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赟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胰岛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纪建民

    目的 明确高胰岛素血症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3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大血管病变组,并设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测定3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空腹血胰岛素明显大于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主要引起脑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影响较小,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高胰岛素血症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特点及中医证候分析

    作者:曾抱民;郭广林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特点及中医证候.方法 50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合并高血压,260例)与常规组(未合并高血压,240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分析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 实验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3.24±3.12)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19.22±4.10)分均低于常规组的(27.12±3.10)、(22.54±3.31)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9±2.61)分高于常规组的(1.05±2.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归类合并后获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8个病性症候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火热、内风等为主.在部位方面该疾病主要位于脑部,其次位于肾、肝、脾,后为心.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是体现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以及延迟记忆力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气虚、痰湿以及火热是主要症候要素.

  •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致剧烈腰痛及胸闷1例

    作者:王春红;薛金红;张福霞;张毅博;任相峰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是一类新型的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脑血管有较强的抗痉挛和扩张作用.本文报道了一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静滴法舒地尔注射液后引起剧烈腰痛及胸闷的不良反应,提醒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老年人首次用药滴速应缓慢.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血液透析患者精神异常1例

    作者:段小军;谈平;李艳娟

    病例:患者,男,46岁。2014年2月18日因“头晕1月,加重伴胸闷1周”以“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收入心内科住院治疗。既往有肾功能衰竭、左肾结石病史1个月。入院时血压180/100 mmHg。当天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1×1012·L-1,血红蛋白59 g·L-1,中性细胞比率87%;生化示尿素氮60.0 mmol·L-1,二氧化碳结合力13 mmol·L-1,肌酐1742μmol·L-1,尿酸776μmol·L-1,离子四项:钙1.94 mmol·L-1。请我科会诊考虑慢性肾衰竭CKD5期肾性贫血,于当天晚上转入我科行紧急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并行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予托拉塞米片、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口服控制血压,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4 U。2月19日晚停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共治疗25 h,改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头晕、胸闷等症状缓解,血压控制可。2月20日因尿路感染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31028)0.6 g,qd静脉滴注抗感染。2月25日患者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程顺利。患者于2月28日凌晨出现烦躁不安,自言自语,答非所问,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考虑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精神异常可能,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输注。患者次日上午行血透2h时再次出现精神兴奋、烦躁、语无伦次,予地西泮注射液5 mg静脉推注入睡。透前生化示尿素氮24.2 mmol·L-1,肌酐673μmol·L-1,尿酸469μmol·L-1,离子四项:钙2.13 mmol·L-1;血红蛋白77 g·L-1;透后生化示尿素氮16.1 mmol·L-1,肌酐506μmol·L-1,尿酸521μmol·L-1。患者3月2日仍有间断兴奋、烦躁、语无伦次,多次给予地西泮注射液肌内注射效果欠佳,予氯丙嗪注射液25 mg肌内注射处理后可安静入睡。行头颅CT示:考虑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考虑不排除左氧氟沙星在体内蓄积,于3月2日18时在病房行床边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21 h以加快药物清除。3月3日患者精神症状明显减轻,3月5日继续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4h后,患者神清,精神可,无特殊不适。

  • 阿托伐他汀钙与多种药品合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何娟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行走、握物不稳8小时”于2013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炎病史,近期无腹痛、纳差等不适。查体:体温(T)36.4℃,血压(BP)150/80 mmHg,脉搏(P)120次/min,呼吸(R)21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头颅CT示:右侧丘脑及右侧内囊后肢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谷酰胺转肽酶150 U·L-1,余项正常。诊断为“脑梗死、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医嘱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第一制药厂,批号:1211254)30 mg,qd改善脑循环,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批号:130103)30 mg,qn,p.o.降脂,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批号:BJ09875)50 mg,tid,p.o.控制血糖。2013年4月27日,经治疗患者半身不遂好转,扶持下可拖步行走。依达拉奉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医嘱,另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开封康诺药业,批号:1208093)继续改善脑循环,余治疗方案不变。2013年5月9日,长春西汀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用。复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5.6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9.3 U·L-1,碱性磷酸酶(ALP)212 U·L-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31 U·L-1,余项正常。诊断:药源性肝损伤。可疑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阿托伐他丁钙片及阿卡波糖片等。医师考虑前两者可能性大,立即停药并报不良反应,予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qd, i.v.gtt.护肝治疗。2013年5月17日,患者半身不遂好转,左手可握轻物,可独立行走,左下肢稍拖步。复查肝功能:ALT 523.5 U·L-1,AST 264 U·L-1,ALP 374 U·L-1,γ-GT 379 U·L-1,直接胆红素(DBIL)6.3μmol·L-1,并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光点稍增粗。医师立即请临床药学会诊,药师建议停用可疑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卡波糖片,予肌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强护肝治疗。医嘱加予维生素C 0.1 g,tid,p.o.+维生素B120.5 mg,qd,i.m.+门冬氨酸钾镁20 mL,qd,i.v.gtt.改善机体代谢,联苯双酯滴丸30 mg, tid,p.o.降低肝酶。2013年5月24日。护肝治疗一周后查体:肝区轻叩痛。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BILT)37.6μmol·L-1, DBIL 6.3μmol·L-1,ALT 714.3 U·L-1,AST 490.7 U·L-1,ALP 610 U·L-1,GGT2593 U·L-1。患者原患疾病好转,目前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诉,建议转肝病专科系统治疗。患者理解并于2013年5月25日出院。一月半后患者回我院继续脑梗死康复治疗,入院时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医嘱避免使用依达拉奉及长春西汀注射液,但仍予阿托伐他汀钙(用法)降脂治疗,1周后肝酶升高,医师停用并积极护肝。出院时复查肝功能各指标均无异常。提示上一期住院治疗中出现的肝酶值异常升高可能是由阿托伐他汀钙为主,并用药品为辅联合导致的药源性肝损害。

  • 注射用头孢噻利致意识障碍1例

    作者:陈潇潇;胡健敏

    病例:患者,男,79岁,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以"反复咳嗽咳痰—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36.4℃,脉搏(R)107次/min,呼吸(P)24次/min,血压(Bp) 148/11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急性面容,体型正常,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对答切题;皮肤黏膜、淋巴结等体检正常;肺部听诊除双侧触觉语颤较弱、呼吸音较粗外无异常表现;心脏、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体检阴性.肺部CT示:左肺舌段及双肺下叶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9.07mg/L,尿常规:尿红细胞1+,尿蛋白2+;生化:血糖(GLU) 11.87mmol/L;尿素氮(BUN) 12.67 mmol/L;肌酐( CREA) 242.1u mol/L;尿酸(UA)523.2 u mol/L.初步诊断:肺部感染、高血压2级(极高危)、高血压心脏病(可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心功能三级).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控制血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改善通气等对症治疗.

  • 血塞通注射液致重症药疹1例

    作者:曲虹;李安华

    病例:患者,男,78岁.2007年9月8日因"双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在我院门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750mg+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红花注射液20mL+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

  • 丹参注射液治疗43例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毕祥春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治疗,治疗14天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39.53%,总有效效率95.35%.而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5.58%和76.7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丹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对腔隙性脑梗死伴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伴眩晕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与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与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代允义;张秀萍;孔羽;张建平;孟凡超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患者口服西洛他唑片(1次50 mg,1日2次)+阿司匹林(同对照组),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等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入院当日及治疗结束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参照评分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mean、RI和PI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ea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R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患者的P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 静脉滴注兰索拉唑致精神异常1例

    作者:杨鹏飞;李毓忠;成杰;姚太军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吐酸、呕吐、烧心、便血2 d,于2013年2月23日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用药史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8℃,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5/85 mm Hg(1 mm Hg=133.322 Pa),贫血貌。其余检查无异常。试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9.8×109 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 g/L,红细胞计数2.61×1012 L-1,血红蛋白86 g/L-1,凝血酶时间12.6 s,凝血酶原时间比例1.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18.8 s,纤维蛋白原2.22 g/L;凝血酶时间23.0 s,尿素35.6 mmol/L,肌酐188μmol/L;钾3.4 mmol/L,镁0.66 mmol/L。诊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 h,静脉滴注,维生素K12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水溶性维生素1支+5%葡萄糖250 ml,qd,静脉滴注。3 d后,未见明显好转,停用奥美拉唑。给予兰索拉唑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 h,静脉滴注,次日患者出现眩晕、幻觉和失眠症状。体格检查:体温37.4℃,心率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75/85 mm Hg。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给予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约1 h后,患者精神症状有所好转,次日继续用药,在使用兰索拉唑约20 min后中,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立即停用。电解质检查:钾3.60 mmol/L,镁1.06 mmol/L。头颅CT检查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经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为兰索拉唑致精神异常。于是停用兰索拉唑继续使用奥美拉唑,其他药仍用;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王建平;侯小虎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动脉硬化性脑病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每13 1次,第1次输完10分钟后出现过敏休克症状,头晕、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立即停用奥扎格雷钠,及时给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甲强龙,5分钟后患者清醒.继续观察2周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

  • 清脑滴丸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振蕴;张允岭;石任兵;王玉来

    目的对清脑滴丸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40例腔梗患者随机分为清脑滴丸加胞二磷胆碱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加胞二磷胆碱的对照组,各20例.疗效评价指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临床证候计分法.结果清脑滴丸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善忘迟钝、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苔黄"这6个症状改善明显,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和总的临床有效率上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具有较明显的作用.结论两组在总体临床疗效上均具有显著的意义,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

  • 对中医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张允岭;韩振蕴;金香兰;王玉来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难治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但由于近年来中风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尤其是高血压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越来越轻型化的趋势.

  • 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病例1例

    作者:李巧元;郭成军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1岁,主因"发作性晕厥、四肢抽搐6 d"入院.患者妻子诉6 d前患者于凌晨4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持续约3、4 min后意识恢复,遂就诊于外院,约3 h后再次出现抽搐,伴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予以除颤及心肺复苏等治疗(共除颤12次),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2~0.6 mV,T波高尖,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于30 min内静脉点滴溶栓治疗,进行升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5 d前停用呼吸机,3 d前患者可在床上活动,2 d前患者恢复记忆,偶诉头晕,行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既往体健,吸烟史10余年,饮酒史8年.

  • 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

    作者:韩阅;贾建平;周爱红

    目的 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的认知变化特点.方法 64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1周内[(4.70±1.70)d]、发病后1月[(32.71±4.54)d]、3月[(94.53±6.65)d]、6月[(177.30±9.21)d]和12月[(364.29±7.94)d]进行了5次神经心理学测验,与7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期认知的变化特点.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化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图片排列、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简化的Rey复杂图形测验、Stroop测验、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和画钟测验,涵盖了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认知评分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急性期(发病1周内)在记忆力、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均差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变化,记忆力和大部分执行能力于发病后1~3月内好转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执行能力中的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和视空间结构能力中的大部分测验(图形临摹和画钟测验)在发病后12月内认知评分始终无好转;个别执行能力(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于发病后12月时再次加重;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于发病后12月内始终处于正常水平.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损害广泛而严重;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大部分恢复较快,于1~3月内恢复至正常,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或好转后再次加重.腔隙性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值得重视和早期干预.

  • 脑小血管病多样化临床表现的影像学基础

    作者:米涛免;孙永馨

    脑小血管病(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指主要累及颅内小动脉或微动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可引起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障碍等各种腔隙性综合征外,还可导致头晕、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步态异常、帕金森样症状、排尿障碍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对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认识不足且常常忽视SVD的危害,从而导致SVD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诊断、治疗.影像学表现为诊断SVD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和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笔者总结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SVD相关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以加深临床医师对SVD及其危害的认识,提高SVD的识别率,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伴有脑白质疏松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沈明;高旭光

    目的 以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伴有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A)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探讨LA发生的机制.方法 经头颅MRI证实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68例,分为单纯腔隙性梗死组(LI组)和伴有脑白质疏松组(LA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I组138例(51.5%),平均年龄(63.4±11.4)岁;LA组130例(48.5%),平均年龄(71.3±8.9)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年龄、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叶酸浓度[(16.1±8.4)ng/ml,(13.1±5.9)ng/m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3.0±0.9)g/L,(3.4±0.8)g/L]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终人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既往脑梗死史、叶酸和高血压病史.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和低血浆叶酸浓度对于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发LA有独立的提示作用,纤维蛋白原可能通过与其他因素一起在LA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 弥散加权成像上急性多发脑梗死的病因学探讨

    作者:邵素君;王效敏;刘文宏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急性多发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将DWI上呈现急性脑梗死的147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按照TOAST标准(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进行病因分类,腔隙性脑梗死还包括除小动脉病以外其他可能的原因.结果 6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1例为多发,占33.87%;其中8例(38.09%)可找到小动脉病以外的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3例、动脉源性栓塞3例、血液疾病1例、高凝状态1例.85例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9例为多发,占10.59%,其中心源性栓塞3例.结论 DWI对急性多发脑梗死病因的识别有重要意义.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提示一个非小动脉病的卒中机制,如栓子、血液疾病或高凝状态;不同血管供血的多发脑梗死提示心源性栓子,而非动脉-动脉的栓塞.

1086 条记录 10/55 页 « 12...78910111213...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