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腺相关病毒在耳聋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作者:史珣贝;吴南;郭维维;杨仕明;林昶

    由于腺相关病毒具有独特的载体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因治疗中。大量文献表明,腺相关病毒可以携带目的基因通过不同手术途径成功导入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在毛细胞,血管纹,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成功表达,实现形态学和功能学的恢复。本文总结应用腺相关病毒进行耳聋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突出其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为未来腺相关病毒在耳聋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 内耳Connexin缝隙连接的功能与耳聋机理

    作者:赵红波;于宁

    缝隙连接对于维持正常听觉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编码组成缝隙连接蛋白的Connexin基因突变可引起严重的听力损失,占整个新生儿耳聋病例的70~80 %.此类基因病理变化仅发生于耳蜗内,虽听觉毛细胞上并无缝隙连接或Connexin基因表达,但其支持细胞借助于缝隙连接的耦合作用在内耳联结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内耳缝隙连接生物物理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耳蜗缝隙连接对于听觉功能的重要性;同时也展望了阐明其功能对治疗因Connexin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耳聋的前景.

  • 多重PCR在线粒体基因突变聋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为民;韩东一;袁慧军;王幼勤;曹菊阳;杨伟炎;姜泗长

    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对大量耳聋家系进行了mtDNA1555G、3243G及7445G突变检测,发现了一些mtDNA突变家系,采用的方法主要是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等,并经测序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这些方法较繁琐,对于一个病例需要经3次PCR扩增、3次限制性酶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1~3].因此,作者探索多重PCR对mtDNA突变的诊断方法.

  • 240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分析

    作者:曲长红;张宁;曹东华;郝冬梅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3-8月来自沈阳市和平区残联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240例,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后提取被检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晶芯8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以及线粒体12S rRNA)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40例受检者中,102例存在被检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44例(18.33%,44/240),SLC26A4基因突变38例(15.83%,38/240),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17例(7.08%,17/240),GJB3538C>T1例(0.39%,1/240).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耳聋60例,提示遗传性耳聋42例,占全部耳聋患者的42.5%(102/240).结论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和遗传咨询是防止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优生优育的重要步骤.

  • 绍兴地区131名耳聋患儿常见致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余红;杨晶群;吴长划;吴志强

    目的 通过对耳聋患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了解本地区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谱及突变频率,为遗传性耳聋的远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对2家聋儿康复中心聋儿和经新生儿听力筛查确诊的听力损失患儿共131例,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和GJB3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以上4个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 131例耳聋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63例,检出率为48.09%,其中纯合突变20例,检出率为15.27%,杂合突变53例,检出率为40.46%.GJB2检出38例,检出率为29.01%,SLC26A425例,检出率为19.08%,检出频率高的是GJB2 235delC位点和SLC26A4的IVS7-2A>G位点,检出率分别为26.72%和12.98%,未检测出GJB3基因和mt DNA突变.有耳聋家族史患儿中有60.71%检出基因突变,与无耳聋家族史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2,P>0.05).结论 本地区耳聋患儿中常见耳聋基因检出率较高,主要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线粒体12SrRNA突变可能不是本地区耳聋患儿的主要致病基因,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耳聋病因,对家庭再生育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听力障碍只是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因此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为我国40%的聋病患者明确遗传学诊断,该文就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 GJB2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跃峰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在我国GJB2基因突变是重要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中GJB2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中国人以235delC突变常见,其次为299 ~300delAT、176del 16bp和35delG.目前发现GJB2基因突变不但可引起遗传性耳聋,还可引起获得性耳聋.现就GJB2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检测方法等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对迟发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分析

    作者:陈文强;熊怡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对迟发性耳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5547例,采集其足跟末梢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12SrRNA)的9个突变位点,同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5547例受检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异常者228例,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3.10%(172/5547);GJB3基因杂合突变0.13%(7/5547);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0.54%(30/5547);线粒体12SrRNA突变0.27%(15/5547);双杂合突变0.05%(3/5547),其中299 del AT和2168 A>G 1例,235 del C和538 C>T 2例;176 del 16纯合突变0.02%(1/5547).听力筛查检测通过的5363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检测异常0.88%(47/5363).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有利于迟发性耳聋的及早发现及干预,弥补了单独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所存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孕期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查树伟;许豪勤;查佶;孙庆

    对近年来中国在孕期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产前诊断模式、接受程度、产前干预措施、产前诊断方法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等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如何发现和预防遗传性耳聋

    作者:王秋菊

    遗传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控听觉系统功能的遗传物质出了问题而导致的听力障碍,这种问题不仅要影响患者本身,而且还可以遗传给后代,犹如一个隐性杀手在人类的群体中代代相传.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来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亲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而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 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阻断

    作者:戴朴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据各国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例聋儿[1],其中60%的新生聋儿可能由遗传因素所致[2].根据2006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现有听力残疾者2004万,居各类残疾之首.

  • 重视耳聋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迟放鲁

    在过去的10年中,遗传性耳聋领域研究飞速发展,自从1995年发现第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目前已经定位131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其中已经克隆的耳聋相关基因有41个(http://webhost.ua.ac.be/hhh/).

  • 重视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

    作者:陈晓巍

    聋是常见的感觉障碍性疾病,是交流障碍常见的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估计,全球至少有二亿五千万人罹患中度以上听力损失.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人口已达到2000余万,居各种残疾之首[1].

  • 补肾活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168例

    作者:陈洁;林文森;石志兴;马恩明

    1979年McCabe首先将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作为单独疾病提出,并论述其特点为进行性波动性听力改变,多为两侧性,体血清免疫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有效.1994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的全国自身免疫内耳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议上,笔者报告了对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免疫学观察,受到重视并列入会议纪要.此次会议提出了供商榷和讨论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诊断标准.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拟定下列诊断标准作为本组病例诊断依据:1)快速进行性、波动性,双侧或单侧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2)可伴眩晕、耳鸣;3)病程数周,甚至数年;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改变;5)或伴有其他免疫疾病如关节炎、血管炎、桥本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等;6)除外噪音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外伤耳聋, 遗传性耳聋,早老年耳聋;7)激素,环磷酰胺实验治疗有效.

  • 遗传性耳聋检测及风险分析

    作者:马宁;张正国

    遗传性耳聋由遗传缺陷引起,与基因异常及相关的综合症关系密切,属临床常见疾病.鉴于目前绝大多数的遗传性耳聋无有效治疗手段,遗传咨询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问题为遗传风险的估算.简要介绍了遗传性耳聋的分类以及利用致病基因特点和家系信息进行概率分析的方法.

  • SLC26A4基因IVS16+10C>T变异和遗传性耳聋的关系研究

    作者:关荣春;王春英;曲学华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与SLC26A4基因IVS16+10C>T突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检查的遗传性耳聋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听力正常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和听力阀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等位基因1、2的突变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类型.结果 102例遗传性耳聋患者中,由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耳聋患者较由GJB2基因突变引起耳聋者多(30例比15例).与正常听力对照组比较,遗传性耳聋观察组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率明显增加 〔GJB2:14.71%(15/102)比2.94%(3/102),SLC26A4:29.41%(30/102)比1.96%(2/102),P<0.01〕,并且观察组随耳聋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GJB2、SLC26A4基因突变率也呈增加趋势(GJB2为0.98%、1.96%、4.90%、6.86%,SLC26A4为4.90%、6.86%、7.84%、9.8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听力阀值明显增高(dB:67.83±8.96比10.43±2.89,P<0.01),观察组随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听力阀值(dB)也逐渐增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为34.96±4.98、58.42±10.61、83.96±12.17、96.77±11.42).30例SLC26A4患者中未出现IVS16+10C>T类变异,表明在人群中IVS16+10C>T类基因突变不是造成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SLC26A4基因IVS16+10C>T变异与患者遗传性耳聋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可为临床预估患者下一代耳聋患病发生情况提供依据.

  • 应用基因芯片对高危人群耳聋基因筛查分析

    作者:马会卿;吉增良;郑敬肖;曹琴英;朱俊真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影响交流和生活的常见病.据2006年中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2%,更为严重的是每年以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做好耳聋的预防与出生缺陷干预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据统计,约1%的儿童有先天性听力损害,其中一半与遗传有关.在遗传性耳聋中,30%伴其他症状,称为综合征型耳聋;70%不伴其他症状,称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国内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部分NSHL仅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突变引起,如GJB2、SLC26A4、线粒体DNA(mtDNA)12SrRNA及GJB3等[2].在本研究中,使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门诊咨询耳聋患者及家族中的亲属共41例,现报告如下.

  • 我院非综合征型耳聋调查分析及对策

    作者:徐素珍;彭光华;倪永丽

    根据耳聋患者是否伴有耳外组织的异常或病变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及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在发达国家的语前聋患者中至少2/3的患者是遗传性耳聋,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NSHL约占70%,SHL约占30%[1].本研究拟通过对NSHL患者分析其基因突变的家系情况,分析耳聋遗传模式,为患者家庭提供后代发病的风险估计和遗传指导,普及耳聋相关知识和治疗指南,报告如下.

  • 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娟;肖伟利;李雪芹;刘勇智;丁海涛

    耳聋是人类常见的残疾之一,它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性耳聋包括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约占70%,综合征型耳聋约占30%.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通过对耳聋基因的诊断,明确耳聋的分子病因,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本文就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 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59例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作者:孙莉莉;张莉;张东红

    目的 筛查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收治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59例,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耳聋微阵列芯片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176 del 16、299 del AT和35 del G)、SLC26A4基因(IVS 7-2 A>G、2168 A>G)、线粒体mtDNA 12S rRNA基因(1494 C >T、1555 A>G)、GJB3基因(538 C >T),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5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GJB2基因、SLC26A4基因、mtDNA 12S rRNA 1555 A>G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5.4%、15.3%、0.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纯合突变型2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delC/176 del 16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型7例;GJB2基因299 del AT纯合突变型1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纯合突变型5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SLC26A4基因2168 A >G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59例中无mtDNA 12S rRNA基因1555 A>G均质型突变和GJB3突变.GJB2基因突变中,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检出率较高(43.8%和41.7%),其次是中度组10.5%、轻度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基因突变中,重度组检出率较高,为41.7%,其次为中度组10.5%、轻度组8.3%和极重度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耳聋患儿热点突变基因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主,在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对儿童人群常规耳聋基因的筛查诊断.

138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