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尚澜;郭力鹏;于明珠;丁希正

    目的 研究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时限不同分为对照组(QRS时限≤110 ms)和观察组(QRS时限>110 ms),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9、6.166,P=0.000、0.000<0.05).对照组患者Killip分级Ⅰ级5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0例,观察组患者Killip分级Ⅰ级25例,Ⅱ级29例,Ⅲ级20,Ⅳ级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5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6例,急性肺水肿25例,休克2例,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66.25%(53/80),对照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8例,急性肺水肿10例,休克8例,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32.50%(2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8,P<0.05).观察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为23.75%(1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1,P<0.05).结论 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的预后较差,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 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作者:罗江宾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表现,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UA患者缺血危险度的高低与预后明显相关,早期对UA的危险度进行评估,检出心血管事件高危者,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UA患者的预后.由于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炎性反应的生化标志物成为了首选的新型预测方法,尤其是CRP测定,已成为大范围患者群中强大的心血管危险预测因子.现就CRP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女性冠心病患者行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和分析

    作者:雷铭;刘志辉;徐小华;王平;徐惠琳;黄鸣

    目的 探讨Firebird 冠状动脉内支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本院从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46例接受Firebird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女性患者的即刻疗效和6个月以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随访4~13个月,平均(7. 7±3. 1)个月, 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7例(15. 2% )有心绞痛(CCS分类I级)发生;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1例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予再次血管重建术后缓解.结论 Firebird冠状动脉内支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 多项无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警分析

    作者:李勇国;王艳飞;王玮

    目的 探讨多项无创指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 入选AM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后3周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检测心率震荡(HRT)指标即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心电指标.同期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测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85).根据检测结果,对AMI组与非AMI组和AMI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多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警价值.结果 ①AMI组与非冠心病组TO、TS、SDNN、QTd、QTcd、LVEF、LVEDd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O、TS、SDNN、QTd、QTcd、LVEDd P=0.000 (P<0.05),LVEF P=0.002 (P<0.05).②急性心梗死亡组与存活组TS及SDN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及0.023 (P<0.05),TO、QTd、QTcd、LVEF及LVEDd等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对各组各项指标阳性积分对比分析发现,AMI患者积分多明显增高(P<0.05),AMI心源性死亡患者积分均≥4,多项指标联合应用较单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高,多项指标异常积分≥4,心源性死亡风险极大.结论 ①AMI患者的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降低,QT间期明显延长及QTd明显增大.②AMI患者LVEDd明显增大,LVEF明显下降.多项指标联合应用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高.

  • 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状况分析

    作者:李军;杨志坚;石大环;袁军丽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98例AMI患者进行5年随访研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用寿命表法(life table)进行生存状况描述,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风险指数第25、75百分位分为预后良、中、差3组,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方程的诊断性能.结果 ①5年累计生存率74.00%,死亡风险甬数值表现为第1年及第5年高、中间相对平缓的"双峰现象".②风险回归方程:h(t,X)/h0(t)=EXP(0.578年龄-0.7180左室射血分数(LVEF)+0.546吸烟+0.698糖尿病史+0.598心绞痛病史+0.595心功能Killip分级-0.476 ACEI治疗).③预后良、中、差组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2.2%、72.5%和59.7%,Log Rank(Mantel-Cox)X2=8.380,P=0.015.④风险回归方程诊断性能的ROC曲线下面积0.887(S.E=0.023,95%CI=0.842-0.93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6.5%和80.7%.结论 AMI患者具有高死亡率.年龄、吸烟、糖尿病史、心绞痛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和ACEI治疗为保护因素.Cox风险回归方程为AMI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模型.

  • 冠脉无再灌流的新认识

    作者:王俊岭;沐贤友

    冠脉无再灌流(no-reflow)是指冠脉造影无血管机械性阻塞的证据,而冠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心肌灌注不足的现象[1].冠脉无再灌流的概念首先于1966年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5年临床上也观察到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发生无再灌流现象[2,3].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即使心外膜下冠脉再通情况非常良好,仍会发生无再灌流,并且无再灌流区的大小与各种心脏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相关[4].

  • 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

    作者:何国祥

    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有关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使患者非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风险增加的报道引起介入心脏病学界对DES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但对术后死亡率影响的资料目前尚不充足,所以全面和正确地评价DES的安全性,比较DES与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对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 心源性死亡患者16例血N端B型钠尿肽原的分析

    作者:王萍;李立群;杨雨山;徐雷;王芳

    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作为评价心功能恶化程度的预测因子,已经被医学界高度认同,因而越来越普遍地被用于监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意义更大[1].但是由于该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开展不够广泛,对正常参考值缺乏认同.特别是对该项目与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相关性尚缺乏研究资料.现将我院近5年来发生的16例心源性死亡患者的NT-pro BN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相关性.

  • 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宇姣;李玉泽;姜大明;张波;高远;于海杰;齐国先

    目的 评估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地区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及随访治疗.观察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及次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预测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13例患者成功入选,吸烟组588例,不吸烟组625例.吸烟组中接受紧急PCI治疗的显著多于不吸烟组(40.8%比22.1%,P<0.001).吸烟组随访药物使用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阿司匹林:75.3%比62.2%,P<0.001;氯吡格雷:40.5%比32.2%,P=0.003;β受体阻滞剂:45.4%比36.0%,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8.3%比32.2%,P=0.026;他汀药:57.3%比44.2%,P<0.001).吸烟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显著低于不吸烟组(10.2%比24.2%,P<0.001),次要终点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HR 2.777,95%CI 1.113 ~6.928,P =0.029)、PCI治疗(HR0.208,95% CI 0.062 ~0.700,P=0.011)、年龄(HR 1.049,95% CI 1.005~1.095,P=0.028)、阿司匹林(HR 0.165,95% CI 0.061 ~0.446,P <0.001)及他汀药(HR 0.382,95% CI 0.317 ~0.462,P<0.001)是影响A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TEMI的患者中吸烟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低于不吸烟者,但吸烟仍是A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心源性死亡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洪;蒋少华;张鑫;曹莉芸;王勇

    目的:通过对心源性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识别、处理危重患者的方法,以改善危重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007年我院因心源性死亡的病例共46例,年龄33-93岁,平均66.91岁.其中冠心病患者33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老年性心瓣膜病1例,高血压心脏病伴心衰5例.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结果:冠心病占该组死亡患者72%,其中心肌梗死占46%,风心病患者均未换瓣冶疗,心衰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死亡者占22%.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为高危人群,识别高危心电图和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 植入式心电记录器的临床应用(附2例报告)

    作者:俞杉;安亚平;陈保林;王咏梅;周松;吴强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其发生迅速,持续短暂,具有自限性,能完全恢复意识,是患者急诊就诊的常见症状[1]。常见的晕厥类型有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及体位性低血压,以前二者为多见。多种辅助检查和评估对明确晕厥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约有30%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虽然经直立倾斜试验[2]、颈动脉窦按摩试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乃至有创心电生理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而反复晕厥是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3]。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LR)可以追踪心脏事件的发生并描记事件发作时的心电图,以明确心律失常与晕厥的相关性[4]。报告2例病因不明的反复晕厥患者植入ILR的随访后续治疗情况,供参考。

  • 第二届华北长城会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09年年会特约专家精彩讲座摘录(五)

    作者:贾新未;傅向华

    (上接本卷第8期650页)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发言冠状动脉再狭窄指的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50%.支架内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50%或出现与靶血管相关的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在支架边缘外5 mm之内新的增牛性病变一般也考虑为支架相关的再狭窄病变.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随访研究

    作者:罗勇

    摘译:我们之前对1791例退伍军人进行了中位数长达5. 6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强化血糖控制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并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现在我们进一步延长了随访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前期临床试验结束后,我们利用中央数据库继续随访患者的住院和死亡情况,其中92 . 4%完成了此项队列研究,另外大多数受试者(77. 7%)还同意通过年度调查进一步收集数据. 主要研究终点是距离首次出现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时间,重大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冠心病急性发作、中风、新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或充血性心衰急性加重、缺血性坏疽截肢、心源性死亡. 次要研究终点是心血管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 在前期的研究中强化血糖控制组与常规血糖控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是6. 9%和8. 4%,两者相差1. 5%,在随后约3年的随访中两者进一步下降了0. 2% ~0. 3%. 通过中位数9. 8年的随访,主要研究终点的风险强化血糖控制组较常规血糖控制组明显降低(HR:0. 83,95%CI:0. 70~0. 99,P=0. 04),即每年每1000 例中可降低8 . 6 例次的重大心血管事件. 但心血管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 88,95%CI:0. 64~1. 20,P=0. 42),通过平均11 . 8年的随访,总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1. 05,95%CI:0. 89~1. 25,P=0. 54).

  • 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丹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在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分为无fQRS组和fQRS组各100例,对2组患者进行20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85例,占42.5%.fQRS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发生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245,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761,再发心肌梗死相对危险度为2.664,恶性心律失常相对危险度为2.897,心力衰竭相对危险度为3.209.fQRS波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变支数、高血脂病史以及糖尿病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梗死预后和fQRS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心源性死亡以及心血管事件进行独立预测的一个新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脑钠肽的动态变化及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张军玲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伴随有严重的心室重构,已证明AMI后的心室重构与AMI后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1].因此从AMI病人中区别出高危病人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改善AMI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 多项心电与心脏超声无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评估

    作者:畅巨颖;王红宇

    目的 探讨多项心电与心脏超声无创指标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46例窦性心律的AMI病人(AMI组)和43例非冠心病病人(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用Holter系统分析软件检测: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NN间期标准差(SDNN)、测定复极指数等无创心电指标.同期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以AMI病人死亡为终点事件,将AMI病人分为死亡组(n=6)和非死亡组(n=40),根据各项无创指标检测结果,对冠心病AMI组与对照组、AMI病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单项指标与多项指标异常情况,评价多项指标对AMI病人死亡的预警价值,并对AMI病人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AMI组病人多呈现多项指标异常,多项指标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复极指数为AMI病人死亡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AMI病人多项指标异常积分明显增大,AMI组死亡病人多项指标异常积分均≥4,提示多项指标异常对冠心病AMI病人死亡风险预警价值较大,多项指标异常积分≥4死亡风险极大.

  • 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作者:朱正庭;张存泰;吕家高;姚济华;周洪莲;余维巍;姚丰;全小庆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搜索于1990年1月—2015年4月关于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中异常的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χ2结合I 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使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的预测价值,获得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CI。结果共有4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938例。其中163例 MTWA阳性,775例 MTWA阴性。与MTWA阴性的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的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HR为9.512,95%CI为4.995~18.113, P<0.001)。结论动态心电图中异常的 MTWA对心源性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作者:陈可冀;张敏州;霍勇

    1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广泛开展和 AMI治疗指南的积极推广,美国 AMI 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2]。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心血管病成为我国疾病死因第一位[3]。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将新增2100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700万例心源性死亡[4]。与美国相比,我国各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不高,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更是与之有较大的差距[5]。AMI发病率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控制 AMI发病率,提高 AMI的救治水平,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中华;徐重白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终可导致冠心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1].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2.3],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 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质量与心脏终点结局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喻丽华;蔡伟;赵玉娟;李学文

    目的:为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验证左室心肌质量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肌质量,探讨左室心肌质量与心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①超声测定:选择2003-10/2007-04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CCU及普通病房住院的64例患者接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静息左室射血分数测定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的评估,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GE vivid-7.②分组及随访:根据左室肥厚标准和各参数平均数分为2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1 g/m2或女性<100 g/m2为Ⅰ组,男性≥131 g/m2或女性≥100 g/m2为Ⅱ组,连续随访54个月,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结果:61例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末发现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远期死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0.592,P=0.000);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与死亡没有相关性(P>0.05);左室肥厚的Ⅱ组死亡例数多于Ⅰ组(P<0.01),两组的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高于平均数的Ⅱ组与Ⅰ组死亡相对危险比为2.56(95%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但是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之间死亡相对危险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左室心肌质量与心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关系密切,可用于预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心肌质量及功能参数方便准确,可用于心功能定量评估.

7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