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及其预后研究

    作者:孙宜南;郭艳霞;明莹莹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26例,均行颅脑MRI检查,其中76例患者有LA表现(LA组),50例患者无LA表现(非LA组).比较两组患者TIA相关因素[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等]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TIA复发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急性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冠心病、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G水平、TC水平、HDL-C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患者HbA1c、LDL-C、Hcy水平高于非L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OR=1.931,95%CI (1.023,3.644)]、Hcy[OR=3.501,95%CI (1.642,7.463)]是TIA患者并发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A组患者随访期间TIA复发率及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并出血性卒中、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LA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TIA患者并发LA有关,且并发LA的TIA患者预后较差.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田志刚;钟平;刘时华;杨紫葵

    目的 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LA患者7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4例;另选取同期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L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数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796,P<0.05).结论 L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分数明显升高,且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分数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罗华;谭华;李小刚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的特点及其对L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LA+CI)患者及40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并与4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结果 LA+CI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80%、63%及60%.SEP各波潜伏期、BAEP除I波外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单纯LA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35%、30%及45%,SEP仅P15及P25波潜伏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AEP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SEP、BAEP及VEP联合检查,可反映LA患者皮层、皮层下及脑干功能的损害,并对判断LA患者白质疏松范围,LA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 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潘洪飞;瞿锋

    脑白质疏松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磁共振成像T1 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国外报道它占卒中病人的3%~44%[1],此种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为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现对我科病房中两年来78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与同期132例非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米彩卿;杨宏飞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本文通过对本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的观察研究,着重探讨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系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46例,年龄4083岁,平均(64.8±17.1)岁,入选者均符合SAE提出的诊断标准[1]:(1)智能障碍;(2)CT检查存在脑室周围白质疏松;(3)具备下列两项以上: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或患者有全身性血管疾患;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皮质下脑机能障碍.排除了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多发性硬化.

  • 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陈春;姚茂元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 LA)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洪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或脑梗死患者195例。回顾性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颅脑MRI检查结果,采用Fazekas评分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同部位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结果侧脑室旁无或轻度LA患者78例,侧脑室旁中重度LA患者117例,不同严重程度侧脑室旁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半卵圆中心无或轻度LA患者43例,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患者152例,不同严重程度半卵圆中心LA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颅外血管狭窄率及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颅外血管狭窄是侧脑室旁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龄、高血压、有卒中史是半卵圆中心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度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LA主要的危险因素,而颅外血管狭窄主要影响侧脑室旁LA。

  • 高血压患者脑结构/功能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伟;朱莉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高血压可导致颅内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继而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神经元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髓鞘脱失等。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会引起脑结构/功能变化,如脑萎缩(尤其是海马及前额叶)、白质疏松及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和记忆力损伤等认知功能障碍。

  • 脑白质疏松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付敏郡;胡郎;赵亚亚;蒋珍秀;刘宁

    目的 评价脑白质疏松症(L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WOS)、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筛选关于LA对AIS患者预后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11-30;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8篇,中文文献1篇,包括158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LA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无LA组〔MD=1.71,95%CI(1.29,2.27), P=0.0002〕;有LA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低于无LA组〔MD=2.51,95%CI(1.62,3.88),P<0.0001〕;有LA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高于无LA组〔OR=1.34,95%CI(1.15,1.58),P=0.0003〕;有LA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无LA组〔OR=1.69,95%CI(1.31,2.19),P<0.0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0.66,1.85),P=0.69〕;有LA组患者卒中复发率高于无LA组〔OR=1.55,95%CI(1.26, 1.91),P<0.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74,1.45),P=0.83〕.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AIS合并LA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较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复发率较高.

  •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域损害特点分析

    作者:赵晓晖;杨娟;朱玉萍;刘慧琴;郭翠萍;白青科;沈建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认知域损害特点。方法LA患者256例,根据MCI诊断标准筛选出MCI患者181例,按入院时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三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72例、皮质下型(第二组)56例、混合型(第三组)53例。分析比较三组认知域损害类型、MoCA量表检测比较认知损害内容。结果①LA患者MCI检出情况:256例LA患者进入MCI筛查,有181例诊断为MCI(70.70%);其中脑室周围型LA 72例(39.78%),皮质下型56例(30.94%),混合型53例(29.28%),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MCI认知域损害类型比较:第一组以遗忘型单认知域损害MCI(aMCI-s)型、遗忘型多认知域损害MCI(aMCI-m)型为主(51.40%、25.00%);与非遗忘型单认知域损害MCI(naMCI-s)型(13.88%)、非遗忘型多认知域损害MCI(naMCI-m)型(9.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aMCI-s与aMCI-m比较, p<0.01。第二组以aMCI-m及aMCI-s 较多见(42.86%、30.35%),与naMCI-s(8.93%)、naMCI-m(17.86%)比较,p<0.01;且aMCI-m与aMCI-s比较,p<0.05;第三组以aMCI-m及aMCI-s较多见(52.83%、26.41%),与naMCI-s(7.55%)、naMCI-m(13.21%)比较,p<0.01;且aMCI-m与aMCI-s比较,p<0.05;③三组MoCA量表检测认知损害内容比较:三组在延迟记忆项得分低:1.39±1.42、1.44±1.06、1.51±1.3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三组MoCA总分分别为20.43±3.01、20.66±3.14,较第一组21.52±2.68明显降低(p<0.05);其中抽象功能项第二、三组分别为0.58±0.56、0.59±0.51,较第一组(0.78±0.67)降低显著(p<0.01);视空间与执行功能项第二、三组分别为2.92±0.92、3.04±1.03,较第一组(3.71±0.75)亦有降低( p<0.05);第二、三组认知损害内容比较,P>0.05。结论三种类型LA与MCI存在相似的相关性,提示对于任何一种LA均需严密筛查、预防MCI的发生、发展;不同类型LA所致MCI的认知损害类型各有特点:脑室周围型以aMCI-s多,记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皮质下型、混合型LA更多表现为aMCI-m,即包括记忆障碍在内的多个认知功能损害;在MCI认知损害内容方面,延迟记忆障碍是各型LA相关性MCI显著的共同特点;皮质下型、混合型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尤其在抽象功能方面,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也存在一定影响。认识这样的差异有助于早期识别LA相关MCI、有针对性地选择干预方式,以规范LA的二级预防。

  • 血清组胺与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杨娟;赵晓晖;白青科;朱玉萍;刘慧琴;郭翠萍;隋海晶

    目的 探讨血清组胺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161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LA组131例和对照组(无LA及认知功能障碍)30例.LA中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及临床痴呆量表筛选出MCI 71例及痴呆30例,无MCI 30例.故分为LA无MCI 30例,LA伴MCI 71例;LA伴痴呆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清组胺值差异情况.结果 LA无MCI组血清组胺含量较正常组高(P<0.05);LA伴MCI组血清组胺含量较LA无MCI组高(P<0.05);LA伴痴呆组血清组胺含量较LA伴MCI组高(P<0.05).结论 LA患者血清组胺含量高于对照组提示组胺可能参与LA的发生;LA伴痴呆患者血清组胺含量高于LA伴MCI患者,而LA伴MCI患者血清组胺含量高于LA无MCI,提示组胺可能参与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且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作者:高阳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高龄人群的增多,脑白质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脑白质病变是一个临床神经影像学的概念,病因很多,如中毒、遗传变性、感染、脱髓鞘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创伤和脑积水,均可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中,缺血性白质脑病即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常见的类型.加拿大神经病学学者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了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这一影像学诊断术语,指脑室周围或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斑点样或斑片样改变,CT上显示低密度影,MRI T1WI显示等或低信号,T2WI和FlAIR像为高信号,其中因脑灌注不足引起者又称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WMIL).

  • 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与病因分析

    作者:刘敬

    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2岁~87岁,平均年龄64.5岁.有高血压史70例,头痛、头晕9例,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76例,进行性痴呆24例.使用美国Pick公司Premier型CT仪,层厚10mm,扫描时间2 s,增强造影为60%泛影葡胺60 ml,静脉注射后立即进行CT扫描.磁共振仪为美国VectraO.5T成像系统,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及矢状面T1加权成像.

  • 脑白质疏松症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

    作者:张雪峰;牛广明;王颖

    目的 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波谱(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表观扩散值(ADC)和不同代谢产物比值的变化,探讨LA中脑白质缺血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30例经常规MRI检查诊断为LA患者,及3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脑白质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WI检查,分析病变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同时对LA患者进行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变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 LA患者病灶区(双侧侧脑室枕角、体部旁脑白质)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病灶区的NAA/Cr均值明显降低,Cho/Cr均值升高,与正常白质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体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症发展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局部代谢的异常.

  •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

    作者:张雪峰;牛广明;王颖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波谱(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表观扩散值(ADC)和不同代谢产物比值的变化.探讨LA中脑白质缺血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经常规MRI检查诊断为LA患者,及30例年龄相匹配正常脑白质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WI检查,分析病变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同时对IA患者进行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变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LA患者病灶区(双侧侧脑室枕角、体部旁脑白质)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病灶区的NAA/Cr均值明显降低,Cho/Cr均值升高,与正常白质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体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症发展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局部代谢的异常.

  • 浅析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和临床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华

    文章阐述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和临床的鉴别诊断。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对Binswanger病与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

    作者:阳洪;宁四海

    目的:探讨Bingswanger病(Bmgswanger's disease,B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BD患者行BAEP检查,并与27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和3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BD组和单纯LA组BAEP异常率分别为55.6%和87.9%.各波潜伏期及间期BD组分别为Ⅰ(1.75±0.16)ms,Ⅲ(4.30±0.28)ms,V(6.48±0.31)ms,Ⅰ~Ⅲ(2.55±0.24)ms,Ⅲ~V(2.18±0.23)ms,Ⅰ~V(4.73±0.26)ms;单纯LA组为Ⅰ(1 72±0.18)ms,Ⅲ(4.05±0.24)ms,V(6.02±0.28)ms,Ⅰ~Ⅲ(2.33±0.22)ms,Ⅲ~V(1.97±0.20)ms,Ⅰ~V(4 30±0.23)ms;正常对照组为Ⅰ(1.70±0.16)ms,Ⅲ(3.87±0.20)ms,V(5.69±0.22)ms,Ⅰ~Ⅲ(2.16±0.16)ms,Ⅲ~V(1.82±0.16)ms,Ⅰ~V(3.98±0.18)ms.Ⅲ、V波潜伏期及各波间期BD组和LA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57~26.2,P<0.01),BD组较单纯L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q=7.81~14.6,P<0.01);三组间I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9~2.38,P>0.05).结论:BAEP的异常反映了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并可作为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检查的敏感指标及与单纯LA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检查方法.

  • 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平;姜树军;汪丽芳;苏宁;李艳霞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了解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182例老年患者根据CT/MRI结果按有无脑白质疏松,分为LA组95例和非LA组87例,采用循环酶法对两组患者血浆Hcy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LA组Hcy浓度(21.13±4.62)μmol/L 明显高于非LA组(15.36±4.5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白质疏松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心房颤动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作者:李庆华;王玉敏;唐静怡;欧阳文;齐丽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选择186例老年LA患者,并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相关因素如:有无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左室肥厚、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等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心房颤动在LA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LA组(14.0%及7.0%,P=0.028).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经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左室肥厚等因素调整后心房颤动仍与老年LA显著相关(OR=2.20;95%可信区间1.06~4.57;P=0.035).结论心房颤动可能为老年LA独立的危险因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博;罗晓光

    目前,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上升有密切联系,Hcy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1].另外,Hcy水平上升与大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的发生也有一定关联性[2],但关于Hcy水平与小血管病的关系,还没有明确阐释.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种影像学改变,多发于老年人群,在MRI、CT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下,LA的诊断率也随之提高.为探讨血浆Hcy与LA的关系,本研究分别对LA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Hcy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宋豫国;王翠华;韩晓雷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是一种血管源性脱髓鞘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称Binswanger病[1],也是老年人常见病[2].对于本病说法不一,有些学者强调没有痴呆、抽搐、昏迷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不能诊断为SAE,对于早期SAE则提出了诸如脑白质疏松症、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变性等[3].如果没有采取干预措施,1/3的人将来会患卒中和(或)痴呆,卒中后高达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3会发展为明显痴呆[4].本文通过对200例SAE的影像学分析,将SAE分为轻、中、重三度,为临床预防、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依据.

313 条记录 8/16 页 « 12...567891011...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