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ACC/AHA胆固醇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与思考
2013年11月12日,美国ACC/AHA相继在线公布了新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临床实践系列指南,其中《2013 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之胆固醇治疗指南》[1]一公布便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极大关注,《纽约时报》也为此刊发了相关评论报道[2].1 更新要点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之一是“不再推荐具体的LDL-C治疗目标值”.LDL-C升高已被证实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便是降低LDL-C,而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既往胆固醇治疗指南均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分别设立具体的LDL-C治疗目标值,推荐心血管高危患者将LDL-C降至100 mg/dL(2.6 mmol/L)以下,并建议极高危患者将LDL-C降至70 mg/dL(1.8mmol/L)或更低[3].新指南不再推荐将LDL-C降到特定的数值作为治疗目标,而是推荐在心脏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强度”的他汀治疗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血管疾病(ASCVD)发生风险.新指南制定工作组的心血管病专家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确定了接受“高强度”(使LDL-C水平至少降低50%)他汀治疗和“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水平降低30% ~40%)获益的四类人群(表1),同时简化了目前复杂的他汀治疗流程,推荐用“五步法”(图1)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
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H,亚临床甲减)引起的低代谢状态有极其相似表现,如活动减少、行动缓慢、血流变慢、血液粘滞度增高和血中脂代谢紊乱等,容易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我们旨在探讨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否与亚临床甲减有关.
-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目前,已知的趋化因子可分为CC、CXC、C及CX3C 4个家族和诱导性及组成性两类.CXCL16是近年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膜结合蛋白,起到清道夫受体的作用.它属于CXC家族,同时具有CC家族和CX3C家族(如: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趋化因子的特征,它包含跨膜区和黏蛋白样结构.我们从CXCL16的基本特征、病理生理功能尤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是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血脂代谢紊乱,通常称为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症 [1].儿直青少年血脂异常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密切相关,且直接损害儿童健康,如引起黄色瘤、酮体症、脂质肾毒性、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等 [1] .血脂异常进展缓慢,常无明显症状与体征,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但严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儿童可出现黄色瘤,甚至有CVD的临床表现 [2].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检查及临床应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更易累及颅内动脉,而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3-5]。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结构的评价是临床脑缺血患者评估的重要部分。
-
大豆异黄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异黄酮(isoplavone)与雌激素的结构有相似性,且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样作用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异黄酮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化学预防剂,对一系列的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心血管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2].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亚洲居民较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等发病率相对低,其主要原因是:亚洲人均大豆的消费量是美国的20~50倍,西方传统饮食中一般不含大豆制品,大豆异黄酮也几乎完全缺乏[2].且资料表明:居民的豆制品摄入量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不仅如此,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东方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人,原因之一在于前者饮食中以含异黄酮丰富的植物食品为主,而后者摄入高蛋白及高脂食品较多[1].
-
冠心病患者血清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分析
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一个新发现的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脂肪因子,在内脏的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是由Hida等[1]首先在OLETF大鼠(一种以腹部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为特点的大鼠模型)的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分离鉴定出来。 Spiroglou等[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不但在主动脉周围、冠状动脉周围和心尖部心外膜脂肪组织中发现Vapsin的表达,而且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的血管平滑肌和泡沫细胞中检测到Vaspin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与血清Vaspin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慢性肾衰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者逐年上升。而透析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预后极差[1],其中约50%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尽管传统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抽烟和糖尿病相当普遍,但它们不能独立解释 ESRD人群高 CVD 危险性,其中非传统危险因子尿毒症氧化应激状态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种观点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氧化增加,尤其是在血管内壁的氧化,有助于促进尿毒症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小儿血脂异常的临床诊疗
小儿血脂异常又称小儿血脂紊乱,主要是指儿童时期的高脂血症,包括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近年来把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内清除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减少也视为广义的高脂血症范畴.研究表明,小儿血脂异常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可导致儿童时期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脂肪条纹和脂质沉积等AS早期病理改变,是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还可引起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小儿血脂异常,对预防成人期AS及其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血管年轻化,预防要趁早
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在当下,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死这些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心血管病专家提醒,保护血管,要从年轻开始,“中华医师学会曾对北京,上海,河北等地40岁以下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小的为16岁,主要分布在20岁到30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