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2例报道

    作者:李晓青;黄仁魏;林东军;肖若芝

    妊娠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非常少见,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的分化和成熟障碍,致使大量早幼粒细胞聚集在骨髓组织和外周血中.肿瘤性的早幼粒细胞发生t (15;17)染色体易位,继而产生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从而抑制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目前还不清楚APL的具体发病率是多少[1-4],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年轻女性和育龄期女性均可罹患此病.近年来,妊娠期APL的发病率似乎略有增加[5].通常认为妊娠期APL是一种肿瘤急症,会对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APL伴出血的发生率很高,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导致死亡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在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治疗[1].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的回顾及进展

    作者:于晨;高彦荣;王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大多数初发及复发患者有治愈可能.早期应用全反式维A酸对于降低诱导期死亡率有重要作用.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涌现了许多新方案和新观念.本文简要同顾APL的化疗历史及其新进展.

  • Nrf2活化正向调控紫草素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

    作者:张红英;王晓琴;马晓茹;张波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草素诱导HL-60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紫草素、Nrf2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Nrf2抑制剂鸦胆子苦醇作用.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MTT法观察HL-60细胞形态和增殖情况,NBT试验检测HL-60细胞还原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分化率.ELISA法测定HL-60细胞核内Nrf2含量,RT-PCR或real-time PCR法检测HL-60细胞Nrf2、CD11b、CD14 mRNA表达水平及Nrf2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紫草素(50~200 μg·L-1)作用,HL-60细胞形态、还原能力均趋向成熟,与空白对照相比细胞抑制率、分化率、Nrf2含量及其下游基因GCLC、NQO1、GCLM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且随紫草素浓度增高有上升的趋势.紫草素与tBHQ联合作用,HL-60细胞CD11b、CD14、NQO1、GCLM mRNA表达量高于紫草素组(P<0.05或P< 0.01);紫草素与鸦胆子苦醇联合作用,HL-60细胞CD1 1b、CD14、GCLM mRNA表达量低于紫草素组(P<0.05或P< 0.01).结论 Nrf2活化正向调控紫草素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

  • 梁金菇多糖促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陈彻;王镜;李兴玉;席亚明

    目的:观察梁金菇多糖对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法)观察梁金菇多糖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梁金菇多糖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在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 结论:梁金菇多糖促HL-60细胞凋亡,且与Caspase-3基因表达有关.

  • 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陈燕;李晓明;马涛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血象、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等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展开讨论. 结果 包括环磷酰胺及吡柔比星在内的化疗药物是本例t-APL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症状为主;血常规三系降低,骨髓涂片见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生;流式细胞学检测提示粒系幼稚细胞比例异常增高,主要表达早期粒系相关抗原;FISH检测证实存在PML/RAR融合基因;PCR分型检测为PML/RAR长型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15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易位,未见其他复杂核型;该患者给予维A酸及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后复查骨髓涂片提示CR.结论 t-APL的发病可能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应用相关;t-APL与AP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相似,MICM仍然是t-APL分层诊断的重要手段;维A酸及三氧化二砷是t-APL的有效治疗药物.

  • 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陈燕;李晓明;马涛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血象、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等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展开讨论. 结果 包括环磷酰胺及吡柔比星在内的化疗药物是本例t-APL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症状为主;血常规三系降低,骨髓涂片见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生;流式细胞学检测提示粒系幼稚细胞比例异常增高,主要表达早期粒系相关抗原;FISH检测证实存在PML/RAR融合基因;PCR分型检测为PML/RAR长型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15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易位,未见其他复杂核型;该患者给予维A酸及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后复查骨髓涂片提示CR.结论 t-APL的发病可能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应用相关;t-APL与AP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相似,MICM仍然是t-APL分层诊断的重要手段;维A酸及三氧化二砷是t-APL的有效治疗药物.

  •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等在M3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朝;李佳真;张苏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700凝血分析仪和贝克曼库尔特LH750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M3病人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的FIB、PLT、MPV和PDW进行测定. 结果 缓解组FIB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且治疗前后2组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学治疗达缓解后PLT比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2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MPV和PDW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治疗前后2组MPV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B、PLT、MPV、PDW是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良好指标.

  • 银屑病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的关系

    作者:李娜;何焱玲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往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基因组存在自身不稳定性,而临床中发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表现为体细胞染色体的突变而发生白血病,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是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在维护银屑病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5例疗效观察

    作者:秦燕;陆德炎;蔡奕峰;宋国齐;尤学芬;滕鎔;徐瑞容;刘红

    目的 观察维甲酸(ATRA)加三氧化二砷(As2O2)联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缓解后不同治疗方案融合基因转阴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方法 ATRA加(治疗组,55例)或不加(对照组,20例)As2O3治疗初治APL直至CR,根据白细胞计数同时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CR后治疗组采用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3个疗程的化疗巩固.维持治疗采用ATRA、As2O3,及巯基嘌呤+甲氨蝶呤(MM)的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A方案2个疗程巩固,ATRA、MM加DA/HA的序贯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55例中,50例获得CR,CR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时间为(25.7±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随访的40例患者融合基因均转阴,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无复生存率(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s2O3及化疗联合治疗初治APL CR率高,获得CR时间缩短,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巩固治疗、ATRA、As2O3,及MM序贯维持方案能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 三氧化二砷治疗骨髓纤维化一例

    作者:赵世香;韩悦;胡璐萍;朱倩;王甜甜;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患者,男性,63岁,2010年1月因WBC、Plt升高来我院就诊,当时血常规示:WBC22.84×109/L,Hb99g/L,Plt 417×109/L,骨髓形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可能大,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占80.5%,其中原始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1%,红细胞系统增生相对低下,仅占5.5%,粒红比14.64∶1,巨核细胞数全片>100个,可见小核、巨核,血小板大、成堆易见.JAK2突变基因检测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融合基因检测:PML-RARa阴性,多重PCR未检测到常见的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转录本,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ADP和Risto诱导大聚集力分别是35.51%、33.58%).

  •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范洵楠;杨永公;欧阳建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头昏乏力、心悸一月余,于1999年1月12日入院。以往有慢性胃炎、胸膜炎史。查体:中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及豆至枣大,质硬,活动,无触压痛;皮肤无出血点;胸骨轻度压痛,心律齐,可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均未及。Hb 58g/L,RBC 1.58×1012/L,WBC 14.1×109/L,N 54.6%,L 27.8%,M 17.6%,plt 41×109/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血沉120mm/h。血清IgG26.8g/L(正常范围7~15g/L),白蛋白29.8g/L,球蛋白45.4g/L,乳酸脱氢酶246.2U/L,肾功能正常。2次颈部淋巴结活检,反应性增大,淋巴结结构存在,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多次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嗜酸粒细胞40.5%~48.0%,原始粒细胞0.5%~1.0%,早幼粒细胞1.0%,原始单核细胞3.5%~7.0%,幼稚单核细胞13.0%~20.0%,成熟单核细胞15.0%~5.5%;巨核细胞每片2~7个;血小板少见。血片示成熟嗜酸性粒细胞2%~3%,N 0,L 49%~70%,幼稚单核细胞1%~2%,M 48%~25%。骨髓活检示:(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脂肪组织几乎消失;(2)粒-单核细胞系增生,片内可见散在较多原始、幼稚细胞;小梁旁区可见成簇原始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多见;(3)巨核细胞比值低下;(4)纤维组织明显增生;(5)Gomori(网硬蛋白纤维)()。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染色体:47,XY,+8[23]/46,XY[2]。诊断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幼稚型)。治疗即给予AA方案:阿克拉霉素60mg/日(d1~3),阿糖胞苷100mg/q12h,(d1~7)。一个疗程即完全缓解,后继续原方案巩固二个疗程。目前仍在缓解、巩固化疗、随访中。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L)甚少见,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变异型,其特点为外周血和骨髓中有大量成熟和早期的嗜酸性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可增多。临床表现与一般急性白血病略有不同,感染和出血较为少见,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脏器引起功能障碍表现多见。本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多次骨髓检查及活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占40%以上,而血像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考虑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成熟障碍。经多项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近来认为染色体区带高分辨技术有助本病诊断,可检出10号、8号染色体三体和iso(17q)、及12p13的重排等。这些染色体异常也可发生于其他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非淋、慢粒等,但不出现于良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一般认为,EOL治疗与AML化疗相同,但预后及疗效较差,无论原始细胞较多或成熟细胞为主的EOL,病程均较急,生存时间大多不到1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分析

    作者:贺白;顾伟英;曹祥山;吴浩清;邱国强;王志林;谢晓宝;华晓莹;董伟民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 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 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作者:刘旭梅

    我院从1997年1月~2000年9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血液内科经血象、骨髓象检查,按1986年9月20日"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急非淋病例,其中M14例,M2a9例,M2b1例,M3a1例,M3b3例,M5b2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58岁,平均26岁.20例中12例先经1个疗程标准剂量DA方案化疗,间隙4周后周围血白细胞<2.8×109/L,骨髓增生低下至活跃,未达完全缓解;3例M3b和1例M3a经维甲酸60mg/d治疗8周无效(维甲酸为上海瑞金医院生产).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开始时,周围血红蛋白34~87g/L,中位数51.5g/L;白细胞1.6~2.8×109/L,中位数2.35×109/L;血小板28~264×109/L,中位数44×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2例,活跃7例,低下11例,原始细胞6%~87%,中位数20.5%;早幼粒细胞(或幼单核细胞)7%~47%,中位数18.8%,肝、肾功能均正常.

  • 塞来昔布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作者:胥昀;黄河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分析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0、20、40、80、120和16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24小时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凋亡情况.结果 镜下观察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表现.MTT示塞来昔布对NB4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见DNA片段化,形成典型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塞来昔布处理24小时后,随着作用浓度增加,NB4细胞凋亡率提高;同时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结论 塞来昔布能够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维甲酸和桂皮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朱文渊;黄济群;黄炜;廖兆全

    目的探讨维甲酸和桂皮酸联合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2.5 mmol/L桂皮酸单独和联合处理HL-60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进行细胞增殖速度、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反应、过氧化酶染色的测定.结果 ATRA和桂皮酸都能使HL-60细胞形态向成熟粒细胞转变,两者对HL-60细胞增殖都有明显抑制作用,都能使细胞的BNT还原反应显著增强(P<0.01).前者强于后者.过氧化酶染色两者均为弱阳性或阴性.两者联合作用能使分化作用增强,但未显示相加效应.结论 ATRA和桂皮酸都具有诱导HL-60细胞分化作用,前者优于后者,两者联合分化作用增强.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孟小莉;王云贵;叶琇锦;陈志妹;林茂芳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意义.方法 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结果(1)APL患者32例中2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其中L型10例,S型10例,L型+S型6例.(2)1例M3患者伴t(9;17)染色体易位,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未见报道.结论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的M3.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检测有助于M3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 全反式维A酸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致Sweet综合征2例分析

    作者:杨燕飞;黄金文;姜浩

    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作为一种诱导分化剂,对9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黏膜干燥、头痛、消化道不适、高脂血症等.阴囊部溃疡的发生临床罕见.本科收治2例ATRA治疗APL过程中并发阴囊部溃疡即Sweet综合征,报道如下.

  • 伴有t(9;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孟小莉;林圣云;陈志妹;王云贵;林茂芳

    患者女性,35岁,病例号233972.因反复头晕、乏力、双下肢酸痛十余天,于1999年2月6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体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3×109/L,中性粒细胞0.06,淋巴细胞0.54,幼稚细胞0.40,血红蛋白71.0 g/L,血小板计数25×109/L.骨髓液涂片(片号9986)显示有核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0.01,异常早幼粒细胞0.66;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B(+),POX(+),NSE(-),NSE-NaF(-),拟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结果为CD9 0.69,CD15 0.23,CD33 0.72.

  • CD56阳性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月苗;俞康;郑翠苹;周文锦;刘珍

    目的:观察CD56抗原在新发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免疫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发成人APL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患者骨髓CD56抗原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特点及预后差别.结果:64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12例,阴性者52例,阳性率为18.75%.2组患者的CD9、CD11b、CD15、CD19、CD117、HLA-DR抗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CD2及CD34表达率较阴性组高(分别25.00%vs.3.85%,P=0.042;41.67%vs.3.85%,P=0.001).预后方面,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期及3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组髓外复发率较阴性组高(27.27%vs.4.55%,P<0.05),3年无病生存率也低于阴性组(54.55%vs.86.36%,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是新发成人AP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 三尖杉酯碱通过下调Mcl-1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作者:邬春晓;沈红强;夏大静

    目的:考察三尖杉酯碱(HT)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细胞计数,考察HT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考察HT对NB4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目的蛋白证明推论;提取APL患者血液样本,验证HT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HT能够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地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杀伤NB4细胞,HT处理72h后GI50为(32.0±2.5) nmol/L; HT能够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诱导NB4细胞凋亡,HT处理6h后其诱导凋亡百分率为66%;HT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PARP蛋白裂解,并不下调Bcl-2,不影响Bax和Bak的表达,但显著下调Mcl-1蛋白水平;siRNA沉默Mcl-1的蛋白表达可以显著提高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HT诱导APL患者白血病样本细胞凋亡,并下调Mcl-1蛋白.结论:HT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杀伤NB4细胞,HT可能通过下调Mcl-1蛋白发挥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抗白血病作用.

422 条记录 10/22 页 « 12...78910111213...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