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联系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变化与影像学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段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表现情况及影像学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踝关节面存在裂隙或有原纤维形成,但未累及软骨下骨质,且部分存在软骨下骨质暴露或软骨片下垂的情况.同时该组的踝关节的软骨厚度为(2.72±0.52)m 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功能评分(47.39±10.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创伤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
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2006 年2 月至2010 年2 月,解放军第313 医院椎间盘镜治疗中心应用METRx 椎间盘镜治疗74 例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优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4 例,男48 例,女26 例,年龄16 ~86 岁,平均约52.7 岁.病史短3 d,长11 年,平均约19个月.全部病例手术操作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确定手术治疗责任间隙(表1).
-
小直径冠状动脉支架术--理想的器械是什么?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已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靶血管急性闭塞和频临闭塞拓展到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领域,而且支架植入后亦可取得更加理想的冠脉影像学结果.
-
肺功能诊断
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呼吸生理功能的反映,不能确切说明产生功能障碍的解剖位置和病理性质,必须结合检查图形、病史、胸部影像学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和建议.本文仅就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
胎盘间叶发育不良伴正常儿一例
孕妇26岁,妊1产0,因妊娠4个月余外院B超提示胎盘绒毛部分水泡样变性,于2014年1月30日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在本院复查B超发现胎盘近胎儿面约1/2处蜂窝状回声;MRI提示胎盘肿胀,可见弥漫性团块异常信号影,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可见囊泡状高信号影混杂,影像学结果未见胎儿畸形,孕妇无早产症状,但因考虑胎盘结构异常,予预防性保胎治疗。2014年2月26日(妊娠24周),行羊膜腔穿刺,细胞常规核型分析和多色荧光素法检测均未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数目及结构异常,胎儿为男性(46,XY)。继续予预防性保胎治疗。妊娠36+3周,常规产前检查行无应激试验不满意,复查无应激试验,呈无反应型。B超提示胎盘厚8 cm,分级Ⅱ级,蜂窝区范围增大,可见较多大小不等低回声暗区(图1),胎儿存活。遂拟“妊1产0,妊娠36+3周,胎儿窘迫?胎盘异常(水泡样变性?)”于2014年6月9日收入院。6月12日胎膜自发破裂,羊水色清、量中等,缩宫素激惹试验阴性,遂行OCT+引产处理,6月15日经阴道分娩一早产活男婴。新生儿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出生体重2570 g,身长49 cm,1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随访至产后半年,母儿均健康。由于胎盘影像学检查异常,产后取胎盘送本院病理科检查,患者知情同意。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9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结果、临床预后和手术合并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动脉瘤复发和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9±11.1)岁.破裂动脉瘤58例,Hunt-Hess Ⅲ~Ⅴ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48例,球囊辅助栓塞28例,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动脉瘤复发12例(13.2%).Cox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史、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良好临床预后80例(87.9%),高Hunt-Hess评分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2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预后良好;动脉瘤大小、瘤颈和破裂史是预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入院时高Hunt-Hess评分的动脉瘤患者病死率及残疾率高.
-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重要过程,检测肝纤维化程度依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综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其中肝穿刺获得肝组织为有创检查,病人往往难以接受,而且受到标本质量、病理医师诊断标准、检查难以重复等因素影响,而依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往往时机较晚,延误诊治[1,2].因此,肝病学界一直在探求敏感而且无创的检查手段.近年来在无创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
中青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近年来神经解剖及影像学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病变涉及多个脑区,其神经联系包括边缘-丘脑-皮质结构和边缘-纹状体-皮质-丘脑结构[1-2],此环路连接受损导致整体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且预测抑郁症是一种具有精神症状的神经疾病[3].
-
3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或夹层的临床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及误诊情况.结果:主动脉瘤或夹层发作时95.0%有疼痛,胸主动脉瘤或夹层80.0%有心包或胸腔积液,升主动脉瘤40.0%有主动脉辩关闭不全,腹主动脉瘤80.0%触及搏动包块.MRI,CT检查主动脉瘤或夹层阳性率100%,经胸心超检查升主动脉瘤及stanford A型夹层阳性率86.7%,心超或腹部B超检查腹主动脉瘤阳性率66.7%,胸片提示62.5%胸主动脉瘤纵隔增宽.急性发作患者误诊率65.0%.结论:主动脉瘤或夹层急性发作时疼痛、心包或胸腔积液常见.腹部搏动包块及影像学阳性结果是诊断的特征性依据.MRI,CT阳性检出率极高.
-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结果 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按DeBakey分型,21例患者中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9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调强适形放疗颅内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较大的、多发的不规则形肿瘤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Peacock系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MED~TEC面网固定头颅,行薄层(2-3 mm)CT扫描,必要时行加强CT扫描,将CT数据转输至A作站,勾画靶区及重要解剖结构,给予靶区处方剂量及重要解剖结构限制剂基,行逆运算,优化治疗方案,交付计划并在Varian 600c直线加速器及NOMOS公司的Mimic多叶光珊上实施治疗病人.行4~15次分次治疗,每次剂量为250-800 cGv,采用每周3~5次的分割方式,配合给以甘露醇及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19/31(61.3%),无变化8/31(25.8%),恶化1/31(3.2%),死亡3/31(9.7%).在随访中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8/31(25.8%),缩小16/31(51.6%),无变化5/31(16.1%),进展1/31(3.2%).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Peacock系统)治疗计划优化程度.MDPD<1.5,PITV<2.3.治疗反应:急性放射反应15/31(48.4%),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无晚期放射反应.结论颅内较大的、多发的不规则形肿瘤手术未能全切除或不适合手术者,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较高,并发症少.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颅内较大或多发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颅内较大的不规则形肿瘤和多发的肿瘤行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每次剂量2.5~8.0 Gy、每周3~5次的分割方式,总次数为4-1 5次,配合给以脱水治疗.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症状改善61.2%,无变化25.8%,恶化3.2%,死亡9.7%;随访中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25.8%,缩小51.6%,无变化16.1%,进展3.2%;IMRT治疗计划优化程度:MD/PD≤1.5,PI/TV≤2.3;治疗反应:急性放射反应48.4%,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无晚期放射反应.结论颅内较大的不规则形肿瘤、多发的肿瘤,手术未能全切除或不适合手术者,IMR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较高,并发症少.
-
肝活组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意义
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是由于病毒复制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反复持久的病毒清除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因肝细胞脂肪变引起的肝脏损伤,至今尚缺乏CHB合并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上依据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结果,要明确其性质、作出正确判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病例,以探讨肝活组织检查对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
高血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压与颅内压变化观察
高血压病人发生颅脑损伤并不少见,有时因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其影像学结果不太一致,应 根据颅内压变化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且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否则容易延误病情。本文报告 了自1995年8月~1999年4月间我院收住的36例高血压病人颅脑损伤后ICP监护及多功能心 电监护后血压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脱水剂、降压药物的选择等治疗方面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 均53.5岁。均有明确的 高血压病史。其中收缩压22±2.0kPa,舒张压13±0.5kPa的18例;收缩压24±2.0 kPa,舒张压14±0.5kPa的16例。2 致伤原因及损伤类型 车祸伤23例,堕落伤5例,跌伤4例,打 击伤4例。入院后CT检查 结果:单纯脑挫裂伤16例(44.4%),硬膜外血肿4例(11.1%),硬膜下血肿8例(22.2%),脑 内血肿5例(13.9%),未见异常3例(8.3%)。3 临床表现 患者入院时间从1/2h~24h不等,平均5.6h ,受伤后当即昏迷16例, 昏迷后清醒再次昏迷有4例,有一过性昏迷16例;入院后双侧瞳孔散大4例,偏瘫7例,一侧 瞳孔散大8例,呼吸功能差有10例。入院后GOS评分,3~5分6例,6~8分12例,9~12分1 8例。4 方法 我们对36例病人均采用SJN-208型监护仪和日本Co lin-BP308型多功 能心电监护仪监护,每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动态记录ICP图图像,根据ICP图像结 果和血压数值进行分析。5 治疗方法 急诊手术开颅探查血肿清除17例,19例行保守治疗 ,均给予ICP监 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血压过高给予硝酸甘油、压宁定或心得安等药物微泵维持控制血压。
-
应用5mm部分螺纹空心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5mm部分螺纹空心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5mm部分螺纹空心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患者97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1年均予以拍摄双侧踝关节正侧位片,比较患肢与对侧健肢踝关节影像学结果,并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 术前,患肢的影像学参数内踝间隙、胫腓骨间隙及侧位片腓骨位置高于健肢踝关节,而患肢的胫腓骨重叠低于健肢踝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41、5.53、2.81、6.90,P均<0.05).术后1月复查时,患肢的内踝间隙、胫腓骨间隙、侧位片腓骨位置均明显低于术前,胫腓骨重叠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84、6.88、5.28、2.92,P均<0.05),患肢内踝间隙仍高于健肢踝关节,AOFAS评分低于健肢踝关节(t分别=12.43、60.79,P均<0.05),患肢胫腓骨重叠、胫腓骨间隙及侧位片腓骨位置与健肢踝关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6、0.72、0.86,P均>0.05).术后1年复查时,患肢的影像学参数和AOFAS评分与健肢踝关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7、0.45、1.52、0.87、1.66,P均>0.05).结论 应用5mm部分螺纹空心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是有效的,能有效恢复并保持踝关节胫腓骨之间正常的解剖关系,且术后功能康复良好.
-
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群数量随之不断增多,既往脊柱融合固定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患者手术节段永久活动受限,脊柱生物力学传递发生异常变化,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甚至发生邻椎病。基于椎弓根螺钉的动态中立稳定系统(Dynesys系统)被用来克服融合固定术的不足。该装置可降低手术节段椎间盘内压力,保留脊柱的部分活动,可在不进行椎体融合的前提下阻止产生疼痛的脊柱运动方向及平面,保留正常腰椎活动并维持椎体稳定性。然而老年患者多伴发慢性疾病,生理功能下降,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临床、影像学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明确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
-
胫骨髓内钉置钉点的影像学定位及其临床应用
胫骨干骨折为常见的下肢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应用,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报道高低不一,置钉不当引起的关节内结构损伤是原因之一[1],有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56%以上[2-3]。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180例患者,术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置钉点的相对位置,并根据相应的影像学结果选择性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胸水C反应蛋白在脓胸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胸水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脓胸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93例渗出性胸腔积液病人测定常规的胸水指标及胸水CRP水平,根据常规指标诊断脓胸,分析CRP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脓胸与非脓胸病例比较,胸水CRP水平显著不同,且与胸水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以及葡萄糖降低具有一致性;依据CRP水平判定疗程与临床上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决定疗程相比,两者疗效基本相似,而前者疗程更短.结论 胸水CRP水平可能是诊断脓胸的一个独立指标;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胸水CRP水平来决定脓胸的疗程.
-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包括1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不同扫描条件和后处理技术对于周围动脉、栓子、深静脉血栓的CT影像学结果.结果 延迟90 s时,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的影像学结果差异显著(P<0.05);延迟120 s、180 s、240 s时,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的影像学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中,16层螺旋CT的佳延迟扫描时间为120 s和180 s,在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踝关节早期骨坏死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
非创伤性骨坏死常发生于股骨头、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处,肘、腕关节受累亦有文献报道。其病因多种多样,可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酗酒等导致,亦可由镰状细胞病、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以及各种血红蛋白病等引起。就踝关节骨坏死的治疗而言,可选择关节保留手术(髓芯减压术、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术等)和非关节保留手术(关节融合术、距骨切除术、踝关节成形术等)。有关胫骨远端和距骨早期症状性骨坏死的关节保留手术疗效,目前鲜有报道。而作为髓芯减压关节保留手术的一种,经皮钻孔减压术已被成功应用于预防并治疗股骨头、膝关节、肩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骨坏死。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胫骨远端及距骨骨坏死的主要临床表现,明确与该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经皮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症状性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