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钮红祥;刘勇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方法 抽选90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为3个组,即A组、B组以及C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臂丛阻滞以前5分钟,A组以持续泵注的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B组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使用地佐辛,C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麻醉操作前5 min即A组的右美托咪定、B组的地佐辛、C组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开始泵注的时间(T1)、臂丛穿刺完成泵注后20 min,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在T1时MAP和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均比较高,A组患者T1的HR、MAP都比其他两组高(P<0.05),A组和C组T2-T5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都比B组高(P<0.05);A组和B组、C组相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要高(P<0.05);三组都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氧以及严重低血压等).结论 在臂丛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可增强麻醉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 末节指端斜形离断拨大鱼际皮袋"寄养"1例

    作者:孙革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2岁.左手示指末节尺侧离断伤2h.左示指末节尺侧齿轮绞伤,完全离断,占末节1/3,甲板甲床存在,末节指骨斜形离断,掌侧动脉吻合条件不具备.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止血带下操作.离断指拨甲,去除角质层,表皮层.7号针头垂直穿过对合准确骨折面,牢固固定.用3/0尼龙线准确原位缝合断指.示指常指,指间关节、指端置于大鱼际表面合适位置,切开大鱼际皮肤至深筋膜层,将原位缝合断指埋藏于大鱼际皮袋内.大鱼际皮缘与断指近端皮缘缝合,缝线固定.术后保持创面干燥,2周拆除皮缘缝线,3周取出寄养指端,大鱼际皮肤缝合.6周复查,甲板生长愈越损伤平面光滑.指端指纹复现.两点移动距离测定在6mm.

  • 手外伤患者臂丛麻醉中辅助力月西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晓东;杨春华;陈辉;王英哲;原春雷

    目的 通过在臂丛麻醉基础上辅用力月西(咪唑安定),对其镇静及遗忘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骨外科手外伤手术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静脉注射负荷量力月西;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每组32例,观察给药后患者术中的镇静评分,遗忘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顺行性遗忘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力月西能减少区域麻醉患者术中不适和恐惧感,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对减轻术后精神疲劳、术后创伤性痛苦记忆的作用良好.

  • 腋路加肌间沟双路臂丛麻醉的临床体会

    作者:杨宝林;崔巍;马海燕;郭术波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普遍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腋路和肌间沟阻滞方法更是较为常用,但此两种阻滞方法又各自有其优缺点.本文旨在介绍作者在近年来应用腋路加肌间沟双路臂丛麻醉方法的临床体会.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比较

    作者:黄梅平;张伟良

    目的:采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取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4组(Ⅰ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Ⅱ组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Ⅲ组单纯罗哌卡因、Ⅳ组单纯布比卡因),每组10例,分别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镇痛和镇静方面Ⅰ组比其他三组效果虽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均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能产生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 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轶;钟文晖;朱伟民;汪听亚;吴耀持

    目的 观察关节腔痛点注射联合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关节腔痛点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天,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内旋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仅肩关节外展、前屈范围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3个月比较,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痛点注射联合臂丛麻醉下四步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疗效满意,较单纯四步手法松解能更明显地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值得推广运用.

  • 改良Kessler法修复指屈肌腱30例报告

    作者:孟庆涛;王群殿;赵辉

    1998年5月 ~ 1999年8月,我们采用交叉式双改良Kessler法加周边连续缝合法,修复指屈肌腱30例42条,疗效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6岁 ~ 52岁,平均32岁。指浅屈肌腱26条,指深屈肌腱16条。Ⅱ区7例9指,Ⅲ区9例15指,Ⅳ区14例18指。  2. 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气压止血带下手术。按Kessler缝合法,在屈肌腱与掌背矢状面成30°角的两个平面上各缝1针,两线分别在腱断端两侧掌面打结,肌腱断端紧密接触后,周边行连续缝合(图1)。术后用背侧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60°、近指间关节屈曲30°位。术后2 d患指开始作小范围的主动伸屈活动,术后2周去除石膏后逐渐扩大主动伸屈活动范围,术后3周起锻炼至大活动范围。  3. 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 ~ 16个月,平均8个月。按肌腱功能TAM评定标准评定;优:Ⅱ区2例,Ⅲ区8例,Ⅳ区4例;良:Ⅱ区3例,Ⅲ区7例,Ⅳ区8例; 可:Ⅱ区4例,Ⅳ区6例。  二、讨论

  • 月骨骨折二例报告

    作者:

    月骨骨折临床上罕见,我科收治2例,手术复位后用AO螺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5个月骨愈合.例1 男,35岁.2002年4月患者骑自行车时摔倒,左腕背伸位着地后,感腕背部疼痛肿胀,腕背伸加重.局部检查发现腕背肿胀,有明显压痛点.X线正侧位片检查未发现异常,CT检查示月骨背侧极移位性骨折(图1).伤后7 d,臂丛麻醉生效后上气压止血带,腕背部"S"形切口,直至腕背伸肌腱鞘,纵行切开第三伸肌腱鞘,沿腕背关节囊表面打开第四伸肌腱鞘,拇长伸肌腱向桡侧牵拉,指总伸肌腱向尺侧牵拉.

  • 救护船航行中上肢手术麻醉的体会

    作者:徐文;袁超;陆爱萍

    1 病例资料例1,男,23岁,因大风浪操作时不慎被钢缆击中左前臂,注射杜冷丁仍疼痛难忍,4 h后被送到救护船治疗.患者步行人室,一般情况可,左前臂无明显皮肤破损,软组织淤血肿胀明显,压痛(++),骨擦感(+),纵向叩击痛(+),手指活动受限,被动伸指时剧痛.船上X线片示左尺桡骨粉碎性骨折.

  • 急诊手外伤术中2种臂丛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桃花

    目的:比较急诊手外伤术中2种臂丛麻醉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手外伤并需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和B两组,每组40例患者。麻醉用药均为0.3%罗哌卡因和1.2%利多卡因的混合液。A组患者接受腋路两点阻滞法麻醉,用量为25 ml;B组患者接受肌间沟两点阻滞法麻醉,用量亦为25 ml。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Ramsay镇静评分得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均出现下降,且A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也无明显差异。A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B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Ramsay镇静评分得分为2~4分的患者比例为80%,高于B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外伤术中臂丛麻醉不会对患者的心率造成明显影响,腋路两点阻滞法麻醉的镇静效果较肌间沟两点阻滞法麻醉更好,可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伟民;吴耀持;汪崇淼;张峻峰;李赛波

    目的 介绍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具体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定.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200例确诊为肩粘连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臂丛麻醉下(肌间沟法)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自主功能锻炼和单纯手法+自主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仅一次即可使患肩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术后经较短时间(1~2周)的自主功能锻炼,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8%,总有效率为78.00%.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整套手法能将肩关节各部位的粘连充分、彻底地解除,使关节恢复各方向的活动.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 Supreme喉罩全麻复合臂丛麻醉在老年肩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程

    目的 总结在老年患者肩关节置换术中采用Supreme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体会.方法 22例老年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先行臂丛肌间沟麻醉,给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5~20 ml,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诱导后,待下颌松弛插入Supreme喉罩,术中静脉微量泵注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视情况追加或不追加维库溴铵.结果 22例患者臂丛麻醉效果满意,喉罩均成功置入,全麻诱导后血压较基础值一过性降低,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平稳.20例患者于手术后10 min内呼吸、意识恢复良好,拔除喉罩,2例患者45 min内拔除喉罩,无任何麻醉并发症.结论 Supreme喉罩全麻复合臂丛麻醉应用于老年肩关节置换术中安全有效,全麻药物用量小,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安静平稳.

  • 经颈路臂丛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体会

    作者:冯善武;朱海军

    本组45例患者,男31例,年龄15~69岁,均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入室后,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选定锁骨上4cm与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外2cm之相交点为穿刺点(约C5横突处 ).垂直进针约0.8~1.5cm,即可探及异感;若无异感,在此点四周环绕外半径0 .5cm范围内可探及异感,回抽无血后注药20~25ml.

  • 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安群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七氟醚+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各40例.观察诱导时间患儿术中肢动、心率、术后呕吐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麻醉诱导观察组78.0±20.5 s,对照组142.2±28.5 s;苏醒时间观察组为3.0±1.1 min,对照组23.2±13.3 min;术后恶心呕吐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术中躁动观察组无,对照组14例.结论:七氟醚+臂丛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 臂丛麻醉辅以丙泊酚镇静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枝;高军;高元丽;高丽;董希玮

    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小儿上肢肘部以下手术50例应用臂丛(腋路一针法)麻醉辅以丙泊酚镇静,结果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丙泊酚镇静良好,术后苏醒快.现总结如下.

  • 吗啡复合液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观察

    作者:孙建宏

    有关吗啡外周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研究尚少.我们1997年~1998年使用吗啡复合液行臂丛麻醉、术后镇痛,现报告如下.

  • 臂丛麻醉局部松解+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

    作者:胡前顺

    笔者从1996~1999年运用臂丛麻醉局部松解+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冻结肩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37~64岁。上举受限16例,旋转受限11例,右伸受限8例,混合型15例。发病时间到接受治疗时间40天~2年。2 治疗方法用1.73%碳酸利多卡因10ml+注射用水10ml行肌间沟麻醉,麻醉满意后,然后行肩关节松解术,使肩关节尽量达到正常活动范围。30min至1h待麻醉消退,检查局部是否有压痛点,并用当归针2ml、草乌针2ml痛点注射,每日1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并指导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上举受限:壁虎爬墙法;旋转受限:划圆圈法;后伸受限:用后伸拉力法。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神经定位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戴仪;曾振华

    为解决臂丛麻醉中定位不准,麻醉成功率低,麻醉时间短,易发生麻醉并发症等问题.自2002年4月以来,作者采用神经定位感应仪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地塞米松对臂丛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衡;李清平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臂丛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例行经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6例,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麻醉,并在麻醉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5mg;B组8例,仅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麻醉.结果 A、B两组镇痛效果达优良者分别为15例(93.8%)和4例(50.0%),平均镇痛时间分别为48.1±3.0h和8.3±1.2h,A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1),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

    作者:章明;劳惠丽;楼静芝

    罗哌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以其毒性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成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臂丛阻滞及颈丛阻滞麻醉中,而应用于小儿臂丛麻醉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麻醉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60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