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以评述性论文为主要特色的药学类核心期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设有“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论著、药物与临床和医药信息”等栏目。通过不断追踪国际药学研发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报道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学、生化药学和临床药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各领域的前沿内容,是我国新药研发和应用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
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应急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
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是化学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李桦*(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0)摘要: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是中国化学灾害史上严重的化学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7亿元。这是一起特别重大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集中暴露了中国在化学安全和事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力、违规经营等原因外,事故也暴露出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和救援队伍的化学防护专业知识缺失、应急救援技术能力不足、媒体和民众缺乏化学危害和防灾应急知识等问题,折射出中国与防灾减灾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
猫爪草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猫爪草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以香菇多糖片作为免疫研究的阳性对照,对猫爪草的猫爪草多糖、石油醚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乙醇提取部位的提取物首次进行药理学筛选.结果 在猫爪草各类提取成分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中,以猫爪草多糖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提高作用为好,猫爪草脂溶性成分如猫爪草石油醚提取物有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趋势.结论 猫爪草多糖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强.
-
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为新药研制和开发提供借鉴。方法 就纳米技术在药物不同方面可能的应用为线索,对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有关发展前景。结果 纳米粒经化可增加药物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纳米控释系统可直接作用于细胞,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使某些酶制剂口服有效,并能增强药物的靶向作用,减轻或避免毒副反应。纳米粒经载体替代病毒载体,可解决基因药物治疗中的免疫反应难题。纳米机械装置可辅助设计代替传统药物的分子生物机器人,起到特殊治疗效果。纳米技术在药物合成、催化和分离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结论 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可降低能耗,将成为一种革命性技术,使药物生产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质量改善,规模扩大。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1986年,GISSI研究首次表明,采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并可以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相媲美,为AMI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
肠球菌属耐药机制与新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肠球菌属细菌为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人体多种组织脏器的严重感染.近年来肠球菌属细菌所致感染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己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的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越来越接近现实.理想的药物应该是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很好的耐受性;②对肝脏的针对性强;③副作用极少.虽然现在尚没有一种治疗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治疗发展的基本方向正在逐渐形成.
-
从ICAAC看抗菌药物的发展趋势
美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年度跨学科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会议(Interscience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 Chemotherapy, ICAAC),是有关抗微生物药物、感染、化疗研究的一次盛会,无论制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大多充分利用该会展示新研究成果,每年有上万名来自全球从事相关研究的医学、药学、生物学、管理等各方面人员参加该会议,参加商业展出的制药企业也囊括了全球各大抗感染领域的巨头.他们通过展览、专题会议、卫星会议发布自己的研究成就,大量处于临床研究的新抗菌药物与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化合物也在会议上报道.应该说,每年的ICAAC是新型抗感染药物全新登场的舞台,通过会议,可以全面了解抗感染药物研究开发方向.
-
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开展、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的普遍采用及艾滋病的流行,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迫切需要具有高效、低毒以及作用快速等特点的抗真菌药,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研究获得一定进展:1.出现对现有抗生素与抗菌药耐药性革兰阳性细菌有效的新药;2.发现第四代头孢菌素与两个类型的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3.研制出对肾脱氢肽酶稳定和半衰期较长的碳青霉烯;4.第一个青霉烯呋罗培南上市;5.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制剂显示出优异疗效;6.第三代大环内酯泰利霉素临床应用;7.其他抗生素结构修饰取得进展;8.喹诺酮类抗菌药性能进一步优化;9.抗病毒药物有明显进展;10.重视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研究.兹分类简述于下:
-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使得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本文将对近年来临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些热点作一综述.
-
全球抗丙肝药物市场纵观
近几年,全球的抗丙肝药物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索菲布韦(Sovaldi)及其复方的出世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索菲布韦12周疗程治愈率达90%以上,而传统标准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仅为44%~77%,不包括其不良反应和较长的用药周期.索菲布韦一经上市就达到110亿美元的年销售,同时160亿的巨大丙肝治疗药物市场.目前,先后已有多个抗丙肝药物上市与吉利德产品进行竞争,包括艾伯维的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dasabuvir/ritonavir)、 施贵宝的daclatasvir/Asunaprevir复方等.
-
靶向抗肿瘤新技术--抗体偶联药物
恶性肿瘤是众所周知的高致死性疾病之一,其治疗在全球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难以被彻底克服的难题。化疗仍是现阶段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常规的化疗药物由于选择性差导致用药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耐药现象,往往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收益。另一方面,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和更长的作用时间已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单抗药物也存在杀伤力差、易产生耐药等不足,常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近几年,靶向抗肿瘤新技术--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的设计理念渐趋成熟并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小分子化疗和抗体靶向疗法的强强联合,减毒增效,为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在单抗基础上将高效小分子药物偶联于抗体上即得ADC,其可利用抗体靶向性将药物定向富集于肿瘤组织,并释放小分子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图1)。ADC目前已成为除肿瘤免疫疗法之外又一大的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
-
复能剂与阿托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治疗中的作用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及其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外周呼吸肌麻痹治疗方案(简称治疗方案),已由国家卫生部纳入第二轮面向全国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在全国正式推广已2年多.虽尚未做正式疗效统计,但从已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该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深受基层医疗单位的认可和欢迎.但是,同时也发现,有些医生对治疗方案中所重用的氯解磷定和为对症治疗而应用的阿托品所起的作用和用法,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和不当用法,以致对方案的评价得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本文结合近年对氯解磷定和阿托品药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来阐述它们在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和正确用法,以期提高对治疗方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救治率.
-
正电子断层显像与新药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显像技术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从体外无损伤、定量和动态地从分子水平观察到药物或代谢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1],已成为诊断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3大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优手段[2].药物通过改变体内异常生化变化达到治疗目的.PET可评价在治疗疾病不同阶段的药物作用.PET不仅可用于临床前药物研究,而且可直接用于临床药物研究.
-
亲和超滤HPLC-MS法的研究进展
亲和超滤HPLC-MS法是将超滤技术与HPLC-MS联用,主要用于从组合化学库和天然产物粗提物中筛选与可溶性靶点相结合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在药物代谢和描述受体-配体结合特征两方面也有所应用.用该方法筛选和发现药物被认为是传统药物发现方法的一种补充.本文综述了亲和超滤HPLC-MS法的原理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亲和超滤HPLC-MS法 小分子活性物质 筛选和发现药物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的有效途径:组合化学与合理药物设计相结合
新药研究领域正孕育着一场以研究和应用分子多样性为核心的方法学革命,一方面它迅速吸收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有机合成的新研究成果,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荟萃的焦点;另一方面它又为各种新原理和新概念问世提供必要条件.近出现的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组合库(combinatorial library)、组合合成(combinatorial synthesis)和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分子多样性(molecular diversity)与分子相似性(molecular similarity)策略、化合物信息库(chem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一系列新概念将对新药研究方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1世纪的新药研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
《药学学报》投稿须知
1 《药学学报》为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主要检索系统收录,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主要报道我国药学创新性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月刊);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学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与综述、学术动态等。2 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综述与述评除外),注明无一稿两投,并注意保密审查。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者或学术会议交流过的必须注明。研究生论文应由导师负责并推荐。3 文章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论文(包括正文、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图和表、参考文献等)和述评限制在6000字左右,研究简报(省略中文摘要)在4000字以内,综述不超过8000字。来稿请寄计算机打印件,一式两份。若有重大意义或国际竞争者请说明。来稿勿使用非规范字,简化字限用“简化字总表”中公布者。
-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的应用进展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即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将PK-PD结合模型用于药物研究可为阐明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如药物作用的评估、用药方案的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等.文章简要综述PK-PD模型的应用,旨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药物研究 应用 -
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防治老年痴呆的药物研究和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老年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防治AD的药物开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从老年性痴呆症的致病原因出发,对抗老年痴呆的常用天然药物作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