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炒面治腹泻
炒而有补脾益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的患者效果尤其明显.<外台秘要>中有记载:"每以方寸匕入粥中食用能,疗日泻百行,师不救者."这种方法适合非病毒引起的腹泻.如着凉、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女人孕期,月经期)等出现的腹泻,安全无副作用,吃多吃小没关系,对小儿、孕妇、老人等不能用猛药的人群特别合适.
-
中医辩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疮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因其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比较困难,临床多通过免疫调节剂来达到延长发作间歇,减少溃疡发作数量、缩短病程的目的.而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系统因素与本病的密切关系,如<外台秘要>说:"心脾有热常患口疮…",<圣济总录>说"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临床辩证中,口疮一症有虚实之分,暴病多为实火,久病多为虚火,虚火又有阴虚和气虚两类.三者又密切相关,实火迁延不除,心火灼阴耗气;阴虚日久,必伤及气,气虚又常伴阴虚证候,这与现代医学认为发病原因为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实火可用苦寒直抑火势,虚火则恶苦寒,或养阴、或解气,据证调治,取得较为满意之疗效.
-
大黄醇提物的药理与临床
中药大黄治病早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方>以及<本草纲目>等历代医学著作中都有较详尽的记载.由于大黄炮制工艺的发展和临床药理研究,用乙醇提取大黄成分的系列制剂(片剂、胶囊剂、水剂、糖浆剂、冲剂及散剂)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好的疗效.
-
黄连解毒汤应用3则
黄连解汤出自<外台秘要>,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临床上应用广泛.作者对本方灵活加减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常取得显著疗效.现举3例如下.
-
重用补气活血药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的体会
对于晚期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的主张用补法,有的主张用攻法,众说纷纭.愈嘉言谓:"凡治胀病而用耗气散气泻肺膀胱诸药者,杀人之事矣".也有人认为,非攻水而不能效,依据<千金方>、<外台秘要>所载的肿胀诸方,大多数为攻逐类.现在部分医生见到晚期肝硬化腹水病人,用攻下逐水药治疗,致使患者正气损伤,脾胃功能衰败,病情加重或死亡.
-
《外台秘要》对中医外感病学的贡献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外台秘要>在伤寒、温病、天行、疟病等的内容,阐述其在中医外感病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
《外台秘要方》对儿科学发展的贡献
文章首先回顾了唐以前儿科学的发展概况,继而从儿科的学科分化、发病原因、病症分类、病症治疗、小儿养护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外台秘要方>儿科卷的内容,并终总结了它对儿科学发展所作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
《外台秘要》卷门考
<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成书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北宋时期开始有学者校注、重订,明朝仍有较勘、重刻,该书40卷,但没有明确说明有多少门.直到宋·治平二年(1065年),孙兆在校正<外台秘要方>序中提到:"集成经方四十卷皆诸方秘密枢要也,以出守于外故曰外台秘要方,凡一千一百单四门".这是第一次提出该书有多少门的记载,后世皆沿用之.但在阅读此书时,发现门数误差较大,经统计该书应为1094门,而不是1104门.对此很有必要给以澄清,对今后研究带来更多方便.
-
糖尿病肾病分期辩证施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证,也是危害大微血管病变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慢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临床上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出现肾病综合征,晚期则出现肾功能衰竭.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关格肾衰等范畴.由于本病由糖尿病肾病迁延不愈并发,即是消渴迁延未愈而发生.正如唐·王焘<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
《外台秘要》中运用灸法治疗疝气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以典型病例入手,阐述灸法治疗疝气的方法,进而对<外台秘要>中运用灸法治疗疝气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主要介绍了疝气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临床表现等.
-
历代治疗面部色斑方法拾零
从面部色斑的文献记载、历代中医美容方法2方面论述中医对面部色斑的预防和治疗,这对现代崇尚以自然、天然为要求的中医药美容、护肤有很好的借鉴和继承作用。
-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变早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渴利后发疮候》中就有记载:“渴利者……多发痈疽,以其内热,小便利故也”.“其渴利虽瘥,热犹未尽,发于皮肤,皮肤先有风湿,湿热相搏,所以生疮”.唐·《外台秘要》进一步说明:“……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营卫不行,营卫不行则热气留滞,故成痈脓也”.宋·《圣济总录》亦记载:“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背痈”.《儒门事亲·三消论》也指出:“夫消渴者,多变……疮癣、痤痱之类.历代医家都提出要积极预防感染,如唐·《千金方》告诫人们:“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需虑有大痈,……当备痈药以防之”.
-
浅述含碘中药治疗瘿瘤的合理应用
含碘中药治疗瘿瘤历来已久,在<神农本草经@中经>中已有海藻"主瘿瘤气"的记载.晋<肘后备急方>有"疗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的"海藻酒方".南北朝的<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方,用"鹿靥,以酒渍,炙干,再纳酒中更浸,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靥即甲状腺,这是以含甲状腺素的动物脏器治疗瘿瘤病的早记载.至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载录治瘿方剂和灸治处方数十首,足见当时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瘿瘤证治>提出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的五瘿分类法,并提出"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的见解,均为后世所宗,影响甚大.张子和的<儒门事亲>首倡将海带、海藻、昆布等海生植物"投之于水瓮中常食",以令瘿消之法.及至明清,各家对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日渐增多.如<医学入门>和<外科正宗>都认为本病主要由淤血、浊气、痰滞凝结而成,并根据体质的虚实,分别施以不同的方药.
-
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和痔的新方法-PPH
痔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素有“十人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文献报道我国肛肠疾病的总体发病率为58.4%,其中痔的发病率为87.25%[1]。Johanson调查结果显示,有症状的痔在人群中的比率为4.4%[2]。Marti认为50%~90%的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1次有痔的主诉[3]。“痔疮”也是祖国医学早记载的疾病之一。我国早期的中医典籍都有对痔病的描述,《山海经》、《内经》中就对痔的病因和治疗有了详尽的描述。唐《外台秘要》中早记载了内、外痔的病名。中医古籍文献多从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顺逆交错和机体内外因素的平衡等角度探讨痔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现代医学则认为痔的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学界较为认同的是肛周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基于以上两个学说,现代医学治疗痔病的方法繁多,如饮食调节,药物治疗,胶圈套扎,硬化注射,手术切除等。Milligan-Morgan[4]法是普遍使用的痔切除术。PPH术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近几十年来国际较为流行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和痔的新方法。
-
耳廓推拿保健3法
耳廓推拿疗法,古代早有记载,如掩耳法、鸣天鼓、摩耳轮等.唐代<外台秘要>中记载的耳功法,明确提出用左手绕头顶,握右耳尖向上提拉15次,右手同法交替,每日早晚各一1次.耳部穴位对应全身脏腑器官的经络,刺激某耳穴能调整与其相对应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