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圳湾口岸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湾口岸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咽拭子样本采集情况,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为今后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5-7月份从深圳湾口岸入境的789例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医学检查、咽拭子样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因素及专业体格检查情况对咽拭子样本阳性检出率影响较大.[结论]准确、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专业、细致的医学检查,规范的样本采集,科学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
-
检验分析前护理工作与临床检验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信息占临床诊疗辅助信息量的70%以上[1],临床检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重大.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与其分析前质量保证,也就是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样本储存和样本运送等环节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仪器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占总误差中的比例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改进.据国外统计,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检验约70%是由于样本质量等分析前问题造成的[2].
-
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转铁蛋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我们测定了一组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转铁蛋白的浓度,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受试者: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178例(男129例,女49例),平均年龄51±17岁。其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9例,高血压68例,高血压伴肾小动脉硬化12例,心肌梗塞3例,心内膜炎1例。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91例(男63例,女28例),来自1997年兵役体检、本科室工作人员及退休职工,年龄42±20岁。2.样本采集:取受试者随机留的尿液样品,于测定前放一18℃~一20℃冰冻保存。测定时取出放置至室温。3.测定项目及方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ASCA,美国)上测定各尿样品中的白蛋白(A1b)(免疫比浊法)、转铁蛋白(TRF)(免疫比浊法)和肌酐(Cr)(Jaffe's速率法)浓度。4.数据处理:因尿中转铁蛋白浓度和白蛋白浓度含量极少,故转铁蛋白浓度以转铁蛋白(μg/L)/尿Cr(mmol/L)表示:即TRF/Cr=μg/mmol;A1b浓度以A1b(mg/L)/尿Cr(mmol/L)表示:即A1b/Cr=mg/mmol。测定结果用x±s、中位数和范围表示(表1)。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U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
-
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目前虽有多种方法可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但其结果易受试剂、标本、环境、用药情况、主观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样本采集常有侵入性和创伤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负担,限制了在临床的普及.
-
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助于肝癌标记物的筛选以及肝癌发病机制和磷酸化蛋白治疗靶标研究.临床资料1.样本采集:12例肝细胞癌标本来自2008年5~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标本采集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认.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7~56岁,平均51岁.标本置于-80℃冰箱保存.
-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耐药细菌的广泛传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我国史上严的有关抗菌药物的法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法令颁布后,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变得更为重要,同时也促使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重要的是临床微生物室工作重心需要向检验前和检验后倾斜,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本文对在检测前的临床样本采集与运送、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报告这几个环节中,应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与临床的协作进行论述。
-
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样本资源库建设
转化医学的理念自2003年正式提出后,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生物样本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对生物样本库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往样本采集、制备、保存的规范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人管理和质量监控,样本信息资料无法实现共享,降低了生物样本的应用价值,对后期进一步研究的帮助非常有限[1].
-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
目的 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措施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入院的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收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菌分布与护理效果.结果 50例研究对象的细菌学检测结果以大肠埃希菌(30%)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粪肠球菌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2%,对照组是6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的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细菌学 样本采集 护理 -
流式细胞术DNA测定及其在胃肿瘤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CM)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定量、定性分析细胞的新技术.国外若干实验室已将其作为对某些肿瘤的常规研究手段[1].随着FCM技术的发展、完善,已逐渐形成了样本采集、制备、测量的规范化操作和数据及分析的国际统一标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于1992年10月召开细胞DNA测量术国际统一标准会议(DNA Cytometry Consensus Conference),并对此作出规范.本文拟对FCM的DNA测量及其新发展和在胃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
实体肿瘤生物样本采集及使用的病理学策略
人体组织样本库在转化医学研究设计及新技术(“组学”)的应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以期发现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将新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试验。尽管病理学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临床病理诊断,但他们在样本库的运行中同样起到关键的、同时又容易被忽视的作用。除在整个生物样本操作周期中需要兼顾临床病理诊断及选取佳生物样本外,病理学家还要为研究提供生物样本特征性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协助研究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对样本使用的研究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等技术性服务。本文对这些关键的原则问题及一系列针对生物样本的肉眼评估及入库判断的大体病理操作规范进行探讨,这些操作规范体现了病理学家对于生物样本库建设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病理学家可协助样本使用者正确理解生物样本的性质(包括生物样本的形态学特征及使用局限性等),使生物样本的使用达到科学大化。我们相信这些原则的实施将会更加便于病理学家和生物样本库管理者之间的协作,提高研究者对不可再生的生物样本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优化临床病理程序中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
-
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体会
检测分析前阶段从临床医师的医嘱开始,包括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薄弱的阶段[1].大量研究表明,分析前阶段误差占总误差的比例46.0%~68.2%,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80%均可朔源到标本不符合要求[2].护理单元做好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
重大出生缺陷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管理
出生缺陷是一种不正常发育引起的患儿先天性结构或功能异常.中国出生缺陷人群数量较大,这个问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更为严重.由于大多数出生缺陷发生机制还不明确,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故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开展重大出生缺陷的研究,必须优化实验的顶层设计,并在样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样本的质量.同时采用现代信息系统对样本进行集约化管理,力求达到资料完整、查询方便、信息共享,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终止;分析中质量控制,指接受标本开始至检测结果出来;分析后质量控制,是试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发出,与临床医生合理的分析、解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前提,也是重要、关键的环节之一。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1],患者标本不合格,那么检验科是做不出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
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
我们观察了使用采血器采血的先后顺序和样本的保存温度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薄弱、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多、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
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
[目的]总结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对520例新生儿进行遗传疾病筛查,在筛查血样采集过程执行护理管理,分析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新生儿的遗传病的筛查率、单次取血成功率、血样合格率分别为100%,98.65%和99.81%.[结论]新生儿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的成功率、降低对小儿的伤害,从而有效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
淡黄色奈瑟菌尿道感染二例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岁(例1)和58岁(例2),发病前1周内均有不洁性交史.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3岁患者有终末血尿现象.检查发现尿道口红肿,稍挤压有脓液溢出.样本采集:先以75%酒精棉球消毒外生殖器表面,稍挤压,用灭菌棉球擦去脓液,再用藻酸钙拭纸伸入尿道2~4 cm,稍动并停留数分钟.
-
凝血检查中不合格样本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为进一步明确采样过程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现就山西省人民医院318例不合格样本进行原因分析,寻找预防措施,通过加强样本采集运送的标准化,来降低临床的重新采血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条形码在医院检验信息中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的应用逐步普及,我院从2009年开始使用LIS系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过程中引进条形码技术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从检验申请开始,条码生成、样本采集、标本送达、签收、标本双向识别自动检验到报告的打印乃至结果自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都在该系统中完成,不但实现了标本流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还减少了检验流程中的重复工作,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差错,对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条形码管理系统,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方法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其基因扩增的灵敏性、分子杂交的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精确定量等优点,在血液和体液病毒、病原微生物定量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宫颈分泌物定量检测重视程度较差,文献[1,2]曾研究过用接种环和棉拭子取样进行阴道菌群的定量,但由于分泌物的黏度、密度不同,用接种环定量体积的方法本身不合理,棉拭子取样由于没有好的释放方法,结果均不理想.文献[3,4]报道常常可看到用定量试剂盒检测未经定量的分泌物,而得出的结果却冠以"定量"二字.这对于拥有现代化仪器的实验室是一种资源浪费,同时对诊断也是一种误导.为了向临床和科研提供真正定量的分析结果,我们对宫颈分泌物定量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