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一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反应性疾病,病情进展凶险,病死率高.HPS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HPS和继发性HPS,其共同特点是细胞免疫能力下降,以及无效的过度炎症反应.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12年收治1例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现报道如下.
-
常晒太阳缓解严重哮喘
据《印度时报》5月6日报道,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晒太阳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进而帮助控制严重哮喘症状。研究中,为调查了维生素D水平对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伦敦国王学院一个科学家小组展开了以类固醇疗效不佳的哮喘患者为对象的“阳光疗法”实验。结果发现,维生素D可以抑制哮喘患者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体内维生素D不足,有可能使哮喘病情加重。维生素D也称“阳光维生素”,主要通过皮肤接受阳光照射而产生。研究指出,人体免疫系统里存在一种有助于对抗呼吸道发炎的化学物质。如果该物质过份活跃,哮喘反而会更严重。研究小组发现,维生素D对这种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内毒素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交叉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毒素( endotoxin,ET)又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negative)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通过激活相关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及免疫系统.高剂量LPS诱导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致死性的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相反,低剂量LPS可诱导一种保护性的耐受状态,对LPS再次刺激时损伤明显减轻[1].耐受现象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调节机制,以避免机体对内毒素刺激过度反应而造成损伤,是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低剂量的LPS还诱导交叉耐受现象(cross-tolerance)[2],即一种刺激物诱导的耐受对随后不同类型的损伤例如缺血再灌注、创伤及自身免疫性损伤等都可产生保护效应.近年来,LPS交叉耐受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
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病原体造成宿主免疫系统、凝血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炎症反应性综合征.在全球,每年大约有2 000万~3 000万例脓毒症发生,其死亡人数超过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所致死亡的总和,已成为非心源性危重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血管渗漏可能是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这一认识也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胆碱能抗炎通路
机体在受到感染和损伤打击时,通过高度保守的内源性机制调节先天性免疫反应的程度,使致炎和抗炎反应趋于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缺乏炎症反应或过度炎症反应都会引起病理性反应:缺乏适当的炎症反应增加感染率或导致继发感染;而过度反应引起TNFα,HMGB1和其它促炎介质大量释放,形成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病理性并发症如脓毒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造成比原发打击本身更大的损伤[1].因此体内炎症反应的强度必须受到精细的调节.机体控制炎症反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自身控制的先天性免疫机制和脑源性免疫调节通路.前者由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IL-10,IL-4,TGFβ和sTNFR等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反馈调节作用;后者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控制糖皮质激素释放调控免疫反应.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病死率的关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简称SIRS)是机体为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有害物质侵袭时,可触发初期炎症反应,加之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行成"瀑布效应".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下降及代谢功能紊乱,易致SIRS或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病人死亡.本文对18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与SIRS之间的关系.
-
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炎症是历史上早被发现且被确诊的疾病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的内科医生兼百科全书编者A.C.赛尔瑟斯(Aulus Cornelius Celsus)就描述了炎症的典型症状。免疫防治的概念早萌芽于我国东晋时代。医学家葛洪(公元281-341)约在公元303年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应用病犬的脑髓敷伤口以防治可能的狂犬病。炎症和免疫反应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保护反应,但是过度反应通常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既往观点认为,炎症与免疫是疾病过程中两个独立的过程,而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是紧密联系的过程,单独应用抗炎药或免疫抑制药或免疫增强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我国学者于1982年提出了“炎症与免疫是疾病的两个侧面,相互重叠不可分割”的学术观点,成为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起步的重要标志。
-
孕期垃圾食品易致儿童精神障碍
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很难抵抗不健康食品的诱惑。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怀孕期间食用垃圾食品,其子女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将增大。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与挪威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挪威母子队列研究中超过23000名母亲的数据,研究人员收集了她们怀孕期间的饮食,及其子女出生后18个月至3岁后的食谱信息。被调查人员还需要完成其子女在18个月、3岁和5岁时的调查问卷以评估儿童抑郁、焦虑、行为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过度反应症等情况。通过对母亲和儿童的食谱与精神健康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那些在孕期食用了诸如甜饮料、精致谷物和咸味食品等较多不健康食品的母亲,其子女的行为问题有所增加,表现为攻击性或易怒等。
-
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促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恢复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来说,在不影响局部抗感染的情况下减少系统性炎症反应是理想的干预措施.皮质类固醇能够关闭编码前炎因子的基因,开放编码抗炎因子的基因,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低剂量皮质类固醇能够下调前炎因子的转录,阻止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在CAP早期使用可能加速肺部局部炎症和系统性炎症的消退.
-
中医外感热病学对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认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衰竭(MOF)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发生发展过程,可以由严重感染、严重创伤、严重烧伤、休克及恶性肿瘤等引起.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损伤因素通过刺激炎性细胞,释放出过多的细胞因子,使机体出现过度反应,形成一种自身损伤性的SIRS.所以SIRS属于炎症的范畴.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古老的医学联系[1],由感染引起的SIRS-败血症-重症败血症-MOF常常是感染性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结果,它们都属于中医外感热病学、现代感染病学的范畴,它们的关系如下:
-
肢端动脉痉挛病--雷诺氏病
肢端动脉痉挛病是因肢体末端小动脉痉挛引起的疾病,发生在肢体末端指的是手指和足趾,过去这种病称为雷诺氏病,现在统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该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导致,主要引起肢端动脉所支配的手指或足趾因血管痉挛出现对称性、间歇性的苍白与紫绀。肢端动脉痉挛病多发生在20~40岁的女性,尤其是神经敏感性较高的群体,这可能与精神高度紧张,导致交感神经机能亢进使肢端血管产生痉挛;也有的认为是肢端动脉对寒冷产生过度反应,致使血管痉挛,长此以往导致肢端动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在低温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发生肢端动脉痉挛;另外,情绪激动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
220例危重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危重医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单纯以某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来描述危重病已不够确切和全面.机体对侵袭的反应往往是全身性的,这种全身性过度反应的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为了解SIRS患儿临床特点,现将我科自1994年10月~1997年10月收治的360例危重儿中220例SIRS患儿作一回顾分析.
-
肾综合征出血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发生炎症过度反应的结果[1].严重感染、多发性创伤、休克、急性胰腺炎等是诱发SIRS的常见病因.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与SIRS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HFRS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从脚看健康
足部的黑点:作为皮肤癌中危险的黑素瘤,很可能发展到不经常接触阳光的部位.黑素瘤甚至可能出现在脚趾甲下面,看起来像是个黑点儿.足部发痒:发痒、鳞状的皮肤可能是足癣,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男性中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真菌感染.如果发痒的足部有皮肤变厚并且出现小点,这可能是牛皮癣,一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使用药膏可以缓解这种症状.
-
B型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B型利钠肽(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被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列为2003年度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BNP通过利尿、利钠、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及盐平衡,对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房颤动(AF)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对BNP与上述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阐述.
-
对急性疼痛的预先治疗--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麻药的并用
Woolf指出,当反复施加伤害刺激时,脊髓会对伤害刺激的阈值降低,从而产生过度反应.疼痛持续时就会变成痛觉过敏,这已被大鼠的电生理学实验所证实.进一步发现,此时脊髓后角的C纤维反应细胞显著增加,提示了神经细胞的可塑性.
-
控制过敏的好办法-远离过敏原
所谓过敏,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一个敏感的免疫系统就如同在边境线上巡逻的哨兵。一旦发现“敌情”,便会立刻行动调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参加战斗。问题是它的反应明显过度了,也就是用大炮打蚊子。其负面结果是,过多地释放包括组织胺在内的炎性化学物质,引发人体典型的过敏反应:眼睛发痒、流鼻涕、胸闷、荨麻疹或其他过敏反应。症状的轻重则因人而异。
-
1例罕见成熟畸胎瘤并发高雄激素血症的心理护理
高雄激素血症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原因很多,包括来源于卵巢、肾上腺、妊娠过度反应的黄体、医源性或药物等.其中卵巢来源的病因为普遍,包括常见pcos综合征、卵巢滤泡膜细胞增生症、卵巢肿瘤等.在雄激素水平超过200ng/dl时,应高度怀疑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的可能性.但临床中有一些罕见情况,如无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并发有高雄激素血症,我院于2003年就收治1例成熟畸胎瘤并发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现将临床表现及心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我们为什么过敏
所谓过敏,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一个敏感的免疫系统就如同在边境线上巡逻的、警惕不安的哨兵.一旦发现"敌情",便会立刻行动——调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参加战斗.问题是它的反应明显过度了,也就是用大炮打蚊子.其负面结果是,过多地释放包括组织胺在内的炎性化学物质,引发人体典型的过敏反应:眼睛发痒、流鼻涕、胸闷、荨麻疹或其他过敏反应.症状的轻重则因人而异.
-
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它的基本特征是气道过度反应和慢性炎症,这些炎症可引起患者的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1]).支气管哮喘容易并发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而这些感染又会加重哮喘~([2]),造成迁延不愈.我们对28例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了针对患者病情的临床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