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亚健康与自我康复
(一)腰椎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简介腰椎是人体脊椎承重的椎体,上承胸椎,下达骶椎.人在出生后至能坐之前,腰椎和胸椎都是在一个弧度上;出生后6个月开始坐,腰椎出现向前弯曲;至1周岁,站立行走,曲度逐渐加大,从侧面看第3腰椎为顶点,第12胸椎后缘至第5腰椎的下后缘的连线与第3椎后缘有2厘米左右距离(图1).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Stanford A型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功能解剖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RT-3D-TEE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成像方法与其所显示重要解剖结构的病损改变.方法 31例患者进行RT-3D-TEE成像,分析成像方法及其所能显示重要解剖结构受损所致主动脉根部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1) RT-3D-TEE对主动脉窦壁、窦管交界、主动脉瓣及瓣环、内膜片及破口的显示率均为100%,对左、右侧冠状动脉开口显示率分别为83.8%、93.5%.(2)显示主动脉根部各结构佳成像切面:①主动脉窦壁及冠状动脉开口 高位食道100°~120°并探头右旋约90°切面;②主动脉瓣环 中食道120°切面;③主动脉瓣、内膜片及破口 中食道0°~30°切面.结论 RT-3D-TEE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相关结构解剖毁损情况进行实时三维动态重建,从而为主动脉根部功能受损程度的准确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
-
膝交叉韧带损伤的MR研究进展
膝交叉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在膝关节创伤中常发生损伤,造成关节不稳定,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应用MR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常能做出明确诊断,交叉韧带不完全撕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诊断较难,而且韧带的不完全撕裂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完全断裂并可导致膝关节内部紊乱的进行性加重,如软骨的退变,关节腔室的改变,和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1-7],故如何进一步提高MR方法诊断交叉韧带不完全撕裂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膝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临床表现、损伤机制和类型、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对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目的 测量肱骨远端17项解剖学指标,为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08侧干燥防腐尸体肱骨远端标本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男30对、女24对),应用Stata 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肱骨远端前倾角、肱骨滑车外旋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滑车前倾角、肱骨髁体角、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肱骨滑车前端横径、肱骨滑车下端横径、肱骨滑车矢状径、内上髁至外上髁大宽度、滑车内侧缘至小头外侧缘宽度、鹰嘴窝宽度、鹰嘴窝深度、内上髁宽度、尺神经沟深度、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矢状径,男女之间的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进行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固定和假体置换时,要适合肱骨远端各项解剖参数,以期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
骶骨肿瘤切刮治疗对排尿功能影响的解剖基础
骶骨肿瘤根据肿瘤性质对在肿瘤内走行的骶神经可以有挤压、侵袭和破坏.下部肿瘤(S4~S5)在切除游离中S4、S5神经通常被切断.位于S3以上的良性肿瘤常在病灶内搔刮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在肿瘤内通过的骶神经,使之尽量保留双下肢的足踝运动和排尿功能.为此,本文对骶神经的功能解剖做如下介绍.
-
绕肝悬吊右半肝切除术(附视频)
2001 年Belghiti 等咱1暂首先提出了肝后隧道绕带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不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手术.国内彭淑牖教授引用肝后隧道绕带完成了高难度的肝切除手术,并做了许多技术改进咱2暂.作者应用绕肝提拉技术、彭氏多功能解剖器( Peng 's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 及入肝血流阻断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较好地控制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本文以右半肝切除术为例介绍以上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
足踝的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双足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半刚性基柱为躯干提供牢固的支撑.从功能重要性出发~([1]),足踝关节可以分为必要关节、重要关节和不重要关节三大类.必要关节是双足直立行走所必需的,要尽量保留、避免融合,包括踝关节(背伸跖屈)、距下关节(内外翻和前后旋)、距舟关节(内外翻和前后旋;行走时缓冲力量)、第二至五跖趾关节(屈曲足趾;站立晚期足趾偏心性伸直分担跖骨头负重).
-
经皮加压折断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系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加之股骨颈局部功能解剖上的特点,此类骨折治疗相对困难,易发生骨不连甚至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后果.我科自 1999年以来,运用经皮加压折断钉治疗 36名患者,效果满意.
-
影响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师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社会越来越老龄化,大量股骨颈骨折及其后遗症患者需要住院和家庭护理[1].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第一,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偏瘫等全身疾患,加之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因而其病死率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第二,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及骨折复位欠佳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骨折不愈合率为10%~20%.
-
周围神经束的鉴别
周围神经中含有运动与感觉两种纤维成分.在进行周围神经修复术时,术前掌握神经干内神经纤维的功能解剖,才能达到比较精确的神经束支对位缝合,提高术后的恢复率.徐建光等…研究表明:在明确神经内部纤维性质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神经移位,可以提高受区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因此进行神经束的功能定位,是神经端端缝合或神经移植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探求一种快速、准确而又简便的方法来鉴别神经束,成为临床提高神经损伤修复效率的关键.
-
肱骨远段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与其解剖学参数的关系
背景:制约肱骨远段骨折治疗及内固定物、假体设计和改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部位的解剖学形态,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的测定对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固定和假体置换时有较大的应用意义.目的:测量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相关17项解剖学指标,验证其与内固定物及假体置入和骨的适配性,验证其特点与内固定物及假体力学性能的关系.设计:重复测量,对比观察.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0/2006-02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研究室完成,随机抽取成人54对防腐尸体肱骨标本(由南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肘关节畸形、退行性病变者给予排除,其中男30对、女24对.方法:剔除所有肱骨标本附着的软组织,利用游标卡尺(精度0.01 mm,上海量具刃具厂生产)、分规、量角器对肱骨远端数项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的测量:测量的项目包括肱骨远端前倾角、肱骨滑车外旋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滑车前倾角、肱骨髁体角、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肱骨滑车前端横径、肱骨滑车下端横径、肱骨滑车矢状径、内上髁至外上髁大宽度、滑车内侧缘至小头外侧缘宽度、鹰嘴窝宽度、鹰嘴窝深度、内上髁宽度、尺神经沟深度、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矢径等.主要观察指标: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结果.结果: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男、女性肱骨远端前倾角分别是(35.62±5.21)°,(36.22±5.29)°,肱骨滑车外旋角分别是(5.22±1.15)°,(5.46±1.33)°,肱骨小头前倾角分别为(48.35±8.78)°,(49.65±9.12)°,肱骨滑车前倾角分别为(33.08±7.15)°,(34.45±7.52)°,肱骨髁体角分别为(80.12±5.22)°,(80.17±5.45)°,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分别为(3.14±0.62)o,(3.32±0.68)°,男女之间的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别(P>0.05).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本组标本中,男、女性肱骨滑车前端横径分别为(21.40±4.21),(21.12±4.34)mm,肱骨滑车下端横径分别为(23.54±4.52),(23.31±4.43)mm,肱骨滑车矢径分别是(23.91±4.85),(23.55±4.63)mm,内上髁至外上髁大宽度分别是(58.23±6.44),(55.32±6.55)mm,滑车内侧缘至小头外侧缘宽度分别是(45.36±5.21),(42.15±5.03)mm,鹰嘴窝宽度分别是(24.56±4.25),(25.34±4.42)mm,鹰嘴窝深度分别是(13.43±2.52),(12.95±2.13)mm,内上髁宽度分别是(14.35±3.32),(13.02±2.96)mm,尺神经沟深度分别是(8.53±2.96),(7.90±2.54)mm,肱骨小头宽度分别是(18.05±2.87),(16.51±2.75)mm,肱骨小头矢径分别是(19.59±3.84),(19.12±3.55)mm.男女之间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的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行肱骨远段内固定物置入和假体置换以及畸形矫正时,要适合肱骨远端各项解剖参数,以期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技术
膝关节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的康复包括:现代康复支具的应用,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行走负荷的康复训练,以及术后早期床旁训练.非甾体类药物的应用对膝关节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
口角蜗轴的解剖功能及其对面部表情的影响
在口角外后上方有一类似钟表的轴轮为蜗轴(modiolus以下简称M)的肌纤维结构,其复杂的功能活动,赋予人类特有的发音和肢体语言功能[1].虽在古希腊经典雕塑中,已经把M作为青春美的象征,但有关M的解剖及组织结构方面尚有争议,因此在解剖书中记载甚少.近年来,许多学者[2~6]强调M解剖存在的同时,又注意了在功能和对面部表情影响方面的重要性,为此,笔者从胚胎、比较和功能解剖着手,阐述M的解剖存在及其在唇功能和在面部表情方面的作用.
-
膝内侧副韧带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是人体大、复杂的关节之一.随着膝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对膝关节韧带的研究逐渐深入,关于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各种量化标准也逐渐完善,这是未来对膝内侧副韧带研究的发展趋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研究包括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和限制胫骨外旋,韧带各纤维束在膝关节不同的屈曲、旋转角度和不同的步态周期下应力变化等方面;生物力学研究包括结构属性、线性硬度、粘弹性、对力学刺激的反应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等内容.该文对近年来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量化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及覆膜支架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覆膜支架用于颅段颈内动脉的病变,是医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将冠脉支架加载膜性材料(覆膜支架)后用于颅内段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已有个案报道[1-3].颈内动脉的颅段走行在骨性结构中,迂曲而且发出许多分支动脉,因此,有必要在深入了解颈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基础上,再对覆膜支架在颈内动脉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
外科手术呼唤新理念新器械——访"外科发明家"彭淑牖教授
彭淑牖,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彭教授发明的多功能解剖器和刮吸解剖手术法,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一发明被誉为50年来外科学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国际外科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
谷氨酸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元变性疾病,症状特点是震颤、运动不能和强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纹状体去多巴胺能神经元和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但长期应用多巴胺的前体物质左旋多巴治疗该病,经常引起副作用,诸如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开关现象和精神异常.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依赖于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如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神经元生物能量代谢、基底节功能解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新的前景.
-
肘关节镜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肘部损伤,治疗上随着对肘关节功能解剖的深入了解及患者对肘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单纯桡骨小头切除已经受到严格限制,现在临床上更加重视肱桡关节的稳定性,尽可能恢复桡骨小头形态.自2000~2002年,作者应用肘关节镜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股骨颈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58%[1].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50~70岁者多.小儿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为成人的0.8%[2].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骨折为高,约为10%~20%,且由于股骨头血液供应的特殊性,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为20%~40%.因此其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治疗方法很多,现将近年来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Ⅲ、Ⅳ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附66例报告)
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发病年龄较高,老年人伤前即患有心肝肾等疾病,局部功能解剖特殊,骨折伤情复杂,不稳定,合并症较一般骨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