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调查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群健康及寿命非常重要的疾病,山西是高发地区之一.不同地区脑血管发病,其病因因素有所不同.我们运用基础医学、临床检测以及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分析研究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因素,旨在准确地制定针对病因因素的防治规划.现报告如下.
-
肾脏早期损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肾脏早期损伤是由于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等多种致病途径,使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有肾脏病家族史等慢性肾脏疾病高危人群,可引起肾脏病变缓慢而无察觉地进行性恶化,临床上过去常以尿素氮(BUN)、肌酐(Cr)的检测来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如蛋白质摄入、人体代谢、发热、感染均产生干扰,因此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1],经典的生物标记物肌酐、尿素氮是监测肾脏功能的指标,而不是检测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特别是在急性期的时候,肾脏损伤与这些指标的变化是无相关性的。因此,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检测对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对肾脏早期损伤临床检测新指标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断早期肾脏损害提供更多帮助。
-
两种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自动化操作平台的实测比对与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是自身抗体临床检测的经典与"金标准"实验,广泛用于自身抗体的快速筛查、确立临床诊断方向及发现新抗体[1].目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都是采用包被细胞(培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如绿蝇短膜虫等)或组织切片的玻璃或塑料载片,所有操作均在载片上进行.
-
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观察
近年来,我国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具危害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明显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明显降低.正常情况下,大约有90%的载脂蛋白B100分布在LDL中,故血清ApoB主要代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它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的ApoB/LDL-C的比值进行了观察,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以判断其在临床检测的指导意义.
-
搞好实验室管理促进检验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检验医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自动化分析仪已应用于临床检验,使得对临床检测标本的分析更灵敏、快速、准确,对检验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降低成本,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搞好实验室管理.
-
用积分法评价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铁蛋白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病程发展较快的恶性肿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临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PHC筛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10%的肝癌不产生AFP,30%的肝癌产生的AFP量很少,致AFP呈阴性或低浓度[1].部分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AFP的暂时增高,给肝癌患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2].由于肿瘤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同一肿瘤可含有一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而不同或同种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可有共同的肿瘤标志物.用积分法评价AFP, α-L-岩藻糖苷酶(AFU), 铁蛋白(SF)对PHC的诊断价值,根据肿瘤标志物在PHC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同,确定不同的积分值,目的在于诊断PHC时提高灵敏度的同时提高特异性.
-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评价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代谢紊乱,以临床检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机体在高血糖的水平下,非常容易合并发生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2]。本资料联合检测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探讨检测含量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相关性,从而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
输血前4项的临床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的过程中,如何排除各种方法因素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金标法对783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初筛,阳性及可疑结果进行复查,HBsAg、抗-HCV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HBV-DNA、HCV-RNA的定量测定.梅毒抗体采用明胶颗粒凝集特异性试验(TPPA) 复查,抗-HIV送市疾控中心,由其送至上级实验室确诊.结果:通过复查减少了假阳性的干扰,使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排除各种方法因素的干扰,才能做到避免医疗纠纷、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安全输血提供可靠保证.
-
Beckman血细胞分析仪全球实验室间质量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临床检测血细胞的主要工具,具有全自动分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1]。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运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为重要[2]。血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比,室内质控主要是控制仪器的稳定性,要控制好仪器的准确性,还必须参加室间质评[3]。现还有仪器厂商提供的实验室间质量保证活动(inter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IQAP)来控制血细胞检测结果的质量,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4]。我科室有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血全自动细胞分析仪LH750一台。于2014年12月开始参加Beckman-Coulter公司的实验室间质量保证活动(IQAP),通过对回馈的结果进行回顾,对本室的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对室间质量控制进行评估。我科室自2014年12月开始参加Beckman-Coulter公司IQAP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成绩,现选取2015年12月的IQAP结果进行分析。
-
山西省临床心电图奠基人-本刊编委李三波
2002年是临床心电图应用100周年,百年来临床心电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近20多年来,心电图以飞快的速度广泛普及,目前已是城市医疗卫生单位临床检测不可缺少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特别是在临床心脏病诊断方法中有价值的一项检查技术.
-
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对临床和康复工程中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方法及其特点作了介绍,对Ashworth评价指标、电生理评价指标、肌肉与肌腱反射特征、摆动实验、机械扰动实验等临床和工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上述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代表性的工作.
-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肝胆酸测定分析
近期国内外学者提出肝胆酸(CG)应用于临床检测肝功能,并认为是一项灵敏的肝功能试验.本文于2002-01~2004-12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了82例肝炎后肝硬化(LC)、45例原发性肝癌(PHC)和54例非肝胆疾病患者空腹血清CG,并于常规肝功能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
自1980年Furchgott和Zawadaki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sl cells,EC)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对EC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多年的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是多种疾病之源,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ED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趋势.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临床检测的价值
目的: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临床检查价值,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借助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进行测定,参照对照组正常水平,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与比值倒置型以及比值超高型三种免疫亚型,对比不同亚型间病情、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T细胞亚群表达对比中,其CD3+与CD8+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D4+的百分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个体之间的各项指标标准差均非常高,说明个体间离散程度大.此外,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对比中,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的分别低于正常范围和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CD4+/CD8+比值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调,CD4+/CD8+比值异常升高或者降低同时存在,且免疫异常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具有一定的联系,借助T细胞亚群的临床检查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效果.
-
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监测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临床疗效,仅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记录。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P>0.05)。结论: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今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和推广。
-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述
探讨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层析法、亲和层析、电泳法、离子捕获法以及免疫凝集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以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佳检测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概述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分析比较我院内部72例血液样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不同的检测时间及不同的采用方式给整个血常规检测带来的影响。结果:取血液样本2小时之后送检比取血液样本24小时之后送检的血样内部白细胞数量较高,但其内部的血小板及红细胞数量低于后者;在冰箱内部保存的血液样本和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测没有明显的差异;静脉血液内部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细胞,但是前者血小板数量高于后者。结论:临床血常规检测人员应对影响血常规检测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全面的做好血常规检测之前检测质量控制,大程度上的降低外界因素给整个血常规检测带来的影响,全面的保证整个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
丙肝病毒血清分型研究
目的:对收治的丙型肝炎病患者情况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评价丙肝病毒(HVC)血清分型在医院临床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取来医院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100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来检测待检血清的特异性抗体,对这100份血清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检测出有特异性反应的血清96份,血清学分型检测率达到96%,其中1型54例,2型32例,1和2混合型10例.结论:HVC血清分型方法有非常高的分型率(这96%),能够有效的检测出丙肝病毒血清型,该分型方法适用于医院临床检测.
-
关于女性生殖激素的临床检测结果观察
目的:对女性生殖激素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国贝克曼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的生殖激素进行检测,主要包括促卵泡成熟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以及泌乳素(PRL)等检测指标。结果:10~19岁:E2达到高峰;20~29岁:PRL 分泌量达到高峰;30~39岁:P 分泌量达到高峰;60~69岁,FSH、T 以及 LH等分泌值达到高峰。结论:随着女性年龄的不断在增长,FSH、LH 分泌量在逐渐增多,E2分泌量不断减少,T 分泌量间断性增高,PRL 分泌中间低两头高,P 分泌两头低中间高,整体变化规律较明显。
-
3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ABO血型抗原和抗体效价的变化
目的:对异基因HSCT对受者ABO抗原和抗体效价的变化进行临床监测,为HSCT移植的输血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例HLA配型相合、ABO血型抗原不合的HSCT受者的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鉴定;选取其中2名患者,在移植后第1、2、4、5、7、8、10周检测其ABO血型抗原强度和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所有30例ABO血型抗原不合的配对,移植后受者的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的血型抗原,其中,主次侧均不合的配对在移植后第4周血型抗原发生转变,仅次侧不合的配对在移植后第7周血型抗原发生转变;仅主侧不合的配对,移植后的正反定型结果相符;仅次侧不合的配对,第8周血清中可检出凝集素(抗B或抗A)、抗体效价为1:4;主次侧均不合的配对,移植后血清中未检出凝集素,且出现了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的结果.结论:异基因HSCT移植,应尽量选择HLA配型相合的受者-供者配对,输血时应选择不被受者血清中抗体所凝集的红细胞并不含相应抗原,以及供者血清中不含相应抗体的血小板或血浆进行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