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阵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1例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40年,加重20天入院.体检:BP90/60 mmHg,半卧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第1心音亢进,心律齐,心率143次/min,心尖区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第2听诊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双下肺闻及细湿罗音.
-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诱发短阵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性,57岁.因心悸、胸闷、头昏3月余,加重1周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BP14.5/11kPa(110/80mmHg),身高173cm,体重81kg,听诊心率72次/min,心律不齐,未闻杂音,双肺无殊.
-
《思考心电图之133》答案
Ⅱa显示窦性P-P间期0.94~0.99s,频率60~64次/min,P-R间期0.18s;每隔2个窦性搏动提前出现1次P′-QRS-T波群,偶联间期0.56s,P′波落在T波终末部,顺传的P′-R间期0.24s、0.38s短长两种。Ⅱb显示窦性P-P间期1.01~1.12s,频率54~60次/min, P-R间期0.18s、0.40s短长两种;每隔2个窦性搏动提前出现1次P′波或P′-QRS-T波群,P′波形态与ⅡaP′波形态略异,是双源性房性期前收缩还是同一源房性期前收缩有待排除,偶联间期0.60s,P′波落在T波终末部而呈阻滞型或顺传的P′-R间期长达0.49s;P′波未顺传后可见1次延迟出现的QRS-T波群,其形态与窦性搏动不一致,逸搏周期1.34s,频率45次/min,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Ⅱc P1、P6、P8考虑为窦性P波,P1-P2、P2-P3间期0.56s,与Ⅱa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一致,P3-P4、P4-P5间期0.62s,与Ⅱb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接近,考虑这些搏动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P7、P9、P10提早出现,偶联间期0.66~0.68s,为房性期前收缩,时呈阻滞型;R7搏动为延迟出现与Ⅱb R3搏动一致,逸搏周期1.40s,频率43次/min,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窦性P波顺传的P-R间期0.18~0.20s,房性P′波顺传的P′-R间期由0.20s→0.24s→0.45s→0.50s逐渐延长和(或)跳跃式延长,提示房性P′波分别经房室结快、慢径路顺传且同时存在文氏现象。Ⅱd P1、P5、P6、P10为窦性P波,其 P-P 间期1.07s,频率57次/ min,P-R 间期0.18s,P2~P4、P7~P9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其顺传的P′-R间期分别由0.34s→0.42s→0.45s、0.22s→0.24s→0.37s逐渐延长,提示前者房性P′波经房室结慢径路顺传伴文氏现象,后者经房室结快、慢径路因顺传,其中快径路呈文氏现象。T波浅倒或低平。
-
代偿间歇
不论期前收缩是否影响基础节奏点的激动形成、传播与顺序,期前收缩与随后第1个基础心搏的恢复时间称为回转周期(return cycle).基础心律往往也是主导心律,常见的是窦性心律,也可能是房室交接区心律或室性心律.期前收缩则可能是窦性、房性、交接区性、室性,短阵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并行收缩、夺获或反复搏动等.回转周期的长短取决于:①期前激动在主导周期中出现时间的早晚,即配对间期的长短.②期前激动是否进入主导节奏点并使之提前除极或发生折返.如果回转周期较主导节律周期长,即期前收缩后间歇的延长对前面提前的期前收缩进行代偿,称为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而回转周期比主导周期短则无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回转周期对分析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
心房颤动的电复律治疗
1 一般概念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为0.3%~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5%~10%.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心脏病,尤其心房扩大伴有频发的房性早搏(房早),或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者,易诱发房颤;除各种心脏病外,也有原发性房颤,或称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即病人除房颤外其他各种检查均正常者.
-
小剂量艾司洛尔用于预防多沙普仑全麻催醒时的心血管副作用
多沙普仑(Doxapram,DPM)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呼吸兴奋剂,已广泛应用于全麻后兴奋呼吸和催醒,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切。但DPM同时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尤其在心血管方面,主要表现为短阵性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目前尚无良好的预防措施。艾司洛尔(Esmolol,ESM)是一种新型短效u1一受体阻滞剂。我们对其预防多沙普仑所致心血管副作用的可行性作了研究,报道如下。……
-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诊为窦房结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和胸闷.心电图检查:Ⅱ、Ⅲ导联连续记录,有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长间距达1.8秒,另有短阵快速心房扑动,频率不规则,仅少数房性异位搏动,能下传心室.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与不齐;短阵性不纯性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每次短阵发作均以一个序性早搏动起始,在Ⅱ导联该P波比窦性P波高而尖,在Ⅲ导联P'波重叠于其前的T波升支,去除T波估计P'波振幅小于窦性;心房扑动波呈不典型锯齿形,而与所在导联的窦性P波形态一样,提示该心房扑动实际为房性早搏诱发的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
-
R on P现象诱发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58岁.反复胸痛2年,加重伴气促2 h,于1999年9月12日急诊入院.既往曾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100%狭窄,回旋支80%,左前降支95%狭窄,后来对右冠状动脉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好转出院.既往有高血脂、糖尿病史.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75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曾有反复心力衰竭病史,近1个月每日口服地高辛0.25 mg.2 d前开始感觉恶心、呕吐、尿少而就诊.ECG示窦性加异位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心脏术后心房颤动患者行电复律的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扩大伴有频发的房性早博(简称房早),或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者,易诱发房颤.而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呈持续房颤心律,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频发短阵室性并行心律二联律的散点图特征
室性并行心律,因其联律间期在变化,故代偿间期亦在变化,如果室性并行心律频繁发生,必定形成RR间期的不稳定状态,则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上表现出类似于心房颤动的时间RR间期散点图的形态[1]。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早联律间期无论如何变化,但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等于2倍窦律的RR间期,故为二联律时,则形成垂直于45毅线的散点集,且大致关于45毅线对称(在心率的均等线上)。如果呈频发短阵二联律,则亦会形成明显的室早后点的散点集,见图1。
-
卡马西平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66岁,回族,退休干部.因乏力、心慌、气短4 d伴短阵性晕厥2 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因牙痛自购卡马西平片(上海黄海制药厂,批号9605008)服用,每次200 mg,tid,牙痛缓解,仍继续自服.
-
先天性右椎动脉狭窄伴晕厥及癫痫死亡1例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2年,伴抽搐半个月,再发半小时于1999年11月30日入院.2年来反复发作性晕厥3次,每次发作均无明显诱因,发作前有短阵剧烈头晕,视物模糊,随后晕倒在地,意识丧失呈深睡状,持续约9~13 h不等,
-
服阿苯达唑后消化道大出血1例
男,9岁,学生,因反复脐周短阵隐痛两月余,疑肠蛔虫所致,其父嘱患儿于2001年4月23日、24日各服阿苯达唑200mg,患儿于25日凌晨3时许突感腹部不适、恶心,随即呕出暗红色液体约100mL,急到村卫生室打针、输液(诊断、药名不详),病情继续加重,感头晕、胸闷,8时再次呕血约150mL,呈鲜红色,有血块,9时半急诊入我院.
-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电复律治疗
1引言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前奏常呈现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和(或)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以后经心房扑动过渡到心房颤动,但也可独立存在或呈反复发作;由于过快的房性节律冲动传至心室,常引起心室率过速,诱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故在治疗学中至今仍主张除药物转复或适当减慢心室率外,可酌情行电复律治疗.现就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在电复律治疗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与大家讨论如下.
-
心电图讲座第6讲关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异位心动过速中的一种类型.心电图上异位心动过速有多种分类:按心动过速发作方式分为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按持续时间分为短阵性与持续性;按发生机制分为折返性、自律性增高性和触发活动性;按起源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或室上性和室性;按QRS波群时间的宽窄分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和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等.
-
24h动态心电图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分析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较为常见,我们对66例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