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对预测出血的初步评价
目的脑梗死溶栓治疗继发出血是增加死亡率的主要并发症.溶栓治疗前后检测血液中出、凝血相关指标,被列为预测出血可能指标,国内专家提出纤维蛋白原<1.0 g/L定为提示继发出血的危险指标.我们依据此标准进行临床检测,观察纤维蛋白原与继友出血的关系,提出了可能安全指标和危险指标的范围.方法在时间窗6小时以内、尿激酶剂量固定的条件下,进行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24小时后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检病人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24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别,经统计学处理P<0.001.结论提出溶栓后纤维蛋白原<1.0g/L不够准确,认为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0~0.5 g/L之内是安全指标,<0.5g/L为危险指标.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符合实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指导脑梗死溶栓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四种血清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肺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位居首位,近年来呈现增高趋势.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25%,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转移发生早,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0%.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单一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存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不足的缺点,我们通过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 GRP)、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联合检测,探讨不同组合在SC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尿酸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尿酸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自愿参与者7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其血尿酸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经统计,观察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高血压等级和不同并发症高血压的血尿酸水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尿酸升高以及高TC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HDL-C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该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
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数据质量控制和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
随着国内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动.然而,作为临床检测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法规或指南来规范NGS检测项目的开展.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试点单位之一,长海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遗传性肿瘤筛查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的NGS检测项目.文章将以该中心在NGS检测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单光子散发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重点论述了单光子散发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冠心病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以及存活心肌检测中的价值,并指出SPECT心脏显像远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合理应用无创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和血运重建术的合理选择,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总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心病 临床检测 -
同时进行HBV、HCV检测60-mer长链寡核苷酸芯片的研制
基因芯片主要有cDNA芯片和寡核苷酸(Oligo)芯片两种.我们已经对cDNA芯片用于病毒性肝炎联合诊断进行了研究[1-3],而对于Oligo芯片,其探针的制备更为简化,直接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好探针序列后,人工合成相应的Oligo探针,调整浓度后,将其打印并固定在芯片上即可.本文研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联合检测芯片,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可能性.
-
B 超肝静脉内径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及肝静脉内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是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由于细胞外基质合成平衡失调,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有些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临床检测肝纤维化中常采用穿刺活检,但其具有创伤性、不易被患者接受,超声检测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为分析 B 超肝静脉内径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及肝静脉内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H .pylori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 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并与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外疾病相关。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 H .pylori 感染的检测,但每种检测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检测 H .pylori 感染,而准确地检测和诊断 H .pylori 感染,是规范治疗 H .pylori 感染的前提。根据取材是否需要内镜检查,可以将H .pylori感染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现综合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临床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男性不育临备床检测新选择:精子DNA完整性试验
精了重要的使命是携带DNA并与卵子结合,使后代保有父亲的一半遗传信息.与其它细胞不同,精子的发生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一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更为复杂[1].在精子形成阶段,精子细胞的核蛋白组型发生了转换,即与DNA相伴随的组蛋白逐渐被鱼精蛋白替代.精子穿入卵母细胞后,精核核膜破裂,.DNA解螺旋,同时鱼精蛋白又重新被替换成组蛋白[2].这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有精子DNA损伤的可能性.然而,目前常用的男性不育临床检测项目尚不能反映精子DNA损伤的情况.因此,精子DNA完整性检测成为男性不育临床检测的新选择,尤其是染色体扩散试验(sperm chromatin dipersion test,ScD),因其检测快速、费用低廉而备受推崇.
-
腹泻病患儿血清β-乳球蛋白IgG测定的临床意义
小儿腹泻病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目前食物过敏因素引起的小儿腹泻病已被人们所重视,认为大多数喂牛奶的婴儿有牛奶蛋白的抗体存在.有关婴幼儿奶制品过敏的临床研究,国内报道不多,为了探究牛奶蛋白过敏与小儿腹泻病的关系,本院自1998年至1999年对96例住院的小儿腹泻病儿进行有关临床检测,现分析如下.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检测方法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小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于MP耐药株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增大,有些患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近年来对MP的研究又成热点[1].本文对确诊患儿的血清MP抗体IgM、咽拭子MP核酸、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分析可能用于临床检测的辅助诊断指标,以便于临床的早期诊断.
-
372例不孕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可造成宫颈炎、输卵管的黏连或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不育,引起流产、早产,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导致妇女不孕的因素之一[1].目前临床检测的主要有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等.为了了解不孕症患者Uu、Mh、Ct的感染状况,随机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72例不孕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了Uu、Mh、Ct的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四种激素在肺癌、食管癌患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检测了70例肺癌、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及促滤泡生成素(FSH)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拉曼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脑胶质瘤手术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界定和示踪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的边缘.近年来,科学家将拉曼成像技术运用到脑胶质瘤及其边缘的检测中,并取得初步成果.本文综述了利用拉曼成像技术检测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
2,5-二(溴甲基)氟苯的制备
2,5-二(溴甲基)氟苯(1)是合成核磁共振分子探针类化合物(E,E)-1-氟-2,5-二(3-羧基-4-羟基)苯乙烯基苯(简称FSB)的重要中间体,FSB可用于老年痴呆症的临床检测及追踪[1-3].文献[4]以2,5-二甲基苯胺(2)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制得2,5-二甲基氟苯(3),再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用下发生溴代反应得1,总收率约为6.5%,此法试剂昂贵,操作复杂.
-
老年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短链脂肪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短链脂肪酸(SCFAs)对免疫功能和肠道功能的增强作用逐渐受到重视[1],SCFAs由肠腔内的益生菌产生后即刻被结肠细胞吸收利用,对肠道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目前,有加强SCFAs前体膳食纤维治疗炎性肠病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2-4],但SCFAs在肠道中的作用目前仍存有争议[2].其原因主要在于肠道功能的复杂性,且SCFAs的实验室检测也存在难度,肠内容物SCFAs的检测因离体后浓度迅速产生变化而不宜应用于临床检测.
-
骨质疏松症诊治中应重视骨转换指标的检测
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测并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骨转换指标的价值没有足够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检测项目未被各地政府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为此,本文对临床检测骨转换指标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作一简述.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与前列腺癌之间关系的思考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于1971年首先在精液中发现,1979年Wang等在前列腺组织中分离纯化成功,并证实其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1980年Papsidero建立了P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由此进入"PSA纪元",临床检测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根治性治疗如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近距离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PSA的临床检测以来,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快速检测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依赖于长时间的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复杂的生化鉴定,有些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不典型则难以准确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技术要求较高,常规实验室不易开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检测新技术,在细菌和真菌的快速鉴定、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方面呈现出较传统鉴定法较多的优势.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常见病原菌 临床检测 -
用PCR技术检测常见致病菌的临床应用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耗时短的特点,此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致病菌的临床检测.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菌属(Salmonella)、志贺菌属(Shigella)等细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往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讨论了PCR技术对以上常见致病菌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