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薯蓣皂苷元干预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

    作者:何骑伟;徐勇刚;廖艳彪;杨德辉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干预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模型组、肺动脉高压薯蓣皂苷元干预组,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指数(RV/LV+S)、形态学指标、IL-6及凋亡指数,以观察 Dio 干预对 MCT 诱导 PAH 大鼠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干预组m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胶原纤维含量、肺组织匀浆中 IL-6水平明显低于 MCT 模型组,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 MCT 模型组。结论:Dio 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抑制炎症因子和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途径,防治 MCT 诱导的大鼠 PAH。

  • 卡托普利对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胥方元;何成松;邹树芳;干锦华;孔古娅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PT)对野百合碱(MCT)诱发大鼠慢性炎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33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CPT治疗组,每组11只.予MCT(50 mg/kg)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分别给CPT组及模型组大鼠连续灌胃CPT25 mg/(kg·d)或等量生理盐水21 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静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肺湿重(wW)、右心室自由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S).结果CPT能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wW、RV/LV+S及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结论长期使用CPT能有效降低MCT所致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 间歇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 预防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

    作者:张洁;高磊;刘君;谭慧莲;刘凌;郑庆厚;张密林;王震

    目的 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雄性SD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IHH)对动物模型PAH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肺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肺动脉高压组(PAH组)、间歇性低压低氧组(IHH组)和IHH+MCT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8 d后直接行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测定,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行血管环灌流实验观察血管反应性改变.PAH组经腹腔注射MCT 14 d后进行实验.IHH组接受模拟5 km海拔高度,6 h/d的IHH处理28 d后实验.IHH+MCT组先经受28 d的IHH后,腹腔注射MCT 14 d后实验.结果 PAH组大鼠从注射MCT后1周体重较CON组减轻,倦卧,喘促,活动量、进食量减少.IHH+MCT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同期的PAH组有所改善,但较CON组差.实验过程中PAH组死亡2只,其余各组均全部存活.PAH组的mPAP、RVSP、RV、LV+S、RVHI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高于其他组,IHH+MCT组的指标较PAH组显著降低.PAH组大鼠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受损,而IHH干预后,可改善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结论 IHH能够有效降低MCT诱导的PAH大鼠升高的mPAP、RVSP、RV、LV+S、RVHI,且对PAH大鼠肺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 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蔡梦婷;王权;韩冰;徐秀杰;王博;陈健文;刘培庆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①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②模型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3 w;③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L/kg;④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L/kg;⑤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第2天开始给予卡托普利7 mg/kg灌胃,1次/d,连续给药3 w.末次给药1h后,麻醉动物,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测压后在腹腔静脉抽血检测血浆ET-1、TXB2及NO含量.取心脏,分离并称取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并以RV/(LV+S)比值作为右心肥厚指数.取肺组织做HE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结果:黄芪注射液可降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浆ET-1、TXB2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黄芪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黄芩素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壁增厚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迪颖;王畅;付乃洁;刘临红;张慧丰;梁月琴;师锐赞;张明升

    目的:观察黄芩素(baicalein)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T模型组、黄芩素低剂量组和黄芩素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MCT建立大鼠PAH模型,黄芩素低、高剂量组于MCT注射2周后分别灌胃黄芩素50和100 mg· kg-1· d-1,持续14 d,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4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dex,RVMI);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纤维化程度;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水平及肺小动脉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大鼠的RVSP、RVHI和RVMI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纤维化明显,肺组织中α-SMA表达上调(P<0.01),肺动脉壁增厚,肺小动脉p38,ERK和JN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T模型组相比,黄芩素高、低剂量组的RVSP、RVHI和RV-MI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纤维化和血管壁增厚明显改善,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减少(P<0.01).结论:黄芩素可减轻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作用通过抑制肺动脉壁增厚来实现,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动脉的MAPK信号通路有关.

  • 野百合碱引起肺血管重建的观察

    作者:周光德;陈瑞芬;刘国贞;栾丽英

    目的和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60 mg/kg体重),建立大鼠肺心病模型。利用光镜、电镜技术测量观察肺血管重建时内皮细胞、肺小动脉、心脏等变化情况。从形态学改变方面探讨肺动脉高压时肺血管重建的机制。结果: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小血管血小板性血栓形成;动脉弹力膜断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转型;肺血管肌化、改建,其中以肺腺泡内动脉的变化尤为突出。右心室明显肥大。结论:一次性注射MCT即可引起肺血管损伤、重建,导致肺心病;在此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起着关键作用;肌化增强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可能来源于周细胞和原位的中间细胞。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底物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宝;王翠苹;张文波;杨嵩;李华明;熊迈;唐白云

    目的 观察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7底物导致MMP及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失衡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45只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MCT组、MMP-7组各15只.MCT组、MMP-7组单次腹腔注射2%MCT 50 mg/kg造模;MMP-7组皮下注射MMP-7底物(1 mg/kg),MCT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对照;对照组腹腔及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对照.4周后,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血浆MMP-7、TIMP-1、TIMP-2、TIMP-3浓度,同时行病理切片测定肺小动脉中层厚度.结果 MMP-7组血浆MMP-7、TIMP-3浓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T组血浆MMP-7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TIMP-1、TIMP-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MMP-7组肺小动脉中层均明显增厚,MMP-7组较MCT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注射MMP-7底物可提高MMP-7、TIMP-3浓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小动脉重构来减缓肺动脉高压.

  • 气道内滴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干预研究

    作者:刘珍君;王俊贤;张如俊;何忠开;陈建英

    目的 通过气道内滴注腺病毒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干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模型大鼠,观察Ad-HGF干预对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采用随机单位(区)组设计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组)10只,MCT诱导PAH组(PAH组)10只、单次和重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预治疗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组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磷酸盐缓冲液;HGF组和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和一周后重复一次共2次.再饲养两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GF浓度.结果 与PAH组大鼠比较,HGF组和THGF组大鼠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管壁指数和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肺苏木素伊红染色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少,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匀浆H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NOR组水平.结论 经气道内滴注转染Ad-HGF,能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逆转MCT诱导PAH大鼠的mPAP,减少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程度,从而达到延缓PAH进程的作用.

  • 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型猪的肺病理改变

    作者:赵瑾;刘蓉;李洪涛;张新凤;刘宝骅;吴清洪;钱元新;顾为望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诱导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不同时期心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12头雄性西藏小型猪,4.0~4.5月龄,体质量15.0~18.0 kg.测定12头小型猪平均肺动脉压作为基础值;然后选择10头小型猪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10.0 mg/kg;给药4周和8周后再分别测定小型猪平均肺动脉压.分别于4、8周处死两头小型猪,采样观察小型猪心肺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给药4周和8周后,西藏小型猪的肺动脉压力与人体相近,正常平均肺动脉压约为(15.19±0.70) mmHg(1 mmHg=0.133 kPa);给药4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升至(19.69±2.47) mmHg;给药8周后升至(25.62±4.88) mmHg,与基础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给药4周后即可形成有意义的病理改变,右心室肥厚;8周后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如右心室纤维化和肺动脉中层增厚.结论 MCT给药8周后,造成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重构,可以诱导西藏小型猪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 染料木黄酮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减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作者:张玉坤;王导新;朱涛;李长毅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缓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野百合碱组、小剂量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和大剂量染料木黄酮治疗组.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肺小动脉结构重塑,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HO-1的表达.结果 染料木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降低(P<0.01),右心肥厚指数下调(P<0.01),大剂量组更显著(P<0.0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大鼠肺组织HO-1表达上调(P<0.01),大剂量组更显著(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能减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其上调大鼠肺组织HO-1表达有关.

  • 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

    作者:董旭;王钢;王怀良;章新华;宗志宏;邢军

    目的 观察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 随着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大鼠肺动脉PKC总活性和胞浆PKC活性先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胞膜PKC活性和PKC活性的膜质比持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PKC活性的上调和PKC的转位活化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 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建英;黄石安;杨宇;陈灿;陈晓于;陈亮波;刘珍君;谢晓明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核因子NF-κB的表达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干预治疗组(治疗组).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动物模型,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量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IKKα,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mPAP和RVHI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MCT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肺动脉压、改善肺血管重构,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肺组织核因子NF-κβ的表达及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 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常龙;陈天天;詹蔚;邹勇;邓凯;符永玫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多西他赛组(control+DTX)、野百合碱组(MCT)、野百合碱+溶媒组(MCT+SOL)和野百合碱+多西他赛组(MCT+DTX).后3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后第21天和第28天,经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5 mg/kg)或溶媒进行干预.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右心血流动力学,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左肺病理切片行van Gei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内小动脉病理改变,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Western blotting检测右肺组织中p-PDGFR和PDGF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CT和MCT+SOL组大鼠的RVSP、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p-PDGFR和PDGFR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MCT+SOL组相比,MCT+DTX组RVSP、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p-PDGFR和PDGFR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Control+DTX组与control组相比,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可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减轻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R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有关.

  • 血管紧张素-(1-7)对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陈丽星;廖新学;孙金华;马虹;李怡;谭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MCT组、MCT+Ang-(1-7)组、control+Ang-(1-7)组.MCT组和MCT+Ang-(1-7)组颈静脉注射MCT 60 mg/kg,24 h后经微泵持续泵人生理盐水或Ang-(1-7)(24μg·kg-1·h-1).control和control+Ang-(1-7)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经微泵泵人生理盐水或Ang-(1-7)(24 μg·kg-1·h-1).治疗4周后测定大鼠的右室收缩FK(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及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CT组RVSP、RVHI、WT%、WA%、肺组织AngⅡ浓度、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MCT+Ang-(1-7)组与MCT组相比,RVSP、RVHI、WT%、WA%、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ontrol组、control+Ang-(1-7)组、MCT+Ang-(1-7)组三组间RVSP、RVHI、WT%、WA%、ERK1/2磷酸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中,Ang-(1-7)可能通过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抑制肺血管的重构,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 左旋精氨酸恢复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平衡

    作者:魏玮;区景松;黄达德;罗炜;罗兆榴;欧志君;陈文广;邓卫兵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中期肺动脉高压(PH)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PH组(M组,n=6)、l-Arg+PH组(L组,n=6).于M组和L组用野百合碱(MCT)一次腹膜腔注射诱导PH模型,L组每天进行腹膜腔注射l-Arg.21 d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用Hydroethidine进行肺灌注测量肺组织氧自由基(O2·-)的产量.[结果]M组RVSP(31±5)mmHg明显高于C组(12±5)mmHg,而L组(23±5)mmHg比M组有所下降.血浆NO水平M组(11±7)μmol/L比C组(24±6)μmol/L低,而L组(22±12)μmol/L恢复到近C组水平.肺组织O2·-含量M组(41±5)U明显高于C组(18.1±1.0)U,L组(27±3)U介于C组与M组之间.[结论]在PH中NO与O2·-的平衡被打破,l-Arg可恢复PH中NO与O2·-的平衡,这可能是L-Arg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原因.

  • Bax/Bcl-2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常龙;杨晓燕;梁彩倩;钟丽君;涂玲

    目的:研究Bax/Bcl-2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n=10),采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的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5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行van Geison染色,高倍镜下观察肺内小动脉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RVSP、RV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内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肺组织中Bax的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Bax/Bcl-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

  • 缬沙坦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重构的影响

    作者:文宏;李醒三;陆永光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M 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60 mg / kg)后自由摄食、饮水;V 组(缬沙坦干预组),同M 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4 周后开始用缬沙坦20 mg / (kg·d)灌胃,持续4 周达实验终点;C 组(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计算右室肥大指数[RV/ (LV + S)];分别采用HE 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VG 染色观察肺动脉结构的改变,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缬沙坦对肺动脉重构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有效降低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管壁的厚度,增大管腔面积(P < 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ngⅡ介导的增殖效应有关.

  • 雄激素生理替代治疗右心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宗斌;江时森;王菊香;程训民

    目的:在构建右心功能衰竭(RHF)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雄激素生理替代疗法改善心功能,并探讨雄激素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雄鼠随机分3组.RHF组,野百合碱一次性腹腔注射6周建成RHF大鼠模型:睾酮替代治疗组(TT组),大鼠野百合碱注射后3 d始睾酮生理性替代;正常对照组(CON组),等量盐水替代.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活动等:各组大鼠每2周化学发光法测外周血睾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第6周存活大鼠行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取心、肺、肝组织行常规病理.结果:RHF组各项指标示大鼠RHF模型造模成功,且血睾酮下降、TNF-α增加明显;TT组大鼠心功能改善明显,但不能完全逆转,较RHF组大鼠血睾酮水平升高、TNF-α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雄激素生理替代能够改善RHF大鼠的心功能,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等的释放起作用.雄激素生理替代可以作为RHF治疗的新辅助手段之一.

  • IL-8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和血管新生的关系

    作者:宋钊;庞婷婷;范右飞;王玉林

    目的 观察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组织的肺动脉血管的重构和新生以及探讨其与IL-8的关系.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其中空白组8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经腹腔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空白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分别于7、14、21、28 d取材(分别为7、14、21、28 d组,每组10只),空白组于28 d取材.测量各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计算肺小动脉血管管腔面积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H大鼠肺组织中CD105的表达分布,计算微血管密度(MVD),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8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VSP、RVHI及WA%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7d时P<0.05,14 ~28 d时P<0.01),MVD及IL-8呈上升趋势(7d时P<0.05,14 ~ 28d时P<0.01),各时间点均高于空白组,以14 d时为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IL-8与WA%、MVD,WA%与MVD均呈正相关(r=0.644,r=0.641,r=0.721;P均<0.01).结论 IL-8参与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肺动脉重构及血管新生,为PH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和IL-6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邓凯;邹勇;廖志新;郑常龙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6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野百合碱-3周组(MCT-3w组,n=8)和MCT-5w组(n=8),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左肺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后行van Gei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内小动脉病理改变,计算肺内小动脉血管壁厚度占血管直径的百分比(WT%)和血管壁面积占小动脉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右肺组织TGF-β1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6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T-3w组和MCT-5w组大鼠的RVSP和RVHI均升高(P<0.05),肺小动脉中膜增厚,WT%和WA%均增加(P均<0.05),肺组织中TGF-β1和IL-6表达水平均上调(P均<0.05);与MCT-3w组相比,上述指标在MCT-5w组增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TGF-β1和IL-6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增高,TGF-β1和IL-6可能参与了PAH的发病和进展.

259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