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误用大剂量重组甘精胰岛素无效1例

    作者:刘梦;张效科;宋宗良

    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伴乏力、肢麻加重一月入院。详问病史:20年前于本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0.5 tid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出院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多次调整降糖药物治疗。6年前,口服二甲双胍0.5 tid ,并开始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晚12u i .h 治疗,空腹血糖(FPG )波动在6-7mmol/L ,餐后2h 血糖(2hPG)波动在9-11mmol/L。1年前患者停用二甲双胍,并据血糖情况自行改变甘精胰岛素用法用量,且血糖控制不理想。一月前,甘精胰岛素用量已增加至早35u ,中15u ,晚35u i .h ,并维持至今,但血糖仍未达标, FPG波动在10-11mmol/L ,2hPG波动在25mmol/L 左右。既往卵巢囊肿切除术后40年;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高达220/170mmHg ,服用吲达帕胺(寿比山)2.5mg po qd ,现血压控制平稳;脑梗塞病史10年;心肌梗死病史6年,口服阿司匹林0.1 po qd。现症见:口干、乏力、双膝下及指尖麻木,视物模糊,精神状态差。相关检验:入院后测随机血糖(GLU )21.3mmol/L ,急查尿常规示尿糖(++),酮体(-);眼底检查:双眼可见微血管瘤及出血斑。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高血压Ⅲ级(极高危)3.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4.脑梗塞后遗症。专科治疗:嘱停用甘精胰岛素,临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8ui.h,测餐后血糖11.4mmol/L ,予诺和灵30R早22u晚12u i .h ,餐前30min i . h ,维持该剂量2日,患者 FPG8.1mmol/L ,2hPG 波动在10.5-13.7mmol/L ,予诺和灵30R加量至早24u晚14u i .h ,阿卡波糖50mg 正餐开始时嚼服,余用药不变。3日后患者 FPG5.4mmol/L ,因患者不配合,2hPG 未测,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故将诺和灵30R用量降至早24u晚12u i .h ,继续监测血糖4日控制平稳,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出院。一月后随访,患者严格糖尿病饮食,坚持适当运动,应用诺和灵30R早24u晚12u i .h ,血糖控制平稳。三个月后门诊复查空腹血糖6.4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

  • 血浆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宇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为其在临床诊断预测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36例,按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214例)和非心衰组(322例),采用NYHA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定,比较NYHA心功能各级NT-proBNP和CRP水平.结果 心衰组患者BMI、SBP、SDP、HR、糖尿病、PCI史、CABG史、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LVEDD、LVEF、心房颤动、Scr、NT proBNP和CRP与非心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各级NT-proBNP、CRP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各级间两两比较也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有助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对心力衰竭程度进行分级.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陈振祥;焦付丰;刘杰远;赵敏;宿洪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AMI)及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周信子;蔡林;王小飞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48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32例,非糖尿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75 mg,1次/d.将248例患者随机分成替格瑞洛(45 mg,2次/d)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24例,替格瑞洛组糖尿病患者72例,安慰剂组糖尿病患者60例,至少随访12个月,有8例因无法坚持服用替格瑞洛脱落,随访率为96.77%.主要的有效终点事件包括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梗死),主要的安全终点是心肌梗死中溶栓大出血,其他的包括颅内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替格瑞洛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发生率显著降低.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在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使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TIMI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小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

  • 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hs - CRP 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日祥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hs - CRP 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 hs - CRP 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容积。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血清 hs - CRP 的水平,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树红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TMZ)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随机将此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疗程为7个月.结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在住院观察期间,无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有3例患者在使用曲美他嗪后出现呕吐恶心现象,改为饭后半小时服用后,其症状消失.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其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

    作者:郑国钦

    1临床资料 2002-01-2002-12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6~75岁,平均65.12±9.23岁;心绞痛病程0~5年,平均2.42±1.12年.均有心绞痛症状典型,症状为新发生或新近加重,经一般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经心电图检查均显示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mv.下例病例不收入本文研究中:①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②中、重度心力衰竭;③严重心律失常;④血液系统疾病;⑤经心肺复苏者;⑥有脑出血史者;⑦主动脉夹层;⑧收缩压≥180mmHg(24kpa)或舒张压≥110mmHg(16kpa).

  •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李晓菲;李敬淑;林伯男

    1 资料与方法1993年2月~2001年2月在我院高干病房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有78例,均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血压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1].男76例,女2例,年龄55~80岁,平均(67.2±5.3)岁,中位病程15.3 a.排除了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均无水、电解质紊乱,观察期间未使用影响心脏复极药物.另选健康老年人21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4±4.6)岁.

  • 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梁东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将经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Transtelephonic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TTM)应用于临床,近年在国内刚刚兴起.我们运用TTM对42例可疑有短暂心律失常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分析,报道如下.

  • 左心房心律10例报告

    作者:王淑芝;张亚玲

    左心房是心脏起搏点位于左心房(左心房后壁或左心房前壁),心房除极方向自左向右形成的心律,是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1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2~60岁,其中更年期综合征2例,视网膜剥离术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正常健康者4例.心电图P波方向:Ⅰ倒置8例,2例直立,Ⅱ、Ⅲ、avF均倒置,avR、V1均直立.Pv呈圆顶标枪型特征性改变的7例,其余3例不典型,1例更年期综合征左心房心律伴有T波改变,1周后复查,左心房心律消失转为窦性心律.1例视网膜剥离术前查左心房心律伴不齐,术后20天复查,转为窦性心律.此10例患者中,在X线和超声心动诊断为:心房、心室正常者9例,1例左心室肥厚.其中随访2例,观察2年,1例随着病情的痊愈而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发现左心房心律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其余未有异常发现.

  • 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杨建军;杨海梅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工人.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无心绞痛史,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0d左右,就诊当天加重,于1999-05-06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当时就诊于我院外科门诊,病程中无胸闷、心悸、气短、无心前区疼痛及向后背部放散,无夜间憋醒,能平卧,无咳嗽、咳痰.查体:体温36.5℃,脉搏8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8kPa,神清语明,痛苦表情,大汗,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听诊清音,心界正常,心率85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Ⅰ、avL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Ⅲ、avF QRS呈Qr型,Q波深、宽,ST段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心内科治疗.入院后,经多次心电图、心电向量、血清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好转后出院.1年后门诊就诊已转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心前区疼痛.强烈应激过劳,过量饮酒及吸烟是引起中年人急性心梗发作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应避免剧烈应激、过量饮酒、吸烟,这将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另外,对于心肌梗死症状不明显的病人要提高警惕,注意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以防漏诊及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 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超声、炎性指标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缪海雄;朱雁洲;叶椿香;曾敬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以及其对BNP、hs-CRP、MMP-9、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予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指数,BNP、hs-CRP、MMP-9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联合组E/A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A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Ve/Va比值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e/Va比值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BNP、MMP-9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TC、LDL-C、TG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对照组LDL-C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能进一步降低BNP、MMP-9、LDL-C水平,加用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分析

    作者:钟桂秀;饶友鹏

    目的:分析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漏诊原因,判断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对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确诊34例,漏诊36例,漏诊率为51.43%,漏诊患者与确诊患者在年龄与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2支的患者漏诊率为47.06%,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1~2个的患者漏诊率为38.89%,明显低于合并3个以上的55.56%、64.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会影响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易漏诊.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许锋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查体人员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4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 碎裂QRS波——无创心电学的新指标

    作者:李威;刘少稳;张锋

    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是新近出现的一项重要的无创心电指标.fQRs形成重要的机制是心肌瘢痕所致的传导异常,因而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远高于病理性Q波,对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除见于冠心病外,fQRS也见于其他能导致心肌传导异常的疾病,如Brugada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等.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它对缺血性心肌病和Brugada综合征等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这些患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fQRS是判断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100 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的病人无高频QRS波群的改变

    作者:

  • 冠心病患者HSP70的表达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丽;王自正;立彦

    冠心病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的患者.

  • 兔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室肌细胞膜电容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影响

    作者:牛惠燕;梁波;刘念;李泱

    目的模拟临床陈旧性心肌梗死(healed myocardial infarction,HMI)的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治疗方式,研究卡维地洛长期口服给药对HMI后心室肌细胞膜电容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HMI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喂养3月;CVD组(8只),手术同HMI组,并于手术前开始服用CVD,每日0.33mg/kg,持续给药至术后共3月;假手术(Sham)组(8只),手术同HMI组,但不结扎冠状动脉、不服用CVD.3月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单个心肌细胞膜电容大小.结果HMI组心肌细胞的膜电容与Shm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CVD组心肌细胞的膜电容较HMI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卡维地洛长期口服给药可以逆转HMI兔的左室心肌细胞膜电容的增大.

  • 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健;袁忠祥;肖明第

    2001年至2005年,我科为3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36例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龄49~83 岁,平均为(68±8)岁.有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曾行介入治疗5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9例,平均为(3.0±0.7)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LVEF为0.24~0.35,平均为0.32±0.03,其中<0.30者4例;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28例,二支病变6例,单支病变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9例.

  • 陈旧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作者:刘盛;胡盛寿;陆敏杰;沈锐;赵世华;何祚祥

    目的 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磁共振、心室造影及门控核素SPECT测量陈旧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几种检查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容量测定及功能评价的优劣.应用双核素SPECT检查及心脏MR延迟增强显像分析左室存活心肌,比较分析磁共振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左室造影测得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与磁共振检查结果不具相关性,左室造影所测指标高于MR;左室造影所测左室收缩末容积与磁共振相近,具有相关性, r=0.62, P=0.014.门控SPECT显像测得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与MR检查结果相近并具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5和0.66, P值分别为0.002和0.002.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与18F-FDG心肌代谢存活心肌显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敏感度68.3%, 特异度92.5%.结论 磁共振能够准确判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容积、功能.磁共振对心梗后存活心肌的判断具有同18F-FDG核素SPECT相近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仍有差距.

367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