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临床少见的肺淋巴管肌瘤病误诊探讨
1 病例资料女,38岁.因咳嗽、活动后气促2年9个月入院.2年多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咳嗽,无咳痰、咯血.
-
肺隔离症一例误诊
1 病例资料男,46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2年,加重6小时入院.2年前曾行胸部CT检查示肺部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阴影无变化.
-
主动脉夹层三例误诊讨论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 年收治并误诊的3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分别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性中上腹部钝痛入院;查体左侧肢体无力伴头晕,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及胸背部疼痛;分别误诊为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急性胃肠炎,后经增强螺旋CT检查方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掌握其病理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及时行增强螺旋CT、MRI、主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无脉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明显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淤滞,可形成血栓,导致脏器梗死.本文报告1例PV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无脉症误诊病例,以引起临床注意.
-
膀胱结核二例报告
[例1] 男,33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4个月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无明显发热,多家医院先后考虑泌尿系感染,予多种抗生素治疗仍反复发作.
-
食用生鱼胆中毒致肝、肾功能损害
[病例] 男,34岁.因恶心、呕吐、腹泻3天,腰痛、乏力1天入院.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于当地诊所经抗感染、补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1天前出现腰痛、周身乏力,查尿蛋白(3+),遂来我院就诊.
-
17α-羟化酶缺乏症一例误诊
[病例]女,15岁.因间歇性头晕、头痛2年,偶伴恶心、呕吐、心悸及四肢无力人院.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50~160/120~130 mmHg,查血、尿常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血钾2.27 mmol/L.
-
胸腺瘤一例误诊为肺癌
[病例]男,62岁.因刺激性咳嗽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症状较轻,以刺激性咳嗽为主.无发热及咳痰,无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心慌及四肢无力,未予相应治疗.
-
双小腿骨折术后并发肺脂肪栓塞
[病例]女,45岁.因车祸致双小腿胫、腓骨骨折10天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呼吸18/min,血压130/80 mmHg.
-
心脏刀刺伤一例漏诊分析
1 病例资料男,加岁.因尖刀刺伤剑突下约30分钟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30/min,血压86/68 mmHg.意识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呈失血性休克表现.
-
多发性硬化伴双手肌肉萎缩误诊
[病例] 女,36岁.因四肢无力8个月,加重伴构音不清、饮水呛咳1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四肢无力,7个月前出现尿失禁,1个月后自行缓解,6个月前出现双手肌肉萎缩和四肢肌肉颤动.
-
白塞病一例误诊为药物性皮炎/手足口病一例误诊/高钙危象死亡一例
-
破伤风致张口受限一例漏诊
[病例] 男,52岁.因全口腔牙龈肿痛伴张口困难3天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开口度Ⅰ度,口腔卫生差,全部牙Ⅱ度或Ⅲ度松动,牙周袋溢脓,有明显口臭,面部肿胀不明显.
-
帆状胎盘伴前置血管破裂一例
[病例] 27岁.因停经40+1周,偶有腹胀2天入院.诊断:妊娠39+4周,孕1产0.查体:体温36.2℃,血压120/70 mmHg.
-
小儿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4例临床诊治探讨
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以上,年长儿童易发生肺外损害.2006年1月~2007年6月首次来我院门诊的发热待查病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较剧烈,具有夜间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特点且病程过1周者,非化脓性扁桃腺炎伴有发热,全身炎症反应较重,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者常规进行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支原体抗体(MP-IgM)>1:160确诊为支原体感染126例,经X线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其中54例住院治疗.现将54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恙虫病22例临床诊治体会
恙虫病近年发病有上升趋势[1,2],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增大、皮疹为特征,但部分患者往往仅诉发热和头痛,极易漏误诊.我院2000年5月~2007年9月诊治22例,现介绍如下.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35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7年9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伴头晕或头痛,均结合病史、鼻内镜检查及术前鼻窦冠状位+轴位cT检查确诊.采用局部麻醉+强化麻醉132例,全麻插管226例.术后第1~2天仅少数患者有少量鼻腔出血,无1例大出血;随访1年以上,治愈313例,好转3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7.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关键.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效果.方法:对34例I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LIVT)采用激动标测法或起搏标测早QRS波相结合;对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IVT)采用起搏标测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34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其中30例消融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失败,随访期间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且安全可行,可作为治疗IVT的首选方法.
-
股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急性肺栓塞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0月股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PE 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中均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予相应治疗后恢复,1例2小时后肺动脉造影示双肺多发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4个月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康复;1例心肺转流术后6小时死亡.结论:创伤病人应早期手术治疗或避开血栓容易脱落时间进行手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机,防止发生PE.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低钠血症60例的常见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低钠血症中因利尿剂使用不慎引起46例,补钠不足7例.脑性盐耗综合征5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2例.结论:因补钠不足或利尿剂使用不慎引起的低钠血症予补钠即可,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引起者应以限水为主,脑性盐耗综合征引起者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
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对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经痰培养有真菌生长并经X线胸片证明有肺部感染征的住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用氟康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1.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血肌酐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对照组4例血肌酐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用优于单用氟康唑,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病例数量较少,且是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比较,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能否将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真菌感染替代单独使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作为主要的抗真菌治疗手段,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腹腔积液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积液超滤浓缩腹腔回榆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7 年收治的46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行常规腹腔穿刺,与超滤回输系统连接形成抽吸-超滤-浓缩-回输状态,对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腹围平均减少(13.7±2.4)cm;24小时尿量平均增加(551.7±88.8)ml;血钠、血氯、血尿素及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级者治疗效果较B级者差;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结论:采用腹腔积液超滤浓缩腹腔回输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安全可靠、简便有效.
-
左旋布比卡因重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重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左旋布比卡因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分别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将12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与布比卡因组(Ⅱ组),观察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平均时间I组为17~72 分钟,Ⅱ组为16~69 分钟;Ⅰ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5±0.7)小时,Ⅱ组(1.9±0.8)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腰麻对操作复杂且时间较长的剖宫产手术更具优越性.
-
异位妊娠与盆腔积液及血中β-hCG值的相关性探讨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发病率约为1/100[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些异位妊娠患者由于病变部位、发病急缓和病程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延误诊治[2].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疗过程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20例重度甲亢患者进行治疗,按治疗后出现皮质醇增多的症状与否,分为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分别测定血清皮质醇(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结果: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前血清F、Ac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有症状组血清ACTH、F下降明显,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长、重度甲亢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在甲亢控制后有一过性增高,提示临床对重度甲亢需要用皮质激素者应持慎重态度.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误差原因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还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但机器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在测定血小板计数,常会出现偏差,给诊断带来困难.
-
急腹症猝死尸检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结合病例及尸体解剖检查(尸检)资料探讨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因急腹症入院,查血白细胞12×109 /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53,单核细胞0.04,经抢救无效4小时后死亡的病例资料.结果:尸检见肠管肿大,淋巴结、肝、脾增大,镜下检查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多器官浸润,后经病理确诊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本病晚期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注意鉴别诊断.
-
急性全髓增生症伴骨髓纤维化临床和细胞形态学分析
急性全髓增生症伴骨髓纤维化(acute panmyelosis myelofibrosis,APMF)是一种伴显著骨髓纤维化的髓细胞恶性疾病,2000年WHO将其归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亚型[1].
-
肾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多发性肾动脉瘤一例尸检
目的:探讨肾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右肾肿瘤伴出血,尸体解剖检查(尸检)确诊为肾PAN伴多发性肾动脉瘤,并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死病例.结果:尸检见左肺上叶灰白色明显实变区,右肾区见一巨大肿物,右肾明显增大,后方有出血;显微镜下见大量心肌细胞断裂,双肾多发性中等动脉瘤.结论:本病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应注意与重型过敏性紫癜、慢性肾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
不典型肝癌超声误诊为肝结核
1 病例资料男,47岁.因胸闷、胸痛20天,拟诊结核性胸膜炎入院.查肝功能正常,快速结核卡片试验(+);红细胞沉降率40 mm/h;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4+).
-
结肠癌患者全消化道造影致肠梗阻一例
全消化道造影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近年屡有在服用甘露醇做造影前肠道准备时出现肠梗阻的报道[1,2],但在作全消化道造影后出现肠梗阻者却极为罕见.
-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是女性的常见病,超声检查对鉴别其良、恶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肿块病例的超声图像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鉴别乳腺肿块性质中的价值.
-
16层螺旋CT多层面图像重建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8月在我院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19例肠梗阻病例,采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对16层螺旋CT原始数据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与临床手术结果或随访结果相符,其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位于小肠11例,结肠8例;肠梗阻病因为肠粘连8例,肿瘤7例,肠套叠、胆石性肠梗阻各2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仅依据横断面平扫图像确定梗阻部位16例.结合多层面图像重建技术确定梗阻部位18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的诊断、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以及肠道血运状态方面优于单纯的横断面图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例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上腹部手术后再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曾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脾切除术7例,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和右半结肠切除术各2例,腹部闭合伤手术1例.原切口类型:上腹正中切口19例,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7例,左侧、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向上过脐)各4例,左上腹横切口3例.手术成功34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48分钟;术后住院平均3.5天全部治愈.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结石患者,LC安全可行.
-
肠结核14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肠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肠结核误诊病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医技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4例肠结核误诊为Crohn病4例,阑尾炎、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盆腔炎各2例,肠癌、肠淋巴瘤各1例.结论:为避免肠结核的误诊,应严格临床诊断规程,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及时进行必要的医技检查,客观分析检查结果,必要时对疑似肠结核患者行诊断性治疗.
-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36例临床分析
卵巢是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部位,大约有10%的卵巢肿瘤是转移性的,其中80%~90%来源于胃肠道,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2].
-
闭孔疝嵌顿一例误诊
[病例]女,72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痛,伴腹胀及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胸腹腔积液误诊报告
1 病例资料男,21岁.因上腹痛、腹泻15天,伴腹胀3天入院.既往无过敏性疾病.查体:体温36.5℃,脉搏70/min,呼吸18/min,血压120/80 mmHg.
-
急性阑尾炎42例漏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漏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并误诊的42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阑尾炎漏诊25例,误诊17例;术前3天内确诊22例,术中确诊14例,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后确诊6例.结论: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是防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急性阑尾炎漏误诊的关键,医技检查结果仅供诊断时参考,而不能将其作为诊断的绝对依据;急腹症患者诊断未明确之前,不宜使用中枢镇痛药物.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致结石残留腹腔六例处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常出现胆囊破裂,致使结石落入腹腔,造成结石残留腹腔已有不少报道[1,2].
-
副脾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
[病例] 女,31岁.因查体发现右侧卵巢肿瘤2年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孕1产1.2年前健康查体时行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肿瘤,大小不详,无不适,未治疗.
-
胰腺癌伽玛刀治疗后长期生存一例
1 病例资料男,77岁.因发热、上腹部隐痛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查体:体温38.9℃,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腹部CT检查示胰头占位性病变;查癌抗原CA125、CA19-9均>1 000 mg/L.
-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为急腹症
[病例] 男,54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呼吸困难7小时入院.7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无呕血、排柏油样便.
-
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腹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腹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弧形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进行腹前切除的经验.结果:本组术后仅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弧形切割缝合器的应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扩大了Dixon手术的范围.
-
先天性胆总管腔内隔膜畸形的诊治(附12例报告)
胆道畸形临床并不少见,但先天性胆总管腔内隔膜畸形实属罕见[1,2].本文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腔内隔膜畸形病例,并结合1984~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1例[1~10]诊治资料进行分析.
-
急性阑尾炎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的原因
目的:分析阑尾炎及与其他疾病易相互误诊的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我院1987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急性阑尾炎手术1 437例,其中52例误诊,对误诊病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误诊原因.结果:本组29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23例术前诊断为其他疾病,手术确诊为阑尾炎.术后经相应治疗均痊愈.结论: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多样性缺乏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医技检查不充分是造成阑尾炎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酷似阑尾炎临床表现的病例,应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
-
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漏诊讨论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硬化16例并发肝源性糖尿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8例肝硬化中16例并发糖尿病,原发病:乙型肝炎肝硬化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29例出现糖耐量异常,经对症治疗血糖控制满意.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一类继发性糖尿病,其发生与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有一定关系,在治疗肝脏疾病时要兼顾治疗糖尿病.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因素及临床应用不当有关.包括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及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制荆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此外给药方法和患者个体差异亦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结论:提高中药注射荆的质量,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减少联合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甲亢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用药过程中存在用药适应证掌握不当34例,用药前准备不足38例,治疗过程中监测不到位52例,随意减药、停药23例.结论:甲亢的药物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药物的使用到药物不良反应和激素水平的监测、药物的调整、药物的停用等各环节都非常重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甲亢,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
丙泊酚致过敏性休克的防范
丙泊酚为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但丙泊酚有抑制呼吸、循环系统和诱发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少见.
-
头孢曲松钠致肝损害一例
1 病例资料女,22岁.因发热、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体温38.5 ℃.急性病容,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墨菲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格列本脲致幼儿低血糖昏迷
1 病例资料男,1岁8个月.因昏睡12小时,抽搐1次入院.患儿约24小时前误服格列本脲片(剂量不详),未引起家长注意,无面色苍白及大汗,正常入睡.
-
与脑出血发病机制相关的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占脑卒中的10%~30%[1].近年,随着脑出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并对脑出血的预防、治疗及预后的康复做了大量研究.
-
肝肺综合征的诊治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种与肝病有关的肺血管扩张致动脉氧合功能降低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主要与肺循环异常有关,定义为在肝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进展的基础上出现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
-
Kimura病致脑动脉狭窄伴梗死并文献复习
Kimura病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EL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本病主要侵犯颈部皮肤、唾液腺及其淋巴结,常伴有血液IgE升高和嗜酸细胞增多.
-
骨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致左上肢畸形截肢
1 病例资料男,18岁.因左前臂包块、胀痛,左肘、腕关节功能丧失入院.诉幼时左前臂长有一包块,14年前于外院手术切除,术后半年包块复发且逐年增大,左肘、腕关节逐渐屈曲扭转变形,肌肉萎缩,活动障碍,终丧失功能.
-
剖宫产致新生儿颅骨骨折三例
新生儿产伤性颅骨骨折临床不多见.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月收治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颅骨骨折3例,其中1例伴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
-
心肺复苏术致反常呼吸运动一例的教训
1 病例资料男,65岁.因口服有机磷农药50 ml半小时,面色苍白,大汗,流涎就诊.查体:体温35℃,脉搏35/min,呼吸10/min,血压90/60 mmHg.
-
植入错误屈光度人工晶体再行人工晶体更换一例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摘除后矫正无晶体眼的常规手术,但少数植入的人工晶体的屈光度可能发生较大误差.作者遇到植入错误屈光度后房型人工晶体再次行人工晶体更换术1例,现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
冠心病患者左室造影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左室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患者全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分别记录左室造影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并将急性心肌梗死组分为室壁瘤组和无室壁瘤组;并根据患者左室造影前LVEDP将全部患者分为LVEDP>20 mmHg组及LVEDP<20 mmHg组.结果:各组左室造影后的LVEDP与造影前比较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造影后LVED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造影后LvEDP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叉(P<0.001);室壁瘤组左室造影前后LVEDP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壁瘤组左室造影前后LVED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前LVEDP>20 mmHg组左室造影后LVEDP与LVEDP<20 mmHg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进行介入检查及治疗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左室造影是安全的,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存在室壁瘤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根据造影前LVEDP的数值选择左室造影的适应证.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抗酸杆菌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在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纤支镜检查确诊的92例菌阴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9例纤支镜下见支气管黏膜有异常改变,其中29例(74.4%)刷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活检有结核病理改变23例(59.0%);另外53例病灶位于外周部位,纤支镜下未见明显异常,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抗酸杆菌阳性42例(79.2%),刷检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4例(45.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15例(28.3%).结论:对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肺结核,尤其是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