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容整形:材料选择五大标准
任何手术都需要用到手术材料,简单的比如缝合的手术线.任何一个患者都希望给自己用的材料好,这一点在美容整形手术上尤为重要.材料选择的五大标准——第一,植入人体的材料必须是无毒无害的.这包括材料本身和它所产生的分解产物,医学上叫降解产物.比如说“奥美定”,化学名为“聚丙烯酰胺”,危害就是其降解产物单体对人体有毒害.
-
聚丙烯酰胺降解菌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聚丙烯酰胺,以hungate滚管法从含聚合物驱污水中分离出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命名为S10菌株,经生理生化、形态学鉴定为肠杆菌属,革兰氏阳性(G-),短杆状,产硫化氢,兼性厌氧.S10菌株能以聚丙烯酰胺为碳源,在不加碳源的含聚丙烯酰胺的培养基中生长.降解产物经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聚合物发生断链生成多种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在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1时,10d的降解率为24%,粘度下降40%.环境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S10菌株降解佳条件为pH为8.0,温度为40℃,聚丙烯酰胺在较低的浓度,SO42-浓度为600mg·L-1.
-
氯丙烯对神经细胞NO、MDA、GSH含量和NOS、SOD活性的影响
氯丙烯(allyl chloride)为不饱和氯代脂肪烃类化合物,有高度挥发性,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和某些农药等物质的重要化工原料.我国自70年代起发现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对称性轴突变性型周围神经病[1,2].
-
一种用于碱金属流体热疗性能评价的仿组织透明体模
碱金属热疗方法具有独特性,其基本原理在于借助目标组织内天然存在的水环境,通过注射微量碱金属如钠、钾或其合金流体来产生强烈的放热化学反应,以达到高效的定向热消融目的.由于碱金属热疗结合了热消融与化学消融这两种消融方法的优势,如何评估其消融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至今为止很难用非标准化的生物组织对其双重消融效果进行测试,利用猪肝等生物组织进行离体实验很难得出其中的化学消融效果.为此,建立一种标准化的仿组织透明体模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用于碱金属流体热疗性能评价的仿组织透明体模,主要采用聚丙烯酰胺为凝胶主要成分、作为温度敏感指示剂的蛋清、作为化学敏感指示剂的酚酞混合而成.初步实验表明这种体模可以较为有效的评估碱金属消融的热疗和化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碱金属消融放热量、反应生成物的扩散特性以及生物组织内流体输运的过程,明确影响碱金属治疗过程中的消融剂量因素打下基础.
-
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acrylamide),分子式CH2CHCONH2,为白色透明片状晶体,相对分子质量71.08,比重1.122,熔点84~85℃,沸点125℃,可溶于水、乙醇等,遇热稳定,室温下可升华,易聚合和共聚.其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广泛用于纺织、化工、冶金等行业,也可用于水处理中的絮凝剂.过去研究较多的是丙烯酰胺对职业性暴露人群的危害,且通常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其入侵途径主要通过皮肤进入人体.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全球的极大关注,他们发现在炸薯条、面包等经高温处理的食品中广泛存在较高水平的丙烯酰胺.如果该研究结果得到确认,即意味着丙烯酰胺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对非职业性暴露人群有潜在性危害.随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制、不良反应、检测方法以及人群暴露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
食品中致癌物增多专家学者研究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24日表示,在某些日常食品中发现大量致癌物质聚丙烯酰胺(Acrylamide)一事已经引起该组织的高度重视.为此,该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召集专家研究这一新发现,探讨有关预防措施.
-
莱菔子及其伪品的蛋白电泳鉴别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种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效[1].药材菟丝子和决明子与莱菔子性状相近,易混淆.目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理生化的研究中,但在鉴定中药方面应用较少.本研究为凝胶电泳技术在莱菔子药材的质量及混乱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
一种改良的蛋白质电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低毒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方法.方法 电泳后的凝胶经短暂固定后,用含氨基磺酸的考马斯亮蓝GG-250溶液染色,无需脱色.结果 该方法灵敏度高于经典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方法,并去除了常规染色和脱色液中有毒的甲醇等溶剂.结论 改良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染色背景浅、节省染料、直接显色无需脱色及配方安全低毒等优点.
-
一种改良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银染显色方法
目的 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中DNA银染及显色方法进行改良,以得到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DNA银染显色方法.方法 改良的方法省略了预处理、固定、用试剂终止显色过程等步骤,并无需中间用水冲洗、漂洗.结果 改良方法使PAGE中DNA银染显色全程时间缩短至15~20 min,且效果较好.结论 改良后的方法简捷有效,值得应用.
-
微波体模的制备及其介电特性
0 引言微波体模作为人体肌肉组织的替代品,在电磁场生物医学效应、微波热疗、理疗等的研究和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从70年代开始就有微波及短波体模的报道[1,2],80年代趋于定型并应用至今[3].微波体模作为人体组织的替代品,要求其具有较好的成型加工性、良好的回弹性、透明性和无毒性.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易聚合成丙烯酰胺聚合物,且在微波段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合成简便易行,成型方便,在其聚合体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可使体模具有与人体肌肉组织一致的电导率.有关微波体模的配制,文献也有报道[4,5],但未见有合成条件及工艺过程的研究报道.本文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详细讨论了丙烯酰胺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氯乙烯包覆等条件对作为微波体模应用的聚丙烯酰胺外观、体模弹性、单体残留率及水份挥发性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经引发充分进行聚合反应后,得到聚合体中丙烯酰胺残留率小于0.03%、含水量达70%-80%的透明、无毒聚合微波体模,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电磁仿真性.
-
载脂蛋白A和B的结构功能与测定方法及其标准化
自1968年shore和Shore[1]用聚丙烯酰胺琼脂凝胶电泳法(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从人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分离纯化得到载脂蛋白(apoliprotein/apoprotein,Apo)以来,随着对Apo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Apo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脂类学(lipidology)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开始用于临床常规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问世20年来,已经成为致病基因分析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年来PCR一直很难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常规诊断,其原因主要是PCR常规实验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常规PCR是将样品和实验反应剂加入小试管进行基因扩增,PCR后汲取反应产物行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用PCR产物是否出现特异性条带来判断样本中有无疾病中发生变异的基因片段.尽管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很难避免试管中的PCR产物飞散于实验室,污染下一次检测的结果,导致出现假阳性,影响疾病诊断.长期进行PCR的许多实验室都有污染造成试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常规PCR的另一缺陷是PCR产物不易定量.
-
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p14ARF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电泳(PCR-PAGE)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14ARF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兔体的免疫效应研究
目的观察注射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MHG)注入实验兔体的免疫效应.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双抗体夹心ELISA法,监测PAMHG注入兔体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sIL-2R表达水平.结果 PAMHG注入兔体前,CD3+和CD4+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17.8±5.9) %和(9.6±3.5) %;PAMHG注入兔体后3个月,表达水平分别为(24.3±5.6) %和(15.8± 4.7) %.注入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个月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MHG注入兔体前,CD8+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为(6.2±2.4) %,与注入后3个月为(8.5±4.2) %比较仅略有上升,两者比较P>0.05.注入兔体前、后CD4+/ CD8+比值均在正常范围(1~2).NK细胞活性仅于注入兔体1个月为(25.3±6.8) %,较注入前(18.0±9.7) %升高(P<0.05),俟后NK细胞活性逐渐下降,与注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L-2和sIL-R表达水平于注入兔体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AMHG用作软组织填充剂,仅在机体内引起短时异物排斥,可渐与组织相容,不会引起严重免疫功能失调.
-
注射隆乳合并巨纤维腺瘤一例
病例 患者女,36岁,3年前在外院行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注射隆乳术,术后半年左侧乳房出现一硬币大小的肿块,为其实施手术的医院一直认为是按摩不当注射物堆积所致,并嘱其继续加大力度按摩,但患者未予重视.肿块逐渐增大,左侧乳房明显变形.患者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侧乳房饱满,左侧大于右侧,左侧乳房内上象限尤其突出,皮肤色泽正常,触诊可触及约10 cm×8 cm肿块,质韧无波动感,有一定活动度.
-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用于软组织充填并发症1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HPAMG)用于软组织充填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3年收到的120例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填充部位分布于乳房、颜面、鼻部和阴茎,以乳房为主;两个品牌的产品均有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发生时间在3天至3.5年不等;并发症表现以局部形态组织学改变为主;多数结局无法追踪,在28例可追踪的病例中,治疗后症状改善的13例,不能改善的15例,其中有3位患者出现全身损害,遗留严重后遗症.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法填充术用于健康人群整形美容应慎重.
-
新型凝胶剂基质聚丙烯酰胺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凝胶剂基质的药剂学性质.方法用NDJ-1型旋转黏度计测定其在不同浓度下的黏度,并考察温度、pH值、盐类及乙醇对其黏度的影响;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考察PAM对眼及皮肤的刺激性.结果 PAM对酸碱及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PAM能耐受低温贮存和高压湿热灭菌,但不能耐受盐类;PAM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眼及皮肤无刺激.结论 PAM凝胶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控,有良好的药剂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凝胶剂基质.
-
一种灵敏的体外溶栓活性检测方法--薄层聚丙烯酰胺纤维蛋白胶板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体外溶栓活性精确定量分析和高通量溶栓药物筛选鉴定的方法.方法使用聚丙烯酰胺代替琼脂糖作载体,用平板电泳制胶模具代替玻璃或塑料平皿制作可控制厚度的、均匀的薄层聚丙烯酰胺纤维蛋白胶板,用染色剂指示纤维蛋白降解情况.结果适条件为胶板胶含0.5 mg·mL-1纤维蛋白原和10%丙烯酰胺,加样后37℃保湿温育8~12h,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纤维蛋白降解后产生的透明圈.本方法低可检测出25ng蚓激酶的活性;蚓激酶浓度在0.01~5mg·mL-1时,浓度对数与其所产生的透明圈两垂直直径算术平均值平方的对数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重复性试验RSD为3.83%(n=5).结论本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溶栓活性体外检测方法.
-
絮凝沉淀法处理稀土冶炼含氟酸性废水
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表明,采用石灰沉淀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絮凝处理稀土冶炼含氟酸性废水净化效果明显,调整pH为9,投加2%絮凝剂PAM230ml,出水F-浓度低于10mg/l,废水达到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可行性.方法 24例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均来自于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全麻下以乳晕下切口进行手术,将乳房内聚丙烯酰胺负压吸引干净,并且盐水反复多次冲洗,聚丙烯酰胺清除干净后同时植入硅胶假体.结果 (1)术中情况:18例患者聚丙烯囊腔为单囊腔,6例患者聚丙烯囊腔为多个,硅胶假体从肌下间隙置入者20例,胸大肌下间隙置入4例.(2)术后情况:术后均引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24 h之内者17例,48 h之内者7例.24例患者伤口均完全一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彩超复查发现存在少量聚丙烯酰胺残留.(3)随访情况:短3个月,长1年,其中随访1年者18例.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轻微乳房针刺样疼痛,1例患者触觉不佳.22例整体效果满意.结论聚丙烯酰胺清除的同期置入硅胶假体,效果较好,方法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