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也可治疗颈椎病
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并累及相应部位,引起不同症状的综合征,称为颈椎病.它是一种病因病理极为复杂的常见病.轻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及颈肩部疼痛、麻木等,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
-
从单纯治病到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追求现代化的物质富裕,转变为谋求健康长寿,因此,医疗保健成为生活中的大事.有一位刚刚退休的男性员工,一日突然剧烈头痛、呕吐,硬是在家捱着扛着.到了第4天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就医.经脑CT检查,发现大脑、脑干大面积脑梗死,经过积极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造成了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残疾.在检查中,医生还发现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家人说他近5~6年没有参加体检,更没上过医院.
-
急性脑梗死致偏侧舞蹈症26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表现为言语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少数可伴发锥体外系症状,但亦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震颤等,出现偏侧舞蹈症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26例脑梗死报告如下.
-
疏血通 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后循环脑梗死78例疗效观察
我科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对7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①发病在48 h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②头颅 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③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遗留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的再次发病者.④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⑤全部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像上发现与临床相匹配的病灶.⑥2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并发症、既往史、就诊时神经功能缺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⑦在治疗前后检验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
-
原发性轻型桥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
桥脑出血占颅内出血的5%~10%[1]。以往均认为桥脑出血病情凶险,临床特点为昏迷,呼吸节律改变,针尖样瞳孔,四肢瘫[2]。自CT运用于临床脑血管病诊断以来,使一些早期临床表现为局灶脑干体征的轻型桥脑出血得以正确诊断[3]。通过CT分析能较好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1 临床资料 1990年9月至200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证实的10例小量桥脑出血病人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为65岁。①有高血压史者7例,其中2例合并有糖尿病,1例有冠心病、心房纤颤、室性早搏;②10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中活动中起病者8例,静态下起病者2例;③起病时血压明显增高4例(22~24)/(12.5~16)kPa;④起病时头痛7例,呕吐5例,眩晕6例,嗜睡4例;⑤瞳孔改变8例,双侧缩小2例,一侧缩小6例;⑥双侧水平凝视麻痹3例,7例为同侧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⑦一侧面瘫8例,其中周围性面瘫7例,中枢性面瘫1例;⑧耳鸣、听力下降1例,构音障碍2例;⑨2例有双侧小脑症状;10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
-
貌似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桥脑梗死,而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痪的3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1例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50~71岁,平均64岁,60岁以上23例.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21例,冠心病7例,有一过性缺血(TIA)发作的3例.
-
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的进展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或"脑卒中",是一组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其发病率、死亡率,幸免死亡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康复期训练护理尤为重要,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
肺结核致非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例
患者男性,18岁。突发昏迷、抽搐、右侧肢体瘫痪、频繁呕吐2日入院。近半年来进行性消瘦、乏力、盗汗,1个月前因咳嗽、咯黄痰诊断为肺炎,经抗炎治疗症状缓解。查体:慢性消耗病容,浅昏迷,瞳孔左>右(0.5cm、0.4cm),左侧光反射消失、视乳头边界模糊。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柔和吹风样杂音,肝脾未触及,压眶右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3.5×109/L,N 0.97,L 0.03,血小板201×109/L。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清亮,白细胞1.0×109/L,蛋白0.5g/L。胸片右肺上叶见一密度增高影,CT示大脑左侧额、颞、顶、枕叶大片低密度影,约10.2cm×5.8cm×5cm,边界不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右移。心电图正常。给予脱水、抗感染、溶栓、抗凝等治疗,入院第三天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左心房房间隔部心内膜增厚,数处基底膜暴露,附一带蒂赘生物,表面暗红色,质地松脆,镜检系机化组织和血栓成分;左心室壁内小动脉血栓栓塞及附近心肌灶性坏死。右上肺内动脉血栓栓塞,右下肺背段有一空洞,约4.5cm×1.6cm×1.3cm,腔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壁较厚。镜下见洞壁由结核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周围散在米粒或黄豆大小的灰白色结节,镜检为结核结节。右肺门淋巴结结核并互相融合,抗酸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DNA扩增(+)。肝瘀血,肝右叶动脉栓塞;右肾皮质部见一陈旧性梗塞区。大脑表面血管充血,管周少量出血,弥漫性脑水肿,白质疏松,灰质神经元变性坏死,左侧额、颞、顶、枕尤甚,内囊及附近组织呈片状软化灶,同侧小脑扁桃体有明显压迹,对侧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心房血栓和栓塞组织行细菌(含抗酸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DNA扩增均为阴性。病理诊断:1、右肺下叶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伴肺门淋巴结结核;2、左心房心内膜损害,附壁机化血栓,多脏器栓塞(脑、肺、心、肝、肾);3、弥漫性脑水肿,右侧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左侧大脑内囊、海马部软化。 讨论:本例以脑栓塞起病。病理证实为肺结核、左心房内膜受损、附壁血栓形成。各血栓、栓塞部位无结核感染证据,符合非细菌性心内膜炎诊断[1]。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又称消耗性心内膜炎,多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变多侵犯心瓣膜闭合缝。本例继发于肺结核,且血栓位于左心房,导致多脏器栓塞,尤以大面积脑栓塞为首发症状,实属罕见。本例有结核中毒症状已半年,未及时诊治,长期慢性消耗导致心内膜炎的发生,教训深刻。
-
脑出血病人瘫痪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瘫痪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肢体瘫痪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早期康复护理,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恢复上的差异.结果:通过Barthel指数评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肌力提升有效率上,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7.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出血肢体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给患者造成失语、心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种后遗症,常突然发病,伴有头痛、呕吐高颅压体征,如不及时抢救,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40%~60%,其中40%左右的死亡在发病48小时以内[1].因此,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
急性脊髓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绝大多数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发病,临床特点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上升性脊髓炎,如脊髓内有2个以上散在的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
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32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严重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时,常先考虑到急性脑血管病.收治脑梗死低血糖昏迷患者32例,现就资料进行总结.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3岁,平均62岁;其中有糖尿病史28例,应用胰岛素12例;服用格列本脲6例;服用消渴丸10例.
-
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30例分析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除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症状外,常合并各种类型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精神失常、抽搐及肢体瘫痪等.
-
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的疗效.方法 49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功能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系统症状停止进展,行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24例在恢复期行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1、2、3周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床旁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功能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
-
介入治疗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脑卒中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上.
-
脑血栓形成的家庭应急处理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引起脑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使周围脑组织缺血,从而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等临床症状的脑血管意外.发病前多有头痛、头晕、手足麻木等先兆,常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昏迷少见.
-
综合康复护理配合针灸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配合针灸应用于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电脑随机抽签软件将2015年4月—2017月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40例患者常规护理与针灸干预)与观察组(予以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Barthel指数、CSS评分、NIHSS评分在干预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6.35±7.13)分、CSS评分(6.43±1.02)分、NIHSS评分(10.43±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5.35±6.13)分、(7.84±1.68)分、(13.39±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肢体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脊髓炎30例疗效观察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疾病.临床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传统采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常有严重的肢体、二便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近年来多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易致急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消化道症状、肺部感染、血压骤升、癫痫、电解质紊乱等.
-
针刺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脑梗死所致偏身舞蹈症10例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大多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而出现偏身舞蹈症的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1].一般服用氟哌啶醇等药治疗,不良作用较大.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患者10例,采用针刺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12例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临床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笔者自2007年以来,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12例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