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作者:杨阳;鞠志国;袁明远;李荣先;张慧群;宁忠平;方明;李新明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559例(94.03%)共1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 被动吸烟大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及呼吸道病理形态学观察

    作者:容朝晖;瞿介明;沈爱娣;杨幼明;周光兴;何礼贤

    为观察被动吸烟大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及呼吸道病理形态学改变,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吸烟组(n=13)置于隔离器内被动吸烟2 h/d,共20 d,对照组置隔离器内2 h/d,无被动吸烟.20 d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计数及分类,并作右总支气管气道表面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肺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吸烟组大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为(46.1±28.3)×106/L,较对照组(17.7±9.9)×106/L明显增高(P《0.05).光镜检查示吸烟组小气道和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观察见柱状上皮细胞纤毛倒伏凌乱,部分脱落;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烟雾刺激导致大鼠呼吸道炎性细胞增多,炎症反应增强及纤毛功能减退,因而被动吸烟可能是引起呼吸道损伤的重要因素.

  • 1例SD大鼠自发性肾母细胞瘤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作者:邱波;王艳;胡建廷

    在试验周期为26周的SD大鼠灌胃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束后,溶媒对照组(0.9%生理盐水)中出现1例肾母细胞瘤病例.肉眼形态学观察,该动物右腹部膨大,剖检该患病动物见整个右肾为一包块,部分区域呈灰白色,部分区域明显出血呈黑褐色,肾脏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表面见假囊性包裹,包块质地软硬兼有.左肾较为正常.HE染色显示较大的包块组织占据整个肾脏,周围被挤压的具有假被膜的肾实质所包围.该包块组织由肾脏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所构成,细胞成分包括间叶组织、上皮样细胞和深的嗜碱性胚基幼稚细胞三种.包块内上皮成分往往表现为不同成熟程度的器官样分化的原始肾小球和/或肾小管.结果表明其符合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 1例自发性肝硬化新西兰兔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作者:邱波;王艳;英永;屈卉锦;王凤乾;张海静;张鑫;胡建廷

    在试验周期为6个月,试验分5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模型及空白对照组(每组为6只)的新西兰兔膝关节刺激试验中,解剖偶然见空白对照组中出现一例肝硬化病变.肉眼观察,该患病动物消瘦、体质量减轻、皮肤黏膜轻度黄染等体征.该患病动物肝脏形状不规则、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结节突出于肝脏表面.随即对肝脏进行HE、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表明其符合肝硬化病理形态学特点.

  • "更年春"对实验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病理形态学的初步作用

    作者:王文君;俞瑾;周光兴;王静

    目的评估中药复方"更年春"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12月龄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尔雌醇组,除假手术组做假性手术外,其余各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起灌药,3个月后取大鼠椎骨、胫骨作组织切片观察,并作形态计量分析.结果组织切片观察显示,中药及尼尔雌醇组骨小梁比模型组粗壮饱满,结构完整.形态计量分析显示,中药及尼尔雌醇组骨小梁面积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更年春可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 吸烟者肺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半定量化标准研究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项轶;黄绍光;万欢英;吴华成

    目的观察吸烟者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小气道炎症病变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建立新的肺小气道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半定量化标准.方法吸烟者肺手术标本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染色制片,以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测量9项病理形态学指标,根据各项病理指标半定量化标准分别计分.结果小气道管壁结缔组织数量的病理得分占高预计值比及阳性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皆呈负相关性(P<0.05);管腔狭窄、阻塞的病理得分占高预计值比与MVV%pred呈负相关(r=-0.4085,P<0.05),与残气量占肺总量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呈正相关(r=0.5467,P<0.05).小气道管腔的狭窄、阻塞与杯状细胞化生(r=0.5268 P<0.05)及结缔组织增生(r=0.8045,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小气道炎症变化是引起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证实了小气道炎症病变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早期肺小气道功能损害机制中的重要性.标化后的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定量化标准较经典法客观、敏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 甲状腺微小癌9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孙涛;徐开军;周喆炎;孙传政;周虹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94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TMC患者年龄19 ~ 72岁(平均45.5岁),肿瘤直径0.1 ~ 1.0 cm,肿瘤呈灰白小结节,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少部分病例有纤维包膜(包裹型),呈乳头状结构,浸润性生长,有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及核沟; 癌旁组织呈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免疫组化表型: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细胞角蛋白(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蛋白均阳性; Ki67增殖指数低(2%); 癌胚抗原(CEA)、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CgA)、CD34、血小板生成素(TPO)均阴性.结论 TMC属于低度恶性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临床及病理均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带瘤生存者需严密随诊观察.

  • 疣状胃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雄;畸正庆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也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状胃炎等,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文报道疣状胃炎23例,就其胃镜及病理形态学所见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介绍一组经纤维胃镜检查4076例中,发现疣状胃炎23例(占0.57%),均经病理检查证实。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岁。 1.2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和/或上腹痛17例,上腹胀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呕血和黑便各半),无症状者仅2例。 1.3 胃镜检查 病变部位位于胃窦部12例(52.2%),胃体部7例(30.4%),胃窦及胃体部3例(13.1%),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1例(4.3%)。病变侵犯胃窦部16例中,分布……

  • 胃肠道间质肿瘤和平滑肌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研究

    作者:钟延美;王邦茂;章明放;陈鑫;刘文天;阎雪燕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已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消化道平滑肌瘤(LM)并不全是平滑肌源性的肿瘤,而大部分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肿瘤,即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GIST).我们从临床特征、内镜和超声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对GIST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为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DNA-PK、c-myc、cyclinE在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异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刘春英;康凯夫;吕梅;夏允;于庆功;李玉兰;周庆华;舒敏;穆鑫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应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食管癌,认为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从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 Barrett食管3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安丽;贺生;张海燕;刘家恒;刘东伟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1,2].本文从内镜、病理形态学的角度来探讨Barrett食管的有关特征,旨在能对该病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

  • 盐酸戊二奎醚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娟;李俊;潘建辉;柴小青;方才;陈昆洲

    盐酸戊已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D)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与其他抗胆碱药所不同的是,该药效持续作用时间长,心血管副作用小等特点.该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并推荐用于麻醉前给药[2],但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通过大鼠内毒素性ALI模型,观察盐酸戊二奎醚对肺NF-κB、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肺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二奎醚对ALI的防治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肾组织病理的变化

    作者:王金泉;刘志红;胡伟新;陈惠萍;周虹;唐政;黎磊石

    目的:进一步阐明霉酚酸酯(MMF)对难治性Ⅳ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探讨MMF作用机制. 方法:对15例接受MMF治疗(0.75~1.5 g/d)的难治性Ⅳ-LN患者进行重复肾活检,穿刺组织分别作常规光镜、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生及肾小管间质半定量分析借助MAPIS-500多媒体病理彩色分析系统.肾组织CD4+与CD8+细胞染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采用PAP四层法.观察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变. 结果:① MMF治疗后肾组织活动性指数明显减少(P<0.01),平均肾小球细胞计数(P<0.01)、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发生率(P<0.05)、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P<0.01)和细胞性新月体发生率(P<0.01)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生较治疗前增加(P<0.05),肾小球硬化、慢性化指数与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 MMF治疗后肾小球内浸润的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PCNA+)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肾间质CD4+细胞、CD8+细胞、CD68+细胞和PCNA+细胞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③ MMF治疗后肾小球ICAM-1和VCAM-1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为P<0.01),肾间质除平均ICAM-1阳性肾小管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外(P<0.01),ICAM-1+细胞、VCAM-1+细胞、平均VCAM-1阳性肾小管百分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MMF治疗后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明显减轻,肾小球内CD68+细胞与PCNA+细胞明显减少,ICAM-1与VCAM-1表达显著下降.MMF抑制肾小球粘附分子表达可能是肾小球炎细胞浸润减少及病变改善的机制之一.

  • 兔慢性脊髓损伤的夹板固定造模

    作者:孙鲁;张英泽;马维;王庆贤

    目的探讨脊柱的屈曲运动是否可以造成慢性脊髓损伤.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即1天、4月、8月对照组及造模组,使用自制夹板固定家兔于弯腰位,通过体感皮层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等技术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造模动物白质出现了髓鞘变薄、水肿,粗大轴突的数量减少,细小的轴突相对增多,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等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相同的病理变化.结论慢性脊髓损伤不止由压迫引起,牵拉也是原因之一.

  • 复方薤白胶囊治疗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观察

    作者:王剑蓉;朱云华

    目的应用复方薤白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SO2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制模后分别用高、低剂量复方薤白胶囊及地塞米松进行实验性治疗,对照观察肺的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复方薤白胶囊高、低剂量组较地塞米松组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以高剂量组更佳.结论复方薤白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治疗作用.

  • 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红;吕述军;李伟

    目的 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5),STZ 60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5),4 mg·kg-1·d-1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氧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等生化指标及光镜、电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DC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罗格列酮治疗后的DR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DC组及DR组的BG、HbA1c、MAU、BUN较C组明显升高(P<0.01);DR组与DC组相比,BG、HbA1c无明显差异(P>0.05),BUN、MAU明显于低DC组(P<0.01).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损害,表明它对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表浅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上的意义--附52例报告

    作者:赵全景;徐健

    表浅肿物临床甚为多见,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也较高,而诊断结核病则较困难.我们有意识地结合病理形态学诊断方法检查结核杆菌,进行临床观察,积累细胞学资料,现归纳介绍如下.

  • 丙基硫氧嘧啶不同摄入方式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吴楠;陈平圣;李静;范任华;刘凤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建模方法,探索建立成模率高且重复性好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佳方案.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B组.空白对照组使用基础饲料喂养.A组:维生素D3腹腔注射+高脂饲料(含丙基硫氧嘧啶)进食.B组:维生素D3腹腔注射+高脂饲料(不含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建模时间90 d,处死大鼠后检测血脂水平,动脉内膜行油红O染色及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B组动物均无死亡,A组死亡4只.B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油红O染色显示B组阳性病灶多,A组较少,空白对照组偶见.光镜下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组大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初期改变,B组大鼠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钙化灶.结论:维生素D3+高脂饲料+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可建立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率高,死亡率低.

  • 鼻NK/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贾万钧;郭艳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独立临床病理亚型,其与EB病毒高度相关.肿瘤常有噬血管性,多伴有血管破坏和坏死[1].该瘤称为NK/T而不是NK细胞淋巴瘤,是大多数病例是NK细胞肿瘤,即EBV(+),CD56(+),少数病例具有EBV(+)、CD56(-)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2].发生在鼻部的肿瘤,表现鼻衄、鼻阻,皮肤和皮下组织是鼻NK/T细泡淋巴瘤常见的侵犯部位[3].作者收集5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水蔓菁总黄酮对前列腺炎模型小鼠前列腺及相关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张子梅;苗明三;张玉林

    目的 观察水蔓菁总黄酮对前列腺炎模型小鼠前列腺、睾丸及附睾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炎模型组、前列康干预对照组和大、中、小剂量水蔓菁总黄酮干预组;采用前列腺内注入25%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建立小鼠前列腺炎模型;各种干预药物连续给药21 d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睾丸、附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前列腺、睾丸和附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大、中、小剂量水蔓菁总黄酮干预组小鼠前列腺、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改变显著轻于模型组,尤以大、中剂量干预组作用明显.结论 水蔓菁总黄酮可显著缓解前列腺炎模型小鼠的前列腺、睾丸、附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288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