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纯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罗天宝;杜建新;吴浩;菅凤增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来源于椎体并延伸到硬膜外腔,而单纯位于硬膜外腔者非常少见[1-3].我科收治单纯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郭守忠;刘玉光;常成岳;牛树江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葛鹏飞;罗毅男;付双林;陈大伟;孟繁凯;张晓杰;孙利波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 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 BCM)位置深在,邻近重要的神经传导束及神经核团,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放射治疗及显微外科治疗,但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有分歧.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陈利锋;余新光;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魏少波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rna,HB)是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及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HB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实性的肿瘤及位于脑干的肿瘤由于血供丰富、部位关键,治疗仍较棘手.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77例HB患者,其中75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方法

    作者:毛颖;周良辅;杜固宏;张荣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CH)的疗效和愈后.方法对近8年手术切除的1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5个病灶)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个病灶均全切除,患者无手术死亡.10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例神经功能缺失加重,但在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1例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中脑CH术后症状加重.经平均42个月随访,均未见病变复发. 结论掌握适当手术指征和微侵袭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作者:张志泰;陈玉平

    传统的死亡概念是心脏和肺丧失功能,由于心肺功能的停止是容易观察到的,所以判定是否死亡比较容易取得一致.不过,近30年来,传统的死亡观念遇到了挑战,一方面是由于复苏抢救设备的出现,使人工维持心肺功能成为可能,心跳、呼吸停止才算是死亡的观念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料表明,当脑干受到广泛而不可恢复的损伤时,即使人工维持的心肺功能非常好,也不能真正挽救生命,而只是在延迟心肺的死亡过程.

  • 小脑发育不全的新进展

    作者:张艳花;温弘;林俊

    小脑发育不全是指小脑的部分或全部的阙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Combettes[1]于1981年首次报道一例11岁女孩的小脑阙如,其小脑结构被连接于脑干的膜状物取代。通过尸检统计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Pinar等[2]报道围产期和新生儿小脑畸形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3%。有关文献报道确诊小脑发育不全的年龄段从妊娠几周到出生后74岁不等[3]。

  • 中、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功能分析

    作者:姚丽平;蒙丹华;潘新年;李燕;沈开颜;闭宏娟;韦秋芬;谭伟;经连芳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在中、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中、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间接胆红素(UCB)水平,将其分为A 组(血清UCB水平≤342 μmol /L,n=32) ,B组(342 μmol/L<血清UCB水平≤427 μmol/L,n=37)和C 组(血清UCB水平>427 μmol /L,n=83).对3组患儿进行aEEG和BAEP测定.统计学比较和分析3组患儿aEEG及BAEP测定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 ① 3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5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接受床旁aEEG监测,aEEG正常者为75例(49.3%),异常为77例(50.7%).3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EE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4,P<0.05).③152例患儿中,120例患儿完成BAEP检查,结果显示Ⅴ波正常者为90例(75.0%),异常为30例(25.0%).3组患儿BAEP Ⅴ波反应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3,P<0.05).④ aEEG与BAEP Ⅴ波反应阈异常程度比较呈正相关关系(r=0.357,P<0.01).⑤152例患儿中,33例为急性胆红素脑病,3例(9.09%)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25 mg/dL,另30例(90.9%)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25 mg/dL.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BAEP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49,P<0.01).结论 中、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进行aEEG和BAEP 检测,可早期识别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 早产儿听性脑干反应发育变化及其在听力筛查中的作用

    作者:李桂芳;陈超;卢向骏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发育变化,并与足月儿比较,为早产儿听力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围产期及新生儿期合并症的早产儿109例,按照检测时胎龄不同分为5组(32周组,33周组,34周组,35周组,36周组),同期住院无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为足月儿组(均为咽下综合征或湿肺患儿),于生后3~7 d分别进行ABR测试,比较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变化,32和33周组于生后14 d、28 d随访ABR变化.结果 80 dBnHL短声刺激下,早产儿随胎龄或出生日龄增加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单位:ms)逐渐缩短,32~36周组Ⅰ波潜伏期分别为1.81±0.13,1.75±0.10,1.66±0.11,1.67±0.15,1.65±0.12;Ⅲ波潜伏期为4.97±0.32,4.84±0.27,4.74±0.31,4.64±0.36,4.56±0.36;Ⅴ波潜伏期为7.58±0.24,7.42±0.35,7.19±0.39,6.98±0.45,6.85±0.31;Ⅰ-Ⅲ峰间期为2.98±0.24,3.02±0.12,3.01±0.24,2.91±0.28,2.88±0.19;Ⅲ-Ⅴ峰间期为2.61±0.34,2.61±0.23,2.45±0.20,2.34±0.25,2.30±0.21;Ⅰ-Ⅴ峰间期为5.73±0.26,5.72±0.27,5.47±0.35,5.24±0.42,5.10±0.48.不同胎龄组早产儿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峰间期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34、35、36周组Ⅰ波潜伏期,35、36周组Ⅰ-Ⅴ、Ⅲ-Ⅴ峰间期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各组之间进一步比较,32、33周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与3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4周组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与3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33周组Ⅲ-Ⅴ峰间期、Ⅴ波潜伏期与35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4周组间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除Ⅰ波潜伏期外余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均延长.在30 dBnHL短声刺激下,随胎龄增加Ⅴ波通过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3.3%、56.3%、84.6%、85.7%、93.3%、95.0%.结论 早产儿ABR成熟化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听觉系统外周器官发育较快而中枢部分发育相对滞后,对早产儿常规进行ABR测定可监测其听力及脑干功能发育状况.

  •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在483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

    作者:韩磊;易萍;颜耀华;蒋红梅;廖茜;郭雪莲;邹家群;李力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期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产科出生的活产儿共49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33例在出生后48~72 h采用Algo3i型AABR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 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及诊断.记录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身长、娩出方式、Apgar评分以及是否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NICU)治疗,分析上述因素对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初筛率97.4%(4833/4961),初筛通过率90.3%(4362/4833).471例初筛未通过(双耳77例,右耳154例,左耳240例),其中33例失访,复筛率93.0%(438/471),复筛通过率91.3%(400/438).(2)38例婴儿复筛未通过,其中18例拒绝进一步检查,12例经过进一步检查未发现异常,8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初筛的敏感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8和8.7%(418/4780),初筛和复筛总体的假阳性率为0.4%(18/4780),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67‰(8/4788).(3)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低于无窒息史者[79.4%(27/34)与90.3%(4335/4799),x2=4.577,P<0.05],左耳通过率低于右耳[93.4%(4516/4833)与95.2%(4602/4833),x2=14.307,P<0.05],因各种原因进入NICU治疗的患儿通过率低于未进入NICU的新生儿[46.9%(113/241)与92.5%(4249/4592),x2=542.3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出生体重、娩出方式、性别、胎龄、身长的新生儿比较,初筛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ABR技术是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窒息和进入NICU治疗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 早产儿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波形特点及发育变化

    作者:李志华;陈超;蒋泽栋

    目的 研究早产儿大长度序列(maximum length sequence,ML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波形特点和发育规律及其与声刺激速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排除听力及脑损伤危险因素的相对正常早产儿89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时间为生后3~7 d及纠正胎龄37~42周,对照组正常足月儿38例,检测时间为生后3~7 d.声刺激速率为91、227、455次/s,观察指标为Ⅰ、Ⅲ、Ⅴ波的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及Ⅰ、Ⅲ、Ⅴ波振幅.结果 早产儿MLS BAEP以Ⅰ、Ⅲ、Ⅴ波分化发育较清晰,各波的潜伏期、峰间期和振幅都与声刺激速率相关.常规及MLS BAEP在各声刺激速率时,波形的潜伏期和峰间期都与胎龄呈正相关,与振幅呈负相关.声刺激速率为21次/s时,早产儿Ⅰ波、Ⅴ波潜伏期分别为(2.43±0.23)ms和(7.36±0.27)ms较足月儿长;声刺激速率为91、227次/s时,早产儿组Ⅰ-Ⅲ峰间期相对足月儿组有所缩短而Ⅲ-Ⅴ峰间期相对延长(P<0.05),在455次/s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 MLS BAEP可以用于早产儿脑干听觉功能检测,91、227和455次/s是早产儿较适宜的声刺激速率.MLS BAEP通过提高声刺激速率,加大神经元负荷,有助于提高诊断价值.

  • 窒息早产儿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志华;陈超;蒋泽栋;姚明珠

    目的 研究围产期窒息缺氧对早产儿脑干听觉功能的影响,分析能够早期反映脑干听觉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以及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maximum length sequenc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MLS BAEP)是否较常规法对脑干听觉功能异常的检出具有优越性. 方法窒息早产儿组:胎龄29~33<'+6>"周有围产期窒息缺氧病史的早产儿51例.对照组:正常早产儿47例,正常足月儿38例.MLS BAEP检测时间分别为生后3~7 d、纠正胎龄37~42周、3个月.常规法声刺激速率为21次/s,MLS声刺激速率为91、227和455次/s,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Ⅰ、Ⅲ、Ⅴ波潜伏期和振幅,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的差异. 结果生后3~7 d,窒息早产儿较正常早产儿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问期延长,Ⅴ波振幅降低(P<0.05).声刺激速率为455次/s时,窒息早产儿组Ⅲ波潜伏期为(6.64±0.58)ms,V波潜伏期为(10.57±0.93)ms Ⅰ-Ⅲ峰间期为(3.69±0.55)ms,Ⅲ-Ⅴ峰间期为(3.93±0.53)ms,Ⅰ-Ⅴ峰间期为(7.60±0.73)ms,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纠正胎龄足月时窒息早产儿组Ⅰ-Ⅲ峰间期已恢复正常,但Ⅴ波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期仍相对延长且Ⅴ波振幅减低(P<0.01).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窒息早产儿组常规BAEP与足月儿组的差异已不明显,仅在较高声刺激速率时仍有部分参数异常. 结论围产期窒息缺氧可以对早产儿BAEP造成影响,但随早产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恢复.脑干听觉通路的近中枢部位对缺氧损伤易感,波形变化出现早,恢复慢.Ⅴ波潜伏期和振幅、Ⅲ-Ⅴ和Ⅰ-Ⅴ峰间期可作为判断早产儿缺氧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MLS BAEP通过提高声刺激速率,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文静;陈超;杨毅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IGF-1是一种含7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11KD.它在脑组织有广泛的分布,且不同区域的含量不尽相同.Yamaguchi等[1]用放免法测得成年SD大鼠8个脑区组织内IGF-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垂体、嗅球、上脑干、小脑、纹状体、海马、低位脑干、大脑皮层.

  •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高晓燕;陈克正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CCHS),又称为Ondine's curse,传统定义为呼吸自主控制衰竭.1962年,Severinghaus和Mitchell用Ondine's curse来描述3个成年病人高位脑干外科手术后表现出的综合征.这些病人因为严重的中枢性呼吸暂停需要机械通气.

  • 鼻咽癌放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作者:魏瑞;冯永;佘小玲;梅凌云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以了解放疗对脑干的影响.方法:30例鼻咽癌患者(60耳)检测其放疗前后BAEP.结果:放疗后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均较放疗前延长.其中Ⅲ、Ⅴ波PL、Ⅰ~Ⅲ IPL放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AEP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放射线对听神经的亚临床损伤,有助于早期发现脑干功能障碍.

  • 脑干区肿瘤立体定向适形放疗25例

    作者:夏火生;韩守云;白中红;李苹;刘志晨;唐平元

    1997年10月~2002年4月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 conformal radiotherapy, SCRT)技术治疗的脑干区肿瘤25例.6例为常规照射加SCRT,7例为手术后SCRT,12例单独SCRT.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100.0%,并发症率16.0%.初步研究结果证明,SCRT是治疗脑干区肿瘤的有效方法,对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头颈部肿瘤放疗精确定位摆位仪的研制及其使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德路;李明利

    由于头颈部有眼球、脑干等重要组织和器官,头颈部肿瘤放疗更需要精确定位和摆位.目前普遍采用热塑膜面罩进行定位和摆位,因不能精确记录患者头颈部与头枕、头颅固定架间的位置关系及头颈部体位,在多次重复摆位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较大.

  • 放疗在脑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作者:周麟;刘佳;卢铀

    脑转移性肿瘤是目前颅内常见的恶性疾患,与原发脑肿瘤的发病率比约为10:1,随着MR/的广泛应用和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病率不断升高.肿瘤脑转移常见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50%)、乳腺癌(15%~20%)、恶性黑色素瘤(10%),其脑转移率分别为.50%和21%~25%,、21%、48%;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类型为腺癌、未分化癌者较鳞癌者更易发生脑转移(43%、41%:13%;P=0.003)[1].约80%肿瘤脑转移发生于大脑半球,而小脑(10%~15%)和脑干(2%~3%)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 调强放疗二次计划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脑干受量作用的研究

    作者:管西寅;周莉均;王佳舟;朱国培;高云生;吴永如;胡超苏

    对于枕骨斜坡等颅底骨质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由于病灶与脑干等正常组织非常邻近,在放疗计划制定中常出现靶区满足与保护脑干等正常组织之间的两难选择.本研究尝试在放疗后程复查鼻咽MRI,根据肿瘤退缩情况缩小近脑干处靶区,制定第2阶段调强放疗计划,大程度的降低脑干受量.

  • 鼻咽癌IMRT脑干损伤的剂量体积研究

    作者:姚成云;王丽君;孔诚;张兰芳;何侠;黄生富;张宜勤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3年单治疗组连续收治初治鼻咽癌患者258例,统计脑干单位体积剂量,分析IMRT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脑干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2例T3期、3例T4期患者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脑干放射性损伤的3、5年发生率分别为1.6%、2.4%.损伤潜伏期为9~58个月(中位数19个月).全组患者、T3期、T4期患者脑干D1%中位数分别为54.24、54.31、61.29 Gy,5例损伤患者均>60 Gy;脑干Dmax中位数分别为59.22、59.45、66.37 Gy,5例损伤患者均>63 Gy.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与其D1%、Dmax、D0.1cm3、D0.5cm3、D1.0cm3显著相关(P=0.01、0.01、0.01、0.01、0.01).当脑干D1%≤60 Gy、Dmax≤63 Gy、D0.1cm3≤60 Gy、D05cm3≤58 Gy和D10cm3≤56 Gy时,发生放射性损伤概率可能较低(P=0.00、0.00、0.00、0.00、0.oo).结论 鼻咽癌IMRT后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率较低.严格控制脑干受量,对降低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可能有益.

1387 条记录 6/70 页 « 12345678...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