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骶椎关节突关节角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作者:李志军;张少杰;汪剑威;李筱贺;赵建民;蔡永强;王海燕

    目的:探讨腰骶椎关节突关节角的内在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00例成年脊柱骨骼标本上,测量了L1-S1的2200个上、下关节突关节角,并对其左右和上下对称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同一个椎骨关节角左右两侧及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邻椎骨上下相对应的关节角,除L5-S1节段的右侧外,其余上关节角均较上位椎骨下关节角大.结论:同一关节两关节面间存在夹角且向椎管方向开放,是腰椎可做三维运动的解剖学基础,对临床探讨腰椎变性和滑脱有重要意义.

  • 骨多发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道

    作者:白飞龙;祝永刚;杜玺生

    患者,女,3岁,蒙古国人;5个月前无诱因头部软组织肿块,偶有肩背部疼痛,具体治疗及相关检查不详。1个月前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影像资料:DR示:T11椎体扁平状,呈“钱币征”样改变,上下间隙正常;头颅CT示:双侧颞骨、右侧枕骨及顶骨(见图1)、左侧额骨、右侧下颌骨关节突见溶骨性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胀不明显,但右侧下颌骨关节突破坏区见软组织肿块。胸部CT 示:左侧肩胛骨以及肋骨、第10、11胸椎椎体、椎板均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见图2);另外,腰骶椎亦见类似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可见轻度骨质硬化,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CT拟诊嗜酸性肉芽肿。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略快。病理结果:(右顶骨)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结合X光片,属多骨受累,建议查内脏。

  • 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MRI评价

    作者:刘金锐;杨庆国;段文;薄冉;张银顺

    背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下腰痛的关系报道甚多,但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下腰痛患者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主诉下腰痛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行MRI检查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20~30岁的女性患者167例,在MRI正中矢状面的T2W1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改变及退变程度,评价退变分级,测量每个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及骶椎后凸角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退变组与无椎间退变组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4.31±3.48)°和(26.29±3.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骶骨平台角分别为(102.97±5.58)°和(100.70±3.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骶骨后凸角分别为(163.45±7.03)°和(167.24±6.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腰椎前凸角、骶骨后凸角、骶骨平台角是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形态学参数,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后凸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减小,骶骨平台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增大.

  • 以拉力参数构建兔腰骶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作者: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李卫东;朱昌来;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

    背景:神经根牵拉损伤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近期发病原因之一,但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经证实.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光镜和电镜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形态学动物实验,于2004-04/2006-10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4组,每组10只.方法:轻、中、重度牵拉组动物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0.4,1和1.8 N的拉力水平牵拉左侧S1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和脊髓的牵拉性损伤,分别定义为轻、中和重度牵拉,时间持续10min.对照组不牵拉.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 周对受牵拉节段脊髓,两侧S1 神经根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和髓鞘.结果:轻度牵拉组牵拉侧前角个别神经元稍肿胀,神经元及神绛纤维形态基本上正常,个别白质小片状脱髓鞘样改变,神经根髓鞘和轴索轻度水肿,脱髓鞘不明显;中度牵拉组白质有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崩解、断裂:灰质神经元水肿明显加重,前角运动神经原细胞尼氏体消失,核崮缩、深染,神经根髓鞘和轴索水肿,局部轻度脱髓鞘改变;重度幸拉组牵拉侧白质为不规则的大片脱髓鞘区,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固缩、变形、核深染,神经根有髓神经纤维萎缩、数目减少,重度脱髓鞘改变.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术后神经根和脊髓的病理分级改变与牵拉损伤程度一致.

  • 磁共振测量腰骶椎矢状面参数与L5/S1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作者:丁慕晨;石志才;卢春闻;吴锦辉;王超;袁佳滨;周振

    背景:以往已有一些关于腰骶椎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相关性的报道,但试验对象多是笼统的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试验数据也多是在X射线片或CT上测得,而从磁共振成像得的腰骶段矢状面参数与出现腰骶椎间盘脱出的手术病例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
      目的:磁共振测量和评价出现腰骶椎间盘脱出患者的腰骶矢状面参数变化,分析腰骶矢状面参数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18-35岁腰痛患者90例,按有无L5/S1椎间盘突出分为无椎间盘突出组69例和脱出组21例,其中因L5/S1椎间盘脱出并行手术治疗的21例,其他69例为无椎间盘突出组;无椎间盘突出组按有无L5/S1椎间盘退变又分为退变组和对照组,其中仅有L5/S1椎间盘退变的35例作为退变组,剩余34例无椎间盘病变的作为对照组。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腰骶关节角。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退变组腰椎前凸角虽有减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骶骨平台角及腰骶关节角均有明显减小(P<0.05)。与无椎间盘突出组对比,椎间盘脱出组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及腰骶关节角均显著减小(P<0.05)。结果说明,腰椎前凸角仅在出现椎间盘脱出的年轻成年男性病例中显著减小,而在椎间盘退变的病例并不明显;骶骨平台角和腰骶关节角的减小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密切相关,是临床评价腰骶矢状面平衡的重要参数。

  • 基于CT数据构建人体腰骶椎的有限元模型

    作者:朱立新;王健;曹延林;樊望驹;于郭吉;张西兵;叶文明

    背景:目前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可直接反映人体腰椎真实的几何形态.目的:以CT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L1~S5节段的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各向同性分辨率 0.625 mm 薄层CT扫描数据,以Dicom 格式导入 Mimics 10.0软件,三维化处理后获得腰骶段三维几何面网格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曲面化、HyperMesh 10.0软件网格划分,终导入Abaqus10.1软件生成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精确的人体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效.应用精细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快捷有效完成了脊柱模型的构建.此完整的多节段模型可方便考察临床疾病和外科固定对脊柱整体的影响,弥补了目前单个运动节段模型的缺陷.

  • 与脊柱导航联合应用于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肌电图监测:敏感和有效吗?

    作者:徐峰;俞兴;毕连涌;高飞;柯海;徐林

    背景:脊柱外科手术中已广泛应用术中肌电图监测,但肌电图监测标准仍有待深入研究,而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国内的应用报道十分有限.目的:分析电诱发肌电图监测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过程中的敏感程度以及可靠性.设计、时间、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8-0712009-05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年龄22-83岁,均58岁. 方法: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管内手术操作中全程使用电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电流为2 Hz、时程0.2 ms的方波脉冲电刺激,打入椎弓根螺钉时刺激强度限制为0-80mA,刺激强度为逐级递增.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探查松解等椎管内手术操作时刺激强度限制为2-4 mA.于双侧长收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中部及肛门括约肌记录分析肌电反应.主要观察指标:实时监测和记录自由肌电反应及触发肌电反应中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频率、振幅、肌群,以及术后神经根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结果:74例患者在术中肌电图监测和3-D脊柱导航系统帮助下共置入378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仅有3只椎弓根螺钉(L_42只,L_51只)置入过程中,当电流强度小于10mA时即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术者,经术中C臂X射线透视证实椎弓根骨皮质穿透,而予以重新置入,置入准确率达99.2%.电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进行椎管内手术操作,仅2例患者术中进行L_5,S_1节段减压、松解时反复出现下肢明显肌电反应,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症状较术前加重,经2~4周保守治疗后恢复,神经根误损伤率为2.7%.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不可逆的相关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置入腰椎椎管内手术过程中电诱发肌电监测可大限度地保证安全操作、预防神经根损伤.与术中脊柱导航系统的联合应用可增加监测的敏感性,在复杂腰箭推术中是目前为有效的监测方法.

  • 三维有限元分析腰骶椎结构的动态特性

    作者:武晓丹;张顺心;范顺成;李晔;贾少薇;谢俊德;韩立

    背景:有文献对人体正常脊柱腰骶椎进行了固有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但尚未有研究涉及对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腰骶椎的固有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人体腰骶椎的动力学特性.方法: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并验证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前后腰骶椎L1-S1节段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固定前后腰骶椎模型分别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腰骶椎模型的腰椎L1,L3,L5节段棘突处选取代表性节点,节点编号分别为A,B,C;②内固定后腰骶椎模型的各个节点在Y,Z方向上位移大峰值比正常腰骶椎模型位移大峰值均明显减小,表明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腰骶椎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得固定后的腰骶椎在受到外界激励时振幅减小,对外界激励的敏感性减弱;③腰骶椎的模态分析是进一步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确定了腰骶椎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幅等振动参数.通过谐响应分析研究简谐载荷对人体脊柱腰骶椎L1-S1节段的影响,对于腰骶椎的振动特性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器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易新;宋西正

    背景:为提高椎间融合的腰骶椎稳定性及融合率,作者结合国人腰骶椎研制了一种腰骶椎经皮带锁轴向融合器.目的:建立有效的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载荷下螺钉应力分布,为其提供需要改进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方法:利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Geomagic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有限元模型,模拟手术过程将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器装配到有效的腰骶椎模型中,对其进行网格模型划分,建立起装配有带锁轴向融合器的腰骶椎有限元网格模型,根据腰骶椎和内固定的材料属性,对模型进行赋值,导入Solid works 2011中得到终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生理及极限载荷,进行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载荷运动,在Hypermesh软件完成带锁轴向融合器内部应力分布,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在垂直压缩+前屈+左旋工况极限载荷下,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器所承受的压强大,为1500.08 MPa,应力集中点为带锁轴向内固定融合器植骨孔左右两侧;其次为垂直压缩+前屈+右旋极限载荷下,带锁轴向融合器所承受的大压强为1318.00 MPa,应力集中点为带锁轴向内固定融合器植骨孔左右两侧,植骨孔上下两侧压强较小.在生理载荷下,内固定器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保证稳定性和提高植骨融合率;在垂直压缩+前屈+旋转工况极限载荷下,内固定器承受的大应力超过螺钉屈服强度,应改进工艺及加强植骨孔薄弱环节,术后早期卧床、佩戴支具,避免过伸、过屈或扭转等高强度运动.

  • 腰骶椎轴向螺钉的设计及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曾德辉;王文军;张卫;宋西正;阳文任;向亮;侯威

    背景:经骶骨前入路的经皮腰骶椎前柱内固定系统即AxiaLIF先后在美国及欧洲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如内固定下沉、内固定控制旋转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根据国人腰椎侧位片及CT横断面测量的解剖数据自行设计腰骶椎轴向螺钉,制成成品后在体外生物标本上进行三维运动实验和轴向抗压缩实验,对其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及轴向抗压刚度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选取新鲜成人脊柱标本(L3-S5节段)6具,按正常组、峡部裂组、普通轴向螺钉固定组、自行设计轴向螺钉固定组顺序依次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测试各实验组在屈伸、左侧屈、左旋转运动状态下L5/S1节段的运动范围及轴向抗压缩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在三维运动实验中,峡部裂组的ROM在屈伸及左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在左侧弯方向上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普通螺钉固定组与自制螺钉固定组的ROM在屈伸、左侧弯方向上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在左旋转方向上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普通螺钉固定组与自制螺钉固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1000 N的轴向载荷压缩实验中,4组所产生的压缩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制螺钉固定组<普通螺钉固定组<正常组<峡部裂组;④根据力学公式EF=P/vL,结合压缩位移结果,计算出轴向压缩刚度值,自制螺钉固定组>普通螺钉固定组>正常组>峡部裂组;⑤提示自行设计轴向螺钉可以显著提高腰骶椎在后柱失稳情况下各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与普通轴向螺钉相当,但在轴向抗压刚度方面明显强于普通轴向螺钉,为在防止轴向螺钉固定脊柱节段沉降和前凸损失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

  • 设计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腰骶椎融合内固定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曾德辉;张卫;张彬;向亮;侯威

    背景:经骶骨前入路的经皮腰骶椎前柱内固定系统即AxiaLIF系统先后在美国及欧洲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国人与欧美人腰骶椎的解剖差异较大,国外内固定系统能否可以直接用于国人尚不明确,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该内固定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能优化轴向螺钉设计,该术式在国内将会有更大的推广价值.目的:通过测量国人正常人群腰椎侧位片及腰椎CT L5、S1椎体横断面,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轴向螺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①选择国人正常成人腰椎侧位片男35例,女30例,分别测量S1椎体轴向高度、L5/S1椎间隙高度、L5椎体轴向高度,为轴向螺钉的长度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②选择成人腰椎CT片男26例,女24例,测量腰椎CT L5、S1椎体经椎弓根层面的横状径与矢状径,为轴向螺钉的直径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结果与结论:①国人男、女性腰椎侧位片S1椎体轴向高度为(26.76±3.94)mm和(22.91±2.91)mm(P<0.05)、L5/S1椎间隙高度为(12.62±1.90)mm和(11.92±1.78)mm(P>0.05)、L5椎体轴向高度为(29.12±2.18)mm和(26.91±2.47)mm(P<0.05);②国人男、女性腰椎CT L5横状径为(47.34±4.31)mm和(43.12±3.71)mm(P<0.05),S1横状径为(49.18±4.14)mm和(46.11±4.44)mm(P<0.05),L5矢状径为(34.48±2.32)mm和(33.03±3.48)mm(P>0.05),S1矢状径为(35.65±4.28)mm和(33.53±3.26)mm(P>0.05);③综上,通过国人腰椎侧位片中轴线及腰椎CT L5、S1椎体横断面的测量,可为设计出适合国人腰骶椎融合的轴向螺钉提供解剖数据;根据该影像学测量方法对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可以预判患者行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并对内固定型号选择做出预估,进行个性化置钉.

  • 红外线照射下电针参数变化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尹兰山;朱晓丹;欧阳少凤

    资料和方法136例腰肌劳损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治疗分为三组.A组46例,男28例,平均年龄(37.4±5.1)岁;女18例,平均年龄(32.3±5.7)岁;平均病程(8.3±3.4)年;急性腰肌损伤后失治16例,腰肌慢性累积性损伤27例,腰骶椎先天性畸形3例.B组45例,男27例,平均年龄(36.3±3.4)岁;女18例,平均年龄(34.5±5.9)岁;平均病程(9.7±3.4)年;急性腰肌损伤后失治16例,腰肌慢性累积性损伤26例,腰骶椎先天性畸形3例.C组45例,男27例,平均年龄(36.8±4.2)岁;女18例,平均年龄(35.1±5.6);平均病程(9.8±4.0)年;急性腰肌损伤后失治16例,腰肌慢性累积性损伤27例,腰骶椎先天性畸形2例.各组患者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 针刺耳穴"腰骶椎"治疗急性腰扭伤96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隆川;王喜斗;李绍新

    1996年7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针刺耳穴"腰骶椎"(AH9,即腹区后方对耳轮区)配肾俞治疗急性腰扭伤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从腰痛时间辨病症

    作者:彭永强

    日常生活中,腰痛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腰部的疾病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都可能引起腰部疼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依靠"腰痛"这一个症状,来诊断患者究竟患了何种疾病是较为困难的.其实,腰痛不一定是腰的问题,除腰部疾病外,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腰痛.腰痛的原因很多,如创伤、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肿瘤、腰椎退行性病变、骨代谢疾病和先天性腰骶椎畸形等.另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泌尿、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

  • 先天性脊柱裂、脊髓纵裂伴脊柱侧弯一例

    作者:王振江;殷兆花;冯力民;沈维高

    胎儿先天性脊柱裂为常见先天性畸形,80%~90% 发生在腰骶椎.脊柱裂同时伴有脊髓纵裂、脊柱侧弯及脑积水者则十分少见,以往所见此类病例报道多借助影像学为诊断依据,笔者对一例胎龄32周6天引产胎儿进行解剖,见此变异,现报道如下.

  • 脊柱侧凸腰骶椎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其变形趋势

    作者:贾少薇;张顺心;范顺成;李晔;武晓丹;谢俊德;韩立

    目的 研究两种典型侧凸脊柱的腰骶椎(L1 ~S1)结构在垂直向下载荷作用下形变大小和位移趋势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与预防脊柱侧凸提供力学依据.方法 以典型性Lenke-4AN型和Lenke-5CN型侧凸脊柱为研究对象,将其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腰骶椎图像转换成三维模型,进而建立并验证其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工具计算各模型的内部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分析侧凸脊柱的腰骶椎结构与变形位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腰骶椎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和载荷情况下,应力和位移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各异.Lenke-4AN型侧凸脊柱的腰骶椎有左倾和前凸性弯曲变形,前凸角(60°)较大、左倾角(17.37°)较小,产生轻微的左倾(0.97 mm)和较大的前倾(8.18 mm)变形;Lenke-5 CN型侧凸脊柱的腰骶椎同样有左倾和前凸性弯曲变形,前凸角(59°)较大、左倾角(26.97°)较大,产生更严重的左倾(20.65 mm)和前倾(9.22 mm)变形.结论 腰骶椎结构特点与其变形趋势密切相关,不同脊柱侧凸腰骶椎结构会引起相应的变形趋势.研究结果对脊柱侧凸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骨粘合剂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有关生物力学问题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认为是有效的胸腰椎和腰骶椎后路固定方法.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与之有关的并发症如螺钉的松动、脱出导致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屡有报道,尤其在骨质疏松病人中发生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何提高螺钉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牢固性?许多学者向孔道中注入骨粘合剂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力学研究,认为骨粘合剂强化了固定界面,从而减少固定界面的破坏,早期内固定得以实现,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48~1214.现结合国内外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对骨粘合剂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有关生物力学问题进行阐述.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骶椎转移癌一例

    作者:史诗洁;程永德;宋国红;倪才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已较普及,也有用此方法治疗胸椎和颈椎的病变,但治疗骶椎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的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骶骨转移癌报道如下.

  •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摘要)

    作者:

    关键词: 腰骶椎 椎间盘突出
  • 山莨菪碱静滴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疗效观察

    作者:孟玉民

    近年我们采用山莨菪碱静滴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病程1年以下12例,1~2年6例,3年以上4例.22例临床表现:①有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牙病等,受寒、受潮病史或原因不明者;②有一侧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有阵发或持续性胀痛;③病侧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沿坐骨神经有压痛;④排除腰骶椎、骶髂关节、盆腔内病变及脊髓压迫症等;⑤经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

120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