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菊池(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

    作者:朱梅刚

    菊池淋巴结炎,又称菊池病(Kikuchi disease),1972年由日本菊池教授首先报告.亚洲多发,但后来在欧美国家亦有报告.名称较多,有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其临床与病理的特点是:①青少年、女性多发.多数伴发热,持续不退,白细胞减少,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好侵犯颈部淋巴结,他处淋巴结亦可受累,数周或数月自愈;②淋巴结皮质区单个或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以组织细胞为主,并有浆样单核细胞,T免疫母细胞等增生,伴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③病灶内见到不定量的核碎片与胞浆颗粒,分布于吞噬细胞内外,这是一个重要特征;④病灶区不见中性白细胞浸润;⑤病因尚未明确,但多数作者认为是病毒等感染导致Ts诱导的变态反应.Kuo(1995)提出菊池淋巴结炎分3型:①增生型(proliferative):病变区主要为增生性组织细胞、浆样单核细胞(T标记)、免疫母细胞(T为主)等,其中非吞噬性(新生性)组织细胞和T免疫母细胞,核可扭曲不规则,易见分裂象.只有少数核碎片而无明显坏死,此型易与NHL相混淆而误诊.但作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细胞成分组成,加上有核碎片、灶性病变、背景为增生淋巴结组织等与NHL可以鉴别;②坏死型(necrolizing):病灶有明显的凝固性坏死,大量核碎片与明显吞噬现象,一般易于确诊;③黄色瘤样型(xanthomatous):病灶中以泡沫样组织细胞为主.此型较少见.3型改变可能是病变的不同阶段,同一淋巴结可见几种类型改变.

  • 咽原发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成继民;杨素碧;郭宏;陈静

    患者女,30岁.左耳后下内肿物8年余.于1994年无意中发现左颌下核桃大小肿物,活动、无压痛.以后逐渐长大.于2002年5月在当地县医院拟行左侧咽旁肿瘤切除术.因肿物周围组织复杂,未切除肿物,关闭术腔.术后出现左侧耸肩无力,故来我院门诊以左腮腺区肿物收入院.专科检查:左耳后下内可触及一个5 cm×10 cm大小肿物.肿物质硬、活动度小、无触痛.肿物表面皮肤有一长约15 cm的弧形手术瘢痕.颈部淋巴结无肿大.CT示:左咽旁间隙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包绕颈动脉.邻近骨组织未见破坏.临床诊断:咽旁间隙肿瘤.

  • 甲氨蝶呤治疗后Lennert淋巴瘤一例

    作者:栾丽娟;侯英勇;卢韶华;朱娜

    患者男,38岁。发现颈部淋巴结增大2个月于2013年10月28日来院就诊。2013年9月发现右颈部黄豆大肿块,进行性增多,表面有皮疹,呈红色丘疹样,无溃破。不伴乏力、头晕、疼痛等其他症状。影像学资料:颈部PET/CT图像示双侧颈部淋巴结部分糖代谢增高,高SUV值2.9,大小约12.0 mm ×10.3 mm。影像学诊断:双侧颈部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结,考虑为淋巴瘤累及。

  • 真性组织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张文燕;李甘地;刘卫平;徐缓

    患者女,33岁.因左颈部淋巴结长大4个月于2001年5月8日首次就诊.术中见:左颈内静脉旁有数枚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活动.取淋巴结检查.病理检查:暗红色淋巴结一个,大小为1.2 cm×1.2 cm×0.8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嫩.显微镜检查:淋巴结结构部分破坏,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肿瘤细胞在滤泡旁及副皮质区散在、成簇或成巢浸润,部分区域弥漫成片;窦内浸润明显(图1,2).部分肿瘤细胞巢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体积大,界限不清;胞质丰富,嗜酸性,少数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多数的空泡,呈泡沫状,未见确切吞噬现象;

  • CD30阴性/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楠;任丹;吕蓓蓓;谢建兰;郑晓丹;宫丽平;周小鸽

    患者女,5岁.2010年1月初开始出现高热,间断发热,高可达41 ℃,伴有乏力、呼吸困难,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1月中旬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同时肿大,大小约1.7 cm×2.0 cm×3.0 cm,质中偏硬,压痛,活动度差.2月初入院B超检查:双侧颈部、腋窝、纵隔内、腹股沟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于2010年2月20日外院切取颈部淋巴结活检.患者血常规正常.当地医院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怀疑T细胞淋巴瘤,建议外院会诊.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于鸿;黄俊星;王朝夫;施达仁

    患者男,32岁.因左颈部肿块伴低热2个月于2008年5月入院.体检:双侧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示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骨髓活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遂行左颈部淋巴结切取活检.病理检查:淋巴结一枚,大小2.0 cm×1.5 cm×1.5 cm.镜下观察: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方式,由免疫母或浆母样细胞组成,具有圆形淡染的核,显著中位核仁,胞质丰富,嗜双色性.

  •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补体系统异常的观察

    作者:陈旭光;朱秀珍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HL)是由日本学者于1972年首次报道,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该病的共同特点为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触痛(以颈部淋巴结为主).已被证实存在B细胞和T细胞系统功能不平衡现象.

  • 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蓉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浅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118例颈浅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为样本,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技术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检查,分别评价测定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内部回声、边界、淋巴结门、血管阻力指数、血流情况.结果 良恶性肿大淋巴结在长短径之比、内部回声、边界、淋巴结门、血管阻力指数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技术对于诊断颈浅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超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特征

    作者:曾乐凤;熊屏;徐秋华;杨功鑫;方早;田臻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MLN)的灰阶超声特征,以及归纳具MLN指向性的特征.方法 筛选经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MLN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1例,168个M心的术前淋巴结二维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病理结果分为真阳性组(114个)及假阴性组(54个).分析5个特征: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短径(>10 mm或≤10mm)、纵横比(长轴与短轴的比值)、淋巴门(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与不均匀).结果 在真阳性组MLN中,104 (91%)个为规则形态,60 (53%)个短径>10 mm,106 (93%)个缺失淋巴门,87(76%)个纵横比值<2,82 (72%)个内部回声不均匀.在假阴性组中,54 (100%)个均为规则形态及均匀的内部回声,50(53%)个短径≤10 mm,50 (93%)个淋巴门清晰,39 (72%)个纵横比值≥2.结论 淋巴门的缺失,纵横比<2,内部回声不均匀是MLN的主要特征.短径>10mm具有较小指向价值.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作者:杨华;唐少珊;武云昊;李晶;任卫东;李颖;李红丹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及判断淋巴结转移能力的价值.方法 对61例136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和17枚颈部淋巴结行二维及弹性超声检查,将弹性图像分Ⅰ~Ⅳ级,其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病理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11个,恶性25个;17枚淋巴结中,转移11枚,反应性6枚.超声弹性成像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Ⅰ~Ⅱ级106个(104个良性,2个恶性),Ⅲ~Ⅳ级30个(23个恶性,7个良性);17枚淋巴结中Ⅰ~Ⅱ级9枚(6枚反应性,3枚转移),Ⅲ~Ⅳ级8枚(均为转移).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3.6%,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2.7%,特异度10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对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二维超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超声造影灌注缺损征象在可疑恶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荣;张荣;宋涛;艾迪拜·木合买提;姚兰辉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灌注缺损征象在可疑恶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可疑恶性颈部淋巴结156例(160个淋巴结)行超声造影,根据病理分为非结核性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结结核组、转移性淋巴结组及淋巴瘤组,比较四组淋巴结超声造影增强及灌注模式、灌注缺损区特征.结果 约51.9% (83/160)淋巴结超声造影实质相中存在灌注缺损,结核组(90.0%,11/47)及转移组(73.8%,31/42)比例较多,非结核性反应性增生组(23.4%,11/47)及淋巴瘤组(28.9%,11/38)比例较少,且56.7% (17/30)结核组灌注缺损区较大(灌注缺损区面积或整个淋巴结面积≥50%),其余三组灌注缺损较小.结论 淋巴结超声造影实质相灌注缺损征象可见于良恶性病变,综合动脉相特征分析,可为可疑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丁珂;崔秋丽;严昆;杨薇;吴薇;尹珊珊;刘文英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 收集于我院行常规超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36例.术前超声详细扫描颈部Ⅵ区及颈侧区淋巴结并记录可疑转移淋巴结,术后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测量切除后病理证实转移的淋巴结大小,将颈部Ⅵ区病理证实转移的淋巴结分为超声诊断正确组和漏诊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大小及长短径之比(L/S)间有无差异.结果 超声诊断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5.63% (33/59)、特异度98.70% (76/77)、准确性80.15% (109/136)、超声漏诊率44.07% (26/59).颈部Ⅵ区转移淋巴结病理测量大径平均(0.49±0.22) cm,Ⅵ区超声漏诊组转移淋巴结的大径平均(0.33±0.11) cm,明显小于超声诊断正确组(0.63±0.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Ⅵ区淋巴结大径>0.40 cm为界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87.88%.颈侧区转移淋巴结病理测量大径平均(1.30±0.45) cm,明显大于颈部Ⅵ区转移淋巴结(0.49±0.2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Ⅵ区淋巴结转移超声漏诊组和超声正确诊断组之间以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组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长短径之比≤2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311、0.523).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低,超声漏诊与转移淋巴结较小有关.

  • 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二三维超声征象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金素慧;王晓荣;姚兰辉

    目的 通过超声二维扫查及三维重建探讨不同参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颈部129个经超声二维扫查及VOCAL三维重建技术处理的肿大淋巴结,经病理及随访证实分为良性组(炎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组(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髓质面积与整体面积比值(Am/At)、髓质体积与整体体积比值(Vm/Vt),同时观察淋巴结皮质回声、皮质厚度、髓质形态及三维血流分布类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各参数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参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维血流类型、Vm/Vt及淋巴结皮质厚度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三维血流、Vm/Vt比值、皮质厚度能较好的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

  •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对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颖燕;奚佳颖;赵宝珍;熊文峰;蒋栋;杨力;金修才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对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5例患者85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VTIQ图像资料.测量淋巴结的VTIQ剪切波速度(SWV),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VTIQ对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85个颈部肿大淋巴结中,转移性淋巴结44个,非转移性淋巴结41个(其中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结24个,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7个).转移性淋巴结SWV值明显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SWV值(P<0.001).转移性淋巴结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结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SWV截断值为3.23 m/s时,准确性88.24%、灵敏度88.64%、特异度87.50%;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比较,AUC为0.968,SWV截断值为3.27 m/s时,准确性90.16%、灵敏度88.64%、特异度94.12%.结论 VTIQ对鉴别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诊断价值.

  •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峰;李安华;邹如海;林僖;裴小青;熊永红

    目的 比较自动活检装置中不同直径穿刺针对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效果并与同期PE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科349例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根据取得组织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分为6个级别,比较18G和16G穿刺针获取目标组织的成功率.同时其中28例经PET/CT检查,对比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和PET/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总取材成功率为88.0%,16G针取材成功率(95.5%)高于18G针(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28例患者同期进行颈部淋巴结的PET/CT检查,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超声引导下活检结果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与昂贵的PET/CT相比,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一种简便、廉价及高效的检查手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大活检针能提高取材成功率.

  • 口腔鳞癌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研究

    作者:徐秋华;燕山;袁方

    目的 研究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为临床医师作颈淋巴结清扫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癌患者75例.对颈部淋巴结的彩超特点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在早期就发生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经淋巴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宏观的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灶.按病理学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37例,超声提示符合28例,不符合9例;淋巴结无转移38例,超声提示符合33例,不符合5例.结论 彩超能检出淋巴结,作出具有提示价值的诊断.且与其它影像学诊断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作者认为超声对颈部的淋巴结诊断是首选.

  • VTIQ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回顾性研究

    作者:赵颖燕;奚佳颖;蒋海波;赵璐璐;朱霞玲;金修才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咽癌(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鼻咽癌患者24个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VTIQ图像资料.测量淋巴结剪切波速度(SW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VTIQ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24个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转移性未分化癌淋巴结10例、转移性鳞癌淋巴结14例.颈部转移性未分化癌淋巴结SWV平均值(4.59±1.11) m/s明显高于转移性鳞癌淋巴结(3.04±0.43) m/s (P<0.05).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6,SWV截断值为3.80 m/s时,准确性95.83%、灵敏度90%、特异度100%.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SWV值不同,VTIQ技术可以对颈部转移性未分化癌淋巴结起到一定提示作用.

  • 淋巴结大小对剪切波弹性定量参数诊断价值的影响

    作者:阮镜良;梁铭;吴嘉怡;杨海云;罗葆明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同大小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患者共125个颈部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淋巴结长径分为3组(组Ⅰ:≤1 cm,组Ⅱ:1~2cm,组Ⅲ:>2 cm),以手术切除后获得的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3组中良恶性淋巴结大弹性模量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Ⅰ和组Ⅲ的约登指数和阳性似然比大于组Ⅱ,组Ⅰ和组Ⅲ的阴性似然比小于组Ⅱ,组Ⅰ的特异度高.结论 大弹性模量值对长径≤1 cm和长径>2 cm淋巴结的诊断价值>1~2 cm的淋巴结,对于长径≤1 cm的淋巴结的特异度更高.有望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筛查提供帮助.

  • 超声造影引导颈部淋巴结结核穿刺活检与组织病理学的对比分析

    作者:孟君;杨高怡;张文智;李军;蒋慧青;徐建平

    目的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后行引导穿刺活检,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区域的相关病理表现.方法 对4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的增强区及无增强区行引导穿刺活检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增强区病理显示为正常淋巴结组织及结核性肉芽肿,无增强区病理显示为干酪坏死及液化坏死.结论 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区域的表现与病理表现有密切相关;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可以指导进行针对性穿刺活检,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作者:洪玉蓉;刘学明

    目的 探讨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方法 对23例患者的52个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进行灰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图像表现.结果 52个转移性淋巴结中,36个(69%)淋巴结造影表现为显著增强的实质内有局灶性低或无灌注区;14个(27%)淋巴结造影表现为整个淋巴结微弱增强,灌注均匀或不均匀,其中的9个淋巴结造影同时表现为边界不清,与不均匀增强的周围软组织混合成一片,造影图像上无法辨认淋巴结的轮廓;2个(4%)淋巴结造影表现为整个淋巴结显著而均匀的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转移性淋巴结的灌注情况,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437 条记录 2/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