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学影像学发展与技术设备
从伦琴发现X线,第一张手的X线片的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超声成像与核素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的问世,以及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学的成长,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的出现,越来越说明医学影像学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医学影像学是近100年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快的学科之一.
-
放射科潜在医疗纠纷及其防范探讨
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服务社会、服务患者的一个大窗口.特别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CR、DR等新一代成像技术已成为医学检查的常规,对患者疾病得以有效治疗起着直接的桥梁作用,因而其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也更为多见.将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消灭于萌芽状态是放射科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也是医院加强管理的重要内涵.本文结合自己在放射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放射科潜在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以有效减少纠纷,增进医患关系,加强和促进医院的和谐建设.
-
我国介入医学发展的现状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是医学影像学发展为迅猛的时期.介入医学作为影像学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已成为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重要手段.
-
老年患者垂体瘤经蝶窦切除术的护理
随着影像学发展及显微技术的推广,得到早期发现和治疗的老年垂体瘤日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及多脏器功能减退,手术风险性大.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成为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院共治疗了经蝶窦手术的21例老年垂体瘤患者,现就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数字化影像工作站在医学影像诊断与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影像工作站是以PACS、RIS和互联网为基础,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米的新领域.它包括了放射科的工作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影像信息的存档与传输和远程放射学等内容,对提高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效率均有重要意义[1,2].数字化影像工作站已经成为医院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放射学也是今后影像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之一.
-
超声心动图发展简史:国外研究概况
编者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2005年是其创刊20周年,许多读者、作者以贺信、论文等多种方式向本刊祝贺.对此,编辑部全体同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在反映并促进我国医学影像技术成熟和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逐步走向成熟,其姊妹刊<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于2004年9月诞生,更标志着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本刊将于本期开始开辟"创刊20周年纪念"专栏,并举办各种纪念及学术活动,庆祝我国医学影像学的这一大事.希望各位专家积极认真撰稿,对学科发展历程进行鸟瞰式回顾;同时欢迎撰文对本刊创刊以来所报道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不同角度展现本刊20年来对我国医学影像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
实时虚拟导航在常规超声难显示的肝癌中的应用
实时虚拟导航技术(real-time virtual navigation system,RVS)是近年来影像学发展背景下,整合超声、CT/MRI而成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较大临床应用前景[1]。有报道[2]称RVS对于常规超声难显示的肝癌局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定位检出率,但尚未指出其优势所在。本研究应用RV S技术对常规超声难显示肝癌病灶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在该类病灶诊断中, RV S对比常规超声的优势之处。现报告如下。
-
计算机口腔X线影像系统的临床应用
计算机X线影像系统在口腔科临床应用是口腔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方向.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96年引进德国SIEMENS Sidexis数码X线影像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口腔科临床.它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减少了X线的辐射剂量,并且免去暗室操作,增加了测量、分析等功能,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又有效的保证了疾病资料的完整,它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方向.
-
第二届国际分子影像高峰论坛将于10月底在厦门市召开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分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分子影像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厦门市召开。据主办方介绍,此次会议拟邀请十几位国际知名学者就分子影像学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做精彩报告,交流分子影像学新进展;预计约有300名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从事分子影像相关研究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影像软硬件研发专家、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
第三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
磁共振分子影像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尚存在许多技术难点亟待解决。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交叉与合作。为促进我国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发展,由《磁共振成像》编委会发起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成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现代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定于2014年4月下旬在重庆市市召开。
-
开放性MRI引导下脑内病变穿刺病理学活检的应用价值
开放式MRI导引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先进技术之一,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1-4],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开放式MRI介入导向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及切除国外已有报道[5-7].笔者旨在通过Philips开放式0.23 T MRI结合ipath-200光学导引系统,对颅内疑难病例的穿刺活检术,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
大力提倡推广应用国产医疗器械和药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新器械、新药品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继CT、MR、放射性核素成像等影像诊断技术之后,DSA、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等新的技术已迅速兴起,并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介入诊疗器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中为活跃的因素.由于这些影像诊疗手段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更趋于微创或无创,更趋于安全、有效,更趋于使患者得到佳风险-效益比的医疗服务.从而也就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市场的繁荣.
-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
适逢伟大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组织了本期心血管重点刊.忆往昔,艰难拼搏;看今朝,成果辉煌;展未来,豪情满怀、任重而道远.中华放射学杂志的成长史不仅反映了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概况,也记载了我国放射界几代人在国际医学影像学发展中所做的贡献.
-
分子影像学是未来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方向和主导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而21世纪主要的影响因素将是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
-
聚合智慧 开启思路 明确方向——“中国工程院医学影像学展望和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中国工程院医学影像学展望和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0~13日在深圳特区召开。由于本次会议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持召开的医学科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系列专题之一,所以简称:“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来自放射学、超声医学、核医学的38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另有3位相关专业的企业家也以专家教授的身份出席会议,新闻、出版界的2位记者及编审列席了会议。 当代表们步入会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会标下醒目的大字标语:致力创新,使我国医学影像学迈向世界;建设现代医学影像学科,适应新世纪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影像学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水平;大力培养新世纪专业队伍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于是,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使每位代表都感觉到这次会议对医学影像专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侯云德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钟南山院士及深圳市的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结束后,首先由我国著名放射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教授作题为《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我国发展战略的探讨》的总评述报告。接着,戴建平(《放射诊断学21世纪发展的趋势》)、王新房(《21世纪超声医学发展趋势》)、刘秀杰(《21世纪核医学的展望》)、肖湘生(《介入医学21世纪发展趋势和对策》)、陈星荣(《搞好放射医学继续教育——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挑战》)及祁吉(《适应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医学影像科》)等6位教授分别作中心议题的述评报告。此外,郭启勇(《数字影像、PACS、远程影像学及其在我国发展前景》)、曹厚德(《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专业队伍的建设》)、黄其鎏(《医学影像医工结合途径及发展的探讨》)、闵鹏秋(《放射学科研工作前沿研究浅见》)、林祥通(《核医学质量控制和保证》)、徐章智(《如何提高超声医学专业队伍素质》)、朱承谟(《肿瘤核医学显像的现状》)、王承缘(《浅谈放射学的提高与普及》)、蔡祖龙(《适应西部大开发如何作好放射学普及与提高的工作》)等9位教授分别作专题发言。在自由讨论发言中,沈天真、李坤成、周纯武、徐克、滕皋军、张书盛、张缙熙、陈敏华、王智彪、张云、钱蕴秋、屈婉莹 、马寄晓、谭天秩、陈祖望、冯晓源及燕树林等多位专家教授分别就科研模式、质量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或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简要发言。影像工程专家陶笃纯教授、郑全录教授就影像设备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作了专题发言。
-
微生物学分析与CT造影诊断瘘管性肛周脓肿的应用
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微生物学分析与CT造影诊断瘘管性肛周脓肿的临床价值.有文献报道微生物学分析与影像学发展有可为诊断瘘管性脓肿与非瘘管性脓肿能提供有效证据.CT已在诊断人体多个器官疾病中广泛应用,在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术前检查中应用目前报道不多.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创诊断方法替代有创检查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几十年来,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领域,有创的导管法造影检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该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十分普及.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而言,无创影像学诊断方法即使能够部分替代导管法造影也是心血管影像学的重要进展.
-
核医学显像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功能成像.它将能参与某种生理或生化过程、标记上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引入人体,在体外以γ射线探头探查就能形成反映示踪剂在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该图像显示了机体内某种功能、生理、生化过程在体内的状况.在当今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设备分辨率已有极大提高、对病变部位解剖结构的显示空前清晰的时代,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和其他影像学成像方式相比,核医学显像由于采用的是示踪技术,能探查到体内微量水平物质的变化,所以,在功能成像上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有功能显像、放射免疫显像、神经受体显像、代谢显像、灌注显像等,基因显像也在研究中.
-
小儿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
1小儿影像学当前发展状况不断进步的计算机技术和高级软件运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儿影像学的图像收集、显示、解读、通讯、保存及检索等各方面的发展.当今数字时代下引领了小儿影像学发展的前沿信息,可以更好地在临床应用中运用这些技术.我们简洁的回顾历史和讲述影像学的技术原理,之后就儿科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胸部、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胎儿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后就国内外儿科影像学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和展望.
-
三维后处理服务临床--专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主任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主任郭佑民是中华放射学会常委、陕西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也是今年10月份即将在古城西安举办的第20届中华放射学会年会的执行主席。
快速发展的影像学科,能够给临床医学带来什么样进步?郭佑民认为,现代影像学发展应该走这样一条路:基于临床问题,采用不断推出的影像学新技术和方法,实现影像学检查、诊断与治疗环节向解决不同临床需求的模式转换。他呼吁,在影像学技术平台之上,加强与各个临床学科之间在各个层面的高效协作,只有这样影像学科才会得到长久和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