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剂量甲氨蝶呤致白血病患儿严重毒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卢岩;沈淑英;闫恕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细胞毒抗叶酸代谢药,广泛用于治疗小儿白血病、淋巴瘤、类风湿病等[1].我科于1992年以来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冲击化疗及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救防治髓外白血病达200余例次,绝大部分毒副反应轻微.近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在HDMTX-CF冲击治疗结束后出现皮肤粘膜、胃肠道、骨髓等一系列严重毒副反应和肝、肾、肺多脏器一过性改变,病情危重.经医护人员的科学诊治及精心护理后,病情逐渐平稳,相继恢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N-(2-金刚烷基)-N'-(2,3,4-三氟苯基)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王海;文辉;崔华清;郭庆辉;宋宏锐

    目的 以AU123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含金刚烷基和三氟苯基的二肽类衍生物以及用其他基团替代金刚烷基的脲类衍生物,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抗结核活性评价和哺乳动物细胞毒评价.方法 以α-氨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脱保护基、再缩合等步骤合成二肽类化合物;以2,3,4-三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异氰酸酯化、偶联反应等步骤合成脲类化合物.采用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法及四氮唑盐(MTT)还原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MIC值)和细胞毒性(IC50值).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HR-MS谱确证.生物活性评价表明,脲类化合物Ⅲi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结核活性(MIC =0.060 μg·mL-1),还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 KA2012MBL复合提取液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易翠林;时京杰;包雪;王玉林

    目的:系统评价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的抗肿瘤活性及对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克服能力,并初步探讨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应用SRB法测定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对K562/A、K562/S和HGC-27的细胞毒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对K562/S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凋亡诱导作用和对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作用。结果 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对肿瘤细胞株K562/A、K562/S和HGC-27均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1.12±0.15)%(v/v%)、(1.18±0.04)%(v/v%)、(1.21±0.17)%(v/v%),并可有效克服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KA2012MBL复合提取液可有效降低K562/S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并可使 K562/S 细胞阻滞在 G0/G1期,从而诱导其凋亡。结论KA2012 MBL复合提取液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能克服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 诱生的NO对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的影响

    作者:郭永丽;王昊;刘用璋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在IL-1α刺激下NO生成情况及NO对甲状腺细胞毒作用和对甲状腺功能影响.方法IL-1α和L-NAME刺激甲状腺细胞48h,测定培养液中NO含量和LDH活力以及细胞中TPO活性;用SNP刺激甲状腺细胞4h,测定甲状腺细胞碘有机化.结果IL-1α剂量依赖性诱导甲状腺细胞产生NO;IL-1α能提高甲状腺细胞LDH释放,降低TPO活性,L-NAME可抑制上述作用;SNP剂量依赖性抑制甲状腺细胞碘有机化.结论IL-1α能诱导甲状腺细胞产生大量NO;NO对甲状腺细胞有部分细胞毒作用,可抑制TPO活性和甲状腺细胞碘有机化.

  •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莉;王雪峰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于1973年首次由Steinman和Cohn发现.它的细胞膜表面高表达MHC-Ⅰ和Ⅱ类分子,能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显著刺激初始型T淋巴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促进细胞毒T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的生成,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和参与者.近年来,DCs已逐渐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

  • 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HSP-PCs)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伯言;许德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肿瘤的免疫治疗途径,结果导致了热休克蛋白(HSP)家族的发现.HSP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细胞中,一些HSP家族成员表达增强,用从中提取的HSP-PCs免疫机体,可在体内诱导多个肿瘤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许多动物实验[1]及初步的临床实验[2]表明,肿瘤来源的HSP-PCs可作为疫苗来阻止肿瘤的生长或治疗肿瘤.因此,HSP-PCs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肿瘤疫苗而应用到临床.

  • 拟低密度脂蛋白脂质核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作者:顾瀅熙;常莎莎;孙玉琦;王明月;陈大为;胡海洋

    目的 制备拟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recombinant low density lipoprotein,rLDL)的脂质核心部分并考察其制剂学和生物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脂质核心,以粒径大小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及处方.在获得制剂学优处方基础上以细胞摄取率为指标,使用星点设计法优化生物学处方,并比较两种处方的制剂学性质.结果 所制备的脂质核心溶液每毫升中含胆固醇0.25 mg、胆固醇油酸酯6.00 mg、磷脂4.50 mg、三油酸甘油酯1.50 mg为较优的制剂学处方,其细胞摄取率约为21.22%;每毫升制剂中含胆固醇0.32 mg、胆固醇油酸酯7.80 mg、磷脂3.86 mg、三油酸甘油酯1.52 mg为较优的生物学处方,摄取率约为34.17%.制得的两种脂质核心粒径分别为(180±23)nm和(200±27)nm,4℃静置15d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纳米脂质核心生物学优处方制备工艺简单、粒径小、稳定性好、细胞摄取率高.

  • 红树林真菌草酸青霉(092007)的环二肽类成分

    作者:刘海滨;高昊;王乃利;林海鹏;洪葵;姚新生

    目的 研究海南文昌红树林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代谢产物,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各种波谱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异亮)二肽[cyclo-(Phe-Ile)](1)、环(苯丙-缬)二肽[cyclo-(Phe-Val)](2)、环(异亮-亮)二肽[cyclo-(Ile-Leu)](3)、环(缬-缬)二肽[cyclo-(Val-Val)](4)、环(脯-缬)二肽[cyclo-(Pro-Val)](5)、环(脯-甘)二肽[cyclo-(Pro-Gly)](6).体外活性表明:化合物1、3和5在50 μg·mL-1下对肝癌细胞HepG-Ⅱ的抑制率分别为31%、32%、17%,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抑制率分别为50%、43%、53%.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和5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损害

    作者:周玉淑

    临床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损害较为常见,尤其是药物变态反应中细胞毒型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

  • 铁代谢与肝癌预防

    作者:高後裕;尹良民;姚桢

    一、铁离子的生理作用与铁代谢的分子机制铁离子是人体中含量大的金属元素,主要作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铁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铁而从事分子氧的运输作用.它还存在于一切细胞之中,催化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多数的酶活性中心,并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等机制相关.铁离子如果在体内存在过剩,则其毒性极强,可成为细胞损害之原因.它在细胞内同铁蛋白、在血液内同运铁蛋白相结合,以使不成为细胞毒而加以储藏或进行运送.

  •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毒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晓祺;谭岩;段秀梅;刘玲丽;方艳秋;姜艳芳;许淑芬;刘力华

    目的:建立一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介导细胞毒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靶细胞,再用碘化丙碇(PI)标记DNA筛选细胞膜已破坏的靶细胞.效靶比为100:1~6.25:1,共孵育时间为1~6小时,流式细胞仪收集1 000个靶细胞并测定被杀细胞的百分率.结果:CFSE是合适的标记靶细胞的荧光染料,18小时后也能很好地区分效靶细胞;靶细胞的自然死亡率低于5%;杀伤百分率随着效靶比和共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佳效靶比为50:1~25:1,共孵育时间为2~4小时.结论:CFSE/PI双荧光染料标记的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毒具有多个优点:避免放射性试剂的应用,敏感性增强,单细胞水平的分析.

  • Calcein-AM荧光扫描测定细胞毒方法的建立

    作者:陶嫦立;丁哲纯;郭雯静;吴凤麟;邵红伟;黄树林

    目的:建立和优化基于钙黄绿素-AM( Calcein-AM)荧光扫描的细胞毒测定方法。方法:首先使用Calcein-AM染色靶细胞,扫描检测Calcein-AM荧光值,确定Calcein-AM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然后优化Calcein-AM染色的浓度和时间;后以效靶比为30∶1~1∶1,共孵育时间为4 h,荧光扫描测定靶细胞裂解的百分率。结果:荧光染料Calcein-AM能有效标记靶细胞,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为485 nm和515 nm;Calcein-AM对细胞毒性低,不影响细胞活性;4 h内的自发释放率低于15%;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4 h的细胞毒效应随效靶比增加而升高。结论:建立和优化了Calcein-AM荧光染料标记靶细胞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可避免放射性试剂的应用,对细胞毒性低,准确性高。

  • 不同细胞因子诱导脐血来源的CIK、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作者:黎阳;黄绍良;魏菁;周敦华;吴燕峰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的差异性.方法:通过SCF、FLT3L、IL-2、IL-7及IL-15等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分为3组,A组(SCF+IL-2+IL-7+IL-15)、B组(SCF+FLT3L+IL-2+IL-7+IL-15)和C组(IL-2+IL-7+IL-15,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各组CIK、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K562的杀伤率,计算各组的总杀伤单位.结果:经过21天培养A组体系中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60%,B组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70%,而C组约为50%;各组扩增的CB-CIK/NK细胞同组间在效靶比20∶1时对K562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10∶1(P<0.01).在不同效靶比下A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B和C组(P<0.01);C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对K562的杀伤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总杀伤单位显著高于C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差异,考虑到对效应细胞的扩增效果,B组为具有佳杀伤活性的脐血CIK、NK细胞培养体系,其中的SCF、FLT3L对CIK/NK细胞诱导有协同效果.

  • IL-24基因修饰增强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夏卫;郁心;王浦南;徐洪卫;陈宇;奚华新;杨吉成;缪竞诚

    目的:研究IL-24基因修饰的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DC和CIK 细胞,电穿孔法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中(获得细胞为CIK-IL24),RT-PCR 和ELISA法检测CIK细胞中IL-24基因的表达,FCM和ELISA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将CIK 细胞和同源DC共培养,FCM法检测共培养的DC-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电穿孔法成功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转IL-24基因后CIK细胞中CD3~+、CD3~+CD56~+细胞的比例无明显改变,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IL-24可上调CD3+CD56+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CXCR4的表达,转染IL-24基因后CIK分泌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与DC共同作用HL-60细胞时转染IL-24基因后的CIK细胞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通过IL-24基因修饰,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与IL-24促进CIK分泌TNF-α、IFN-γ,上调CIK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密切相关.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Cappozzo C;徐波;黄津芳;高素君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病原菌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中性粒细胞由骨髓造血祖细胞产生,在外周血内其半衰期约7~8 h.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的高增殖活性和外周中性粒细胞的高度更新特性,使其成为迅速杀灭体内增殖细胞的细胞毒制剂的靶细胞.因此,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具有高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李靖涛;张明磊;朴云峰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其特征是与CO结合后在450nm处有吸收峰的含血红素的单链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一些疏水性外来物质,经CYP转化后形成极性更大的物质,排出体外.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转化为细胞毒、致癌、致突变作用更强的物质.因此,CYP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其中CYP2E1是二甲基亚硝胺D-脱甲基酶,它不仅参与药物的代谢,而且还催化许多前致癌物和前毒物的活化过程.其活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本文对其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 一种富勒烯衍生物活化免疫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宁宁;靳广毅

    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价一种羧基化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C62 H2 O2对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影响.发现该富勒烯材料并没有影响肿瘤细胞A549和巨噬细胞PMA-THP-1的细胞活力和活性氧水平,却能够显著刺激这两种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这就使得该材料有希望作为免疫药物载体/佐剂.

  • 狗舌草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细胞毒作用研究

    作者:徐俊卿;马智刚;张晓录;范小莉

    目的:研究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U266细胞株与狗舌草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3.2mg·L-1.结论: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

  • 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金伟;黄青山;侯俊梅;王亚威;周宗祥;应康;谢毅;毛裕民

    采用MTT法和流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的IC50是1.28 umol.L-1,对QGY7703细胞的IC50是0.55 umol.L-1.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分布有所增加,G2-M期和S期细胞分布有所降低;高三尖杉酯碱处理QGY7703细胞24h后,G2-M期分布略有降低,G0-G1期细胞分布略有增加;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峰前有亚二倍体峰出现,说明高三尖杉酯碱在所用剂量下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 γ干扰素在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意义

    作者:范菁;王侠生

    γ干扰素是在免疫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和抗纤维化效应.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产生,与γ干扰素受体以二聚体的形式结合.γ干扰素是诱导Th1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刺激Ⅰ类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籍此可以调节细胞毒及辅助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337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