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 CR 、CT 影像学对照分析

    作者:史万旭;安慧群;周福兴;侯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外伤、退变及受寒湿等因素,导致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伴有髓核和纤维环一定程度脱水、变性的一种综合征。目前,计算机X摄线(CR)、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检查已经成为本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为了进一步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 CR、CT 影像表现,现将本院2010年—2013年间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合CR、CT 表现探讨如下。

  • 胸胃CT扫描与服造影剂时间的观察

    作者:刘爱英;陈美玉;范斌

    食管癌手术治疗常为首选方法,术后胃被提到胸腔内,形成胸胃[1],其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CT胸部检查能准确反映病变的厚度,周围浸润,复发及纵隔转移等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但CT具有横断层成像的不足,胃具有伸缩性,空虚时由于平滑肌的紧张性收缩而紧贴在一起,加上术后改变,有时很难与肿瘤复发等其他疾病区别.为弥补这一不足,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CT室护理组对食管癌术后胸胃CT扫描前采用口服造影剂方法充分显示,同时对服药佳时间进行了探讨.

  • RSNA2015乳腺影像学

    作者:胡益祺;冉玲平;冯梦丹;李嫣;艾涛;夏黎明

    2015年RSNA大会中,乳腺影像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乳腺论文方面在论文数量方面较往年明显增加,且有更多新的技术和进展在乳腺检查中得到应用.和往年相比内容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和热点:①乳腺对比增强光谱X线成像是今年研究的一个热点,乳腺断层摄影(DBT)方面的论文数目是较往年明显增多;②MRI的研究内容出现新的进展,主要是DKI和高时间/空间分辨率序列(TWIST VIBE)的应用;③核医学方面论文主要集中在PET-MRI的新进展;④超声方面主要研究了其在检测乳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潜在价值,但论文数目不多.

  • SPECT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振才;边连防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作为显像剂的影像学诊断手段.自1979年第一台SPECT机诞生后,逐渐在国内外各大医院投入使用,显示出许多优越性,本文试对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陶磊;崔文静;卢光明

    目的 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IMT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结果 10例病灶均为单发.9例位于右肺,其中8例位于肺外带,表现为不规则肿块,4例可见“晕征”;1例位于左肺,表现为实性小结节影,境界清晰.2例病灶合并邻近肺组织不张,4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4例病灶与邻近胸膜黏连.1例病灶中可见点状钙化,1例病灶可见“脐凹征”.7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肺IMT的CT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病史、CT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有助于提高肺IMT诊断的准确性.

  •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林志军

    目的 总结胃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3日本院收治的1例胃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超声检查示左肾上腺区见一囊性占位,壁薄且均匀,大小约7.2 cm×6.4 cm,包膜光滑,内透声好,CDFI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CT平扫左侧肾上腺区见一椭圆形均质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为22 HU,病变大截面积约6.9 cm×6.2 cm,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病变均无强化.病变与胃后壁关系密切,楔形自胃后壁向腹腔内生长.结论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贲门或胃底的后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薄壁囊性占位,增强后无强化.

  •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

    作者:王建瑾;由春媛;杨大庆

    本研究对照手术情况分析了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的临床影像诊断结果,旨在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磁共振影像(MRI)、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指导和服务于临床.

  • 浅谈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体会

    作者:刘卫华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研究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PET)等在国内逐渐普及,这些影像技术依赖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人体断面解剖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为影像专业奠定了重要的断面解剖学基础,也为其他医学专业师生提供不可缺少的人体断面基础知识.

  • 阻抗断层成像中的图像重建技术

    作者:侯文生;彭承琳

    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 raphy,EI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廉、无电离辐射、可以动态显示组织生理活动等优点,EI T图像重建一直是EIT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EIT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作了评述.

    关键词: 断层成像 阻抗 重建
  • 核磁共振在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脏功能分析中的新进展

    作者:黄莺;马依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日益完善,仅心血管影像技术就有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MRI是近十年来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由于其无创,无辐射,可行多层面,多角度成像,因而较之其他的技术更便利.

  • 多功能ECT在脑外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顾应江;酉建;黄占文;陈礼刚;陈跃

    进入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在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的同时,以人体功能代谢为成像基础,反映脏器功能、组织生化代谢和细胞基因变化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ingle photon emi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核医学正日益成为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

  • 低剂量CT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马恩森;杨志刚

    计算机断层成像(CT)自问世就成为一种极有诊断价值的工具,近年来C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为CT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和接触过多不必要的放射线埋下了隐患.

  •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洪营;柳杰;张连连(综述);刘佩芳(审校)

    乳腺疾病已成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更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1]。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提高乳腺癌生存期的关键所在[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如乳腺 X 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检查(ultrasounography, U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氧功能成像(gland blood oxygen functional ima-ging)等,各种新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各种检查方法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检查方法切实关系着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切身利益。中国抗癌协会将 MG 推荐用于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普查,而对于40岁以下或腺体较为致密的妇女来说,US 是一个很好的补充[3]。MG 是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乳腺 US 是乳腺疾病检查的主要方法。两者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被称为“黄金搭档”。MRI、CT 因其局限性可以作为临床有症状而以上2种检查有疑问病例的补充检查。此外, MRI 对有保乳需要的患者有指导意义。血氧功能成像可以用于普查、初级医院查体等。所以以上的检查方法应合理地选择、并恰当地结合使用,才能达到好效果。

  • 浅谈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黄明玉

    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随着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等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断层解剖学已成为医学生了解新的影像诊断技术,掌握基本读片技能所必须学习的一门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后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为适应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因而在形态学科中断层解剖学这一新型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

  • 肝脏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李晓明;陈伟;蔡萍;阎晓初;王健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Gd-EOB-DTPA 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 1月12日.影像学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化特征、继发表现.记录手术治疗情况、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示右半肝S7段探及范围约24 mm×19 m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动脉相迅速增强.腹部CT检查:平扫期右半肝团块状稍低密度影,CT值为34 ~ 64 HU,边界清楚,邻近肝脏包膜无明显外凸.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包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肝右动脉后上段分支走行;门静脉期包块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肝实质,CT值为77 ~102 HU;平衡期包块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为41 ~98 HU.动脉期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内可见增粗血管影走行;门静脉期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毗邻,邻近肝右静脉受压移位改变.Gd-EOB-DTPA MRI检查:右半肝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质成分及出血、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强化减低;肝胆期呈低信号,包块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毗邻,肝右静脉呈受压移位表现,肝脏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表现.完善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灰白色病灶,色黄,质地坚硬,边界清晰,有包膜,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前壁邻近.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较小,核呈圆形、卵圆形,偏位,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弥漫成束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标记CD34、多发性骨髓瘤基因MUM1、波形蛋白、浆细胞标记物38和138、λ轻链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细胞增殖活性标记Ki-67阳性细胞指数为10%.术后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患者无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异常,血清或尿液中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术后患者行骨髓穿刺、免疫球蛋白测定、全身骨扫描结果均正常.综合术后检查终诊断为右半肝SEP.患者术后9d恢复良好出院.术后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右半肝术后改变,术后6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 肝脏SEP多发生于右半肝,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回声、密度或信号均匀,邻近包膜无明显外凸,周围血管无明显受侵犯,呈受压移位改变,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

  • 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特征

    作者:李晓明;陈伟;胡晓飞;蔡萍;王健;吴峰;唐滕骞

    目的 探讨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2例M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CT、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行手术切除或穿刺肝脏肿瘤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指标:(1)CT、MRI检查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3)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κ≥0.75为一致性好,κ≤0.40为一致性差,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结果 (1)CT和MRI检查表现:22例患者中,16例仅行CT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2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肿瘤部位:肝右叶14例,肝左叶7例,肝尾状叶1例.①CT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患者肿瘤均呈低密度;20例患者肿瘤边界清楚,2例边界模糊;2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10例强化特点为快进慢出,12例为快进快出;1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2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16例患者肿瘤周边见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参与肿瘤血供.②MRI检查:6例患者肿瘤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低信号、T2加权成像高信号;6例患者中,5例肿瘤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6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3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5例患者肿瘤周边见持续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6例患者MRI检查含弥散扫描序列,高b值(b=800 s/mm2)肿瘤弥散受限,平均表观弥散系数为1.549× 10-3 mm2/s(1.209× 10-3~1.796× 10-3 mm2/s),肝胆期均为低信号.(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肿瘤部位、密度、T1和T2加权成像信号、出血、强化方式、增粗血管的一致性好(K=1.00,1.00,1.00,1.00,0.82,0.82,P<0.05);诊断肿瘤脂肪、钙化、囊变成分,边界,引流静脉,周边强化的一致性一般(κ=0.46,0.45,0.64,0.54,P<0.05).(3)病理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行手术切除、5例行穿刺肝脏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均以平滑肌细胞成分为主,12例见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22例患者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肿瘤周边持续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肿瘤内穿插增粗血管对MHAML的CT和MRI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运用

    作者:李江山;李绍东;荣玉涛;程广军;徐凯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颌面部外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颌面部外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均行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重建.结果 SSD和VR对于面颅骨较大、移位较明显的骨折显示良好,图像立体感强,直观.MPR可以较全面、细致的显示面颅骨骨折的情况,尤其是面颅骨深部的细微骨折.结论恰当的运用多排螺旋CT(MSCT)的图像重建功能可以较为全面、准确、直观的显示颅面骨骨折的情况,对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TACE 术后碘油沉积形态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洪生;王风云

    目的是随着经导管的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法治疗肝癌的广泛应用,碘油在CT、MRI检查中的信号表现受人关注,肝癌栓塞剂碘油的MRI特性仍存在着争议。碘油在病灶部位沉积的量,随时间变化,并与疗效密切相关,所以确立诊断,观察疗效就要有统一的检查时间和手段。材料和方法:回顾TACE术后的影像资料,复习文献。对碘油分布的形态进行统计,与疗效的统计进行比较。以CT表现为金标准。结果:我们认为分4型较好,1、稀少型,累计病灶内碘油沉积面积少于30%者列为稀少型,不再细分,并尽快改用其它的治疗肝癌的方法,因为,这型的TACE治疗效果不佳,不必第二次用TACE,再去分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2、均匀型,整个病灶均匀摄取碘油。3、缺损型,包括环型和某一区域沉积等情况。4、簇集型,碘油呈小簇状分散型分布,但肿瘤内碘油潴留累计不少于30%。结论:关于肝癌TACE后碘油沉积形态的CT分型,说法不一。需要进一步探讨统一。

  • 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谢英;易旭夫;陈晓刚;林霞

    随着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临床诊断技术也在临床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中广泛应用,为科学、准确的鉴定提供了精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尽管放射学几乎自其发展初始就成为法医学的检查手段的一部分,然而这些技术在法医病理尸体检验中却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1],把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用于尸体检验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鲜有这方面的相关报道.可喜的是,在法医学实践中,将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为法医病理学的检验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尸体个人识别、组织器官的损伤、死亡原因等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1],其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就这十年来国外医学的相关报道以及研究进展对常用的放射影像技术介绍如下.

  • 人体断层解剖学中非传统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岳枫;张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现代影像技术相继崛起并迅速普及,这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是人体断层解剖学.

60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