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莱菔硫烷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减少患一些癌症的危险.在该类蔬菜中含有一类含硫化合物,硫代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s,GS),是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因其侧链基团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脂肪类,芳香类和吲哚类硫代葡萄糖甙,定位在细胞的液泡中.当蔬菜破损时,受定位于特定蛋白体中的黑芥子硫酸苷酶(myrosinase)酶解产生异硫氰酸盐(isothiocynates,ITC)[1].异硫氰酸盐对肿瘤有化学预防作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为异硫氰酸盐衍生物,是迄今从蔬菜中发现的强的抗癌成分.
-
食用含姜黄素饲料抑制大鼠实验性肝癌
姜黄素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和抗癌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2].本研究欲观察姜黄素对亚硝胺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化学预防作用,评价姜黄素在肝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
-
莱菔子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氢酸盐成分对癌症具有重要的化学预防作用[1,2],莱菔子素(sulforaphane,SFN)为异硫代氰酸盐衍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Ⅱ型解毒酶,增加对致癌物的代谢解毒作用.我们在SFN诱导结肠癌细胞株Caco-2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 UGT1A)表达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植物化学保护剂的浓度超过35 μmol/L时,细胞的形态学发生较明显变化,我们设想,是否高浓度的SFN有诱导Caco-2凋亡的抗肿瘤机制.
-
N-乙酰半胱氨酸对乌拉坦诱发肺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一种巯基化合物因其具有明显的抗氧激活性而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对象.本实验室在Ames试验中证实了NAC的抗诱变活性[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化学预防部已将NAC进入I期临床试验[2].近年来肺癌趋于高发,为了探讨NAC对肺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我们选择了乌拉坦作为诱发小鼠肺瘤模型的致瘤剂,观察NAC的化学预防作用.
-
槲皮素的癌化学预防作用研究进展
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对近5年来槲皮素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作简要综述。
-
EGCG 对人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分子靶点
近年来对于绿茶的抗癌作用已经明确,研究非常广泛,无论是从流行病学、体外细胞培养、体内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绿茶癌症化学预防作用主要是由于绿茶含有抗癌成分儿茶素,其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儿茶素(EC)[1]。EGCG 为绿茶天然活性提取物,是绿茶中含量高、活性强的多酚类化合物,占多酚类总量的50%-80%。已有大量体外实验对 EGCG的癌症预防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2-4],EGCG 抗癌作用主要为: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阻断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4)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5]。目前已鉴定出多个 EGCG 癌症预防作用分子靶点如蛋白酶体、蛋白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他潜在靶点。也有研究揭示,一些高亲和力 EGCG 结合蛋白可能是 EGCG 的直接作用靶点[6-8]。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自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2002年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联谊会提出了慢性胃炎的萎缩诊断标准[1],近几年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能否预防胃癌、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bioactive food components)对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
-
炎症性肠病的癌变预防及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的潜在化学预防作用
虽然炎症性肠病(IBD)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概率较低,但IBD相关性结直肠癌一直被认为是令人担忧的并发症.近年来,该领域进展颇多,如确定了癌变的危险因素,癌症预防相关研究的证据日益增多.目前认为IBD发展为结直肠癌的大危险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成功的预防策略应包括对这些远期结局进行早期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该领域的新进展,包括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化学预防,特别强调5-氨基水杨酸盐(5-ASA)疗法.
-
苦参碱对乙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大鼠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乙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大鼠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饮用不同的药物。其中阴性对照组(A组)25只,自由饮用纯净水;胃癌模型组(B组)25只,予以乙基硝基亚硝基胍(ENNG)1.5 mg/(只·d);实验组(C组)胃癌模型大鼠25只,予以注射用苦参碱150 mg/(kg·d)和乙基硝基亚硝基胍1.5 mg/(只· d);对照组(D组)阴性大鼠25只,予注射用苦参碱150 mg/(kg·d)。饲养24周后处死大鼠,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改变情况,并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水平。结果 B组大鼠胃黏膜癌变率64.00%(16/25)明显高于C组胃黏膜癌变率12.00%(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PCNA、TGF-β1和Bcl-2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24周后B组大鼠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等改变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24周后,A、D 2组大鼠胃黏膜均未发生癌变,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等改变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能够通过降低PCNA、TGF-β1和Bcl-2水平抑制ENNG诱导大鼠胃癌发生,为苦参碱对人类胃癌潜在的化学预防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茶色素抗癌作用研究的国际动态(连载)
(上接第十一期)1、茶色素的抗癌作用如同绿茶及绿茶多酚类化合物抗癌研究的起步阶段一样,茶色素的抗癌研究也是从化学预防作用这一角度开始的.日本在1992年的一项对比性研究中用化学致癌物12-O-四癸酰基-佛波-13-乙酸脂(TPA)诱导Balb/c鼠表皮细胞,观察了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提取物对肿瘤转化的抑制作用,绿茶、红茶、普洱茶浓度在20u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0%、67%、32%,可见红茶的作用与绿茶基本一致.红茶的水相部分抑制活性高.在美国,研究人员使用脱咖啡碱的绿茶、红茶提取物,观察了对亚硝胺类致癌物诱发小鼠癌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喂饲绿茶与红茶提取物的动物其肿瘤繁殖量分别减少了67%和65%;0.6%的红茶提取物可减少63%的肿瘤发生量.
-
西芹有3个意外功效
预防癌症杨梅酮是存在于西芹中的一种黄酮醇,它被证实对皮肤癌具有化学预防作用。此外,西芹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它能有效地阻断杂环胺的致癌作用。杂环胺多在高温烧烤食物时生成。如果你喜欢吃烧烤食品,不妨同时多吃些西芹。
-
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降低结直肠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面.
-
维生素A类化合物对肿瘤分化诱导及化学预防作用研究的进展
维生素A类(retinoid,又称维甲类)化合物是诱导分化剂中重要并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类药物,由维生素A衍生而来.维生素A包括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维A酸).维生素A类化合物在视觉、调节生长、生殖、上皮的分化和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维生素A缺乏可使上皮细胞癌变率增加[1],从而引起人们对维生素A 类在肿瘤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极大兴趣.体内存在的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代谢产物,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3*.4双脱氢维甲酸(ddRA)和9*.顺式维甲酸(9*.cRA)等.8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全反式视黄酸治疗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获得巨大成功.此后,法国、美国等国得到验证[2].维生素A类化合物与肿瘤的关系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3,4].近年来,此类研究相当活跃,本文就维生素A类化合物对肿瘤分化诱导及化学预防作用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自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2002年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联谊会提出了慢性胃炎的萎缩诊断标准[1],近几年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能否预防胃癌、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bioactive food components)对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
-
胃肠肿瘤中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环氧化酶-2的关系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呈高表达状态,长期服用COX-2抑制剂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肺癌的预防作用
COPD和肺癌均为常见的吸烟相关呼吸道疾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近年来被推荐用于重度COPD的治疗,同时也被发现在肺癌的化学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ICS、COPD和肺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在肺癌中的化学预防作用,以期进一步明确ICS在COPD和肺癌中的作用.
-
烷基磷酸酯的合成
预防和治疗肿瘤是人们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芳香维甲类化合物对癌症有效好的化学预防作用.
-
库拉索芦荟对实验性口腔鳞癌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库拉索芦荟对4-NQO诱导的大鼠口腔粘膜鳞癌发生的影响.方法:5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9只,不处理)和丙二醇组(9只,仅涂丙二醇)外,肿瘤组(9只)和高低剂量预防组(各12只)均用0.5%4-NQO涂擦腭粘膜至12周.预防组动物同时灌喂高或低剂量芦荟12周.20周时所有动物同时处死,切取腭粘膜进行病理学评价和免疫组化PCNA检测.结果:肿瘤组癌变率为88.9%.高低剂量预防组癌变率分别为16.7%和25%.统计分析表明,高低剂量预防组癌变率明显低于肿瘤组(P<0.01),高低剂量预防组间无差异(P>0.05);PCNA阳性指数高低剂量预防组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结论:库拉索芦荟对实验性口腔粘膜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