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诊断回肠壁神经纤维瘤1例
资料:女,49岁,因主诉发现下腹部包块4个月来站就诊.4个月前患者触摸右下腹时发现腹内有包块,无痛,无异常感觉,之后时而在右下腹,时而在左下腹触及包块.近10日因感轻微腹痛、伴白带增多前来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内口有中等量泡沫样白带,无臭味;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7cm×6cm质硬包块,移动度大;左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左偏移位,5.8cm×4.0cm×3.9cm大小,宫体饱满,切面均匀,宫腔线居中;右侧附件区探及7.2cm×6.8cm混合回声椭圆形包块,分界清,囊壁厚1.1cm,中等偏强回声,囊内呈弥漫低回声混杂大量增强光点、光斑及融合性光团,右侧附件区未显示该侧卵巢;左侧附件区探及3.1cm×2.9cm椭圆形回声卵巢.
-
阑尾粘液性囊肿1例报告
1 病例患者,女,30岁,既往有阑尾炎病史10年.近5天因右下腹胀痛入院,入院时患者呕吐4次,伴低热等慢性阑尾炎症状.查体:T37.5℃,P76次/分,BP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在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一6.0cm×3.0cm大的包块,质软,移动度小,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B超提示:阑尾处炎性块,查血:Hb105g/L,RBC:3.68×1012/L,WBC:8.4×109/L.手术处理:打开腹腔,见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将阑尾尖端与盲肠粘连的囊肿摘除,大小为6.2cm×3.5cm×3.0cm,送病检,病理诊断为阑尾粘液性囊肿.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伤口Ⅰ期愈合出院.
-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小肠占胃肠道全长70%~80%,且迂曲重叠较多,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1],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相当隐蔽且缺乏特异性,约20%的病例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小肠屈曲重叠呈蠕动状态,移动度大,位置很不固定,一般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探及小肠病变,而既往的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胶囊内镜又都有着各自的局限,而小肠肿瘤腹痛或出血症状也常被误认为一般性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所以,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始终是一个难点.本文具体探讨了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
膀胱恶性颗粒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46岁.2000年3月在外院行"子宫肌瘤"手术,术中发现膀胱与阴道之间有一个巨大肿块,未切除.活检病理诊断:颗粒肌母细胞瘤,低度恶性.单纯介入治疗2次出院.4个月后,感下腹胀、尿频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体检:膀胱区可触及一个5 cm×5 cm×6 cm质硬肿块,界线不清,移动度差,无触痛.CT示:膀胱占位性病变,大小约8 cm×9 cm.
-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一例
患儿女,11个月.因左足第五趾末节肿物9个月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患儿出生2个月后家属发现其左足第五趾肿物并呈缓慢性生长.平素健康,无其他不适.体检:左足第五趾末节显著膨大,为一半圆形肿物,表面皮肤光滑,局部稍粗糙,大小约为2.0 cm×1.5 cm,移动度较差.术中见肿物位于真皮及皮下,切面灰白色,边界欠清,趾骨无侵及.行第五趾骨末节肿物截肢术,术后1个月未见复发.
-
多发性球血管瘤病一例
患者男,33岁。右踝部反复胀痛2年,加重1周于2015年1月就诊。专科检查:右踝关节前方及右足内侧稍肿胀,皮肤无发红,皮温不高,右小腿下段内侧可触及一大小30 mm ×20 mm包块,右足内踝分别触及20 mm ×10 mm、10 mm ×5 mm大小包块,境界清楚,移动度可,局部轻压痛,右踝关节活动可,右足末梢血运可。另背部皮肤表面见6个10~20 mm大小包块,境界清楚,移动度可,无压痛。追问病史诉发现背部包块十余年,其父体表也长有多个无痛小包块(未行病理检查)。 MRI示:右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其组成骨骨质信号未见异常,小腿下段内侧皮下间隙内可见类圆形长T1超长 T2信号,信号欠均匀,境界不清楚,大小约36 mm ×20 mm。足跟部内侧肌间隙内可见两个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内可见斑点状短T2信号,境界清楚,大者大小约17 mm ×13 mm,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MRI显示右小腿下段内侧皮下间隙(图1A)及右足跟部内侧肌间隙(图1B)占位性病变。2015年1月30日于腰麻下行右足内侧包块完整剥离、右小腿下段包块完整剥离并扩大清除邻近增生结缔组织。
-
成牙骨质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23岁.5年前发现左下颌骨小肿物,伴疼痛、咀嚼痛,未予处理.肿物渐增大.患者局部无红肿热痛症状,体重无降低.体检: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无面瘫,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开口度及开口型均无异常.口内第一磨牙区颊舌侧可见一2cm×2cm大小的肿物,颊舌向膨胀,质硬,界限清楚,移动度差,按压痛.表面黏膜颜色正常,未触及骨质破坏.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曲面断层片示:左第一磨牙牙根周围2cm×2cm大小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影,累及牙根,肿物周围可见一清晰的环状透亮带.患者入院后行肿物及受累牙齿完整切除术加周围软组织刮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口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
B型超声诊断巨大小肠憩室1例
患者女,36岁.一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持续2天后自行缓解.半月后再次出现腹痛,经治疗无效且逐渐加剧,后发现下腹部包块而来诊.查体:体温正常,下腹部触及一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中、轻压痛、移动度好的包块,大小约12cm×10cm.B超所见:膀胱充盈不佳且明显偏左、膀胱右侧见一大小约10cm×10cm×9cm的囊性暗区,壁较厚基本光滑,内充满细小的点状回声,改变体位时可见光点翻动(图1);子宫位置明显偏后,形态大小回声未见异常,宫内环位置正常;左卵巢未见异常,右卵巢显示不清.B超诊断,盆腔囊性包块(考虑来自右侧附件).随后妇检发现此包块移动度很大,质偏硬,由于包块大,双侧附件合诊不满意,建议再做B超.第二次B超检查,先由妇科医师在腹部将包块尽量往上推移,并暂时固定住,再将生理盐水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让其充盈后行B超扫查,这时双侧卵巢均显示清楚,大小及回声未见异常.诊断:盆腔囊性包块(考虑小肠囊瘤可能).
-
脐尿管黏液腺癌伴腹水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0岁,因下腹部胀痛不适伴腹围增大20余天来诊,无肉眼血尿.查体:心肺阴性,腹稍隆,下腹部触及一大小约4 cm×4 cm的包块,质硬,移动度差,界尚清,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辅检:血CEA 41.4 ng/ml,CA19-9 3 521.0U/ml;腹水CEA>1 000.0 ng/ml,CA12-56 346.0 U/ml,CA19-9 9 477.0 U/ml.CT检查:膀胱上方见类圆形团块影、密度不均、边缘见多发环状钙化.超声检查:下腹壁膀胱顶部见一大小约48mm×45 mm×39 mm的混合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及数枚点状强回声,周边可见环形强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见实质部分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腹腔内见大量液性无回声区.超声提示:下腹壁实质性占位,考虑脐尿管肿瘤;大量腹腔积液.术中见肿块与腹膜粘连,并见腹腔结节及大量腹水.病理诊断:脐尿管黏液腺癌.
-
超声诊断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患者男,32岁.持续性下腹疼痛5 d,阵发性加重来院.检查: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肝脾.脐下正中偏右侧可触及约7.0 cm×9.0 cm×10.0 cm大小包块,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无波动感,移动度差,屈颈拨肩试验阴性.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膀胱前上方腹腔内可见9.3 cm×10.0 cm×13.3 cm球形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完整包膜,形态规整,内部以液性暗区为主,内见网状多隔光带,实质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腹腔内囊实性肿物,考虑肠系膜淋巴管瘤(图1).术中所见:在小肠系膜上有一约9.0 cm×10.0 cm×11.0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报告: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
-
彩超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儿男,12岁.发现右腹股沟区肿物2个月,无明显疼痛,呈渐进性增大,无尿路刺激症及肉眼血尿,无寒战、发热,无纳差盗汗等症状,近1个月肿物增大加速.查体:心、肺、腹部无著变.右腹股区相当皮下环、耻骨结节附近可触及3.5 cm×2.0 cm肿物,质韧,轻微触痛,移动度尚可,基底较广,似有粘连.两侧睾丸、附睾未见明显异常.
-
超声诊断小肠憩室1例
患者,男性,44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2天,于2001年12月15日按"肠梗阻"收住院.2天前晚上11点左右,患者突然腹痛,呈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大便及排气,经输液、抗生素、中药(具体用药不详)及肥皂水灌肠,症状不缓解,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腹部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下腹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叩诊鼓音,听诊可闻及高亢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WBC12.2×109/L,GR89.8%,LY10.2%,血淀粉酶28U/L,腹透两侧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右侧腹部可见数个液气平.心电图正常.超声所见: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下腹肠间隙可见65mm×43mm×37mm无回声区,壁厚6mm,呈均匀性增厚,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随呼吸移动度小,与肠管关系密切,其内透声性好.左右下腹腔分别可见16mm深液性暗区,间有肠型(图1).超声提示:①下腹腔含液性病变,小肠憩室可能性大;②腹腔少量积液.
-
B超诊断腮腺混合瘤1例
患者,男性,49岁.因右颌下逐渐膨隆伴压痛8个月而就诊.查体:于右侧颌下扪及一包块,按压有鸡蛋样感觉,张口时隆起明显,边缘光滑,推压时移动度小,余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于右侧耳下,下颌后窝内、外耳道前下方包块处用7.5 MHz频率探头作纵横切扫查.于距表皮下约0.9 cm处见一椭圆形液性无回声包块大小约5.8 cm×2.8 cm轮廓完整、边缘清晰、囊壁光滑,另于无回声区内分别显示两条强回声带,后方无衰减,形成分隔现象,两条强回声带基部增宽融合与囊底(后壁)相连续(见图1).囊肿向耳垂下后方膨性发展,B超诊断:右侧腮腺囊实性占位病变,(考虑腮腺混合瘤).
-
右手背、前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84岁.右手背部肿物2年,近日疼痛来诊.查体:右手背部可触及一葫芦形肿物,质较软,横向移动度尚好.超声所见:右手背部皮下组织深浅筋膜之间可见一20 mm×7 mm葫芦形较均匀低回声肿物、沿伸指肌腱延伸至前臂,被膜完整,形态略不规则,呈分叶状;横切位见其包绕伸指肌腱,与肌腱分界不清.腱膜不均匀性增厚(图1).
-
儿童背部纤维瘤病超声表现一例
患儿女,年龄4个月,发现背部肿物1个月,肿物质地较软,移动度差,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超声检查显示:背部胸椎(T8~T10水平)后方皮下见一大小为4.9 cm×1.1 cm的混合回声团,似与脊柱相通,近体表侧软组织增厚,较厚处0.8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物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2).
-
阴茎纤维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38岁.主因阴茎中段结节,排尿困难来本院行超声检查.查体:外生殖器无畸形,阴茎中部海绵体可触及大小为2.0 cm×3.0 cm×1.5 cm质硬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压痛,睾丸、附睾无压痛.超声检查示:阴茎中段海绵体内可见一大小为1.21 cm×2.66 cm团状中强回声(图1),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移动度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其内血流信号异常丰富(图2).腹股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超声提示:阴茎中段海绵体实性占位(性质待定).遂行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尿道海绵体纤维肉瘤.
-
肺肉瘤样癌自发破裂一例
患者男,71岁,因体检发现右上肺占位入院.查体:右肺下界呼吸移动度减低,语颤减弱,右下肺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弱.站立后前位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周边占位性病变,右侧胸腔积液,右肺顶部少量积气.
-
胆囊巨大黏液性纤维肉瘤一例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年"入院.患者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均保守治疗.近日右上腹痛发作频繁,并上腹部可扪及一肿物,查B超提示:肝右前叶胆囊实质性占位,考虑胆囊恶性肿瘤.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腹平,右上腹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7 cm×5 cm,质硬,边界尚清,移动度差,轻压痛.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CT示肝脏右前叶下方实质性占位(图1),考虑肝右叶恶性肿瘤并可能侵犯结肠肝曲.MRI示肝右下方异常信号影,T2W1呈混杂高信号,肝右叶实质性占位待查(图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2.2×109/L,中性粒细胞88.1%,血红蛋白102 g/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范围.术前诊断为右上腹占位,胆囊癌?肝癌?
-
四重肾输尿管畸形一例报告
患儿,女,3岁.因体检发现右侧异位肾积水3个月于2009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右下腹8 cm×5 cm不规则肿块,边界清,移动度小,无触痛.B超检查未探及右肾,右下腹见约8 cm×5 cm混合回声肿块,肿块右下部分见约35 mm液性暗区,提示右肾异位合并积水.CT泌尿三维成像(CTU)检查显示:右肾位于右侧腹盆交界部,肾门中下部见4根输尿管,向下汇成一根总输尿管.
-
引流管位置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需防治腋窝引流管.此管移动度大,易靠近腋静脉及神经引发疼痛.我们仿效文献[1]中的方法,固定引流管末端在锁骨下胸大肌前.患者疼痛明显减少.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6-2010年220例胸大肌较薄(肌间沟处肌肉厚度<1cm)行改良根治手术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 ~73岁,平均50.3岁.两组无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均为单侧.均未侵犯肌肉,无手术的禁忌证.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