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进展期直肠癌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和区域性淋巴廓清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分析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69例和同期行非根部结扎根治术直肠癌56例.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根部结扎的根治术者(48.2%).结论:对下部直肠癌加行侧方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尤其对pT3和pT4期患者,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方法 对2000~2008年进行的73例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术,和对60例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清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5.1%.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者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22.9%),高于腹膜返折以下者(9.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5例,复发率为4.85%.结论 对肿瘤浸润深度达到pT3和pT4的病例;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上者,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可以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
-
早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时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除胃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还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减少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满足D2[1-2、3]程度的需要,淋巴结廓清的范围和质量并不因为手术本身而改变和降低了根治性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术后QOL,使其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上极为有用的手术方法[4-7].
-
腔镜乳腺癌手术的现状和进展
近年来,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前哨淋巴结概念的提出,使保乳手术逐渐增加.腔镜手术在美容上的优势和微创、可进行远距离操作的特点,使它在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但是,有关该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还非常罕见,术式的选择还有很多争议,与开放手术相比,腋淋巴结廓清的彻底性仍有疑问.我们就腔镜下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切除范围、手术技术和疗效等方面进行文献复习.
-
保留幽门的胃癌根治术的理论与实践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疾患,传统固定的胃大范围切除,扩大的淋巴结廓清模式,已向多样化、个体化治疗模式转化.
-
VATS下单操作孔"简约式"肺癌根治术的 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VATS电视胸腔镜手术已作为肺癌的标准手术,既往研究报道均集中在与开胸手术对比其是否能规范的切除病变及廓清淋巴结,而在如何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手术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手术费用等方面报道不多.本研究从对"简约式"VATS及"常规"VATS的对比阐述"简约式"VATS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断的、病例资料齐全的行"简约式"VATS患者49例,与同期本院49例"常规"VATS手术病例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切口个数、切口长度合计、切割闭合器使用个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约式"VATS手术可以完成同质量的"常规"VATS手术,且创伤更小、微创美观,更重要的是减少耗材,降低成本,可减轻患方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
经骶尾、腹腔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我科自1995-1998年,共行经骶尾、腹腔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5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43~74岁,平均56.7岁。其中低位直肠癌3例,复发性直肠癌3例,全部病例经内镜及病理学诊断证实。Ducks分期B期21例;C1期10例,C2期4例。1.2 手术方法 选用硬膜外麻醉辅加全身麻醉术,患者取俯卧位、头低臀高似折刀位。骶尾部操作,以尾骨尖、双侧坐骨结节为连线,以肛门为中心,菱形切口显露,结扎直肠下动、静脉,切断肛尾韧带,切除末2节尾骨,沿盆壁切断肛提肌,显露直肠固有系膜,沿骶前间隙剥离直肠固有系膜达骶骨岬,直肠前方剥离在直肠前列腺间隙或直肠子宫阴道间隙的Denonvilliers筋膜层进行,剥离达Douglas窝。其后,于双侧盆壁,结扎直肠中动、静脉,清楚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至此完成骶部剥离。其后仔细止血,防治引流一枚,关闭切口。转换体位呈平卧位,腹部操作切口选择下腹绕脐正中切口。入腹探查后,打开乙状结肠侧方腹膜及盆腹膜,将直肠由盆腔内拉出,然后清楚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将其动脉结扎切断。切除直肠及乙状结肠,沿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进行淋巴结廓清,以及闭孔部淋巴结廓清,保留盆腔植物神经丛,仔细止血。乙状结肠造口,放置腹腔引流,关闭盆腹膜,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
胰腺癌与区域淋巴结清扫
胰腺癌是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全球胰腺癌发病率男性为4.4/10万,女性为3.1/10万[1],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2].胰腺癌病死率位居北美所有癌症病死率的第4位,在我国也由过去的第20位上升为第7位.手术是目前所有治疗措施中能够给患者提供治愈机会的惟一手段.胰腺癌的发生部位以胰头部为多见,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头癌手术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3-4].长期以来,对胰头癌患者是否实施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存在较大的争议.欧美学者多认为淋巴结廓清无益于提高生存率,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日本学者研究资料却表明淋巴结廓清可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现对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廊清术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肺癌手术根治性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指导肺癌淋巴结廓清、提高手术根治性及改善其预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结合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9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就B超检查中特点,PLG中胆囊腺瘤与胆囊癌的关系,及外科手术治疗标准予以讨论。1 临床资料 男32例,女67例,平均年龄42.1岁。胆固醇息肉72例,炎性息肉12例,腺瘤15例,其中6例恶变。32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肝内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PLG病人合并不同程度腹部隐痛、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病人伴有胆绞痛和黄疸。99例中B超检查确诊率84%(82/99)。全部病人均行胆囊切除,2例恶变累及胆囊床行胆囊床肝脏局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廓清。4例行T管引流3例行胆肠吻合。2 讨 论 PLG包括胆囊炎性息肉、胆固醇样息肉和腺瘤。其中胆固醇样息肉所占的比例高[1]。通常认为胆固醇样息肉主要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泡沫细胞吞噬胆固醇颗粒后,附着在胆囊壁固有层,胆囊黏膜覆盖后形成。PLG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CT及胆囊造影术[2]。我们对PLG的诊断主要依赖B超检查,本组B超确诊率84%。B超可直接显示PLG大小,形态。胆固醇样息肉、炎性息肉多有细蒂,B超下有摆动和漂浮感。此外胆固醇息肉是强回声,部分有尾声,内部回声密度呈不均匀颗粒状。腺瘤根据大小常表现为粗细不等的蒂,腺瘤样增生常表现为均一回声。 PLG中腺瘤可能恶变已为大家所共识,根据Kozuka提到的组织学腺瘤向腺癌移行,并提出了支持腺瘤为腺癌的癌前期病变六点根据。(1)组织学上存在腺瘤向腺癌的移行;(2)所有原位癌伴有腺瘤样成分;(3)在浸润性腺癌中常常有腺瘤的残存组织;(4)在病变进行中病灶逐渐增大;(5)从良性腺瘤到恶变再到浸润性癌病人的年龄逐渐增大;(6)无论是腺瘤还是浸润性癌女性病人居多。一般认为胆囊腺瘤往往合并胆囊结石,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反复机械性刺激使胆囊组织发生上皮不典型增生,胆囊原位癌发展成为浸润癌的病理过程。本组6例胆囊腺瘤恶变全部合并胆囊结石。因此PLG当合并胆囊结石时恶变危险因素明显增加。
-
早期胃癌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术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既要考虑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又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降低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满足第2站淋巴结廓清(D2)[1-2]程度的需要,淋巴结廓清的范围和质量并不因为手术本身而改变和降低了根治性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术后QOL,使其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上极为有效的手术方法[3-5].
-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进展期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结扎和区域性淋巴廓清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分析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69例和同期行非根部结扎根治术直肠癌56例.结果: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11.6%,肿瘤浸润深度pT3和pT4期发生转移明显增多.有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7.5%,而无根部淋巴转移者为70.5%;同时,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根部结扎的根治术者(48.2%).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强调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和近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对下部直肠癌加行侧方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尤其对pT3和pT4期患者,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食道癌术前、术后的辅助化疗
在日常临床治疗中,80%以上的食道癌浸润深度达sm以上或为进展癌,对这些胸段食道癌须行开胸开腹手术,为追求根治效果,需达到颈胸腹3段廓清,这样规模的手术在日本被称为外科治疗的"高境界".所有Ⅱ~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不到40%.另方面,3区域淋巴结廓清已接近机体对手术耐受的极限,即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已经不能达到更理想的远期效果,因此对进展期食道癌需要辅以有效的辅助疗法.
-
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喉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一种手术。我科在1981年~1995年共为64例喉癌病人实行喉切除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喉癌患者共64例,男59例,女5例,年龄32岁~73岁。职业:农民25例,工人21例,干部18例。术式:全喉切除术20例,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1例,全喉切除加发音重建术4例,喉部分切除术29例。 本组64例中62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因食管和颈部淋巴结出现广泛的转移癌,又难以进行颈淋巴结廓清,而做胃造瘘后出院),13例术后产生咽瘘。13例咽瘘中除自动出院2例外,11例经过精心护理咽瘘完全愈合。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少患者曾在基层医院医治,因疗效不佳或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和对治疗的怀疑心理,甚至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因此,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情,主动关心体贴他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耐心解释,向患者讲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安慰鼓励患者,克服消极因素,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收手术治疗。②做好手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摄喉部断层X线片或喉部CT片等。③经常漱口,每天饭后睡前用1%呋喃西林液漱口。鼻部及口腔有炎症者应事先给以必要的治疗,以防术后感染伤口。④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应于术前设立专门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消毒时间为30min,每天通风1次。手术当日备好吸痰器装置、清洁盘(有无菌的弯盘、换药碗、吸引导管、镊子、纱布等),此外还要准备记录的纸和笔。⑤术前1d为患者剪鼻毛、刮胡须。颈部消毒包扎。术前晚上给予口服安定10mg。⑥手术当日早晨禁食。插入鼻饲管。⑦术前30min给予鲁米那及阿托品肌肉注射。
-
术前测定癌胚抗原和肿瘤影消失率对肺癌淋巴结廓清的意义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血清浓度和肿瘤影消失率(TDR)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时肺癌淋巴结廓清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29例肺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术前1个月内行胸部CT检查,测量并计算TDR.术中均行系统纵隔淋巴结廓清及肺切除.分析CEA和TDR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EA阴性、TDR≥0.8对诊断肺腺癌pN0的特异性,阳性预测率(PPV)比由CT中淋巴结大小来判断肺腺癌pN0明显增高.结论:术前CEA测定有助于判断肺癌pN0,TDR水平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EA阴性、TDR≥0.8对诊断肺腺癌pN0比由CT中淋巴结大小诊断pN0更有价值,可以用来预测肺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指导淋巴结廓清.
-
96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分析1996~2004年间的96例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率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CA19-9水平、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96例患者术后1、2、3、5年的存活病例数分别为55、30、15、7例,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1%、54.9%、37.0%、23.1%.患者术后生存率与肿瘤大小(P<0.000 1)、肿瘤组织学分型(P=0.000 5)、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9 2)显著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胰头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手术预后有重要影响;在重视胰头癌早期诊断的同时,加强手术彻底性对提高胰头癌的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
CEA和TDR测定评估肺癌根治范围的价值
对于没有远隔转移的肺癌患者来说,淋巴结受累是预后不良的主要的征兆. 但目前对淋巴结廓清的适应证及其范围仍存在争议[1].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结合TDR,对肿瘤进行研究,阐明其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为肺癌术前病理学预测及对淋巴结廓清、肺癌根治切除范围提供指导.
-
纳米活性炭在肿瘤外科的应用及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廓清淋巴结的意义
纳米活性炭作为一种淋巴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肿瘤外科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淋巴结廓清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
-
结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29岁.发现右上腹包块10 d 于 1998年3月9 日入院无腹痛、腹胀、腹泻、血便,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感.患者近来体重减轻明显.体检:右上腹可触及一拳头大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性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4×109/L,,CEA、AFP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右上腹低回声肿物,10cm×9 cm大小腹部CT扫描发现结肠肝曲一巨大软组织肿物与肝脏有少许黏连,腹膜后淋巴结未发现转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结肠肝曲黏膜光滑,钡灌肠显示该肿物呈外生性生长.术前诊断结肠肝曲占位性病变,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术前检查未发现转移.于3月1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结肠肝曲,外生性生长,已浸透浆肌层,肝脏右前叶有部分与肿瘤黏连,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转移,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区域淋巴结廓清,黏连肝脏楔型切除,末端回肠与横结肠端端吻合.
-
胃癌手术前化疗的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愈,但其可能性随肿瘤向晚期进展而呈线性下降.多年来,为了改善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医学界的内、外科均投入了大量研究.外科学界的努力主要在于设法完全切除原发肿瘤,同时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了取得更好的根治效果,开展了扩大手术范围如左上腹内脏切除术( left upper abdominal evisceration, LUAE)或附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的胃切除;甚至对胃癌并肝广泛转移的患者施行胃癌根治术和原位肝移植术.但即便如此,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这些事实提示,应把胃癌远处淋巴结转移视为全身性疾病,单独手术对疗效的提高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