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高通组(43例)使用威高HF18聚砜膜透析器;低通组(42例)使用Fresenius F7聚砜膜,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均于基线及治疗后12周检测血钙、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高通组患者12周后的血清磷、iPTH均明显下降(P<0.05),同低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12周后血钙均轻度增高,均在目标值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清磷、iPTH.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状态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检测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共7年时间内我院血透中心透析龄均≥3个月的MHD患者共2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直至患者终止包括死亡、终止透析、决定肾移植、失联或研究截止等.所有患者在研究日内每3个月测定人血白蛋白、血钙和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经过观察分析,非老年患者血磷高于老年患者,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但血钙水平却相比较高;透析龄≥5年患者的钙磷水平均高于透析龄<5年的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现钙磷代谢临床控制仍不理想,透析次数每周3次可更利于帮助控制患者血磷;而患者透析龄>5年后钙磷代谢紊乱情况更加严重,年龄、透析龄和iPTH是显著影响患者血磷水平的危险因素.
-
醋酸钙在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醋酸钙治疗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收治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联合限磷饮食治疗,观察组采用醋酸钙联合限磷饮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血磷下降幅度、钙磷乘积下降幅度和血钙上升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钙治疗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显著。
-
中药擦浴、口服息斯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氧症21例疗效观察
皮肤瘙痒是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的共同临床症状,其在未接受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率25~59%,而其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发生率60%~90%[1].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瘙痒、干燥、脱屑,常伴或不伴皮疹,其原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本文从尿毒症氮质代谢产物对皮肤的刺激、钙磷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血浆组胺水平升高[2]发病机制入手,采取内服外擦疗法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4个月后的血钙、磷、钙磷乘积以及iPTH的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6个月后患者体内的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含量和骨钙素(BG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
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发生机制及干预现状
以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为主要表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重要并发症之一.钙磷代谢紊乱不仅可以引起骨骼的病变,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使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对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早期有效干预可改善CKD的预后、提高CKD患者的生存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 方法 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 H分布影响.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PTH大于600pg/ml,25.6% MHD患者i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每日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持续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常使用的肾脏替代方式为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已成为公认的常规血液透析(conventioilal hemodialysis,CHD)方法,这种透析方法虽然方便、经济,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血容量、生化指标参数波动幅度大,不符合生理学特点,另外血液透析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比例相当高.
-
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钙化性血管病
随着肾脏替代疗法的不断进步,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仍有50%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VD).心血管系统的普遍钙化是造成维持性透析患者CVD高发生率和患CVD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的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慢性肾衰竭的终身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使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文献报道SHPT与活性维生素D水平下降、钙磷代谢紊乱及相应的钙敏感受体、钠磷转运子、维生素D的核受体等密切相关[1].SHPT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大约50%的严重SHPT患者对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不敏感 [2],我院从2008年~2010年对部分SHPT患者开展了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前臂移植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2013年昆山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现状的单中心调查
目的 通过对2013年8月昆山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的横断面调查,了解MHD患者的现状.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血透室透析龄大于3个月的患者共242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透前肌酐、透析龄、血红蛋白、血清钙、磷水平、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例患者中,男134例(占55.4%),女108例(占44.6%),男女比例为1.24∶1;原发病构成上,前3位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32例(54.54%),糖尿病肾病25例(10.33%),高血压肾损害19例(7.85%),其中不能明确原发病因者39例(16.11%);Hb<110 g/L 148例(61.16%);206例(85.12%)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包括高钙、低钙、高磷、低磷的患者),96例(39.66%)钙磷乘积>4.52mmol2/L2.在接受iPTH检查的236例患者中,iPTH<150 ng/L有78例(33.05%),PTH>600 ng/L有32例(13.56%).结论 本中心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尿毒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慢性肾小球肾炎仍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1位原因;Hb达标率低,相当多的MHD患者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机能亢进.
-
慢性肾脏病动脉硬化发病新机制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比一般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极大地增加[1].CKD患者既存在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也存在众多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如容量扩张、血管钙化(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贫血、营养不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炎症、促血栓形成因素、尿毒症毒素等.而且尚在CKD的早期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就已出现.
-
慢性肾脏病时钙磷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占CKD患者死亡原因中的半数以上.CKD人群除具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因素外,还有CKD时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已证实,血磷增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自CKD3期开始血磷即开始增高,血磷每增高1 mg/dl(0.32 mmol/L),死亡危险性增加23%[1].血液透析患者血磷>6.5 mg/dl(>2.10 mmol/L)者,猝死或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2].CKD时钙磷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机制与促进心血管钙化有关.因此研究CKD时钙磷代谢异常和其导致心血管钙化的机制和防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
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尿素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的血磷值、血钙值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彩色B超检测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并根据心脏彩超检查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为心脏瓣膜钙化组和无心脏瓣膜钙化组,比较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心脏瓣膜钙化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当中,78%的尿毒症患者都存在血管钙化的现象,并且其平均血磷值为2.00mmol/L,已经明显高于推荐目标的上限值。出现心脏瓣膜钙化情况的为64人,达到53%,心脏瓣膜钙化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透析时间长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程度与血钙、血磷代谢异常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从这方面治疗心脏瓣膜钙化病症;另外年龄越大、透析时间越长的患者更应该注意饮食控制和持续的药物调节。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定位诊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由于甲状旁腺素合成和分泌过多(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骼、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的临床病症.其特征性生化改变为高血钙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PHPT多由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引起[1],术前定位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99mTc-MIB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定位后施行手术切除病灶是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上述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
-
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脏损害进行性恶化将导致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是慢性肾衰竭特别是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39例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血钙、钙磷乘积、血肌酐(SCr)、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钙素(BGP)含量.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磷离子浓度为(1.97±0.35)mmo]/L、钙磷乘积为(54.51±10.01) mmol2/L2、SCr为(719.27±15.21) μmol/L、尿素氮为(17.28±2.17)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1.34)mmol/L、(62.21±10.46)mmo12/L2、(826.28+80.64) μmol/L、(18.39±1.17)g/L,而钙离子含量为(2.58±1.0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0.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BGP含量为(251.67±35.14)μg/L、iPTH为(978.73±200.33) m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57±25.46)μg/L、(1100.01±190.17)m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体内钙离子、磷离子、钙磷乘积、SCr、尿素氮、BGP、iPTH等实验室指标含量均有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
骨化三醇冲击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状旁腺素(PTH)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钙磷代谢平衡的因子,慢性肾衰竭可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其特征为高PTH血症、甲状旁腺增生和钙磷代谢紊乱.SHPT不仅可导致肾性骨病,而且可引起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疾病.大量证据显示,SHPT可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1].我科对部分SHPT患者采用骨化三醇冲击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方法与结果分析如下.
-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后果严重.如何早期诊断和处理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是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之一,随着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人和循证医学研究的不断积累,其诊断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措施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矿物质和骨异常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钙磷代谢紊乱 高磷血症 -
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常合并钙磷代谢紊乱,而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低钙透析液是减轻钙负荷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使用1.5mmol/l及1.25mmol/l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观察其对机体钙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