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X902体外碎石机X线透视电压调节故障检修
HX902体外碎石机是一台适合于全尿路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它依靠X线透视可实时观察泌尿系统的功能影像,应用正、斜位45°双向X线装置,对结石定位非常方便;但其透视高压调节部分极易出现故障.
-
引进SPECT-PET/CT的考察论证要素综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著.SPECT-PET/CT结合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特点,使受检者在一次检查中可同时得到两种影像并进行同机图像融合,为临床提供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如何引进SPECT-PET/CT,使其其达到高的性价比,即实用又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引进SPECT-PET/CT需要考察的各种要素,以供同行参考.
-
PET-CT的成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PET-CT作为解剖和功能成像的融合体,较传统的解剖结构成像技术,具有更突出的技术优势,在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ET-CT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主要诊断工具之一,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极大地推动临床医学和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该文就PET-CT的性能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并展望其潜在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
我国第一台科研型7.0T微磁共振投入使用
近在南京召开的第14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14th CCR)期间,笔者就7.0T微磁共振在我国使用方面的问题,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主任滕皋军教授.兹简要报导如下.
-
浅谈放射影像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放射影像技术在医院得到了充分发展.本文在概述了放射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放射影像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及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放射影像技术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必经之路——写在《继续教育》栏目开办之前
当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之快,使医学发生着Et新月异的变化,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在临床医学中,影像医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影像诊断方面,进展已从形态影像扩展到功能影像,从病例形态影像扩展到分子影像.新的影像技术如CT、MRI和PET/CT等突破了传统X线诊断的限定.当传统X线诊断和CT诊断已成为常用影 像诊断方法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要求影像诊断医生必须跟上形势,方能胜任日常工作.面对新技术潮流,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面对不断更新的概念,影像学医师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做到既不迷失方向又不沦为落伍者.下述点滴体会供同道参考.
-
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及检测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及检测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治疗、肿瘤再增殖、发生机制和检测”等为关键词,检索1988-01-2013-02有关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发现和论证;2)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机制;3)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的检测.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常规分割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是从临床观察到肿瘤因治疗时间延长导致局部控制率下降而发现,随后通过一系列动物模型,改变分割剂量和分割模式来设定不同长短总的治疗时间,研究肿瘤增殖指标变化来论证.关于分次放疗引起肿瘤再增殖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包括细胞丢失减少学说、自身差异修复学说和再氧合学说.目前检测肿瘤再增殖的方法包括传统检测肿瘤局部控制率、50%肿瘤控制剂量、肿瘤倍增时间和免疫组化检测病理增殖指标Ki-67以及新型无创定量功能影像检测.结论:放疗期间肿瘤细胞再增殖是导致放疗抵抗,引起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次放疗期间肿瘤再增殖机制是复杂的,有待进一步研究.18F-FLT PET等非创伤性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克服了病理方法和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可以无创、定量地在分子水平观察肿瘤增殖情况,其能否检测放疗过程中肿瘤再增殖需要进一步动物和人体验证.
-
18F-氟脱氧胸苷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应用及指导生物靶区勾划的展望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以下简称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或PET-CT为肿瘤诊断和放疗靶区勾划提供了重要依据.FDG作为肿瘤代谢显像剂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其诊断肿瘤的特异性存在一定不足,会产生部分假阳性结果.18F-氟脱氧胸苷(18F-FLT,以下简称FLT)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能间接反映细胞DNA合成,是肿瘤增殖显像剂,在肿瘤与炎症和肉芽肿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优势,对个体化放射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
-
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多系统萎缩(MSA)是由Graham和Oppenheimer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黑质、纹状体、下橄榄核、脑桥、小脑及脊髓等部位.早期学者根据患者临床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3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纹状体黑质变性(SND)、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和以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Shy-Drager综合征,其共同的病理学标志是在神经胶质细胞胞质内发现以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
-
首届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国际高峰论坛在大连大学中山医院举办
2013年6月10日,由大连大学、大连市医学会和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大连首届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胸部影像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班”在中山医院三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
-
积极开展定量和功能成像对肺癌疗效评估的研究
肺癌疗效评价的基本标准是采用基于肿瘤大小变化的实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on in solid tumors, RECIST)。RECIST标准2000年制定,2009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修订[1]。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以细胞毒化疗药物为主的治疗,在以往的疗效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肺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如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传统的疗效评价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不管哪种治疗方式,治疗早期肿瘤大小常常变化不明显;而且除了评价有无活性肿瘤组织以外,肿瘤的代谢状态、分子运动等微观信息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早期精准显示治疗前后瘤体形态和功能代谢信息,对于疗效精准判断、及时调整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CT、MRI、PET-CT、PET-MRI的定量和功能影像对此起着重要的拓展和补充作用。
-
脑功能显像技术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及有关研究进展
在介绍脑功能显像技术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及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的同时,结合我们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内容,探讨药物成瘾者在依赖、戒断、复发等不同状态下脑内血流灌注、葡萄糖代谢和神经受体及转运体等发生的形态和功能活动的改变,以寻找与渴求和复发相关的神经核团、神经通路及受体作用系统,进而明确病理性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了解依赖和复发过程中神经机制,从而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专注的快乐君子——专访介入名家滕皋军
人物小传 滕皋军,南京铁道医学院硕士和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政府"十一五"规划重点学科带头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生物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lMRT)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 它能优化配置每一个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其剂量分布的适形度更高.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已逐渐应用于靶区勾画并参与制订放疗计划,因而随之产生了生物调强放射治疗(biological lMRT,BTMRT)等新概念和新理论.
-
创伤后应激障碍脑功能影像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少数具有相对明确病因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后,导致个体即时或延迟出现的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其临床症状包括闯入式记忆、闪回和心理性健忘症(APA),严重时会出现人格解体 [1].这些症状与脑部功能异常相关,功能神经影像研究可揭示PTSD的临床症状与脑部活动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PTSD的脑部生理病理与心理病理间的联系.
-
Barracuda在医用诊断X线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1 引言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是医疗单位的重要诊断设备之一,为保证其在临床诊断(透视、摄影等)过程中的应用质量符合要求,并使其工作时的辐射输出量符合规定,不对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过量照射,有关医学计量技术机构于近期引进了Barracuda多功能影像质量检测系统,用于医用诊断X线机的计量检定.
-
骨肌系统的CT、MR功能成像
功能成像是相对于显示体内解剖结构的形态影像而言的,是使体内组织血流、代谢等功能信息显示为微观水平的影像或数据从而用于疾病诊断的影像技术.狭义的功能影像指脑MR功能成像(Fun -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ging,FMRI),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区,利用脑血流、血氧含量等代谢过程进行MR成像的技术;广义的功能影像指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反映体内相应组织功能变化信息的影像技术,包括CT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CT-PWI)、MR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PWI)、MR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DWI)和MR波谱(MR Spectrus,MRS)等.现就骨肌系统CT、MR功能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与CT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特点的比较
医学功能影像领域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特别是CT、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肿瘤诊断中已有较多基础和临床初步应用结果,且部分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这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所具有的传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冲击或挑战.作为核医学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世纪相关影像设备、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核素显像在医学实践中所具有的特色和重要作用,使核素显像能够与其它影像诊断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 CT设备的技术进展
-
肾动态显像价值的再分析
我们近年来共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1 800余例.笔者对1 800例进行了分析,并将诊断明确的496例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正常90例,180只肾.男52例,女38例,年龄18~63岁,平均34岁.肾功能指标有高峰时间(TP),肾脏平均通过时间(MTT),20 min与高峰计数比值(20/P),照相法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影像双肾显示一致.
-
机器让人更健康?
冯晓源:预防是医学的未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CT和磁共振的发明者也都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些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弥补了人类感官的不足,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当然现在我们获取多的还只是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功能影像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未来借助分子影像的发展我们将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