三脑室3例(12%),侧脑室1例(4%),第四脑室1例(4%);岩斜区3例(12%);鞍旁3例(12%);枕骨大孔区2例(8%);蝶骨嵴2例(8%);鞍结节1例(4%);桥小脑角区1例(4%).平扫CT,2例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2例表现为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MRI表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24例(96%),低信号1例(4%);T2 WI呈稍高及等信号23例(92%),明显高信号2例(8%).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18例(72%),均匀明显强化7例(28%);8例(32%)瘤周见中重度水肿.12例(48%)可见“脑膜尾征”;2例(8%)侵及脑组织,1例(4%)邻近颅骨破坏改变.结论 CM的发病部位与常见脑膜瘤无明显差别,CT平扫也少有特征性.当MRI及增强扫描发现有“筛网”状或“蜂窝”状强化和/或有突破软脑膜而侵袭周围脑组织等表现时结合临床可考虑对本病的诊断.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业胜;邓东;张小波;李凯;黄福灵;李春兰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48例,良性肿块19例)行DSCT常规增强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动、静脉期常规增强与虚拟平扫及碘基图CT值、40~190 keV系列单能量图像CT值,并记录各肿块动、静脉期碘含量,计算动、静脉肿块能谱曲线斜率.利用F检验、t检验或ROC曲线对比分析能谱曲线、碘含量及碘基图CT值.结果 动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增强图像与碘基图CT值显示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0.89;静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在40 ~ 100 keV区间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在40~ 110 keV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值18 HU作为肿块良恶性诊断阈值(< 18 HU为良性,≥18 HU为恶性),碘基图CT值诊断孤立性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6.2%,准确性为81.2%.动、静脉期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球的碘含量均值分别为(1.00±0.07) mg/ml、(1.92±0.12) mg/ml、(0.46 ±0.05) mg/ml和(1.25±0.14)mg/ml、(2.06±0.18) mg/ml及(0.58±0.06) mg/ml;能谱曲线斜率均值分别为-0.96、-1.38、-1.97和-2.27、-0.45、-0.56,两期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炎性肿块与结核球、恶性肿瘤与结核球间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CT特点分析

    作者:孙献勇;鲁珊珊;时维东;冯月华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内壁光滑居多,腔内液平少见,无特定好发部位.8处空洞周围肺野出现“晕征”,空洞内显示“新月征”及“气环征”各2例,空洞内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肺内均为多发病灶,除空洞性病变之外,斑片影、结节影、大片状实变也是常见的伴发CT表现.结论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具有一定的CT特征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典型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作出诊断.

  • 肺炎型肺癌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张珣;徐丽莹;夏冰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CT资料.结果 27例CT表现均为实变特征,其中多发病灶5例(18.5%);单发病灶22例(81.5%):上叶7例,中叶2例,下叶13例.实变区域内支气管充气征20例(74.1%),伴血管造影征14例(51.8%),不规则小囊腔3例(11.1%).实变周围见磨玻璃征12例(44.4%),多发小结节6例(22.2%),少量胸腔积液2例(7.4%),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14.8%),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18.5%).病理证实原位腺癌1例,微浸润腺癌8例,浸润性腺癌12例,浸润性腺癌变异型6例.结论 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些征象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肺癌 影像诊断 病理
  • Morel-Lavallée损伤:临床和MRI特征分析

    作者:胡杏珍;王加伟;陈英;徐雷鸣

    目的 探讨Morel-Lavallée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s,MLL)的临床和MRI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MLL患者的临床和MRI图像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史、临床症状、病灶部位、病灶内部信号特点和囊壁情况等.结果 17例患者中合并骨折9例,单纯MLL 8例.增强扫描1例,平扫16例.无症状包块12例,有症状包块5例.MLL-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Ⅵ型0例.病灶分布:大腿中上段或髋部外侧面8例,膝关节2例,小腿前内侧皮下2例,腰背部2例,肱骨上段外侧1例,肘关节1例,胸背部1例.形态和信号特点:梭形或卵圆形12例,条片状5例,病变大小不一,病灶直径1~ 25 cm.信号特点多变,其信号强度与血肿内成分的演变密切相关.T1WI和T2WI均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囊壁:有囊壁12例,无囊壁5例.结论 MLL的临床和MRI图像有一定特征性,外伤病史伴相应部位皮下脂肪层和深筋膜间的囊性病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损伤病史、病灶部位、囊液信号特征和囊壁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磁共振可量化指标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郑园园;杨蕾;戚超;郝大鹏;于腾波;刘吉华;徐文坚

    目的 分析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峰下囊积液、肱骨头囊变及肩锁关节骨赘的形成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109例因肩关节痛来院就诊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测量MRI中各项指标数值.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7例,对照组52例.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两个样本K-S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 x2检验.利用SPSS 17.0软件对肩峰角、喙肩韧带及肩肱间距三组数据做ROC曲线获得各组数据的佳临界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均有价值,其中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为肩峰角(敏感性80.7%,特异性92.3%).撞击组肩袖损伤(87.7%),对照组(53.8%).结论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及肩袖损伤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

  •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手腕骨骨龄评价

    作者:孔俊沣;周子和;朱世培;杨栋;罗勇;罗佳美

    目的 探讨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手腕骨骨龄与生活年龄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重庆三峡库区1021例4.0~18.0岁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左手腕X线片,其中4.0 ~8.0岁、16.0~18.0岁以2岁为年龄段,8.0~16.0岁以1岁为年龄段分组,男女各分11个年龄组,根据TW2CH方法对手腕骨评分计算骨龄,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骨龄与生活年龄的相关性和差异,以及分析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结果 骨龄与生活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男性r=0.934、女性r=0.945、总体r=0.939,P值均<0.01).男性14.0~18.0岁阶段3个年龄组,女性12.0 ~13.0岁及15.0~16.0岁2个年龄组共5个年龄组骨龄大于生活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 13.0岁年龄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骨龄有其地域性特点,部分年龄段骨龄高于生活年龄,女性生长发育早于男性,12.0~13.0岁年龄段女性出现生长突增.

  • 涎腺肌上皮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赵海;高明勇;徐志峰;申小明;梁雪梅;张志花

    目的 探讨涎腺来源的肌上皮瘤(ME)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E患者术前CT(n=11)和MR(n=8)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阅片,确定病变范围、密度/信号特征和强化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9例中,良性12例,恶性7例.位于腮腺8例,腭部3例,鼻腔2例,颞下窝2例,咽旁间隙1例,上颌窦腔1例,牙龈1例,鼻咽1例.15例为膨胀性生长,4例为浸润性生长.11例CT图像上肿块为中等软组织密度,其中3例密度均匀,8例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1例可见环形钙化灶.8例MRI图像上肿块实性成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肿块内坏死、囊变区,周围有包膜结构.增强扫描:11例为明显均匀、不均匀性强化,6例为中度强化,2例为明显环形强化.恶性ME包膜不完整或缺如,部分伴周围结构侵犯.结论 涎腺ME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涎腺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尤其位于腮腺浅叶,有包膜,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当肿瘤包膜不完整,有周围结构受侵犯时,应考虑恶性ME.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磁共振检查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贾天利;孙尧;凌雪英;黄力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正常肝脏的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已成为导致各类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2].NAFLD的全球发病率为10% ~ 30%,西方国家平均为17% ~ 33%,亚洲国家平均为l1%~16%[3].由此可以看出,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病,正在威胁人类健康,如不干预可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4].

    关键词:
  •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

    作者:巴志霞;虎玉兰;黄宝生;安芳军;郑生喜;卢冬梅;李静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7例.A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I/ml).两组其它扫描参数相同.记录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扫描范围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受检者多处头颈部动脉CT值均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平均碘摄入量(mgI/kg),由两名医师采用4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其差异性.结果 A组的辐射计量(1.78±0.20)mGy低于B组(2.44±0.24) mGy;A组患者接受碘剂量(13.5 g)低于B组(17.5 g),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头颈部大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10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I/ml)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应用于滤过反投影重组法,能够保证图像诊断要求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摄入量.

  • CR相对感度在降低婴幼儿骨盆曝光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世骞;耿欣;朱珊;王林森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CR相对感度在降低婴幼儿骨盆曝光量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接受X线检查的80例女婴骨盆图像资料并分成A、B、C、D4组.通过改变相对感度参数将其他3组图像密度值调节到与A组相同的水平,对B、C、D3组调节密度值前后的图像做诊断接受率和噪声的双盲法评分,比较调节密度值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B组和C组调节密度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而D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相对感度参数降低婴幼儿骨盆曝光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但降低曝光量的幅度有限.

  • 能谱CT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结合ASIR技术对胆囊动脉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静红;刘爱连;浦仁旺;吕婷婷;田士峰;李烨;刘晓峰;刘义军

    目的 评价能谱CT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结合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P)技术对胆囊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BMI< 22 kg/m2的患者共116例,年龄25 ~ 90岁,BMI 15.79 ~ 21.99 kg/m2,按照扫描电压和对比剂浓度分为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组(A组)和常规电压高对比剂浓度组(B组).采用GE DiscoveryHD 750能谱CT机.A组为低电压80 kVp,50% ASIR技术,NI为14;B组采用120 kVp,NI为10.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A组注射威视派克270 mgI/ml,B组注射欧乃派克350 mgI/ml,剂量均为100 ml,注射流率5 ml/s.对两组数据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记录CT剂量指数(CTDI).对胆囊动脉行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组.分别由两位工作7年及3年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对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5分评分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竖脊肌SD值、胆囊动脉-竖脊肌的CNR、胆囊动脉-竖脊肌的SNR、扫描的CTDI及主观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位医师对胆囊动脉的评分主观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为一致性良好,0.40~0.75为一般,<0.40为一致性差.结果 A组胆囊动脉的CNR(4.22 ±2.16)明显高于B组(3.41±1.63)(P=0.036);A组胆囊动脉的SNR(8.31±2.14)明显高于B组(5.41±1.76) (P =0.000).A组和B组胆囊动脉的评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09和0.758,一致性良好.A组的CTDI (6.44±1.43) mGy明显低于B组(9.28 ±2.87) mGy(P =0.000).A组胆囊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为(3.46±1.06)分,高于B组[(2.86±1.08)分]图像质量评分(t=2.272,P=0.023).结论 利用低电压80kVp,采用50% ASIR技术,结合低对比剂浓度能够提高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

  • 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阶梯式剂量优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金霞;于晓晶;王文生;张海萍;韩丽君;曹建书

    目的 通过阶梯式扫描协议探寻头颈部CTA的优化扫描剂量.方法 连续选择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并行256层CTA检查的269例患者,从200 mAs原始条件开始,按检查时间顺序分别采用10 mAs阶梯式降低管电流量扫描至130mAs共8组,分别测量并评估各组患者图像的背景软组织噪声(CT值的标准差)、目标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统计学检验评价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总共历时8周,于130 mAs触发实验终止条件,并返回至140 mAs.随管电流阶梯式调整,辐射剂量线性下降,按周次顺序CTDI分别为13.50、12.84、12.18、11.49、10.80、10.12、9.44 mGy,有效剂量ED平均值分别为4.39、4.21、3.97、3.75、3.49、3.29、3.09 mSv.其中第7周140 mAs管电流量组的CTDI、DLP、ED平均值低,分别为:CTDIVol 9.44 mGy,DLP 423.42 mGy/cm,ED 3.09mSv,较基础条件200mAs相比,剂量降低比例达30%,各组患者射线剂量指标CTDI、DLP、ED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目标血管SNR、血管-背景CN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参数优化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摸索出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的佳平衡点,优化现有设备的合理低剂量扫描;以本单位为例,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采用9.44 mGy扫描剂量(140 mAs管电流)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降低受检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 Dose Reduction技术结合低管电压技术在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价值

    作者:刘琦;徐凯;张秀莉;程丽;赵玉侠;刘忠啸

    目的 探讨基于自适应系统迭代算法(ASiR)的Dose Reduction (DR)技术结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在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胸部增强CT检查连续病例90例(18.5 kg/m2≤BMI≤27kg/m2)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120 kV+自动mA(NI=12),DR =0,FBP重建;B组:120 kV+自动mA(NI=12),DR=40%,ASIR40%重建;C组:100 kV+自动mA(NI=13),DR=40%,ASIR40%重建.比较三组动脉期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感兴趣区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进行评价.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行方差分析,主观图像质量比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 C组肺动脉及胸主动脉CT值[(298.55±87.12) HU,(357.34±44.94) HU]均高于A组[(250.84±68.60) HU,(266.34±34.20) HU]和B组[(233.51±60.63) HU,(270.81 ±42.39) HU] (P <0.05),C组胸主动脉感兴趣区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50.42 ± 10.91,41.69±9.70)高于A组(43.26±8.45,33.11 ±7.39)和B组(43.55±9.26,33.52±8.34) (P <0.05),三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0.613),辐射剂量(DLP)C组[(98.96±29.16) mGy/cm]与B组[(126.24 ±37.12)mGy/cm]较A组[(240.41±77.81) mGy/cm]分别降低约48.5%与58.9% (P <0.05).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应用DR技术可以降低一定的辐射剂量,基于ASiR的DR技术结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

  • 双源CT“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A的研究

    作者:杨立强;王小红;朱春;张立志;陆平秀;卢大红

    目的 探讨在双源CT上应用“双低”技术对体重指数正常者(BMI≤25 kg/m2)行主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对60例体重指数正常者(BMI≤25 kg/m2)行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流率4.0 ml/s、用量65 ml、120 kV管电压扫描.B组使用对比剂浓度270 mgI/ml、注射流率4.0 ml/s、用量65 ml、70 kV超低管电压及CARE Dose4D技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算法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以段为单位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管腔内的CT值、噪声及SNR,对管腔内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年龄、BMI、SNR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行主动脉CTA检查时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34±1.8)mSv和(2.78±0.9) mSv,实验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65,P<0.041),两组主动脉管腔内各个节段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 在西门子Hash双源CT上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CARE Dose4D扫描技术并采用SAFIRE迭代算法重建结合低浓度270碘对比剂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主动脉CTA检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碘的摄入量,并能获得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亮;魏宁;傅宇飞;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成形术在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BCS患者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予以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统计并分析技术成功率,症状缓解情况及随访的相关数据.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术中共检出30支代偿性增粗的副肝静脉,主干直径6~11 mm,平均(8.43±1.43)mm,副肝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均存在数量不等的交通支.副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平均(46.63±5.44)cmH2O降至术后的(28.00 ±3.5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7,P<0.01).经随访,25例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5例患者症状复发,其中4例再次接受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结论 对于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BCS的患者,若患者副肝静脉代偿性扩张,开通副肝静脉同样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急性高山病致可逆性胼胝体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

    作者:许晓金;刘洁;汪洪;康铃;杜翔;潘军;陆明

    目的 探讨急性高山病(AMS)所致可逆性胼胝体病变综合征(RESLE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演变特点.方法 对5例AMS患者的临床及治疗前、后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中,3例伴有高原性肺水肿(HAPE),均有视乳头充血或水肿,其中血常规检查2例显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治疗前5例头颅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椭圆形、边界清楚的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显著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呈显著低信号;其中1例严重高原性脑水肿(HACE)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深部白质区还可见对称性类似信号.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MRI显示原有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AMS所致RESLES的临床及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病理生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 鞍区实性颅咽管瘤的MR诊断

    作者:刘年元;韩福刚;张玉忠;何小鹏;陈友兰

    目的 分析鞍区实性颅咽管瘤MR信号特征,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实性颅咽管瘤MRI表现,着重观察瘤体在T2WI、T1WI增强序列及DWI序列上信号特征.结果 5例实性颅咽管瘤均位于鞍上区.瘤体T1WI序列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及T1WI增强序列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瘤体弥漫分布线条状、点状低信号影,即“椒盐征”.瘤体DWI序列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结论 鞍区实性颅咽管瘤瘤体MR信号具有特征性:T2WI与T1WI增强序列均出现“椒盐征”、DWI序列表现均匀低信号.因此,术前MRI可对其定性诊断.

  •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保灿;殷晓东;郭旗;崔红军

    目的 探讨膝关节伸直状态(0°位)和屈膝30°时髌骨倾斜角的变化大小对髌股关节不稳及其不稳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以膝关节膝前痛为主诉的58例患者为病变组,其中32例经手术证实,26例为影像测量证实,选取15例(30膝)无膝关节症的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膝关节伸直状态下矢状位、横轴位及膝关节屈膝30°位垂直髌骨长径的横断面成像,在0°位图像上测量股骨外侧滑车的倾斜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比值,在30°位图像上测量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比值,并计算髌骨0°与30°髌骨倾斜角变化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计算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对髌股关节不稳各分型的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不稳组膝关节0°位时髌骨倾斜角(16.5±4.3)°.膝关节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为(14.4±3.5)°,不稳组髌骨0°位与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变化值为(8.4±3.2)°.正常对照组膝关节伸直位时髌骨倾斜角为(7.2±3.5)°,膝关节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为(3.4±2.6)°,髌骨0°位与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变化值为(2.2±1.5)°.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位时髌骨倾斜角较0°位增大7例,30°位时髌骨倾斜角较0°位减小51例.其中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增大(30°位髌骨倾斜角大于0°位髌骨倾斜角)为髌骨外移增加的敏感指标,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100%,髌骨倾斜角减小对髌骨倾斜型和髌骨外移减轻型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64%,75%、61%.髌骨外侧倾斜角减小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髌骨外移减轻型和单纯髌骨倾斜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大小对髌骨关节不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髌股关节不稳分型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 儿童Poland综合征CT表现及CT影像学分级研究

    作者:桂婷;李惠民;李芳珍;蔡静;薛建平;张玉珍;汪登斌

    目的 评价CT重建技术在儿童Poland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Polan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儿中年龄大者11岁10个月,小者8个月.患儿均因胸廓外观异常就诊,无其他心脏、呼吸、肾脏和脊椎症状.CT平扫均可看到一侧胸大肌和胸小肌完全或部分缺失,4例患儿CT平扫及重建结果显示合并出现同侧胸壁Ⅱ~Ⅳ肋骨发育异常.结论 CT平扫结合三维重建能为检出和诊断儿童Poland综合征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本研究通过影像表现提出的分级方法能够为儿童Poland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案及适宜治疗时期的选择提供必要依据.

  •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表现

    作者:刘玥;王岩;彭芸;温洋;段晓岷;尹光恒;唐晓璐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ME患儿CT和MRI资料,分析其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中,脑内共48个病灶,45个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颞、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和小脑半球.病变分布呈多发性和游走性.CT表现为尾状核、豆状核和大脑半球点片状钙化,脑实质呈低密度灶.MRI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病灶,DWI可以鉴别脑水肿类型.1 H-MRS病变区出现异常乳酸峰.静脉增强扫描脑内病灶均无强化.MRA或MRV可表现为对应病变区域的动脉或静脉的狭窄或消失.脊髓灰质出现对称性片状长T2信号灶或脊髓变细.结论 ME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的片状异常密度或信号,结合DWI及MRS表现和相关临床资料,可以对ME做出正确诊断.

  •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建满;余庆华;马明平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确诊的6例GNB患者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5例)、MRI(1例)表现.结果 6例中,肿瘤位于肾上腺区2例,肾上腺外腹膜后3例,盆腔骶前1例.边界清楚4例,不清2例.形态不规则3例,规则3例.瘤体大径平均值(6.6±3.8)cm.CT上密度多表现为不均匀(4例),伴多发钙化(4例),脂肪变(1例),呈明显延迟强化(5例),2例伴坏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明显侵犯周围器官1例,肿块包绕周围大血管2例.MR T1 WI呈等信号,夹杂小斑片脂肪高信号(1例);T2WI以不均匀稍高信号为主,夹杂条索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GNB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但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

  • 上髓帆位置的改变在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卜春晓;张勇;程敬亮;李颜良

    目的 探讨上髓帆位置的改变在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患儿的MRI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21例,星形细胞瘤8例.观察不同肿瘤正中矢状位上髓帆的位置;测量不同肿瘤上髓帆与前颅底水平线的夹角,并绘制ROC曲线;预测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佳角度.结果 髓母细胞瘤组19例患儿上髓帆向上移位,1例向前移位,l例上髓帆位置无异常;星形细胞瘤组6例患儿上髓帆向前/向下移位,2例向上移位;髓母细胞瘤上髓帆与前颅底水平线的夹角平均值为(130.8 ±23.5)°,小脑中线星形细胞瘤上髓帆与前颅底水平线的夹角为(99.2±18.2)°,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鉴别星形细胞瘤时上髓帆与前颅底水平线的佳角度为115°.结论 肿瘤正中矢状位上髓帆位置的改变可用于儿童小脑中线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上髓帆与前颅底水平线夹角>115°时,诊断为髓母细胞瘤的准确性较高.

  •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与导管原位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杨昂;肖学红;王志龙;黄晓星;曾淑妍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IGM和21例DCIS患者的临床和MRI、钼靶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和钼靶表现特点.结果 IGM组的发病年龄要小于DCIS组.15例IGM均为单侧乳腺发病,T2WI上病灶以低信号(9例)或高低混杂信号(5例)为主,14例呈非肿块样强化,6例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小环形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Ⅱ型(13例);而DCIS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14例),也以非肿块样强化(18例)多见,其中有11例呈簇状分布,动态增强曲线17例呈Ⅱ型.钼靶上IGM和DCIS多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结构扭曲,IGM无钙化而DCIS有47.6%(10/21)可见恶性钙化灶.结论 IGM上多发小环形强化,DCIS的簇状分布及恶性钙化征象等有助于IGM和DICS鉴别.

  • 飞利浦DR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作者:杨爱建;凌金城;杨智祥;季智勇

    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双板数字化X线机,简称飞利浦DR.我院使用的飞利浦DR一直是自行维修,目前机器图像稳定、运转正常.笔者现针对该设备出现的常见故障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介绍如下.故障现象一 按下曝光按钮曝光后,工作站不显示拍摄的图像.故障处理与排除:(1)首先检查是否为电脑故障,全而关机后再重新开启设备和电脑,屏幕提示“A Detector Calibration Is Now Due”(探测器校准过期),说明需要做探测器校准.

    关键词:
  • Agfa 5503打印机图像伪影检修三则

    作者:孙荣江

    故障现象一胶片图像在纵轴方向有条状伪影且位置及大小固定.故障检修 固定的纵向条纹一般为打印头或者3根走片滚轴某个点或某区不干净.做常规清理:关闭打印机,拔除电源线,打开打印机左侧盖,掀开蓝色滚轴的盖板,用沾有酒精(浓度为95%)的纱布来回擦拭滚轴,并连续手动转动滚轴做360°清理,同法清理黑色压片滚轴,后清理激光打印头.清理完毕,合上侧盖,开机,预热,打印胶片正常,故障排除.

    关键词:
  • 柯尼卡873相机读数为零故障检修

    作者:孙荣江

    故障现象一 更换新胶片后,读数为零,报E4220错误.分析和维修 E4220指示片盒2故障,错误内容:“The operation was not performed normally”.按操作说明,先按“Reset”键复位.复位无效,检查胶片是否正确安装.由于工作繁忙,操作者会将胶片上下或左右错置.通过检查胶片袋的印记和切口(胶片袋有向上及右对齐标记),可初步判断是否错装胶片.取密封板插入片盒,待片盒弹出,带至暗室,重新摆放胶片,密封后装回相机.再次复位,显示片子数量,可正常工作.

    关键词:
  • 腹膜后占位——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徐慧婷;徐凯

    患者女,25岁.因“右腰部间断疼痛3天”于2014年6月12日急查中腹部CT,拟诊“右腹膜后占位”收住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6/30天,量中等,暗红色,无痛经,白带正常.婚后孕2产1流产1次.末次月经2014年4月28日.入院体检:T 36.0℃,P 88次/min,R19次/min,Bp 120/70mmHg,神志清晰,一般情况可,未行尿妊娠试验.

    关键词:
  • 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附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张秀兰;王东;王舒皓;樊红霞;毕永民

    目的 探讨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巨大SFTP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PR、MIP、VR及CTA等图像后处理,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巨大SFTP为肺外胸腔内单发肿块,包膜完整,有蒂,可见分叶,于胸腔内铸型生长,密度欠均匀,血供丰富,呈地图状强化及延迟强化,常见肿瘤血管,供血动脉明确.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SFTP的大小、位置、形态、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A可清楚显示肿瘤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