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糖尿病脑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李晶;朱美花;张恩淑

    糖尿病脑病(Diabetes encephalopathy)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增高,增加脑血管性病变的危险,从而导致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脑萎缩[1]。但有些糖尿病脑病早期病变的患者在无明确的脑血管并发症时已出现认知功能领域的轻度损害,如何发现糖尿病对脑部的早期损害,做好预防非常重要。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因素,是一种能反映活体人脑功能状态的技术,比常规影像检查可以更早发现脑部病变[2]。本研究通过采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脑内代谢物质进行定量测量,探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 M235T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丽伟;周卫东;刘承浩;杨芳;王君;汪琦;任歆;尹晓明;曾庆玉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 M235T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Sequenom系统检测,经头部MRI确诊的202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及105例经MRI排除LA的正常对照者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AGTM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两组间TF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T基因M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相关.

  •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帅;林志坚;吴军;张海鸥

    目的 基于头部MRI检查,通过分析伴发和不伴发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常见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探讨L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经1.5T MRI检查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6例,分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Isolated lacunar infarction,LI组)和伴发脑白质疏松症组(Lacunar infarction with leukoaraiosis,LA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两组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贫血等病史.结果 LI组212例(54.9%),年龄32~91岁,平均61.05±11.95岁,LA组174例(45.1%),年龄38~98岁,平均68.52±9.59岁.在单因素分析中,LA组高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LI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龄为LA独立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龄与LA的发病机制有着更多的关联,2型糖尿病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在LA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对待伴发LA的患者有必要行TCD或头部MRA对颅内动脉状况进行评估,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与血糖.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茜;廖书胜;陈红;李智晞;张田田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207例LA患者(病例组)和200例对照组,记录颅内血管MCA、ACA、PCA、ICA、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病例组颅内各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病例组轻、中、重度LA患者平均血流速度有逐渐减慢的趋势.结论 LA患者脑血流平均速度减慢,随着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加重,脑血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Binswanger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的对比研究

    作者:贺燕;郭洪志

    近年来脑血管病神经心理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但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和B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1~3],对单纯LA、BD、LA合并脑梗死(LA+CI)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评价.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于洁;许岱昀;王海丽;周国平

    目的 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能力,并了解L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 应用MoCA量表及MMSE量表对56例LA患者及50例对照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测试结果,并比较两量表对LA组中VCI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LA组的MoCA总评分(20.34士3.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20±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其中,LA组的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2,3.43,4.02,5.35;P<0.01).LA组的MMSE总评分(27.54士1.36)分低于对照组(28.06±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其中LA组的定向力及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8,2.60;P<0.05).在LA组中,MoCA诊断VCI的敏感度为93.9%、特异度63.6%、假阳性率36.4%、假阴性率9.1%、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70.0%、诊断符合率84.2%、约登指数0.569;MMSE诊断VC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6.7%,90.9%,6.7%,73.3%,92.3%,23.3%,43.4%,0.176.结论 LA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在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及延迟回忆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LA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比MMSE量表更敏感.

  • 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白质疏松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作者:丁建平;孙文君;贾建平

    目的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能改善认知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头部MRI证实存在脑白质疏松,同时不合并重要部位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11~24分(为轻,中度病人).共入组8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45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42例.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和维生素B6、叶酸、甲钴胺治疗.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价,同时复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12周末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MMSE评分改善较好(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药物干预可能达到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或延缓其进展的作用.

  • 血清炎性因子MMP-9、sCD40L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作者:陆冰;刘洲;杨宇;陈宵仪;陈秋萍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MMP-9、sCD40L)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LA组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组:轻度组2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2例.ELISA法测定血清MMP-9、sCD40L水平;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LA组MMP-9、sCD40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不同分级间MMP-9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7,P=0.004),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30);sCD40L与LA严重程度、MoCA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是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6,P=0.014).结论 血清MMP-9、sCD40L参与LA的发病过程,MMP-9可作为评估LA严重程度的指标,与认知功能有关.

  •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记忆障碍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海荣;郭洪志;张勇

    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记忆障碍特征及合并脑梗死(CI)对LA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30例单纯LA患者,30例LA+CI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单纯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图象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想回忆下降明显;LA+CI组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指向记忆下降明显;MQ≤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P<0.05),符合痴呆者7例均属LA+CI组,单纯LA组无痴呆发生.结论单纯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其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但无痴呆发生.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脑梗死的存在对LA记忆障碍中的主动回忆困难影响更大,同时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 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分析

    作者:何欣

    目的 探讨分析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108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与画钟测试(CDT)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定向力、注意力与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抽象能力、命名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T结果 为74例≤3分,对照组无,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定向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弱、记忆延迟、理解力下降等,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

  • 肾功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运启;佘军红;阳洪;翁保慧

    目的:探讨肾功能与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患者,经过磁共振证实101例患诊断为LA;其余61例为健康病例,收集每个病例的尿素、肌酐、胱抑素C、年龄等信息.结果:LA组肌酐、尿素、胱抑素C的水平分别为80(66~97)μmol/L,6.04(4.61~7.16)mmol/L,0.97(0.80~1.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60~85)μmol/L,5.1(3.83~6.85)mmol/L,0.75(0.68~0.87)mg/L;其P值分别为0.0044,0.0222和0.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表明胱抑素C对L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功能与LA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 茴拉西坦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丽珍;赵华;张美娇;程学英

    目的 探讨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采取茴拉西坦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66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3,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33,采取常规治疗+茴拉西坦治疗),对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及MoCA总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兴奋,1例出现恶心,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采取茴拉西坦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赵援非;王学员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脑白质疏松症(LA)伴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2例LA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及ERP-P300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及P300项目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LA伴轻度认知障碍疗效显著。

  • 调神通络针刺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旭兰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及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及血管搏动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刺法能改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同时对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显著作用。

  • 脑白质疏松症

    作者:严玉宁;魏文石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1987年由Hachinski提出的一项神经影像学术语,以希腊词根leuko(白)加araiosis(稀疏)构成,用于描述脑室旁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异常CT(低密度)或MRI(T2WI高信号)表现,当然这两种技术的可测病灶(CT-LA和MRI-LA)在数量、位置、累及范围上并不完全一致[1].现将脑白质疏松症的近年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

    作者:俞鸣;陆逸仙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LA患者应用分级法将LA分为4级LA1-LA4;应用MMSE和Hachinski量表诊断VaD.结果与LA1组比较,LA3LA4组VaD发生率有明显上升(P<0.01),MMSE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LA的损伤程度与VaD发生率呈正相关,LA分级愈高,痴呆的程度愈重.

  • 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髓鞘反应性T细胞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炜;南振鸿;凌振芬;管红兵;吕传真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POT方法检测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并设立临床对照组。结果: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均高于临床对照组,而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没有差异。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前者可能就是由多发的微小脑梗死所形成的。

  • 脑白质疏松症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道申;陈婧;刘之荣

    脑白质疏松是一描述性影像学名词,泛指病因尚不明确的白质病变.作为一种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文中就近期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潘静;陈晓霞;程洁;刘振国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 脑白质疏松症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军;张小宁

    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个影像学术语,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本文对LA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313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