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应用氟哌利多,术后并发锥体外等症状一例

    作者:刘淑华

    1 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体重65kg,ASAI级,诊断睾丸鞘膜积液,于2010年2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鞘膜翻转术,在L1-2椎间隙穿刺,向头置管4cm,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共计15ml,患者较紧张.于开皮前10点30分给与杜冷丁50mg加氟哌啶2.5mg静注,患者入睡,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

  • 睾丸鞘膜积液术后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胜;徐秋芬

    目的:观察睾丸鞘膜积液术后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例睾丸鞘膜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5天治愈率为83.3%,对照组5天治愈率为60%

  • 矿泉水空瓶在小儿尿道手术后护理中的巧用

    作者:邱秀兰

    小儿尿道手术后(如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术后)均由纱布包住伤口,患儿小便时不由控制排出会把术后的伤口纱布尿湿,增加了伤口被感染的机会.临床上成人所用的尿壶,壶口大,不适合小儿使用.鉴于此,本科将矿泉水空瓶用于小儿尿道手术后的护理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单孔腹腔镜联合自制送线针及夹线针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

    作者:张立;张建法;曹宏伟;胡海龙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自制带弧形送线针及弹簧夹线针在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共收治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130例,年龄1~8岁,平均2.3岁.其中合并对侧鞘突未闭(疝)25例,所有病例均选择腹腔镜单孔法联合送线针及夹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0例患儿均获得手术成功,一侧手术时间(5.0±1.5)min,双侧手术时间(12.0±1.8)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损伤,无中转手术病例.术后6h可进食及下床活动,患儿无明显疼痛感.术后未见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线结异物反应、戳孑疝、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出现.术后观察1~2d出院,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自制带弧形送线针及弹簧夹线针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瘢痕、能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鞘状突未闭(疝)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晓东;李守林;王浩;姜俊海;陈进军;卢可士

    目的 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的利弊.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473例鞘膜积液病例资料(腹腔镜手术组),并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1352例鞘膜积液(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单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2.3±3.1)min和(17.1±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5,P<0.001);双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6.1±2.2)min和(35.5±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8,P<0.001).腹腔镜组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453例,占术前单侧鞘膜积液的32.5%(453/1392),术后复发6例(0.4%),阴囊血肿3例(0.2%),脐上缘切口裂开大网膜膨出2例(0.1%),线结反应2例(0.1%);开放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0.6%),阴囊血肿2例(0.1%),线结反应8例(0.6%).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婴幼儿鞘膜积液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开放手术.

  • 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清泉;李亚楠;王琦;吴杨;向波

    目的 传统观念认为,儿童非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均处于闭合状态,鞘膜囊内液体主要来源于囊壁自身分泌.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鞘膜积液(尤其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发病机制. 方法 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本院收治395例年龄大于2岁先天性鞘膜积液患儿,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34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61例;均予腹腔镜手术探查,了解鞘状突闭合情况,术后长期随访鞘状突结扎后疗效;对其中2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通过在内环口水平向未闭合的鞘状突内滴注美兰液,了解鞘膜积液的液体可能来源.同期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患儿34例,术中切取少许鞘膜囊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了解囊壁的组织学特征. 结果 ①34例开放手术患儿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患儿鞘膜囊壁内膜主要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构成,分泌功能非常弱.②13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均未闭合,经2~3 cm的鞘状突管直接连通睾丸鞘膜腔,挤压阴囊鞘膜囊可见清亮液体经内环口流入腹腔;261例非交通鞘膜积液患儿内环口处鞘状突仍呈开放状态,经鞘状突管与精索或睾丸鞘膜囊腔相连,挤压鞘膜囊可见少量液体从其顶部小孔渗出.经内环口向未闭合鞘状突管滴注美兰液,30 min后用细针经皮穿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囊,均可抽取美兰淡染囊液.③395例腹腔镜下手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仅6例于术后1~3个月患侧复发,一期治愈率98.5%. 结论 与传统观念不同,本研究发现鞘状突发育过程中未闭合是儿童先天性鞘膜积液发病的主要因素,鞘膜囊壁内膜主要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构成,囊内积液不是囊壁自身分泌,而是来源于腹腔的正常腹水.非交通性鞘膜积液鞘膜囊顶部小孔处可能存在单向瓣膜样结构,阻止囊内液倒流人腹腔.

  • 不同操作通道下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环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两中心950例经验总结

    作者:张殷;王忠荣;潮敏;范登信;蔡盈;张贤生;梁朝朝

    目的 总结传统两孔、单部位两孔和单孔三种操作通道下腹腔镜技术经皮腹膜外环扎术治疗儿童各种类型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所专业儿童医疗中心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50例不同类型男性儿童鞘膜积液病例资料.年龄4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3.68±2.20)岁.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环扎术.依据操作通道的不同分为:传统两孔组387例,单部位两孔组468例,单孔组95例.比较各组患儿手术过程、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9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共关闭未闭鞘状突1383侧.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288例(35.8%).4例因术中腹腔镜下未发现开放的鞘状突内口,改为经阴囊的睾丸鞘膜翻转手术.三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χ2=5.76,P=0.07).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6.5个月(8~32个月).两医疗中心在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两孔组、单部位两孔组、单孔组分别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122例、148例、18例,发生腹膜后血肿例数分别为4例、2例、0例,术后复发例数分别为4例、4例、2例,术后对侧异时性鞘膜积液分别为0例、0例、2例,脐部切口感染分别为1例、0例、0例.单孔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和术后对侧异时性鞘膜积液的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三组各15例患儿术后6 h疼痛FLACC评分,均在0~2分.随机调查50例患儿术后1年脐部伤口外观情况,单部位两孔组与单孔组术后伤口外观无差别.结论 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环扎术治疗各种类型儿童鞘膜积液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环脐单部位两孔法手术操作较单孔手术更加简便,术后伤口外观优于传统两孔法,并可与单孔手术伤口相媲美.在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的探查上两孔法较单孔法更有优势.

  • 小儿单侧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的腹腔镜探查与治疗

    作者:杨志林;徐万华;尹鉴淳;赵为广

    目的:总结724例小儿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的腹腔镜探查及治疗情况,以为临床决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单侧鞘膜积液患儿724例,其中左侧291例,右侧433例。2岁以内97例,2岁以上627例。均于腹腔镜下缝扎未闭的患侧鞘状突,同时探查对侧鞘状突,若对侧鞘状突未闭,予同时缝扎。统计单侧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未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左右侧及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724例中,409例(56.5%)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其中左侧187例(64.26%)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右侧222例(51.27%)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经卡方检验,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岁以内患儿61例(62.9%)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2岁以上患儿348例(55.5%)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经卡方检验,P =0.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对侧鞘状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未发现对侧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结论腹腔镜技术可以清楚显示对侧鞘状突是否闭合,且可以同时治疗,创伤小,疗效满意。左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的机率较右侧高,建议对左侧鞘膜积液行腹腔镜手术时,更加注重探查对侧鞘状突情况。小儿鞘膜积液对侧鞘状突未闭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相关性。多大的鞘状突未闭需要手术,尚待进一步研究。

  • 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327例

    作者:杨晓东;吴杨;向波;赵一洋;王琦

    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例。结果327例中,325例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 mm;64例(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例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 mL),复发率约1.2%,其中3例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例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陈宏;毕允力;陆良生;沈剑;汤梁峰;刘颖;钟海军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的医师在不同时期行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科同一手术团队6名医师完成的120例该术式的手术资料。根据主刀医师已从事腹腔镜手术的年资分为 A 组(年份>3年,3位医师)、B 组(年份<3年,3位医师)。每位医师取完成的前20例患者,各组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4阶段(每组15例/每阶段),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及长期并发症情况,制定学习曲线。结果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均小于1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均于术后次日出院,4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均无长期并发症发生。A 组医师手术时间第2~4阶段明显短于第一阶段;B 组医师手术时间第3~4阶段明显短于第1~2阶段。结论具有一定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的学习曲线约为5例;腔镜手术基础欠丰富的医师,该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10例。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安全有效、美观微创、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普及。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尹鉴淳;徐万华;杨志林;赵为广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作者治疗鞘膜积液239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3例。年龄1~9.8岁,平均3.8岁。右侧116例,左侧103例,双侧14例,一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6例。经脐两侧切口放入5 mm Trocar 及3 mm 抓钳,经内环口投影处穿刺雪橇带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对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39例中,238例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探查均发现患侧鞘状突未闭。术前诊断单侧鞘膜积液,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占51.6%。对患侧及对侧未闭的鞘状突均予高位结扎。所有患儿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半,均未见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睾丸鞘膜积液基础上附睾炎症与结石的超声研究

    作者:柳俊;詹维伟;周伟;刘振华

    目的 超声探讨睾丸鞘膜积液基础上附睾炎症与阴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2011年4月~2012年3月因睾丸鞘膜积液就诊的306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①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检出阴囊结石的患者;②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检出附睾炎症的患者;③统计附睾炎症与阴囊结石之间有无关联.结果 睾丸鞘膜积液合并有阴囊结石的患者28例,未明确发现阴囊结石的患者278例.28例阴囊结石患者中18例曾有过阴囊疼痛,临床及超声明确诊断为附睾炎症且接受消炎治疗(18/28),10例合并阴囊结石但未曾有过明确的附睾炎症病史(10/28);278例未探及阴囊结石的患者,其中73例曾明确有附睾炎症病史(73/278),205例未有明确附睾炎症病史(205/278),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睾丸鞘膜积液的基础上,患者如发生附睾炎症时,更容易并发阴囊结石.

  • 腹膜透析并发睾丸交通性鞘膜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莹;万启军;何秀娟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睾丸交通性鞘膜积液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透析并发睾丸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2岁男性患者,腹膜透析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后,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停止腹膜透析一个月,再次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后,可以考虑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停止腹膜透析,一个月后再考虑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 先天性乳糜腹1例

    作者:宋剑弘;刘启乐;彭锋;黄书炜;林名勤;程柳旺

    患儿,男,其母亲于孕36周B超检查发现胎儿腹腔内存在游离的液性暗区,1周后复查胎儿腹腔积液较前增多。于胎龄38+3周在本院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羊水清,阿氏评分1、5、10 min均为10分,生后腹部膨隆,于2015年10月9日转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无呕吐,无哭闹及腹泻,无黄疸,无发热及抽搐,无咳嗽及气促,无水肿及少尿,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及代谢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0℃,呼吸50次/min,心率142次/min,体重4.01 kg,神志清,精神反应好,呼吸平稳,营养发育正常,皮肤无黄染,颜面及双下肢无水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心脏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触之柔软,腹壁浅静脉怒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侧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7×109· L-1,红细胞3.82×1012· L-1,血红蛋白134 g/L,淋巴细胞23.5%,中性粒细胞60.6%,血小板( Plt )226×109· L-1。尿、大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腹腔积液检查:红细胞2~5/HP,颜色:黄色,透明度:微浊,李凡利试验阴性,凝固性:可见凝块,有核细胞数2390×106· L-1,多个核细胞百分比22%,单个核细胞百分比78%,腹水培养无菌生长。腹部B超及CT检查:腹腔内大量积液。肝、胆、脾、双肾大小形态正常。遗传代谢病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Y,基础G显带未见异常。结合相关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1)先天性乳糜腹;(2)双侧睾丸鞘膜积液;(3)巨大儿。治疗方法:患儿确诊后采取保守治疗,禁食2~4周,从中心静脉内泵入高营养中长链脂肪乳剂1~4g/( kg· d)、氨基酸等营养支持,予人免疫球蛋白[400~500 mg/( kg· d)]提高免疫力、白蛋白[1 g/(kg· d)]纠正低蛋白血症,予输血、血浆纠正贫血,由小剂量[3.5~10μg/( kg· h)]开始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以减少乳糜液的产生, ;2~4周后开奶,予蔼尔舒配方奶喂养,同时密切观察腹腔积液情况调整奶量,小儿外科协助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间隔腹腔穿刺抽腹水,做好腹腔穿刺引流、抽液的护理,防治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经3个月治疗,期间患儿体重正常增长,腹水减少,监测腹围无再增加,不用再腹腔穿刺抽腹水,每次自行吃奶150 mL,于2016年1月13日治愈出院。

  • 苗勒管持续存在综合征1例

    作者:周结学;梁月有;郑伏甫

    患者,男,44岁,警察,已婚,生有2个女儿,因双侧隐睾、右侧腹股沟斜疝,在某医院住院,在行右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发现疝内容物为两睾丸,两睾丸相连部之后有一肿物相连,因肿物与两睾丸粘连紧密不易分离,且其来源及性质不清,故未强行分离而是将其与两睾丸一同置入右侧阴囊内,但手术后不久便出现右侧睾丸鞘膜积液,为求进一步诊疗,患者于2004年6月14日来我院就治,入院体查:男性外貌,身高173 cm,两指距间的距离176cm,有喉结及胡须,有体毛和腋毛,两侧胸廓对称,乳房无发育,阴毛呈男性分布、量中,右侧腹股沟部有一长约5cm的斜形手术瘢痕,并可触及明显增粗的索状肿块,质中、无触压痛,由右腹股沟向右阴囊内突出,平卧用手向上推送不能回纳.阴茎发育尚可,长约7cm,左侧阴囊空虚,右侧阴囊大小约12 cm×11cm×9 cm,质韧,不能扪清其内的睾丸,平卧后不能缩小,透光试验阳性.肛诊示前列腺5 cm×4cm×3 cm,质中,表面平滑,无压痛,中央沟存在.B超检查提示左侧无睾丸、右侧探及两个睾丸回声;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腹股沟斜疝;盆腔内未发现子宫及附件,性激素检测正常,其染色体检查为46xy.诊断为左侧睾丸横过异位,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腹股沟斜疝,男性假两性畸形待排.

  • 原发性附睾腺癌1例

    作者:荆文弢

    患者男,78岁.因发现阴囊右侧肿块半月余来院就诊.入院查体:可及右侧附睾肿大,呈结节状,数枚大小约0.5 mm×0.8 mm结节,质中等偏硬,触痛不明显,其上方可及精索增粗,局部皮肤不红、不热.双侧腹股沟处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附睾头大小约10 mm×6 mm,附睾尾大小约10 mm×7mm,回声不均,右侧附睾头区精索走行扭曲,双侧睾丸及左侧附睾、膀胱、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患者4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经正规治疗后控制良好,定期复查胸片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病变,未曾复发.

  • 附睾恶性间皮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胡小春;朱贤胜

    患者男,33岁 .一月前触及右侧睾丸约花生米大小肿块.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附睾实性低回声结节.CT检查示:右睾丸肿物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给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超声检查所示:右部阴囊肿大,囊壁稍厚而均匀,双侧睾丸及左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右侧睾丸鞘膜内见大片液性暗区,包绕睾丸,大深度约19 mm,内有光点飘浮.右侧附睾头内探及一实性稍高回声结节,大小为16 mm × 13 mm.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CDFI显示稍高回声结节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附睾头内实性占位(不排除腺瘤样瘤)、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严重误吸窒息1例

    作者:王荣;孙兵斌;李静

    患儿男,5岁2个月,身高102 cm,体重20 kg.既往无胃病史,以睾丸鞘膜积液,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睾丸鞘膜积液翻转术,术前禁食饮16 h.患儿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3 mg,入室后意识清楚,哭闹、语言流利.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律(HR)10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7%,肌注氯胺酮100 mg后,开放上肢静脉.静注咪达唑仑3.0 mg,病人自主呼吸良好,鼻导管吸氧,SpO2100%,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10 min后出现肢体活动,静注芬太尼0.05 mg,丙泊酚30 mg.术中出现疼痛刺激时,间断静注氯胺酮、芬太尼、咪达唑仑维持麻醉.手术历时70 min,手术顺利,术中麻醉平稳,术毕准备送病人出手术室时,突然发生大量胃内容物反流,从口、鼻腔涌出造成误吸.SpO2迅速下降至70%,立即摇床改为头低位,吸引器吸引,在吸引的同时改用面罩加压供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交通性鞘膜积液1例

    作者:张建红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3年,复发加重2 d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疸,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墨菲氏征(+),B超提示胆囊结石伴炎症,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抗炎治疗症状缓解后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LC,手术时间50 min,术后第2天患者诉右侧阴囊肿大,无红肿及发热,查见右侧阴囊有-4 cm×3 cm肿块,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未及睾丸,透光试验(+),彩超提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考虑LC术后并发交通性鞘膜积液,观察3个月无好转,收入泌尿外科行右睾丸鞘膜翻转术,随访1年无复发.

  • 房间隔缺损合并尿道下裂、睾丸鞘膜积液1例

    作者:李咏;王文林

    患儿男,3岁.出生后发现尿道下裂、睾丸鞘膜积液,在其他医院术前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经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而转我院要求手术治疗.

178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