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中医古籍探讨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西医认为化脓性骨髓炎的根本病因为化脓菌感染于骨髓部位,但目前对本病文献记载较少,病因的叙述也并不详尽;本病属于中医“附骨疽”范畴,其病程长,表现为虚实夹杂,变化较多.中医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能够更加全面、详尽的探讨疾病的本质,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出发探究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机
文章认为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感染、筋骨损伤、七情内伤、正气亏虚、饮食失调、肾虚等;而邪毒乘虚内侵,蕴而化热,导致气血壅塞,化腐成脓蚀骨是该病的基本病机.毒邪聚集于内是病机之关键,正气亏虚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互为因果.肾虚、情志抑郁等是化脓性骨髓炎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主要在筋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扶正祛邪是其基本治疗大法,贯穿治疗的始终.
-
化脓性骨髓炎置管持续冲洗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在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讨论提高化脓性骨髓炎治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82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施行切开引流、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持续抗感染,限制患肢的行动,特别是做好置管冲洗引流的继续护理,保持通畅的冲洗引流,正确指导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锻炼.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5周,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可充分引出骨髓腔内坏死组织,缓解中毒症状,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
头孢曲松钠所致结石1例
王某,男,57岁,因左手外伤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和全身不适来院就诊.行左手X线摄片检查,见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末节指骨骨质破坏,并见小片死骨,患骨部位软组织明显肿胀,层次不清,诊断为"左手指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用头孢曲松钠静脉给药治疗,每日4克.治疗前B超检查肝、胆、脾、泌尿系均正常.治疗5天后突发右上腹疼痛,B超复查显示胆囊内典型的较大结石(见图1),停用头孢曲松钠3天后再行复查,胆囊恢复正常(见图2).
-
骨髓炎病灶置管灌洗方法的改进
我们近治疗了5例化脓性骨髓炎或关节炎病人,除了常规的全身支持、应用敏感抗生素、病灶清除术以外,主要加强了局部的治疗-病灶灌洗,方法如下:取一段硅胶管(长1~2m,直径3~5 mm),距离一侧管(进水端)约20cm处剪2~3个侧孔,用丝线环扎后,再连续剪3~7个侧孔,放在病灶内.
-
骨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报告
患者男性,11岁,因左大腿肿痛、无力20天入院.该患者于2001年5月因高热伴颈部肿块在儿科住院治疗,骨髓穿刺显示感染性骨髓象,诊断为1、颈部淋巴结炎;2、颈部蜂窝织炎;3、败血症.住院二个月后好转出院,出院时淋巴结消失,但仍有低热.一周后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发热,达38~38.5℃,数天后热退,但出现左下肢无力、疼痛.门诊以左股骨上端骨髓炎收入院,查体见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大腿中上段肿痛,皮温高于健侧,局部压痛,局部皮肤完好,无潮红.体温37.6℃.实验室检查显示:WBC12.3×109/L,N0.718,L 0.23,Hb108g/L,血沉105mm/h;X光片显示:左股骨上段粗隆部可见7×3.5cm的破坏区,呈溶骨样,边缘较模糊,内无死骨,无明显硬化,考虑为左股骨上端化脓性骨髓炎(图1).ECT显示:左股骨上端有浓集.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7例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17例患者均有颈痛,9例伴发热,6例伴脊髓损伤,5例伴神经根性损伤.影像学检查13例有硬膜外脓肿形成,4例椎前脓肿形成伴椎体广泛破坏.均于广谱或敏感抗菌素治疗7~14d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抗菌素治疗12~14周,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术后12个月行MRI检查.结果: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发生;术后2例切口浅层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无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内颈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13例于术后12周前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4例白细胞计数正常,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至术后9个月才降至正常.所有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CT,16例植骨融合;1例融合失败,24个月随访时假关系形成.随访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感染均无复发.结论:在规范、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抗菌素治疗期间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
手术后椎间盘炎致多节段脊椎化脓性骨髓炎1例报告
患者女性,51岁,干部.因椎间盘摘除术后腰部剧烈疼痛1年余,于2004年8月入院.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病史.
-
闭式灌洗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闭式灌洗曾经用以治疗化脓性骨髓炎[1-3],后来有人用此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5].在整形外科领域术后有时难免遇到感染、坏死或脓肿并发症,长切口切开引流势必遗留较长瘢痕,同时疗程也较长.我们应用闭式灌洗方法治疗9例术后感染、坏死或脓肿并发症,缩短了疗程,不留或仅留下较小瘢痕,现介绍如下.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伤口分泌物细菌学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40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条件下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在有氧条件下37℃培养24 h,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8份送检标本中培养阳性316份,阳性检出率为77.5%;316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5株占56.7%,革兰阳性菌181株占41.9%,真菌6株占1.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0,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也很低,为0和7.7%,对青霉素的耐药率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15.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为13.6%.结论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伤口致病菌感染表现为混合性、多重性、交叉性等特点,临床应根据病原菌感染的特点,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1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探讨
患者,女性,28岁.因肌内注射引起臀大肌红肿,左髋关节剧烈疼痛不能活动,住院治疗.确诊为左髋关节化脓性骨髓炎.经4次手术治疗,局部清除病灶,效果不好,术后留有上下2个直径约1 cm的窦道,周围肉芽增生,常年流出脓液.在我院治疗,MR、X线均显示左髋关节周围骨骺破坏硬化,股骨头消融,关节部位形成一个直径约1 cm不规则的空腔.取窦道流出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敏感,头孢唑林中敏,其余均耐药.
-
闭式灌洗引流在隆鼻术后严重感染的应用
闭式灌洗曾经用以治疗化脓性骨髓炎[1-3],后来有人用此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4-6].2004年至今我们将此法应用于隆鼻术后鼻部脓肿形成的治疗,共8例,疗效肯定.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
骨关节表现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常因此而在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误诊为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骨髓炎等.我科1987年~1997年经临床及骨髓穿刺证实的128例小儿白血病中有骨关节表现88例,现分析如下,以期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骨关节症状有进一步认识.
-
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骨髓炎药物治疗的实践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实践,以利于有效控制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方法:临床药师及时监测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提供咨询意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临床医生共同协商,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随时修正.结果:经过长达4个月的抗感染治疗,终于成功地控制患者的感染,并保全了下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
-
心脏术后慢性化脓性胸骨骨髓炎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并发慢性化脓性胸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心脏手术后并发慢性化脓性胸骨骨髓炎5例患者,一期行感染胸骨及部分肋软骨切除,再二期游离两侧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5例患者的胸骨骨髓炎均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 心脏术后胸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以通过受感染胸骨切除,肋软骨切除,再二期缝合两侧皮瓣治愈.
-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有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4例作为临床研究主体,采用外科手术方式联合抗生素治疗,临床观察治疗疗效。结果对比分析24例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疼痛症状的评估,术后评估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优越,24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明显效果2例,总有效22例。结论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毒血症的同时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是骨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
骨肉瘤早期误诊为化脓性骨髓炎1例报告
骨肉瘤亦称成骨肉瘤,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常见.恶性度高,预后差,二年死亡率较高.典型的骨肉瘤不难确诊,但在病变初期,特别是早期只在骨髓内呈局限性溶骨或硬化性病变或合并骨膜反应时,极易在临床上被误诊为化脓性骨髓炎.作者仅见1例报告如下:
-
化脓性骨髓炎病人护理常规
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不断进步,抗生素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技术日益精湛.但对骨科感染的处理仍然是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
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后创口灌注冲洗的护理体会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两类。感染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是血源性、创伤性及蔓延性。随着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据统计骨折中约有3.17%是开放性的,开放性骨折严重并发症为感染和慢性骨髓炎。现就1例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术后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
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5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