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HOX11基因阳性复发1例
病历资料患儿,男,8岁,2008年6月3日因"发热8天,咳嗽5天"入院.入院查体:淋巴结大,肝肋下3.0cm.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89%;染色体46XY[6];免疫分型表达HLA-DR、CD34、CD22、CD19、CD10;14种常见融合基因阴性;强的松窗口试验敏感;化疗后第35天骨髓提示完全缓解.参照XH99方案,将该患儿划为低危组,但因为DNA指数未检测,故按照XH99中危方案予以化疗.现治疗23个月,2010年2月22日末次骨穿提示骨髓完全缓解,末次化疗为HDMTX+6MP方案,2010年5月VDLD方案化疗前,在无任何临床症状情况下,常规骨穿检查中提示骨髓复发,故留取骨髓标本送检,做免疫分型、染色体及找相应融合基因,免疫分型与病初完全一致,染色体正常,14种常见融合基因为阴性,但发现HOX11基因阳性.目前再次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中,第35天骨穿提示完全缓解.
-
骨髓穿刺组织的制片体会
造血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白血病等是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常见的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用药和预后判断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密切相关.骨髓穿刺标本既有穿刺组织的特殊性,又因含有骨组织,常需要脱钙等特殊处理,如何在经过强酸液体等脱钙处理后仍能尽可能保留标本的形态和部分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是获取准确诊断的关键.本文就骨髓标本及时固定、脱钙程度的把握和染色进行讨论.
-
1株分离自骨髓炎患者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特性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骨髓炎是一种复杂的临床感染性疾病,葡萄菌属是其常见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骨髓炎的相关资料较少,仅在免疫力低下、新生儿中有几例报道。本实验室自平素体健成年男性骨髓炎患者的骨髓标本中分离出一株肺炎克雷伯菌FKA78,其表现出泛耐药特性,即除了对替加环素敏感外,对临床各类抗菌药物都表现出高水平耐药,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肺炎克雷伯耐药菌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的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型菌株。
-
胸骨穿刺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的安全性探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骨髓检查是确诊ITP的重要手段,骨髓标本的采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在小儿ITP特别是重症病例运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我科自1997年起,采用胸骨穿刺采集骨髓,现就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接受胸骨穿刺的90例ITP患儿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常见的白血病,绝大多数经诱导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但终仍有30%的儿童复发.而治疗后体内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复发的主要根源.目前普遍认为,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是控制MRD.我们对45例儿童ALL的微小残留病进行检测,试图探讨其与临床及预后关系. 1.病例来源:(1)病例组:共45例.取ALL患儿初诊骨髓标本进行IgH CDRⅢ及TCRVδ2Dδ3基因重排的定性检测.(2) 阳性病例组:对TCRδ克隆性重排阳性的19例作进一步研究.
-
cyclin D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cyclin D是细胞周期G1期的主要正性调节因子,已被证实其过度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但其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还很少报道.我们对3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骨髓涂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D的3种亚型(cyclin D1、D2和D3)的表达情况.10例非白血病儿童骨髓标本作为正常对照.
-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检验方法
为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推荐同时送检需氧和厌氧血培养. 1 传统需氧培养方法 1.1临床细菌室收到培养标本后,立即置35℃孵箱作需氧或厌氧培养.婴幼儿因采血困难而血量不足,只能作一瓶培养时,可在前3~4天作厌氧培养,然后再转作需氧培养.
-
257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涵盖了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虽然是全基因组筛查的常规手段,但却耗时费力,且只能在60%~80%的骨髓标本中获得足够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一些分子遗传学方法,如多重RT-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能弥补其不足.
-
巢式PCR检测恶性淋巴瘤患儿骨髓人细小病毒B19DNA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恶性淋巴瘤患儿骨髓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态.方法:收集住院期间29例患有恶性淋巴瘤的患儿骨髓标本,对照组为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骨髓标本26例行病例对照研究,用巢式PCR检测B19-DNA.结果:29例恶性淋巴瘤患儿骨髓中B19-DNA阳性9例,阳性率为3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提示恶性淋巴瘤患儿是B19-DNA的易感群体.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淋巴瘤患儿发生B19感染易引起持续感染致慢性贫血.
-
1346例骨髓穿刺的体会
笔者在1995年至1999年,在内科门诊共进行了1346例骨髓穿刺,除24例干抽或血稀外,1322例穿刺顺利并获得满意骨髓标本;体会如下:
-
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不连与骨缺损的进展
1968年,Friedenstein等[1]早证明了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s)存在.他们通过对全骨髓标本的培养,获得了一些具有克隆化、非吞噬性和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的贴壁细胞,这些细胞就是骨髓基质干细胞.针对Friedenstein的观察结果,Piersma等[2-4]对此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甚至肌肉组织等各种间质组织.1985年,Owen认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系统是伴随造血干细胞系统生长的、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各种连接组织的细胞群,由此提出了基质细胞系统的概念.由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分化性,近年来已成为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修复骨不连与骨缺损方面进行综述.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M)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价值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MM患者骨髓标本中的浆细胞与瘤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进行检测,以期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本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儿童312例急性白血病的分析
白血病是十个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是35岁以下发病率,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近年来,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似有增加的趋势.血液和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比其他肿瘤更便于观察及研究[1].本实验收集我院2003年~2006年儿童白血病骨髓标本312例.进行FAB形态学分类,并对其进行统计,以了解本地区儿童患白血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
从骨髓标本中分离出都柏林沙门菌结果鉴定
1 病例摘要:患者史某,男,45岁.1998年10月因外伤致左股骨干骨折入院,行钢针内固定手术后一切情况良好出院.一年后再次入院取内固定钢针,一月后手术部位红、肿、热、痛,被确诊为左股骨干骨髓炎,切开下引流取骨髓肉芽组织送检培养,经细菌学培养鉴定为都柏林沙门菌感染引起.
-
骨髓标本质量与骨髓液抽取量相关性实验报告
目的 探讨细胞形态学检查抽取骨髓液量多少与骨髓标本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抽取不同骨髓液量之间的骨髓标本,用骨髓有核细胞直接计数法计数有核细胞,定量骨髓涂片定量计数巨核细胞,同时记录骨髓小粒的有无,比较不同骨髓液间的差异.结果 328份骨髓标本按抽取骨髓液量的多少分为:A(0.04~0.2ml)、B(>0.2~1.0ml)、C(>1.0~3.0ml)三组.A组129份,平均抽取的骨髓液为0.15 ml;B组167份,平均抽取的骨髓液为0.50 ml;C组32份,平均抽取的骨髓液为1.68 ml.有核细胞直接计数: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均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B组与C组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巨核细胞定量计数:A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统计了100例抽取骨髓液量在0.04~0.2 ml和95例>0.2~3.0 ml的骨髓标本,两组间有骨髓小粒的比例分别为0.580和0.747,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以骨髓有核细胞直接计数数量、巨核细胞定量计数和骨髓小粒的有无,作为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要求是切实可行的,结果显示抽取量在0.04~0.2 ml组不如第二组好,说明抽取量应控制在>0.2ml~1.0ml(约0.5ml)为宜.
-
快速双相血液(体液)细菌培养基的开发与应用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诊断治疗主要依赖于血液、骨髓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传统手工培养法由于血液中存在的病原菌的各种抑制因子(如吞噬细胞、抗体、抗生素等),致使血培养阳性率不高;阳性标本也因细菌生长缓慢,需时3~7 d,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