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高征患者血清ALT与ALP的检测应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肝、肾及心脏等多脏器出现缺血和缺氧,患者血清中多种酶的水平可发生变化.笔者对266例妊高征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检测,探讨两种酶与妊高征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
-
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1997-08~1999-11,我们应用腺苷蛋氨酸(Trans-metil,商品名思美泰)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观察其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影响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0例为1997-08~1999-11我院住院治疗病人,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6~59岁,平均36.3岁.其中急性甲型肝炎3例,急性乙型肝炎9例,急性戊型肝炎8例.ALT(1890.3±1062.8)U/L,STB(184.3±98.7)μmol/L.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其中急性甲型肝炎5例,急性乙型肝炎9例,急性戊型肝炎6例,ALT(1989.3±790.6)U/L,STB(172.0±75.0)μmol/L.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病程和ALT、STB异常程度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P>0.01).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评价
目的:探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389例,对全部患者进行血清 ALT 水平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病变组与正常组,分析患者 ALT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病变组患血清 ALT 水平为23.4±18.68 U /L,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P <0.05),且患者血清 ALT 水平较高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结论:人体血清 ALT 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高 ALT 水平易导致出现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与其发病程度有关,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关键词: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冠心病 关联性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血ALT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血清ALT与肝炎活动度密切相关,其反映肝炎活动度的价值优于其他酶.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ALT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
血清ALT、γ-GT、TBA和CHE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与总胆汁酸(TBA)已成为检测肝功能的常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受患者饮食及治疗影响较小,包括肝细胞破坏释放出酶的指标,反应胆汁酸代谢的指标.本文对150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患者血清ALT、γ-GT、TBA和CGE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讨各种指标改变在几种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
以右肩酸痛为首发症状的戊型肝炎一例报告
患者女,44岁,因右肩酸痛三天来院就诊,自述无外伤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颈椎、胸椎拍片无异常;血生化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5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287U/L,其余结果均为正常.后转肝胆科就诊,腹部B超无异常,除抗-HEVIgM(+)、抗-HEVIgG(-)外,HBVM,抗-HCV、抗HAV均为(-).查体除肝区叩痛(±)余无异常.否认酗酒及用药史.按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被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戊型肝炎.
-
成人血清ALT ULN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用于诊断肝病已有50余年的历史[1].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且发现很多组织细胞中包含此酶.它的作用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酮戊二酸[2] .ALT在肝脏中的含量高,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人们认为在诊断肝病方面ALT较 AST更特异[3] .AL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一直设置为40 U/L,范围为30~50 U/L,近的一些研究对这个沿用已久的ALT正常值范围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并建议修订ALT正常值上限[4].
-
京尼平苷四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肝毒性初步研究
目的:依据临床的几种常规的给药方式,对比研究京尼平苷不同给药途径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D大鼠,采用口服(ig)、静注(iv)、肌注(im)、鼻腔(ns)四种给药途径给予京尼平苷溶液一个月.以肝脏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指标,考察不同给药途径下京尼平苷的肝脏毒性作用.结果:由肝脏指数得出:口服(ig)>静注(iv)>鼻腔(ns)≈肌注(im)>空白(P<0.05);由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得出:静注(iv)>口服(ig)>肌注(im)>鼻腔(ns)>空白(P<0.01).结论:综合上述指标分析,口服(ig)、静注(iv)、肌注(im)、鼻腔(ns)四种给药途径中,鼻腔(ns)给药方式的京尼平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小.
-
罕见乳糜腹水1例报告
1病例患者,男,18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体温高达39℃,遂后出现腹痛,并偶然间发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在其他医院检查,肝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9u/L(参考值4~50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u/L(参考值8~40u/L),血清总蛋白41g/L(参考值60~80g/L),A/G比值25/17.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标准化实验调查小结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了解肝脏功能的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七十年代以前,因当时检验科多以手工操作为主,为配合肝炎防治,卫生部确定将赖氏(Reitman's)比色测定改良法列为全国的统一方法.并以上海1975年调查的99%上限40赖氏单位定为全国参考限值,并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八十年代起,自动生化分析仪逐渐进入各级医院检验部门,采用速率法检测各种酶(包括ALT)的试剂也逐渐随之得到应用.
-
Dubin-Johnson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性,29岁,因"小便深黄,皮肤、巩膜黄染15年"于2007年3月27日入院.患者自14岁起出现持续性皮肤巩膜黄染,多次检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正常,10余年来均无明显皮肤瘙痒、乏力、恶心、厌油及腹痛等症状,无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公认的有效药物,其HBeAg和HBV DNA的近期阴转率为40%~50%.影响IFN疗效的因素很多,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肝脏病变活动性,HBV前C区基因变异及IFN中和抗体等.本实验对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IFN疗效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经颈静脉肝组织活检及门静脉压力测定一例
患者男,33岁.因腹胀半月伴纳差于1999年5月13日入院.有3年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升高.1999年3月因腹胀、纳差,B型超声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入院体检: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心肺(-),腹膨隆,腹水征(+).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对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通过对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测定,发现当脑神经元受到轻微损伤时,NSE的测定值就会有改变,并且于传统的酒精中毒指标如:r-L-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进行比较,确定NSE是酒精中毒的灵敏指标.
-
2~5岁儿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调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rsferase,ALT)活力升高,通常表示肝脏损害.为了解本地区2~5岁健康儿童血清ALT水平,回顾分析2年时间内,本地区2~5岁儿童入园体检2537例,测定其血清ALT水平,以建立本地区的儿童血清ALT正常参考值,现报导如下.
-
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俗称为谷丙转氨酶(GPT),是用于检测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实验室肝功能检查项目中的必检项目.现将湖州市吴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6-2008年66192名从业人员ALT活性升高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15653名农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2008年缙云县贯彻落实浙江省启动新一轮参合人员健康体检的文件精神,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增加乙肝表面抗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检测.2008年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对壶镇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组织了健康体检,共有15653人参加体检,体检率达16岁以上参保人员的48.5%.现将2008年度参加体检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透明细胞癌1例
一、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持续性乏力、眼黄5月于2002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眼黄、尿黄似茶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u/L,总胆红素(TBIL)55μmol/L,血清总蛋白(TP)78g/L,白蛋白/球蛋白(A/G)38/40.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
脂必泰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调脂作用
在调脂治疗的各类药物中,他汀类药物因其强有力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重要的非降脂调节功能,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PCI术后血管内皮保护的首选药物.由于他汀类药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多数他汀类药被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其肝毒性发生率为0.5%~2.0%,约1%患者的转氨酶会超出正常上限的3倍[1-2],他汀治疗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之间存在相关性[3].因此,临床上对合并肝损害的高脂血症患者,我们更希望寻找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手段.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27例临床病理分析
丙型肝炎较乙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与肝癌、肝硬化有密切的关系.丙型肝炎以亚临床较多见,且多无明显症状,常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为特征,仅靠实验室检查(如血清ALT异常,HCVRNA阳性)不能充分说明肝脏损害的程度.为此,作者对12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